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语文关于如何上好作文课的教学经验交流
上好作文课的前提是学生接受你的言论和见解,当然其他的课也需要这一点专. 你要有这个魅力之后属,不愁你教不好,学生喜欢你是最根本的,那样的话,你就不需要来问这个问题了,只需要随便在地摊上找本参考书,参照着写个教案,上课的时候背着手,侃侃而谈,学生的作文写得保证你满意. 其次,你必须要告诉学生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好写,什么不好写.反动的不能写,不是身边的不好写.这两点要说明白. 最后,永远不要否定他们自己创作的任何一个字,你多鼓励多肯定才能换来好作文. 还有就是要随时提醒同学们随时寻找素材,特别是酸酸的那种,看上去幼稚的那种.
❷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用什么题目合适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虽说从教十余年了,但由于学生的不同,总感觉比较实用的教学经验几乎没有。只是凭借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全身心的付出做了我应做的努力。毕业班语文教学的经验,我更说不上有多少,只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而已。我觉得语文教学中,为了“对付”毕业考,须抓好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这两块内容抓好了,就比较有把握了。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努力方向。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开动脑筋,搞好作文教学。
学生对阅读缺乏敏捷的解题思路,缺乏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六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从试卷分析发现,语文的确包罗万象,是名副其实的大语文。最突出的是语文的课外知识必须丰富。而这对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3、重视作文评改。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四、运用“三勤”教育方法,收效十分明显。
1、头脑勤。语文老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口勤。每个班级都有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对待他们我不采取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先了解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进行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3、手勤。对于学生你对他松一尺,他会对自己松一丈。平时的作业,尤其是学生读书笔记,每一篇日记我都坚持全批全改,持续对他们进行分数激励,非但引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在坚持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三勤”当中,“头脑勤”是基础,只有考虑成熟了,你才能去讲去做。当然,“手勤”、“嘴勤”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三者密切结合,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与别人的差距,这让我甚感汗颜。我必须更深刻到反思,向他们学习。在一次次的教学后,在一次次的检测中,让我和自己的学生共同的有收获,有长足的长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语文这门课的真正主人!
篇二: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回顾自己几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比如去年我刚接住五二班以后,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我的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很好地进行阅读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是六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想了一些小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些写作的基本技巧要陆续教给他们,目的是尽快使学生的写作规范化。如:标点的正确使用;习作正确的书写格式;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其实以上这些,在课文的学习中都会逐渐的涉及到,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有重点的教给学生,通过文后的小练笔,读书笔记,日记等方式进行专项的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是会让我们对写作教学充满信心的。
(一)强化单元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学生再写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些谱了。我在教材单元作文教学中一般是先提前几天与学生一起把写作的任务学习一下,明确内容,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写作材料,写出作文提纲和素材准备。作文课上,先拿出一些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作文内容,请一部分学生在讲台前说作文,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教师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要求。学生成文后,再通过小组间互相修改,有时也会全班性的交流学生的成文。最后,往作业本上誊抄前强调书写和作文抄写方面的注意事项。这样通过几个阶段的交流,学生间的互通也带动了一部分作文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看似麻烦,其实形成习惯以后,学生能熟练的自己完成细节方面的工作,教师负责协调,处理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强调注意事项等。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我再因势利导,根据单元训练题材多方位练习,如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让学生在即将小学毕业时给母校的校长或老师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为了使学生多练笔我一连布置两篇习作,分别写《给母校校长的一封信》〉和《给老师的一封信》〉。再如第四单元让写难忘的…我根据写作要求让学生在一周内分别写《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堂课》,然后从中选出写得最出色的一片誊写在大作文本上,长期的实践告诉我,通过这种方法的单元习作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习作的千人一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
1、生活中的作文训练;
如新学期刚接住新班,师生都不太了解,为了尽快了解学生,摸清他们的写作水平,我特意制定了一些新的班规班纪,定下总题目,《瞧,我们的新学期》然后分别以《我们班的变化》《我们的新班主任》《新学期新打算》为题进行系列习作练习。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新学期的变化写自己的感受,写好后从中选出几篇特别出色的文章在全班同学面前范读,结果通过这项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我很快摸清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以便今后有的放矢的进行习作辅导。
