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设计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目标
美术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贯彻“二期课改”精神,促使美术课堂教学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改革的实践中,为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思想,按照《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二期课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改进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任重道远。
依据课程标准,切实贯彻“两纲”精神,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首先是加强教学目标的均衡性、人文性与发展性。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两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整体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发挥美术教学中思想品德与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人格得到逐步完善。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落实分阶段的目标要求,低年级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运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开展造型游戏等;中高年级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基本能力与表现方法的培养。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各年级教学要求,弄清各年段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和安排好教学进度。
加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统整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具体、恰当,突出学科特点,符合教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两纲”的层次性。要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实施目标,关注学生对提高美术素养的共同需要,在不同的单元中都要注意突出重点目标和落实基础目标。还要注意适应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不同基础、爱好和个性特长,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一般的学生和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都能够明确各自发展与提高的方向和目标。
合理使用教材,有效融合“两纲”内涵,科学处理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两纲”内涵,合理使用教材,结合并发掘教材本身的内涵价值,落实课程的审美教育、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实际,对美术教材中内容过于浅显和繁杂的内容(如范例画和步骤画),作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挖掘内容主题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含义;要正确处理知识技能与设计创造的关系,根据相互辅助关系,在比例上作必要的调整处理,并注意寓知识技能于设计创造之中,使知识技能与设计创造同时并进,注意相关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
结合两纲实施要求,科学地选择和开发美术教学内容。重视对美术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有重点地选择教学内容,建设有特点的美术课程。要加强绘画教学的基础性和生活性,重视小学低年级对写生的启蒙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高年级要强调基础写生的基本要求,适当安排速写的内容要求,要加强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包括中国画、书法、剪纸、陶艺等,增加学生喜欢的各种动物、人物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以感受祖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激励主动学习,注重审美实践体验,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立足主动参与,通过创设各类有效激发学生学趣的教学情境,自然融合“两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美术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有序操作、有趣的方法讲解、尝试、反馈,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演示,加强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学会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理解内容主题的知识和方法、提升情感态度的同时生成正确的价值观。凡是学生在技能实践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渠道,加以具体指导;对优秀作业、独创性作业要予以及时肯定。在学生创作画或进行课业制作的过程中,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效果情况,要兼顾美术特长生和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热情、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辅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并纠正不良习惯。
重视审美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美术教学必须要设计好审美的实践活动,注意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审美教育要贯穿于美术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模仿、设计、创作和评价,注意引导学生以实践为渠道,以体验为形式,以交流为载体,来认识美、感悟美、塑造美,通过动手实践,把形象的组织,色彩的设计都通过自身的审美实践反映出来。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讲究教育的艺术性,“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如绘画课,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按学生特点,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和意境美。还要注重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渗透自然美,家乡美,祖国美的教育,体现“以美育人”。
引导快乐求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重视与信息技术整合,改进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拓展美术教学的功能。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范围与信息积累中,运用导向性、启发性、思想性的直观形象,通过构思—艺术加工—完成美术作品的实践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直观地创作启迪,鼓励学生想象创造,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认真备课和积累资料,注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视觉反映效果方面的特长,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如小学毛笔彩墨画和中学中国画教学中,除教师的示范外,还可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反映欣赏、板画、板书过程,可反复边讲边示范,提高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创作时,针对设计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方法,或用信息技术反映原版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摩,用技术启发学生想象,开展创造性思维,以此培养艺术的形象造型能力。美术教学要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用现代化手段演示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要以学生快乐成长为本,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以探究性方法主动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等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做游戏、搞竞赛、办展览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活动,以创设情景来激发兴趣,增强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兴趣性。在体验操作练习时,要始终贯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意新颖作业表现方式,实施激励性评价
以培养学习兴趣、鼓舞创作热情、开发创新潜能为目的,灵活采取多元化的过程性、激励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指导实施综合评价,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作业批改中要发现和积累一些优秀作品,建立学生档案。对于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结合常规作业进行指导渗透,对于学生作业中有独创性,有创意思维的要给以及时表扬和肯定。结合课程建设和拓展型教材使用,鼓励学生特长发展,允许学生在绘画、速写、儿童画、书法、陶艺等选择中一项技能进行分阶段、提高性练习,对达到较熟练程度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特长认定。
通过校园文化制度建设,鼓励学生美术的特长发展。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举办学生个人画展,使优秀学生进步更快。也可定期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使大部分学生的美术作品奖励性评价,让美术学习成为学生全脑开发、素质和谐发展的载体。还要善于发动和鼓励学生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来进行美术学习的制作活动,既补充配套美术材料的不足,也进行环境保护的现代教育。
不断拓展教学视野,丰富教材内容,开发多样性教学资源
