1. 小学老师量化考核方案
量化就是数字来化!
也就是自你们的考核指标(业绩,出勤,全勤率...)不管什么指标都变成数量,或者百分数什么的
比如你今年的业务指标已经完成80%了,你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你的目标的120%了 等....相信你一定理解了!
2. 小学怎样有效实施教师积分制教学管理
坚持基本原则:
1,确保方向,突出师德。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2,注重实绩,分类评价。根据我市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所在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类型、办学规模、从教学段等进行分类评价。
3,客观记录,分级审核。客观记录教师的工作状态,按照德、能、勤、绩、廉等维度全方位记录教师从业的全过程。教师个人学期申报,学校、县(市、区)、市教育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实行按学期分级审核。
4,合理运用,有效激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激励需要,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职评、评优评先、名优教师评选、干部后备与选拔、年度考核、绩效分配等结合,进行合理运用。
(2)小学教师积分考核扩展阅读:
科研管理
1,学校要在教育局的指导下,以校本教研为主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专业组建设和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学校要成立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科研机构,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运行。要建立和完善各类教研机构管理制度、教学科研激励制度,明确职责,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3,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学校要做好教师日常教研管理。
4,支持和指导学校做好课题立项申报工作,教师每学年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至少一个课题的研究。
5,学校要结合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研究开发校本教材或地方课程,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教材或地方课程的开发。
3. 小学教师绩效考核中多少分的为合格多少分是不合格多少分为优秀
这个问题要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都是单位需要有考评小组
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
绩效考核的结果排序包括其中。
4. 如何对教师进行积分晋升及淘汰机制
首先,“末位淘汰制”需要相当的组织规模。这个组织的员工素质和表现应该符合统计学中的所谓正态分布,即大多数人表现一般,表现很好和表现不好的人都是少数。这种正态分布在员工规模较大的单位是成立的,但是在一个只拥有几十位教师的小学或中学里,教师的表现不太可能符合正态分布。譬如,大多数教师表现都很好,或者大多数教师表现都很不好,在他们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真正的”表现很差的5%或10%。在这种情形下,“末位淘汰制”只能违心地、硬性地把 “所谓”的5%或10%最差的教师淘汰出去。
其次,“末位淘汰制”需要健康的组织文化。“坦率和公开”的组织文化是实施“末位淘汰制”的基石。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对活力曲线(即“末位淘汰制”)说过一段精彩的阐述:“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通用电器公司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沟通和回馈。坦率和公开是这种文化的基石,我不会在一个并不具备这种文化基础的企业组织里强行使用这种活力曲线。”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可能并不具备这种以“坦率和公开”为基石的组织文化。在这些中小学实施“末位淘汰制”,完全可能演变为某些领导打击“异己”的堂而皇之的借口,甚至变成了某种内部利益交易。
再次,“末位淘汰制”需要一定的行业特点。“末位淘汰制”特别适合于某些替代性较强的岗位,如厂矿企业的销售岗位、计件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基本相同,其考核指标比较简单、容易量化。对于一些岗位业绩不易评估、要求创新性较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主的岗位,如教学、研发、设计等工作岗位,则不宜采用“末位淘汰制”。
实际上,在中小学里确定业绩排名末位的教师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教师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和工作业绩大小不具备可比性。如果要真正实行“末位淘汰制”,就应该在同一学科的教师中淘汰业绩排名末位者,比如,把同一教研组里排名末位的教师淘汰出去。这样,在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又遇到麻烦。譬如,在一所只有30个教师的学校,任何一个教研组的教师人数都在10人以下。如果确定5%或10%的末位淘汰率,校方只能把全校30个教师作为一个整体,于是就有了3个可以淘汰的名额。但是,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每个教师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要求是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必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