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3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2 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贰』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已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之路。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所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助推器”。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在这里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课堂上教师即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如在朗读中,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位!”“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你读得最响亮!站起来时就要这样大大方方。”“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谢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拓展延伸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区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
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叁』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养成时期,在此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对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成长意义重大,笔者认为,新时期的教育已经不是传统"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一种模式,而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行。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创新,贯彻落实,以便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一样如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笔者认为,导语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导参与:《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抓住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也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语文教学是一项人文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们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你过也要注重导语设计的原则,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过程
1、重视学生的情感引导
语文是一项人文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情感体验,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学生理解深度的提升。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深刻。
2、重视课堂师生的互动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知识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需要教师们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另外,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3、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
“亲其师则重其道”,教师个人魅力、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需要教师们的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己教学风格的养成。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最后也要做好课堂结尾教学
“行百里者半九十”,就算前面教学再精彩,没有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往往会使课堂教学前功尽弃,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可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个外延,是对于文章思想的另外一个思考,这就需要教学总结要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教学的有效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学习能力。
『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进我们格干牧业学校。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教师们的心田。这学期我们在学校教研室的组织下去先进学校听课、评课,外出新课程观摩学习等活动,就像及时雨,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充满热情,我努力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去把握新课标精神,我在语文教学中乐此不疲。下面简单介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基础培养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写字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小学生练习钢笔字尤为重要。
首先要端正坐姿和掌握正确的握笔方式,如果坐姿不正确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和视力保健,还会直接影响字形的美观。
小学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在谈写字作业时强调布置作业要循序渐进,先多后少。而我想改变以往的生字作业形式也能起到减轻负担增强兴趣的目的,因此我将生字作业分为书法作业和拼音作业。书法作业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当天学完课后的字帖、照着字帖写的小楷、月末书法展示;拼音作业是精读课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要求学生先写好拼音,然后互相对换写。这种作业比较灵活,这不仅有助于书法练习,而且帮助学生强化生字的记忆,学生也不会因写字繁多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
小学生的个性爱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所以作业的布置必须多层次,我对某些学困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生字词或有趣味的作业,这样孩子们易乐易学。对于学习成绩优异,有上进心的孩子,我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办手抄报、课外读物、收集相关学习资料,这是考查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好办法。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孩子们的视野。
二、改变课堂形式。明确学习任务,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因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刚开始学生可能由于表达能力不强或胆小,直接说不好,所以事先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采用说写恰当结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天的晨读对每个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孩子们一味地光读书,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使孩子们厌烦。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晨读兴趣,我分别采用了几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分组读,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不但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让孩子们体验了同伴互助互乐的快乐。比赛读,比赛朗读的方法是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让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高,慢慢就会悟出语句的情感,同时启发孩子们要有奋斗竞争的精神。
另外,孩子们是否在晨读中有进步,更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开展活动来展示孩子们的晨读效果。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讲故事等,这些活动老师要做到有评比、有总结、有鼓舞,这样才可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主体性,从而能激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的晨读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改变积累形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点滴积累而成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淀,这种过程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就是平时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无形中你身体里储存的“粮食”就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背诵展示活动,背诵精美的文章以及优美段落,并且要做到评议和总结。逐步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背诵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或多或少地积累背优美段落,不断巩固背熟练,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记忆内容要熟练。通过最大限度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我格外重视今日警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起,每天都亲自检查,从不放松。孩子们渐渐长大了,已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中也积累不少名言警句,在语文知识的天地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总之,只有不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自主学习的经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越上越有趣有效,我们的学生才会从自主学习中获得真知。
