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把多媒体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三亚市月川小学 赵作玲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多媒体教学渗入到每个语文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呈现,拓展延伸,丰富学习内容;活跃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艺术化、多样化,,才能使语文教学带来新生的魅力。促进教学方面起着巨大作用,多媒体技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从近几年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他们就愿意揭开知识的大门,这样,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进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时,课文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学生对这些过程很难理解的,学起来有些困难。因此,课前我搜集了有关蚕四次脱皮及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图片。教学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蚕生长过程及形状变化的过程,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很喜欢,特感兴趣。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激发了他们对蚕生长的过程产生了好奇心,我就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知道蚕的生长过程吗?课文究竟写了蚕的哪些生长过程呢?学生顿时很积极地认真分析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因此,我抓住了学生这个心理,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课文。 二、直观呈现,丰富学习内容。 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局限,在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我把月亮湾的村庄的景色为背景制造成课件,以动态的小鱼儿、小桥流水在课件插入,给学生展示一幅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村庄美景。我一边展示一边问学生:月亮湾这个小村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图上有哪些景色?你认为月亮湾美吗?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结合出示的课件自由说说,学生顿时都全神贯注地观看课件的画面。课件的景色成了学生欣赏亮点的风景线,学生把课件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渗入到课文中去。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为广大语文教师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地突破教学难点;趣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我认识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怀有一颗创新的心,共同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就能很好的利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科学整合,将语文教学带入更广阔的天地。
❷ 学习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及课例分析的收获有哪些 74
论,认为求利活动应受义的制约。
义利思想 即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版间相互关系的权理论,荀况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家的富国思想。商鞅和以后的韩非。此外,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他们的经济思想,起着深远的影响,君孰与不足”,主要如下,又是战士之源。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利”主要指物质利益,儒家在新经济时代具有新的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意义,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尽管当时(如法家)和以后也有重利轻义或义利结合的主张,李觏著有《富国策》十篇,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富国理论、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而外,但对“末”有不同理解,受到汉以后历代思想家的重视,认为“民必得其所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使生产者把除了生活和再生产所需之外的生产品,重点是在分工;因而,
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下面我以课为例,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拼音教学
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得很苦。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设计动画情境,营造愉悦氛围
人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激情,引出学习的内容。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我在教学中,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如 i u ü 一课的情境动画是这样设计的: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如此,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那充满人文的内容,学生一看,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情绪高涨。从动画设计的创意来看,画面要鲜艳美观,动作要精心设计,注意对象与背景形成反差,声音与音乐形成对比。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无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唤醒,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运用动画演示,揭示拼读规律
拼音教学中,准确拼读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字母读音与表音的图片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如“p”的发音与“猴子爬坡”的“坡”联系起来,我们还要开发更有效的手段来突破拼读教学的难点。
口腔动画,辅助发音
在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声母中的鼻音与边音、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根据它们的发音规律,研究发音的生理特征,制作口腔的纵剖面的发音动画(这些在网上都有)。学生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动画的演示,找准发音的位置与感觉,通过练习、矫正,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发音的要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动画演示,教学拼读
学生在学习拼读时要掌握声母与韵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读方法与技巧。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设计了“小猴推字母”的动画,设计中注意了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认识能力,关系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和一生的成长。就汉字本身来说,由于其演变历史的久远和造字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汉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字,尤其对于以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音字、形近字的频繁出现,为他们的识字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小学实施的新课标语文中,每篇课文都有10到12个的识字任务,而现在的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机械记忆、重重复训练、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的现状,运用多媒体,把声、像、动画等信息引入课堂,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还可以为他们展示汉字形
❹ 如何使用交互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制作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势 1.集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微课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核心内容为微视频。微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又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所以,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以及多种媒体集成性和多样性的优势,都可以通过微视频体现出来,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大多学生持续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小学生较为突出的学习特点,这是由他们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更侧重于形象认知。而微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其5-8分钟时间长度的核心内容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适应性。 3.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虽然,微视频的时间只有5-8分钟,时间比较仓促,但这种方式砍去了冗长的前奏后奏,仅仅保留课堂重点和难点,虽然孩子们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是,他们对呈现内容的关注度和理解力会增强,从而对所涉及的课程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微视频具备简单而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借助微格优势,优化内容提高效果 微课体系中的微反思可以让授课者以受众的身份感受和体验自己的微视频的组织和教学情况,类似微格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馈阶段:通过回放自己授课过程的录像,进行自我分析和评议,找出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或修改。授课者可以在微视频的播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哪些环节是能够引起他们强烈兴趣的,哪些是孩子们容易走神的地方。如此进行总结和更新,势必会优化教学内容,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❺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呢?
