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轮岗交流给学校和教师们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是要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教师交流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教体局要成立相关组织,具体指导和协调学校开展实施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本地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各乡镇中心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吃透相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交流计划,及时解决教师交流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按时完成交流任务。要主动关心交流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的准备工作。二是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师资配置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市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信息平台、条幅、标语以及党务、局务、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推进教师交流工作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教师流动涉及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各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政策宣讲到位,耐心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工作要细、方法要活,努力消除教师思想上的疑虑,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流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校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和宣传交流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多给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尽量使交流轮岗安排得更合理些、更合情些,使他们内心真正愿意流动、主动参与流动。三是要实现地方制度和中央制度的无缝衔接,确保地方制度既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能立足于地方实际,实现地方教育制度的本土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义务教育法》这一规定从国家层面提供了制度准备,我们可据此专门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实行‘无校籍管理’”。出台相关细则,确保我们新密市的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走日、韩等国整齐划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四是要明确规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流动对象、流动时间、保障措施、相关责任等。按需设岗、优化组合、科学管理。树立通过教师合理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思想。要由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教师交流轮岗是我市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公学校教师的应尽义务。从现在开始,凡没有此项经历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为优秀教师。1、教师交流轮岗具有定期性。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公学校教师在距离法定退休时间十年以前,必须完成不少于6到10年的轮岗交流经历,其中必须具有不少于3——5年的乡村学校的从教经历,距离法定退休时间不满十年的可不受此限制;2、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教体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以及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延长时间至多不得超过3年。五是要借鉴域外甚至是国外做法,创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体制,在现有工资总量的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比如10%)的绩效工资,通过设立交通补贴、艰苦地区生活津贴等形式,实现乡村教师的收入高于城区或者乡镇中心校教师,以“市场手段”引导教师多向流动,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六是要创新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比如“走教制度”,湖南省建立乡镇音、体、美教师无校籍制度,全县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等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七是要强化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让参与交流的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② 如何做好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轮岗分为在学区内和跨区两种方式。在学区内,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不低于原有职务及岗位等级聘用。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县管校聘政策以及优秀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北京还出台了“共享教师”新政。在追求教育优质资源均衡的大背景下,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创新,优质师资的流动实现了多元化,教师流动机制正成为激起教师向上的动力。
许多专家学长认为,如今教育部门的责任,除了关闭校外的辅导班外,不如大力推行校长老师交流轮岗制度。事实上,这一办法早在2013年就曾提出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是这一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得并不彻底。
其实,在一个城市内实施校长老师轮岗,并没有任何困难,也不存在所谓老师因为通勤太过奔波的情况,毕竟一个区域内,既有好学校,也有差学校,有些甚至只有一墙之隔。
而如果好学校与差学校的老师轮起来,更可能解决学区房的问题。
现在,不少人为了孩子进入一所好学校,会去买学区房。学校越好,学区房越贵。可反过来说,如果校长老师轮换起来了,好学校、差学校之间的差距就被拉平了,自然也就没有学区房了;如此一来,教育资源也就公平了,也会助益减少辅导班。
但是,当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一些学校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不愿委派优秀教师外出交流;许多老师长期在某学校工作,不愿去其他学校交流,特别是不愿意从工作环境优越的学校到偏远且环境艰苦的学校去;外出交流的教师因工作关系还在原学校,在交流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服从交流学校的管理等。
为了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在事关教育全局发展的师资流动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确立健康有序的流动机制。师资调配工作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科学流动必须做到谋划在先,统筹考虑区域内各校对管理干部和各学科教师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师资调配过程中,既要做到按章办事,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又要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体现工作的灵活性,从而使区域内师资结构更加优化。
二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师资流动见成效,关键在于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参与流动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流动师资的考核,而且必须事先拟定考核监督制度,细化量化考核目标,对流动者实行严格的考核,而不是因人而异凭感觉打分数,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要通过考核,把认真工作的校长和老师甄别出来,给他们相应的荣誉称号,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师资流动这项有利于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举措,如要长期坚持,关键在于有效运用考核结果。其实,无论是校长还是一般教师,如果他们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应有的奖励和荣誉,抑或通过考核获得了岗位和职务晋升。
具体措施还有大幅度提升边远地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工资标准,向优秀教师发放到边远地区的工作补贴和交通补助费;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教师居住问题,积极为教师交流创造利好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