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条件。美术专用教室,存放教具、工具材料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橱柜或场所,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录象机、DVD机、版画机等;相关美术欣赏挂图、教学磁带、录象带、多媒体电脑软件,足够的美术教学工具书刊、教学材料、美术画册等资料,要保证硬件的更新和软件的配套。注意提高美术专用教室的效益作用,力求使每个班、每节课都能进专用教室上课。
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资源,课内外相结合,统整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软件资源。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可采用观赏、讲座、相应的技能练习等形式用主题研讨、感悟交流、参观写生等形式丰富教学的实施内容。尽可能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观摩学习,让学生在更优越或真实的环境中欣赏绘画、工艺、建筑、书法、摄影、设计艺术等。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美术资源,注意加强艺术间的综合,开发美术的新材料与新技法,创设条件,克服困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建立美术教研组,推广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参加教研活动,积极研究教材,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评议、交流经验、写生考察等艺术实践和新技术、新方法的业务培训。
望采纳
❷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段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面镜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直观地反映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等。正确的评价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评价将造成教师对目标感到迷茫,导致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出一些初浅的个人看法。
一、重视自我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评价方式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及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形成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上课中,经常有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你认为你画的怎么样呢?”教师试图让学生用质性语言对自我表现做一个叙述性的点评,然后学生会大声告诉你“老师,我画的很漂亮”。如果说自我评价到此为止,可以说这只是自我评价的一个简单的框架形式,不能体现出自我评价的真正意义,离“自我评价”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完善自我都是十分有利的。长期以来,从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评价的标准。现在却要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要形成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的意识,明确自我评价的标准,确定自我评价的内容,尊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知,鼓励引导他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方式去寻求答案,获取知识。通过自评,不但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华,闪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更能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完全把评价的目的抛到脑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把握住评价的目的,熟悉评价的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
二、注重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指的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等。在现行课程条件下,许多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只注重作业的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作画,从而就淡化、忽略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情意、审美、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一味的、单一的评价,相对忽略了学生在整个美术课堂发展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美术的活动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去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我们就要主动及时地调整学习的方向。学生上课能否做到认真听讲,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考虑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否能清晰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明确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思路,能不能较好地了解他人意见并做积极的反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有探究思考的过程。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有利于检验我们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是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自评。我们应该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和同学相互合作的精神。了解学生个体进步的程度和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只用学习结果的优劣这一把尺子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做法,有些学生虽未完成好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但他们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态度认真,表现积极主动,我们也要给予充分赞许和认可。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之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由于大多时间不够,老师想给学生多点画画的时间,所以就简化了这一环节,评价方式趋于单一,评价语言也过于简单。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些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针对学生的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分数或等级,采用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❸ 如何在小学低段美术欣赏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面镜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直观地反映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究竟如何等。正确的评价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错误的评价将造成教师对目标感到迷茫,导致教学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提出一些初浅的个人看法。
一、重视自我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评价方式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及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形成的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上课中,经常有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你认为你画的怎么样呢?”教师试图让学生用质性语言对自我表现做一个叙述性的点评,然后学生会大声告诉你“老师,我画的很漂亮”。如果说自我评价到此为止,可以说这只是自我评价的一个简单的框架形式,不能体现出自我评价的真正意义,离“自我评价”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完善自我都是十分有利的。长期以来,从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评价的标准。现在却要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教师要形成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的意识,明确自我评价的标准,确定自我评价的内容,尊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知,鼓励引导他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方式去寻求答案,获取知识。通过自评,不但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华,闪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更能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完全把评价的目的抛到脑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加强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把握住评价的目的,熟悉评价的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