在生活中善于抓住一些重要日子进行习作练习。如在学生过生日时,布置一道作文题回家询问父母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及名字的故事,然后把自己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写下来。这种习作练习不但起到了练笔的作用,而且还是学生通过从父母那里的了解,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进行感恩教育。
平时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如足球比赛,广播操比赛,六一儿童节文艺比赛,书画展览,报告会,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学生都参加啦,我们只需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文章。
另外善于抓住天气的变化进行写自然景物的写作训练,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在上学路上留心春天的变化,然后教师再指导抓住春天的特点写一篇<<美丽的春天>>,同样方法可以练习夏天,秋天和冬天。还可以在有雾的天气,下雪时让学生观察,然后通过上网或查资料了解,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并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文章肯定比坐在教室里凭想象写出的要生动。
2、不同题材习作系列训练
小学阶段作文题材比较单一,一般以写人记事为主,还有读后感,活动,简单的应用文,如书信,建议书,留言条,请假条等,还有一些想象的作文,如我的梦,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会克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强化层次系列训练。
如在教学写人的文章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掌握写人文章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接着从写自己开始,然后写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到熟悉的人,如老师,同桌,最后练习写不熟悉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如清洁工,售票员,交警叔叔,通过这样的层次系列训练,大大提高拉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三: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既然是老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辉的,又是和蔼可亲的。希望,是美好的。 然而,付诸实践的路,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5篇汇集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5篇汇集
九月份刚开学,也是我开辟新的工作环境的开端,揣着满怀的热情,走上教三七班语文的岗位,与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相处后,发现他们都很愿意亲近我,而且对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就像是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一下课都围在你身边,问问这,问问那,我呢,成了一个孩子王跟他们一起说笑。
可是,马上问题就来了,我很快就发现学生们的语文基础掌握不是很牢固,而且,写作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为了提高语文能力,无非是对他们“严”。 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只需要你课上永远板着一张脸,不断的提出学习上的各种要求,在不满意的情况下,教训一顿,学生们肯定也能掌握好所有的知识。可是,这样一来我距学生不是很远了吗?但是一味地做朋友,而没有老师的威严,让他们感觉就像班里的一个同学,那我还怎样驾驭课堂,上课的时候他们怎么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事实上有的孩子就因为跟老师没有距离了,课堂上很随意的插嘴或下位,这样怎么能学好?
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备呢?
回想以前学心理学时,有一句话: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是啊, 这样既能和学生们友好平等的相处, 又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纳你,从而爱上学习。
看来得从“做朋友”开始我的计划。
于是我用了二招: (一)坐下来听学生倾诉。 作为学生,总是希望老师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悲伤。如果心平气和的做学生的倾诉对象,跟学生交流,有时并不需要做教师的自己说,只要静静的听学生把话讲完,让学生觉得你真正的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教师对他是尊重的,学生也就满足了。给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这是和学生交朋友迈出的关键一步。 (二)“蹲下来”了解学生的思想。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评价标准跟我们成人是不同的,当我“蹲下来”与学生平视,才能知道学生在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以他们子的视觉看发生在身边的事,才能理解他们,才能看懂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在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后,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是让我最担忧的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们把写作文当做一件头等难事,可是,已经到了小学中年级了,哪能不写作文呢?于是,开始从五十字,一百字的拓展写话训练着手,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写作的作业,一个月下来,他们变得有话可写了,然后开始训练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型,课堂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家后能够比较轻松的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他们看到每次自己都能写上二、三百字,越发有了信心,把写作的作业当做家常便饭,甚至有时一个星期下来训练作文的次数低于三次,孩子们都不习惯了,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严格”的训练。
平时对于基础知识也是不放松一丝一毫,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严格要求,争取让每一个孩子掌握得扎扎实实。
就这样,孩子们和我在“好朋友”似的愉快合作中,爱上语文学习。
❸ 如何引领广大教师进行习作教学 教导主任经验交流
一﹑抓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提高学科的整体质量
高度重视,目标明确,正常有序,保证质量的教研组活动,是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教改工作,教研工作的有力保障。我校高度重视教研组在教学管理和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教研组成为教师成才的摇篮”,教研组组长要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全面负责的目标。
1、重视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我们选配业务精湛,工作负责,有威信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特别注意提拔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此职,以此增强学校教学工作活力。