『伍』 《浅谈当今如何做好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备好战才能打好仗,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深钻细研的准备工作,把准备的内容文字化,完成符合自己实际,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大量的事实证明,凡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很认真的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
二、联系实际,巧用教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数较为朴实。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他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在选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从学的本质,从学的精神上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上来。朴实的农村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定能用朴实的方法结出扎实的硕果。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合理丰富想像和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兴趣,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感知,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陆』 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的、快乐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生硬的任务,机械地去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里学习生字,是非常重要的。而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和尝试的。
1、巧妙运用象形字的象形特点。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源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虽然保留下来的象形字已经不多了,但是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象形字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根据低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他们对抽象字符的识记有一点困难。这时,根据象形字的构字特点,结合简笔画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将抽象符号转变为具体图象,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记忆效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口 耳 目”一课,就是象形字的集中教学。课文要求学习12个象形字,这些字有的是表示身体上的器官,有的是学生熟悉的动物,植物,还有“日”、“月”、“火”这样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借助图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有趣而多样的形式来学习这些生字。例如学习口、耳、目,可以让学生看看、摸摸同桌小朋友的眼睛,耳朵和嘴,想想,说说,真实的事物和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点。有的生字虽然不能在课堂上拿出实物来对照,但是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感知来想一想,说一说。课后,我还使用简笔画,延伸学习其他的象形字。例如,学过“日”之后,在下面加上一横,就成了一个“旦”。两只握在一起的手“ ”,就是朋友的“友”,等等。这样的识字教学生动而有趣,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2、利用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归纳总结,扩散学习。
象形字在学习独体字的时候很有帮助,但是在学习合体字的时候,就不大用得上了。好在,汉字的表意特性是始终存在的,尤其是占汉字比例最大的形声字。从实验教材的第二册开始,语文园地中就以“哥----歌”,“材----财(财产)”,“月-膀、腰、肚、背”“呀、芽、鸦、蚜”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层次的向我们展示了形声字。这一系列的教学中,我把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向课外拓展延伸。在学习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发现隐藏的形与声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向书本之外延伸,说说还看到过哪些同类型的字。然后,适时指导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例如,“木”的字多与树木、植物有关;“月”的字多与人体有关……是同形旁的形声字。 “晴、情、清、睛”四个字,声旁是“青”,读音相近,是同声旁的形声字。通过它们的形旁可知:“清”与水有关,形容物体纯净透明;“情”与心有关,指感情、情绪;“晴”的形旁是日,就是出太阳,无云或少云;“睛”就是眼睛,眼睛就是目。这样识字,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不但有助于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极好的自学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3、学科结合,识字课上做加减法。
在汉字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的,也不能由着漫无边际的想象无处着落。这时候,我又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熟字来做加减法。例如,实验教材第二册的语文园地八,以“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这样的形式来出示生字。“舌、甜、埋、棉、闪、闯……”这些生字是不能单纯的归类到形声、象形、会意中去的,但是其中组合的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这时,我们可以做加法,“千+口=舌”。在语文的生字教学中,引入了数学的算式,学生觉得新奇又有趣,大家都争着来做加法。因为组成部分都是学过的,于是组合而成的新字,也就没有那么陌生了,学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然后,“强-弓=虽”是减法,“完-宀+口=园”就是加减混合运算了。这样一来,语文、数学两种学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很广,能够对应大部分汉字,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容易,简便又实用。
4、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创造发明。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虽然表意的功能依然还在,但是有一部分的汉字已经不是很明显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是硬要往象形、形声、会意的规律上套,就不行了。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我还鼓励学生自己来一些发明和创造,而我要做的就是恰当的引导,不要让学生生搬硬套,胡乱搭配。例如,在教学“黄”这个字,我就沿用了象形字的方法,把草字头画成树枝,“由”和下面的“八”画成树叶,把字和图结合起来。这样一画能有效地把形和义结合起来,并且化解了学生容易把中间的“由”字写成“田”的难点,即生动又好记。有了这样的先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会冒出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耳到,口到,心到,就是一个“聪”啊!少用眼睛在商店里东张西望就可以帮爸爸妈妈“省”钱了啊!这些就是学生的独到见解了。虽然不一定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突破字形上的难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柒』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改革教学方法复,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制永恒的研究课题。身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已近20年的教师,笔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回望新课改之初,语文教学研究者们纷纷对之前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这股潮流与风气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育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各教学流派竞相辈出,语文教学界呈现异彩纷呈的景象。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斓的教学流派、教学风格面前,一些语文教师开始眼花缭乱,他们来不及分析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否对自身教学具有适用性,也不去分析他们的本质和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就争相模仿,只学皮毛而忽略本质,课堂教学刻意追求诗意化、个性化,最终矫枉过正,导致语文课已经不像语文课,反而更像是绣花枕头,失去了最初的语文味。那么,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才算是好的语文课,因为本文研究的主体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所以,对他们而言,好的语文课应该能充分挖掘、训练和提高他们自我思考、自我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语文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