二、注重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指的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对于各种教学情景和创作时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以及与同学交流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等。在现行课程条件下,许多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只注重作业的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作画,从而就淡化、忽略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情意、审美、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样一味的、单一的评价,相对忽略了学生在整个美术课堂发展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美术的活动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去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我们就要主动及时地调整学习的方向。学生上课能否做到认真听讲,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能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考虑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否能清晰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明确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思路,能不能较好地了解他人意见并做积极的反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有探究思考的过程。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重视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有利于检验我们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是我们对教学工作的自评。我们应该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和同学相互合作的精神。了解学生个体进步的程度和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只用学习结果的优劣这一把尺子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做法,有些学生虽未完成好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但他们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态度认真,表现积极主动,我们也要给予充分赞许和认可。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之前的美术课堂教学,由于大多时间不够,老师想给学生多点画画的时间,所以就简化了这一环节,评价方式趋于单一,评价语言也过于简单。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些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针对学生的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分数或等级,采用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或座谈等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用细腻、成熟、完整、华丽是美,粗犷、幼稚、残缺、朴实也是美的现代审美观去评价学生作业,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在《变废为宝》一课中,有用绘画进行表现、创作的;也有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最后的作业展示环节,我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有的从材料的功能进行讲解,有的从创意上进行介绍,还有的从制作上进行展示……,接着再是同学互评,有学到更多知识的,也有提出改进意见的,我在一旁听着,有时候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我还注意了评价用语的改变,现在我多用“选出你最喜欢的画”,“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让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审美取向,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我们应专门设计“评价手册”。设置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表,记录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活动。建立美术档案袋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我们还可以通过问卷式自我评价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进行即时评价等等。我们应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评价的方法及技法上看,它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新的课程评价鼓励个人思考,运用学生成长档案、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另外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其自我评价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不断完善。
美术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我们的美术课堂将会是一片晴空。
❹ 如何搞好小学低段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期初应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特别是本学期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在全面熟悉本学期教材基础上,弄清本学期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本册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所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水平,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主要教学措施和准备开展研究的教研课题,及准备开展的课外辅助活动。
2、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每单元教学前,应系统钻研本单元教材,包括叙述、例题和习题。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与思想负担)。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列出新授知识点及能力要求,排出单元教学进度表。
4、提倡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中心发言人),“四个统一”(统一本单元教学目标;按知识划分课时,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双基训练内容及要求)。
5、认真写好分课时教案。教案应根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特点设计,应含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和学具、学生展开的学习活动,课内外练习设计以及简要的板书设计等。教案要详略得当。写清主要教学环节,并注明授课日期。一般应超周备课,提前修改。
6、教学目标要有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智能发展的要求,并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知能教学渗透德育,培育和发展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7、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
8、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9、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备好课内外练习。教师应首先把教材上的习题都做一遍,明确各个习题的作用,做到习题与教学内容相互配合,必要时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练习。练习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关键,注意符合儿童生活实际,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10、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备全使用的教具、学具;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预料,对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案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
1、上课铃响教师应及时进入教室,组织教学,认真实施已定教学方案,避免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中断讲课与其他人员谈话。
2、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平等交往,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音清楚,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板书布局要能体现认知过程,并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
4、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5、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6、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
7、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8、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认知的心态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与方法。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10、中、高年级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但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并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作业分析要有书面记录。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5、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程,或建立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样活泼。每学期数学活动课程所选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时间安排等,都应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指导。
四、评价与测试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数学只进行教育行政规定的考试。考试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