2、学校领导亲自组织教研组长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在教研组长会议上,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改动态,要求教研组长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观念,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提高研究意识,树立新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研组明确“教是为了不教”,从“教法”的研究过渡到“学法”的研究,同时针对我校生源的实际情况达成了“因为差,更要抓,不讲差,只有抓”的共识。
3、时间规定,地点固定,保证教研组活动的质量。我们保证教研组,各备课组活动能正常有序开展。两周组织一次教研组长的会议,布置阶段性的工作要求,保持每个教研组工作继续正常的有条不紊地开展。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要求,有目的,有收获,把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学期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性。
4﹑领导直接参与教研组的各项活动,保证教研组活动质量。分析教育教学情况,并坚持做好二项工作。一是参与集体备课,强化备课意识,提高备课质量。二是坚持听课,评课及时指导反馈,提出改进意见。领导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保障了教研组活动的正常开展。领导真正做到了了解教学,参与教学,指导教学。使学校始终处于不断研究,不断探索,逐步提高的状态中。同时全面落实备课组建设。发挥每个备课组作用,各备课组的老师长处和不足都能体现出来,做到取长补短,各备课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可灵活组织备课活动,有利于老师加强教学研究,对于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共同研究。各备课组都能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进度,定检查的常规工作,提高了备课组的作用。把教学与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抓好五个环节,即备课。课堂上讲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检查考试等五个环节。教导处要指导和检查教师做好这五个环节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备课:要求教师备好两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上的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的内容@教材上的内容是死的,学生具体情况是活的。我把这两个面的内容定位硬件和软件。硬件是容易解决的,软件是变化的。要求老师花力量研究这个软件。这软件有: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班级情况等。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软件研究开发,使学生对学习提高兴趣。兴趣使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2、课堂讲课方面:我校开展全体教师每学期“一人一课”公开课的活动。形成了教学研讨的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到了一人开课,大家听课。课后评课的现象,老师们感觉到上好一堂课必须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各教研组的老师同心同德,一人上课,组内老师共同出谋划策,提供建议。积极地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地潮流中来。做到在教学中研讨,在研讨中成长。在一人一课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由各教研组推荐出优秀教师为学校举办的题为《好课与实践》全校教学交流评比活动。此次活动的宗旨是总结、发掘自身的教学特色,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提高我校的集体教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
3、课后辅导:要求老师对一般学生辅导课堂上未掌握的内容,对好的学生辅导提高的内容。
4、批改作业:通过改作业,可以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主要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认真做作业的情况。这样可以扩大“软件”内容。研究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5、检查考试:主要抓考试前的教学内容总结,分析要求师生共同进行。我们教导处就从这五个环节抓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认真进行质量监控,组织好每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保证考试的质量,做好质量分析
我校每一次月考制度,保证了学生学习质量的循序渐进也是对老师教学质量检查的手段。在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中,对老师教学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体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同时每次月考命题中,做到命题的科学性,也作为培养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次实践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四、抓好教导处教务员的工作
教务员是教导主任进行教学管理的具体工作人员,是教导主任的助手,教务员工作的好
❹ 小学怎样复习
小学主要注重写作能力吧,多看一些课外读物,这样可以增加识字量,和写作能力.外语现在也很重要,多看看外语光碟读物什么的.数学方面基本上只要掌握基础就好了.
从基础做起,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从字、词、句、段、篇入手,字词是基础,句重点在理解句子和修改病句,段和篇重点在积累一些书上要求的入手,只要熟读成诵就行了,小学阶段,以句最为重要。
数学从计算,几何,应用题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是五六年级的数学。
7点专家建议:
1 定制好作息时间。
把每天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按计划行事,避免在家复习忙忙乱乱,毫无计划。
2 进入考试节奏。
按照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这样有助于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3 每天以考试的心态做卷子。
有些考生认为已经做了几个月的试题,临考前不用做了,看看就行了,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考试抓不住感觉,受盛会引响发挥。建议考生在考前每天都应以考试的心态做卷子,只有这样,到真正考试时,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
4 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心理学研究证明,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这两个阶段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5 最好不要看电视或大部头电影或玩电脑。容易上瘾的节目或游戏内容更不要沾边,不然容易在大脑形成优质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6 适当进行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饱满的情绪迎战。
7 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
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以免因此影响健康进而影响学习;也不要迷信什么补脑类,益智类保健食品,据说,制造这类产品的工厂的老板和工人,从不给自己的孩子服用这些东西。
8 要对自己有信心。
从这些地方入手,先复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一些典型的习题,然后再做课外练习!
