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个人卫生教案
小学个人卫生教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2、培养学生有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人为什么要经常洗头、洗澡、理发、换衣?
教学难点:
人为什么要经常洗头、洗澡、理发、换衣?
教学辅助:
多媒体、挂图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理发间隔多长时间;多长时间洗一次澡;多长时间换一次衣服?
二、探究新知。
1、人为什么要洗头?
2、学生回答。
因为人的头发暴露在外面,容易被灰尘弄脏,再加上头皮油脂分泌、汗水浸渍,易形成污垢。所以要勤洗,以促进头发健康的生长。否则在细菌的作用下头发会发臭、头皮发痒,用手搔破了还会发炎,有时还会引起头癣。
3、人为什么要勤洗澡、勤换衣呢?
(1)洗澡是个人卫生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洗澡能将衰老的细胞及时清除,并且洗去皮肤上的汗渍及油垢,使毛孔畅通,人会感到舒服、轻松,充满活力。
(2)洗澡时由于水温、水压以及水中所含的一些元素,能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排泄作用。改善肌肤营养,使肌肉松弛,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3)换衣:衣服分内衣和外衣,外衣要经常换洗,保持干净卫生。内衣要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夏天,气候炎热或劳动后,人要大量出汗,衣服被弄湿,通透性就会下降,不利于散热。因此,夏天宜选用麻、真丝、毛、棉等通透性、吸湿性能良好的织物。冬天宜选棉、毛织物做成的内衣。不要穿纤维类的织物内衣。夏天,每天就要换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换洗2~3次。
4、那多长时间理发呢?
做为一名学生应该有学生的发型,头发的长与短是学生精神面貌和仪表的体现。定期理发,天天梳整,对头皮还有按摩作用,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和毛囊的新陈代谢,既有利于头发生长,又可预防头皮疾病。男同学头发要短,应每隔3周理发一次。女同学头发不宜搭肩,不要烫发。应每隔一月修剪一次。
三、课堂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生搞好个人卫生是非常必要的,个人卫生做的好,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仪表,而且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成长。
板书设计:
促进身体健康
搞好个人卫生 预防疾病
使人仪表美
❷ 成长教育、环境教育教案
台湾曾仕强教授对于亲子教育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与分析,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搜下参考。
❸ 急需小学班主任论文一篇。(尽量围绕学生校园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撰写)
2、组建和培养班干部队伍,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先发挥干部的榜样作用,我们班的班级工作更是如此。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应当身教重于言教,应是学生的榜样,但这远远不够的,搞好班级工作还要依靠发动学生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在每接任每一个班主任工作后,首先进行一番调整研究,再结合学生的意见,评选出一个优秀班级干部组织,并且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组织能力,使他们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负起所分配的工作责任,要求他们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负责,更主要的是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对他们工作中的差错,要帮助其找出原因,认识其中危害,鼓励从中接受教训,以便今后做好工作,这样使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有条不紊成绩突出,教师只起到布置任务,检查指导,总结评比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评比中多次评为优秀班级,本人多次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我班的团支书党伟同学被评为铁岭市优秀团干部,班长刘卓同学被评为调兵山市优秀干部。我们班也被评为调兵山市三好班级。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风。
针对初中生世界观还没形成,思想还不稳定的特点,经常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了解国内重大科研成果,促进学生认识到当今是知识科技的新时代,时代需要高科技人才,人才需要知识。我们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会被淘汰,这样无法生存。因此,他们都认识到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立足现在,憧憬未来,自觉养成良好的学风,主动自觉的勤奋学习。我所带的班级中,“比、学、赶、帮、超”的气氛浓厚,很多差生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加强家校联系的纽带,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一次隆重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对我触动很大,它给了我很多工作的灵感和动力。为了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步调一致,我对每个孩子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在我发言时,我着重介绍了我们班每个孩子参与的活动及成绩,当我了如指掌地罗列着每个孩子的特点时,可以观察到孩子家长表情上的细微变化,这说明,从某些方面来说,我比他们更了解这些孩子当家长们检查自己孩子的每门功课的作业本和听完家长代表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之后,他们纷纷参与交流。平时,我常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更是千头万绪,事情很多,很累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但是,当我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我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我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孩子变的懂事了听话了…… 此时此刻,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很值得!