(一)多媒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接受新知识、新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或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1)采取启发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多媒体教学中,个别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播放课件上,而忽视了与师生的双向交流,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如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还会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进行积极思考。这样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巧设悬念,注意提问的性质。有意义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使沉闷的教学气氛变得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绝对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看所提的问题有没有思考空间,能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共鸣。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都要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突出实用性。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要注重课件的实用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是教材内容的浓缩和归纳,它要高于教材,精于教材,新于教材,应便于教师使用。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吃透教材,掌握要点。教师在制作课件前,要通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浓缩或归纳,课件要反映出教材的基本精神和重点内容。(2)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点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和重复,但有时学生也把握不住。而多媒体教学就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它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结合教学课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或论述。(3)简单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将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直观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课件内容是教材的原版内容,不仅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失去学习兴趣。(4)切忌照搬他人课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人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以便使用,这给不少教师提供了便利,但网上下载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对象和你自己的教学特点,尚需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加工,如果不加审查拿来就用,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提倡自己用自己做的课件,自己设计自己的课件,也可借鉴他人的优秀课件。
(三)多媒体课件内容要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来于教材,高于教材,内容的设计要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教师不能图省事把教材原原本本地搬到多媒体课件上,而应该在认真把握教材结构、内容、重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归纳与,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或浓缩,对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内容可进行必要补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制作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课件。
(四)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应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效能。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前人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优长,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扬弃和发展,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对路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并用,教师的一招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赞扬都能给学生以极大的精神安慰和满足。
合理、充分地设计、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只有巧妙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善于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❻ 如何利用简易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研修主题
如何利用简易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研修主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集计算机于一身,并能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首先,它信息量大,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它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趣: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它能再现形象,突破教学重点。一般来说,学生对离他们距离较远的或未曾见过的东西都不容易理解。传统的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可感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语言和形象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再现形象,增强感性认识,有效地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胡同文化》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情景,并配上富有京味的胡同歌曲,让学生通过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的相互结合,去更好地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再次,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今的中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而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挖掘教材本身的美感因素,把美的形象展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另外,多媒体课堂可以马上进行课堂练习,把练习投影在屏幕上,学生当场做,老师当场讲解,适时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在传统的教室,一定要隔好几节课后学生才能完成练习。
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在课堂操作时,老师往往只关注课件放映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反应,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了放映员。而且大量的图文信息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达不到教学接受的效果。有些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过分关注技术手段,对声音、动画等特效爱不释手,使幻灯片花样繁多,有些甚至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但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和教学的内容毫不相关,却往往喧宾夺主,使学生视觉疲劳,所以,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另外,过多的图片和视频也限制了学生面对文字产生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投影仪显示了一个哈姆雷特,大家脑中的就只剩下这个屏幕上的哈姆雷特了,所以,并不是多媒体资料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一气在一节课上放映了好几种版本的课件,使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很是厌倦,教师在放映过程中更是连头都不抬一下,无意中成为新的教学形式下的“满堂灌”“填鸭式”,老师既吃力又不讨好。因此在多媒体教室中,老师不能只看屏幕不看学生,仍然要穿插一些问答等互动形式,最好另外还要一块可以随时写字的黑板。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引进多媒体,虽然带来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但千万不要赶时髦追求形式,我们必须明白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忽略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过多失当的使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互动。我们要发挥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的优势互补,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上好一堂语文课,提高教学效果。只有把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
❼ 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科技的大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悄地进行着转变。在小学语文领域,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还提高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解放了课堂,让学生们真正的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1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但由于小学生本身限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感知发展水平不高,教师不能够把全部知识一股脑呈现给学生。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象、影象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又具有检索方便、资源共享、和平共有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导入新课时看抗美援朝打仗的片子和分别时的感人视频,这样导入新课,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同时,还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元素有机整合起来,兼顾趣味性,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师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得以改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生动再现课文中各具特色的形象,让学生进行跟读、感情朗读,还可以配乐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课文朗读,通过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不但能正确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朗读训练不会有厌倦感,让他们在朗读中学会朗读,从而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教师作为引导人和领路人是关键,教师要尽快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对知识的吸收率。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教学程序,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弥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拘谨与低效,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信心。 3 小学语文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
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积极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并掌握知识。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最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2012
年)的通知中,有关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以后的中小学教学发展中有着前瞻性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情境教学,图文并茂的效果。比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动地图片或设计优美的情景环境让学生激发出来写作灵感,写出优美的作品以小学作文为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教师要继续以课程整合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以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4 结束语