复习要注重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❺ 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洋思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走向教师”,还是让“教师走向学生”?洋思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大都能学会了。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
❻ 研究小学生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小学生习作进行全程指导
小学作文教学的综合性最强的,它不单单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而是“生活实践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是“孩子们的已有经验、知识、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达的综合”,是“孩子们思想认识与文字表达的综合”。
因此,作文教学不单单是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文字来表达的技巧,而应该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应该包括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生活实践,包括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包括学生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包括学习、探究如何表达,包括书面表达的实践锻炼,包括通过表达来服务生活,满足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包括表达交流以后自我满足的体验。
过程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单从习作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学应该体现出一种过程性。
这个过程包括如下环节:
习作准备、习作指导、习作实践(书写)、习作总结交流与分享
“习作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和习作意向准备
材料准备主要指学生要进行学习和生活实践,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材料的准备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进行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从事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有意识的积累。准备的方式包括:观察、实践操作、问题探究、资料查询、研讨、材料的收集与积累等。
小学生进行习作准备,需要教师给与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问题探究研讨、资料的查询、材料的收集与积累等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实践任务或问题探究。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可以是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也可以是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因此,材料准备工作需要跟各门学科的学习、跟学校开展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开展,实现习作教学于其他学科、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意向准备指的是要激发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写作的目的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结合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情景的创设等,使学生产生“自我表达”或者“与人交流”的需求,需要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过程或者结果写下来,满足“自我表达”或者“与人交流”的需求。
激发学生表达需求的有效方式存在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使学生通过学习与生活实践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触,从而自发地产生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要做到这一点,学习和生活实践、问题探究等活动本身要对学生具有新异性、吸引力,通过活动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获得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既定利益,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调动全身心来参与。
第二个层面就是“使写作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的一个构成部分”,“写作是活动的一种方式”。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活动环节。
一般来讲,如下活动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研究报告交流展示”。——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心得等,用“研究报告”、“研究经历纪录”等形式写出来,召开报告会、举办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书信往来”——与异地小朋友联谊,用书信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习作,和异地小朋友相互交流、分享,同时,改革习作批改方式,请对方的小朋友给自己的习作写批语、提修改意见。
“办墙报展览”——为办墙报展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后期,对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书面整理,完成习作。然后,把习作配以图画或者实物张贴出来,宣传介绍人物、事物。
“模仿记者发布新闻”——对生活的某一新闻话题进行实际的观察采访、考察等,观察、采访、考察结束,选择自己感觉到“新鲜的内容”,撰写文稿,班内开新闻发布会,每个人发布自己了解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
“网上交流评比”——把自己的习作贴到网络论坛里,与各地网友交流、分享、讨论。
“与特定的人沟通”——为实现与特定的人进行关于某一问题的沟通,从而达成相互的理解,习作是就某一问题专门写给特定的某个人的。写完以后,习作给某个特定的人看,并实质性地得到某个特定人的回应,解决某些方面的沟通问题。
“文学编演”——活动的内容本身就是对感兴趣的文学形式进行探究,通过模仿、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文学活动……
上面的这些内容如果成为了活动的一部分,并且在学习、生活实践活问题探究主题活动的开始就让学生很清楚,并成为活动的目的之一,学生会自然地产生写作的欲望,并为了写作而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主动地获取和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等。
(待续)