2006年2月2日,正值春节,我收到了一条短信:宗老师,我代表全班,希望善良的你会有完美的一年,让303班永远刻在五中的光荣薄上,让我们唱着凯歌去摘下那累累硕果吧!虽没有署名,但我知道这是来自李晓光的承诺与问候。对我而言,这不是普通的问候与承诺,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心灵的震颤,此时,我有了安慰,我感到了班主任工作的光荣与神圣。更值得欣慰的是,在中考中,他以690分的成绩考取了第一高中。
❹ 小学环保知识的教案
小学环保教学教案
在现实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环保美术课纯粹上成了说教型的环保课,而忽视了审美素养的培养及其审美活动本身对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的促进作用;也有些环保美术课仅仅是为了制造一种奇特效应,而无视教学内容中环保意识培养的价值内涵,错失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机会。可见,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处理好儿童审美素养提高与环保意识发展两者的关系,尤其是要合理把握好如下几个教学的关键点:
(1)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滋生环保意识的“冲突型”审美情境。
要让学生真正产生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一定要有一个丰富而真实的情境作为其体验的依托,而这个情境不仅要给学生带来对生活中具体环境鲜活状态的“第一接触”,而且更需在思维与视觉感官上形成与他们常规美好生活截然不同的“冲突”,从而促使学生在身临其中感受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灾害时,激发起因人类美好生活的破坏而愤慨的情绪,并滋生改变这一现状的环保设想,特别是为后来个性化形成视觉型的解决方案,奠定表现语言的原发性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周围某一真实环境问题的引入,来诱发学生产生利用环境中令人关注的材料来畅想与探讨改善具体环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想象加以绿化、生态化后可能会出现的美好生活环境等方面创意表现的学习行动。如《瓶的联想》一课,首先让学生置身于乱扔酒瓶这一触目惊心的生活现实场景之中,于是学生一下子进入到“看了乱扔酒瓶这一现状你有什么感觉?你将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的酒瓶来达到变废为美的目的呢?”等问题的探讨之中,从而自然而然触发他们产生联想与装点旧酒瓶的原初冲动,这种学生“先入为主”的教学导入,使后来的探究、尝试、欣赏,乃至创意表现,变得“水到渠成”。从学生课堂作业的分析来看,不仅呈现出了综合运用与个性表现占73.3%、简单应用仅占26.7%的较好表现,更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每一幅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有利激发学生环保意识产生与发展的审美教育情境,对于环保美术教学来说,确实很重要。而这个情境应该是“冲突型”的,并能够让学生的环保情感不断滋生、卷入其中,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寻找审美与环保的合理结合点。
环保美术课中审美与环保的结合,可以让我们找到教学的合力。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找结合点一般来说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材料的环保处理与审美表现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我们可以在校本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上,有意识地把环保与美术加以结合,通过利用废纸箱、废铁罐、废布料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品,引导学生进行巧意创作,促使他们获得“变废为宝”的审美体验。几年来,我们通过《用捡来的树叶美化生活》、《瓶的联想》、《还我清清水乡》等课的设计,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及其相应材料的环保体验,促进了他们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式审美观的形成。二是发现作品的美感与强化环保意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通过欣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环保美术作品中美的发现能力,及其发展他们解读蕴涵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作品中的环保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如《拼拼贴贴造美景》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赏作品时思考:这些作品是用哪些废旧材料拼贴成的?这些废物如果到处乱扔会造成什么危害?而利用这些材料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正是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进行的欣赏,才使后来学生的作业既做出了造型各异的美景,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也表达了他们的环保思考。
(3)重视拓展性学习,让儿童在更宽广的体验中获得审美与环保素养的互补发展。
拓展性学习,可以为学生主动转变学习方式构筑起一个平台。由课堂教学引向课外研究,这正是学生由教师引导的学习活动转向他们自由自主进行探究的经历。课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可以获得比课堂学习更为丰富而广阔的体验。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广阔的生活世界是值得他们关怀的,在这里他们能真正感触到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问题,以激起他们那分来自心底的震撼,这便非常有利于其改变各种现状的审美思维的触发,而正是审美思维牵动的审美创造的需求,才真正带动了儿童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某一环境问题、美化生活的远大理想与长远行动。他们可以通过综合探究的方式对较大范围的环境问题通过招贴、漫画、多媒体艺术传达等方式来多方位展示学生基于某一个环保关注点的个性认识及独特见解。因而,拓展性学习空间的广阔性、体验的真切性可以让儿童获得审美与环保的互补发展。如《还我清清水乡》一课教学后学生大量表达他们心声的美术日记、连环画展,多媒体艺术展示及其论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提高了运用美术理解与应对生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持续化、深入性地发展,其教学意蕴是深刻的。
大自然真美丽
绿色环保课教案《大自然真美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大自然真美丽》
一、亲亲大自然
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的关系地一个永恒的主题,儿童与自然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条轴线之一。本活动是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目标要求而设计的,即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愉快地和积极地生活;”自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动物,“负责任的有爱心地生活;”主动探险究大自然的秘密,想办法拯救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本单元中的“亲亲大自然”,以实践体验入手,引导学生与大自然交朋友的活动中去主动认识大自然,感受它的美,探究它的秘密,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设计校园附近的几个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 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 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1)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
(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