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❺ 如何解决小学美术中高段美术教学的困惑
一方面是高年级学生的年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低年级学生形版象思维占权主导地位,其儿童画创作主要凭感觉绘画,空间知觉较弱。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水平逐渐加强,观察力逐渐提高,已不屑于低年级时候的绘画内容和表现方式。但高年级学生自身的绘画技能又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难以用绘画语言表达情感。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与绘画技能的相对滞后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了高年级学生“绘画困难期”的形成。
另一方面是兴趣转移的问题,目前,高年级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这种压力实际上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变化而减弱,它以逐年递增的形式通过老师、家长最后集中到学生身上,在衡量语文、数学等学科重要性的基础上,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到这些学科的学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对美术的兴趣。导致对美术学科的轻视和兴趣的减弱。
第三,从客观上说,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的重视程度、对学生作品的外部评价等多方面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美术兴趣。
❻ 小学美术课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和本地本班实际情况自己制作教学计划
❼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兴趣是美术课的前提要求,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面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几个环节。一、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首先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适当增添校本教材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给学生以希望。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再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艺术本身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力的。老师不应该以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发挥潜能。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可以调节学生兴趣、气氛的内容、手段溶入课程教育中。如多媒体教育、意境的创造、各种工具的使用。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课上我没有讲授理论的知识,而是在画室举一个小型画展,作品都是历届学生的优秀习作,包括教师作品,内容题材什么都有.学生非常新鲜和好奇。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有效利用电脑技术,有效地加强了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综上所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贵任感。在现代美术的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钻研教材,备好课,教好课。在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调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和谐的教学气氛的形成,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审美的良好教学气氛和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❽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说些不专业的来看法。对于源小学美术我觉得最难就是教孩子们何为美,何为术。小学的小朋友对于各类艺术形式是没有主观感受的,就是一张白纸,告诉他们何为“美”。美术如何欣赏?好在哪里?为何成为经典?最为重要。至于每个人的兴趣与天赋不同,“术”方面可以略有介绍:技法、技巧。因此我觉得小学阶段就是教会孩子们欣赏,如何欣赏。拙见而已,见谅。
❾ 教师教学常规是什么
一、教学常规
备 课
(一)总体要求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学策略》,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认真进行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教师应遵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思路充分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
7.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当堂清”“堂堂清”。
8.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9.积极探索基于新的教育形势下电子备课的推广与应用。
(二)具体内容
1.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重点研备下列环节:
(1)单元教学目标。
(2)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3)单元教学问题排查解决。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简要分析。
(5)单元教法。
(6)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数及各课时教学内容)。
2.课时备课
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课时备课教案。教案要规范认真,基本环节齐全;内容要详细、具体、科学、实用,体现教法学法设计、电教手段。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备课特点和要求。具体如下:
(1)新授课。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型,每位教师须按照新授课教案的规范步骤编写教案,即: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依据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
(2)讲评课。讲评课是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分析、点评、讲解的课型,它的作用是矫正检查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其教案规范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依据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
(3)复习课。复习课是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双基教学的一种课型。其教案规范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其教学过程要坚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原则。
其中教具、教学方法两个环节教师根据需要取舍,教学反思各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上 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着力点。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注重教学效果,力争做到“四得”:教有所得、读有所得、练有所得、学有所得。
(一)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树立“四个意识”:
(l)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学生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需要。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学到现象、事实、概念、原理、定律、公式、法则等被传统认为的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更要掌握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互动的意识。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这应该作为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4)教学鼓励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在课堂40分钟内,尽量地表扬鼓励学生。为此,规定每堂课至少表扬3-5个学生,以强化教师的表扬意识。
2.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情感教育贯彻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的智慧。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具体内容
1. 课堂基本结构环节
依据“35X”教学策略,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设计教学环节。
2. 课堂教学方法
(1)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标的教育思路和学习方法。
(3)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4)要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综合运用多种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要采取小组学习,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体现分层教学,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解决,决不可用难题压倒水平差的学生,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6)要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课堂行为
(1)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2)上课信号开始后,教师走上讲台,端正站立,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学生起立致敬时,要面带微笑郑重还礼。
(3)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表情和蔼;男教师不着背心,女教师不穿超短裙、不浓妆艳抹,不穿拖鞋,不吸烟.