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一般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习作内容、表达方式、材料顺序的组织与安排、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等。
指导学生确定习作内容,主要是从前期的材料准备过程中来择取自己最想跟别人说的内容。开始学习作文阶段,一般是在前期集中力量准备好的某一项内容。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重点做了某一件事、进行了某一项观察探究等。因此,初学作文阶段,一般不再有“选择”的余地,观察探究了什么、做了什么就写什么。需要教师指导的是,从自己做某一件事的经历、对某一项事物的了解当中来确定把哪些内容写下来,哪些内容可以不写。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往往要涉及到很多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指导学生从众多材料中进行选择,择取自己最想表达的,最有价值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例如:三年级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或蔬菜,前期的观察、探究活动,获得了关于这种水果或蔬菜的资料,习作的时候,就要写这种水果或者蔬菜,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来分析自己对水果或蔬菜的了解,从中确定出把哪些写进文章。
教师进行指导时,一般针对学生具体的经历或观察的事物,提示学生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想一想,自己的经历或所探究的事物中,你认为最值得介绍的是什么?”“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你所了解的内容中,那些可能是别人所不了解的?”等等。通过思考这些“最”,来确定最终落笔要写的内容。
到了高年级,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之后,需要两轮思考,第一轮是通过思考“最”,从若干材料中选择出其中的一项;第二轮,针对选择出的一项,通过思考“最”,来从这一项内容的各个部分材料中来做出取舍。
指导学生确定习作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符合主题活动重要交流展示的要求——前面讲过,习作是主题活动的一个环节,习作是活动的一种方式。活动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习作内容应该符合这个主题的要求。
例如,高年级教师设计了一个“让笑声在教室里面响起来”,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就是将自己生活中的“笑故事”与大家分享。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习作内容必须是自己生活中让人发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核心的内容是让人发笑的情节。
习作内容确定下来以后,需要指导学生确定表达方式。《课程标准》提出,根据“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面,适合日常生活需要的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书信、记实的方式、说明的方式、研究报告的方式等。采用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习作内容和交流的需要来确定。因此,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主题实践活动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自己选择的习作内容适合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所需要的表达方式学生以前并不熟悉,指导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特定的格式要求。这个格式要求,需要提供特定的范例,学习范例的格式。在具体的表述上,除了书信体需要做人称变化,一般不作具体要求。比如,研究报告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说明文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记实作文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等,只要学生感觉到明白地表达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材料顺序安排的指导
个人认为,在小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材料顺序安排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自己选择确定下来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下来,使文章读起来显得连贯、明白。无论是想象作文、记实作文或者说明性的文章、应用性的文章,都存在一个材料顺序的问题。简单归纳一下,校学生习作过程中虽遇到的顺序问题主要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件的发展顺序以及问题的逻辑顺序。
学生容易感到困难的是“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跳跃”(主要是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观察时出现跳跃重复、观察顺序不够清楚等现象造成的),因为按照空间顺序观察、探究了若干事物,头脑中留下了若干事物的表象。因为学生观察的问题,没有注意若干事物表象的“空间排列连贯性”,导致表象排列混乱。如果学生习作前不进行重新回忆、构思,容易出现问题。“逻辑顺序”的问题一般在一些说明性、论证性文章练习时出现。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搞不清楚“现象——问题——结论探究——结论”等要素之间的顺序关系,表述起来容易混乱;因为概念种属关系不清楚等原因,在同一段话、几段话之间把不属于同一层面概念的内容作为同一种属内容来表述、把本属于同于种属之间概念的内容分为不同种属层次来说明(其实,在我们教师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这种概念种属问题也经常发生),从而导致表述不清楚。
在对学生进行材料顺序安排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一般情况不会出现很典型问题的“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一般采用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说下来、写下来,看其他人是否听得明白,是否觉得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相评议、指点修正即可完成。而容易出现问题的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则需要进行“猎提纲”的练习,即:把要写的材料先罗列下来,然后,先给这些材料排列表达顺序,想清楚这样排列顺序的理由。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这样的顺序思路是否合理,教室针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指导。
材料顺序安排问题,可以当作一个项目来进行专门的训练。针对学生在顺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结合具体的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教学是最好方法——让学生阅读典型顺序问题(问题是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后能够发现的)的文章或者片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一起经过“修正练习”来解决问题,从中感悟、总结一般性规律。然后,再按来一组材料,引导学生专门进行安排材料顺序的练习。