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于个人有着基础性和前导性的作用。所以做好小学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至于国家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完美结合,正是新时代的要求和以人为本观念的主要体现。小学语文教育也将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❽ 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
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❾ 如何把多媒体和小学语文课堂巧妙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感知过程活灵活现,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 语文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感知过程活灵活现,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 激发学生兴趣 1、 激发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 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娃娃, 告诉学生, 这些生字娃娃找不到家了 , 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 帮他找到家, 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娃娃成为好朋友, 生字娃娃就会对你笑一笑。 生动的情景, 优美的音乐,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突破重点、 难点 在拼音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 突出教学的重点。 例如, 在比较韵母 an 和 ang 的发音时, 我们设计了让“ang” 的 g 闪动或者变色, 并提醒学生拼读时注意舌头的变化, 给学生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又如 j q x 和 ü 相拼的规则, 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成功画 ü 戴了一顶帽子, 帽子有两点, 看到 j q x 走过来, 他就脱帽敬礼, 学生看了 觉得十分有趣, 在笑声中, 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规则。 3、 加强读写训练 在课文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 强化朗读能力; 在指导背诵时, 第一遍, 可播放课文录像, 配以轻声的录音; 第二遍, 录音没有了 , 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 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 第三遍, 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 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 背得快又准。 在写字训练时, 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 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 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 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 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 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 写字, 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4、 培养语言能力 作文无话可说, 无从说起, 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我家的猫》 之后, 要学生仿全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 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 接着运用课件: 笨拙可爱的小鸭, 美丽轻盈的小鸟, 蹦来跳去的小松鼠, 鲜活的画面, 悦耳的音乐, 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 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 用在全文中 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 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环境, 能促使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 如以“我们身边的垃圾” 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 可以通过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 去向等展现出来,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想法。 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 在电脑里画出来, 或制成模型, 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二、 运用多媒体, 化难为易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可谓是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无所不有。 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 难以理解的。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收时空限制, 形象地传输、 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 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 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还可以凭借现代技术向学生提供了 动画、 图像、 解说、 文字、 音乐等多种信息,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吏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 这就大大缩短了 教学进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词句的理解有限,对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运用多媒体, 就能克服时空限制,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 形象、 具体的视听信息,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课文。 如在《小蝌蚪找妈妈》 的教学中, 学生对“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 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 看见青蛙游过去” 中的“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 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既不知词语何意, 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用。 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三个片断, 并设计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理解, “迎上去” 就是面对面游过去; “追上去” 就是从后面撵上去; “游过去” 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免费论文参考网。 他们理解了 在这三个句子中为什么要这样运用, 从而在脑中留下了 深刻印象, 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口语交际、 写话中准确地用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 是四年级的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可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 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 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 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庞大。 故此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 圆明园的图片以及许多被英法掠走的珍宝, 还让学生观看了 电影《火烧圆明园》 片段。 这样学生在赞叹圆明园美的同时, 既钦佩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才能, 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又体会到强盗们的贪婪、 疯狂, 激发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之情, 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 突破了 时空, 化远为近, 使学生情、 文本情、 作者情产生共鸣, 为学习课文作好了 情感铺垫。 三、 运用多媒体加以引导, 突破重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 学生通过观察,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画面生动, 图、 声、 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 注意力更集中, 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教《称象》 这篇课文时, 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贷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时,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设置还原了 曹冲称象的动画效果, 让学生反复观察。 由于观察了 直观、 动画的图片, 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用船代替秤, 解决了 提不动的难题, 用石头代替大象, 化整为零, 找到了 称大象的巧办法这一道理, 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 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 巧妙利用网络, 培养学生能力 1、 查阅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 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 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 收集、 整理、 获取信息, 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 的课余作业。例如: 要学生制作手抄小报, 在出版的过程中, 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 排版、 打字等, 整个过程培养了 学生收集信息、 选择信息、 审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 2、 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 中, 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 解了 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将黄山的视频资料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 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了 黄山的怪石嶙峋、 危峰突兀, 形象地理解了 文中的抽象词句。 3、 创新能力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 时,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 几个问题: 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影响有哪些? 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 显 然, 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熟读炙,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 做一些修正或补充。 教师做出适时点拨、 评价, 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由于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 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 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 因此, 我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❿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哪些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哪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2、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它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另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3、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可用多媒体放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以音乐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画面再现情境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可爱,在欣赏了太空所见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蓝白交错,美丽极了后,教师可说:让我们再到地面上,我们的身边去看看吧。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乱砍乱筏,山上一片荒芜,到哪里去寻找绿色?
展现美的画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现丑的情景,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引导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从感知→理解→运用,从抽象→具体→抽象,词语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第六册《荷花》一课,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有位老师设计了如下课件: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华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