(5)不坐着讲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其它事情。
(6)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权力,多鼓励,多表扬;不歧视学生,不挖苦学生,不讽刺学生;不发火,不与学生形成对立局面;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作 业
(一)总体要求
做作业、练习是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业的布批要做到减负增效。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
2.“共同性和选择性”原则:作业、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分层要求。布置的作业、练习难易要适度,以班内中档学生学习水平为基准,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定出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全做类)、B(只做必做题类)两类(由学生根据各科实际自己报类),充分体现分层培育。
3.“即时性和实效性”原则:提倡当堂布置,当堂批改,保证学情调查的即时性和作业的实效性。
(二)具体内容
1.作业布置
作业本统一、整洁,学生书写认真,作业格式统一
(1)家庭作业:每天的作业总量要严格限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2)课堂作业:语文课堂作业一课一次;每周一次作文(大小作文交替);读书笔记三至六年级每周一次;写字教材作为课堂练习使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二至六年级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数学课堂作业尽量每课一次,每周不少于3次。英语按布批要求设置。三至五年级品生品社、美术(欣赏课除外)、科学每课一次。课堂作业当堂布置,努力当堂完成。(具体见《作业设置一览表》)
(3)实践作业:每学科每学期低年级至少1次,中高年级至少2次。
2.作业批改。
(1)批改要求:一律用红笔批改,符号要规范,注明批改日期,批改字迹要规范、工整、清楚,体现示范性。教师设立批改手册,随时记录批改中发现问题。所有作业(试卷)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教师进程二次批改。提倡写鼓励性、人文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巩固知识、交流师生情感的园地。
(2)批改符号:作业批改采用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等级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激励性评语鼓励各校创新。作文有眉批、总批,要有书写质量等级和文章质量等级,等级写在题目的右上角。
(3)批改数量:课堂作业、单元自测(每单元一次)教师全批全改;《基础训练》、《伴你成长》教师每次批改不少于学生总数1/4。配套练习册教师灵活应用,批改要求各校自定。小作文、日记多种形式批改。
(4)批改时间:批改要及时,下一节课上课之前,必须批完并下发给学生。
辅 导
(一)总体要求
辅导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措施,是培优扶弱的主渠道,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辅导的形式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针对部分学生的小组辅导和针对个别学生某些内容的个别辅导。不论哪种辅导形式,都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实效。
集体辅导不能占用学生自习课,变成学科间争夺时间的手段;自习课只准个别辅导,不准面向全班学生讲授,不准要求学生学什么学科;不准以辅导为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准向学生收费。
(二)基本内容
差生转换,优生优陪。各班有转化档案,工作有计划、重实效。
1、对课堂教学、课间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2、对作业、单元自测、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组织部分或个别学生予以指导、补缺。
3、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应热情指导,不应拒绝。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耐心,不轻言放弃。
4、对通过正常手续而缺课的学生,所缺席的课,应由该科任课教师进行补习,学校鼓励教师上门辅导。
5.积极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辩论会、演讲会、联欢会、美育节等活动,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活动及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调查、考察等专题研究活动,专题研究(调查、考察)、校外参观、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活动。
考核
(一)总体要求
检查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考查、考试两种形式。教师在完成考试学科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必须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进行单元自测,以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从而达到补教补学的目的。
1. 实行无分数等级评价。
2. 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考试技巧、心理素质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及时自测,补教补学。
(二)具体内容
1、考试时间:单元自测时间一般40分钟,定时完成。
2、考试过程:考试期间,教师要到考场监考,不得外出。目的是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答题进度,答题调控方式等,以便于以后的答题指导。
3、批阅:
教师全批全改、及时批改,并做好批阅记录。
4、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严禁给学生排名次。要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教补学措施。
(1)做好定量与定性分析,质量分析必须含以下内容:
①基本情况:参考人数,及格、优秀人数,及格率、优秀率等,同时注明未达标学生的人数及名单,以便及时进行辅导。②卷面分析。③普遍性知识错误及出现原因、补救措施等。
5、补教补学:
(1)制定补教补学措施,内容包括讲评提纲,差生辅导(优生优陪)措施,补偿练习题。
(2)抓好补教补学措施落实
(3)适当安排讲评研究课、观摩课。
二、教研科研活动常规