除了专项练习,针对学生习作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做中指导、做中修改也是很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在后面的习作实践中,我们将重点谈做中指导和修改的问题。
“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的指导:
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语言来表达,一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把想表达的话写得明白、通顺,相关的内容说得清楚。
第二,要把重点部分说的具体、细致。
第三,某一次习作内容具有特性的基本要求。比如,介绍易出景物,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介绍一件事情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出事情的特殊性等等。
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的指导,一般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随着学生的表达实践进行,在表达实践中来进行——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实践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对什么问题进行指导,或集中或个别。
再一种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的专项练习指导。策略同顺序安排的方法是一样的。比如,如何写得具体?比如,学生言语表达实践中关于顺序的典型、共性问题等。
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的指导,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从“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表达、如何表达得更好。课程标准是一个下面保底、上不封顶的课程标准,怎么让学生在言语表达上面体现出个性化的发展、不断对自己提出高的要求?怎么样促使学生自己去学习如何表达?这是我们指导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在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的时候,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形象、生动之类。其实,生动形象,是一个很笼统、很抽象的要求。按照这样的要求指导时,教师便要提示学生:使用比喻、拟人……这本来不是需要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的语言学的知识便出现在了教学中,导致了要求过高。同时,对于学生来讲,这也是一项“被动的要求”——为什么要写得生动形象?这好像于学生的自我表达需求没什么关系,是老师的要求罢了。
我们读许地山的文章,实在看不出怎么样的“生动形象”,但是能够表达清楚意思,能够让读者读明白他的意思。
那么,怎么样让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中“表达得更好”呢?我认为,还是应该针对具体的语言实践和所要表达内容的特性,从是否很好地表达清楚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这个角度来指导。
习作不再提出“中心明确”的要求,但是,总要有一个自己要表明的意思。比如,我要说明我此时很高兴,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样说才能说清楚你很高兴?是你的行为、你的言语还是你的心情?再比如,学生要写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你觉得你那有趣的地方写得很清楚了吗?你读了以后觉得有趣吗?让别人读一读,她们笑了吗?
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书面表达所要达到的目的达到了,这样的表达就是最合适的,是好的。这样的指导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交流表达的目的的,是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的,而不是“从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文章的角度”。
怎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怎样才能让读者满意?除了所选择的内容是符合交流表达目的以外,如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就成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要努力达到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也就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
于是,这里便有了仿写的问题——学习别人的文章、别人的语言、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何运用指导学生仿写的策略,一直是一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仿写往往容易局限学生的思路,导致作文的雷同。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个性化的习作素材、个性化的表达需求,从而导致学生仿照谋篇习作应对任务。
个人认为,小学生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合适的仿写策略是这样的:
在学生有了合适的材料、产生了表达需求、对材料进行了选择并作了合适的安排之后,便有了一个“表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的问题,比如:怎么样通过我写得童年趣事让读者笑起来,通过读我的文章而开心?这可能是指导课开始前就提出来的问题。好,我们自己找一找别人写的趣事,看他们的文章让自己笑起来了吗?他们的文章中,哪些语言片断让自己读了以后开心地笑了起来?他们是怎样写的?不仅读一篇,可以读很多篇,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范例。
指导课上,提出“如何表达才能让别人感到好笑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一些范例,让他们介绍、分析、研究这些范例。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实践的方法。
因为学生需要表达得更好来实现自己的交流表达目的,因此,这时的分析、归纳过程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即使是一些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主动,接受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了。
当然,阅读、学习、研究并不一定是在指导课上完成的事情,很可能是结合阅读学习完成的,也可能是在课前的“专项写作研究”过程中完成的,但是一定是在这次习作实践中的一项内容,学生在习作前应为自己找到很多适合于自己学习的“范文”。
这里面,针对学生的读书习惯、水平实际,直到学生“学习范文”的活动,可以是老师有组织、有指导的“专项学习活动”,也可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已经习惯于这样做了,完全会变成一种自发的自主行为)。
有了学习研究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结成小组来研讨如“我们如何把这件事情写得有趣,让别人读了以后笑起来”这样的问题,针对自己的习作内容,来找到自己的范例,仿照“范例”来思考自己习作该如何表达。