(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 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 讨论;小结
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
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
附教后感
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
关心环保就是关心你自己
❺ 小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1、养成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把下一节要用的课本、笔记、参考资料准备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譬如听英语广播,到了时间,自己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什么时间该写日记了,自己就自觉打开日记本。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譬如记忆英语单词,每天5个,雷打不动,即使走亲戚、会朋友、节假日也从不间断。这些习惯养成,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微博]要鼓励也要强制,一般一个月后,习惯就形成了。对于有些孩子,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以防出现反复。
3、养成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一个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写错别字。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青少年的读书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青少年读书是为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所收获。每一本书读完后,再从头翻一遍,把标号的重点部分再读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来。如有突出的感想、体会,还可以写出读书笔记。到此,一本书才算看完了。书看完之后,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每复述一次,就是一次复习。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5、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演算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劳时,就画一些画来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
6、养成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习惯。
首先要经常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道理、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其次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活学活用不仅可以促使孩子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的精髓,还能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坚持不懈地主动求知,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7、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对一些优美的文章,经典的文章,最好用大声朗读的方法。每天早读都要坚持,朗读要如入无人之境,排除干扰。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时间可以读很多好文章。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情感,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节奏美,诗歌尤其要读出声。读出声,有助于记忆和背诵。
中学时代,是背书的最好时期。中学生如果能背诵几百篇优秀的文章、段落,等于为你一生的文学功底、语言功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它会为你以后一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提供帮助。背书时,不要不理解就背,不要一句一句多次重复地读,要分层背诵。一段一段解决。
8、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要使自己手中的笔随心所欲,就得天天练笔,练笔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记日记。通过写日记,可以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使孩子尽情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记日记形式不拘,长短不限,可记叙,可描写,可抒情。一般来说,记日记起初多记事,之后到发表议论、抒发感情。起初可能觉得无啥可写,你可以让孩子慢慢观察,先写本班同学,然后写动物、植物,写家中摆设,写读后感,写多了就慢慢会写了。为了提高孩子写日记的兴趣,你可以让孩子不断变换日记的内容和形式。如插图日记、摘抄日记、想象日记、仿写日记、采访日记等。
孩子起初写日记像挤牙膏一样,坚持几年以后,写日记就像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才是文字的精灵,是丰富的情感,是思想的火花。
孩子最初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纠正他的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小毛病,因为这种过多的指责容易使他挫伤他的积极性。
写,是整理思想的过程。思想不加整理,如一团乱麻,如商店中胡乱摆放的一堆货物,需要时可能找不到。如果经常整理知识,整理思想,知识就有了系统,有了纲目,思想就有了体系。人也就成了有思想的人。
9、养成摘抄和整理知识的习惯。
读书时如遇到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应立即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刚开始摘抄时往往不分类,时间长了,自己就想动手给它分类了。分类就是整理知识的过程,你记的东西,经过自己几次归类整理,这些知识就属于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平常课堂上零零星星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定期整理,这些知识就像堆在仓库里的货物,杂乱无章,急用时可能寻找不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就像把仓库里的货物分类摆上货架,急用时就如探囊取物一样方便。
10、养成主动说、大胆说的习惯。
不少中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却不善言谈,这样不好,不善言谈的人往往是越发展越不善言谈,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
我们要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一次复习,这并不亏本。要把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感受和心得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要主动参与一些发言、辩论、演讲。这样你会觉得自己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敢说,越说越自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赢得威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摆脱烦恼;善于表达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表达的人不容易被埋没。所以,多说,不仅对于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你一生的事业都是需要的。
建议你网络搜索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的自觉性)》这篇文章,以上内容截取自里面,更多内容可参考文章,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