教科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研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基层单位。教研组长不仅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教学研究的带头人。全体教师要树立向教学研究要质量的观念,大兴严谨、求实、进取的教研之风。教研组长务必按时认真组织活动。每位教师必须按时积极参与,思想到位,务求教研活动目的明确、计划落实、内容充实,讲求实效。
一、活动要求:
1.教研组:
(1)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每学期初,教研组长要按照学校及教研室的安排,结合本组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务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学期末写出教研活动总结。
(2)活动期间,教研组长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组织全组教师按照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保证时间,全员参加,内容落实,确保质量。并填全填好教研活动记录。
(3)教研组长要注意下情上达,利用教研组长例会,定期总结汇报本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水平。
(4)全体教师要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认真准时参加教研,积极主动承担教研课题,做好中心发言的准备。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个中心议题,至少做一次中心发言。
(5)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总结。
2.教研室:
(1)指导教研组开展好教研工作,检查监督各组教研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各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情况。
(2)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教研活动的检查与考勤,做好检查记录,掌握各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3)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听取教研组长汇报教研活动情况,搞好教研组教研活动经验交流。
(4)对各组教研活动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二、活动时间:
单周为业务学习;双周为专题研究。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三、活动内容:
1.业务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端正教育思想;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学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布置带有阶段性的工作;举行教学研究课,教学示范课,教改观摩课;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2.专题教研: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及说明,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学习材料;研究教材与教法(着重在重点单元、重点课文、重要知识点等);研究和探索教学上的规律,或当前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课改问题);研究和探索适合本组特点的教改思路或方案。
3.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制度
(1)申报:开设观摩课、公开课,由教师自愿报名到教研组长,然后由教研组长初定,最后交教研室确定。外出学习教师原则上都要开汇报课。
(2)开课步骤:包括说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
4.听课评课
听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佳方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听课,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评课应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原则,认真对待。
(1)听课次数:
①校长、业务教干、教师每学期听课分别达30节、50节、20节;实验小学校长、业务教干、教师每学期听课分别达30节、60节、30节。
②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中层以上教学领导每周至少在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推门听课1—2节。
(2)评课要求:
①凡是学校统一开设的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教研组长必须确定好评课的时间,原则上当天评课,特殊情况也不得超出两天之内。
②评课过程:坚决杜绝“好好先生”,敷衍了事;肯定部分要体现“收效明显”、“务实创新”的特点,要评出亮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地罗列;每人至少指出一点不足或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③评课记录:教研组长要认真填写评课记录。
5.集体备课
(1)时间:每周至少二节课,视情况灵活安排。
(2)地点:根据情况学校统一规定。
(3)主讲人:教研组长或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校指定的教师。
(4)集体备课计划:每学期在第一次集备前,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制定出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计划要内容详细,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交教研室。由教研室统一下发每学期的主要内容计划。
(5))集体备课要求:
a.主讲人要在主讲前填好主讲表,并记录好其他教师发言内容,要详细、认真,符合要求。
b.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围在一起,不准闲谈其他内容,不得出现看书、做题、写教案,批改作业等与集体备课内容不相符的现象;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间外出、不旷备。
6.开展小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结合高效课堂的建设积极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过程中的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