指导课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尝试”——或者提前作了尝试,或者在指导课上接受了指导以后的尝试。个人认为,习作指导课应该包括两个指导阶段——下笔尝试前的指导,下笔尝试后的指导。
下笔,本身是一个尝试过程。按照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语言表的方式、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要试一试,看是否达到了表达的目的。如果没达到,有问题,在这个时候,针对学生的存在问题,教师进行指导,指导他们修改。在修改中达到目的,提高习作水平。因此一般地说,指导课分为“做前指导”、“做中指导”。
关于做前指导,指导的流程一般为“明确交流表达要道到的目的——研讨如何表达——口头尝试,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次表达尝试”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研究如何表达”又可以采用“提供、推荐范例——研究范例归纳策略”、“学生自己小组研讨,提出策略”等不同的方式。“做中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小组指导,或者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普遍的问题进行集中在指导。
学生的习作实践的指导
学生的习作实践,主要指学生下笔进行书写。教师需要在如下方面进行指导:
第一、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一气呵成。小学生的习作一般不会很长,因此,要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完成,避免思路中断。特别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完以后马上就写,不要拖到以后的时间。因此,建议在指导课后的课堂时间完成。
第二,写完以后,自己大声朗读。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是是学生自己验证自己习作是否达到了表达交流目的的过程,对于发现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很有帮助。发现了问题以后进行修改,然后再读。
第三,给自己要好的、信任的人来看,让别人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来修改。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初稿进行批阅,给学生指出需要求修改的问题,学生进行修改。
上面已经谈到了下笔尝试后指导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习作过程的总结、习作的分享与交流”的指导
学生习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别人分享、交流。如果没有了分享和交流,习作便没有发生意义,不能够与现实的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服务学习和生活的目的。因此,习作完成以后,要安排与他人分享、交流的活动。分享与交流的方式在前面“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做好习作意向准备”部分已经提出来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习作前告诉学生开展的活动,一定要抓好落实,不要“开空头支票”。
有这样的例子。教材上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到哪里去玩?”,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要到外面去游玩一次,请大家讨论到哪里去玩最好。学生很热烈,口语交际很成功。但是,教师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带学生到大家倒希望去的地方去玩。
这是一个教学信誉的问题。有老师可能会说,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是,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活动没办法开展,或者,学生希望的分享交流方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设管内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我们的现实条件允许我们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开展怎样的合适的活动?
在引导学生进行开展分享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达到了什么目的?
分享交流是习作讲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的讲评课是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完成的。
习作总结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习作意义、习作方法,提升对习作一般规律的认识。
活动内容除了分享交流习作内容,还包括“对习作进行欣赏、评价”。
过去,我们的习作总结一般采用“评语”的方式。但是,因为学生的习作已经完成,而且习作的意义在于交流和分享,所以,学生对一些“空泛、套话”式的评语并不很感兴趣,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并不去读教师辛辛苦苦地写下的评语的现象。
个人认为,习作完成后的教学活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到习作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产生表达交流后的满足体验,强化对作文一般规律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学习习作产生兴趣,实现作文学习内驱力从外部到内部的转化。这种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认识,而不是教师给学生盖棺定论,特别不适需要教师用学生并不能读懂的“空泛、套话”式的评语来定论。
我提出习作总结这样的观点,想强调一个意思:要对传统的“评语方式”作出改进。怎么改进?途径有两条:
第一条途径,由交流对象来做评语——文章写给谁看,就由谁看了文章作出评定——是否达到了交流目的?言语表达是否清楚?哪里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也可以单独写一个条子。如果文章是写给一群人看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位或者几位,请他们来写。写评语的人可能是同学、老师、家长、社会上的人。
第二条途径,指导自己来写评语。自己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自己对写好文章的经历、过程、方法作总结。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若干条。
给自己写评语安排在分享交流以后,在别人给自己做了评语以后,其实就是对自己习作的一次总结性反思。
习作交流、分享、总结教学的一般思路是:
分享交流——互相作出评价——自己进行书面总结。
结束语:
写这样一个帖子的目的,是想说明:习作指导,应该是综合性的指导而不单单是书面表达的指导;习作指导不仅仅是一节课两节课的指导,而应该是全过程的指导;自作指导不仅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写,而应该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来进行“如何写作”方面的探究的过程;习作指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习作服务学习生活”,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从而对习作活动能够、对写作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很可能有些观点属于另类,其间难免片面或者谬误,竟请大家参与讨论,严文这里表示感谢。
采我
❼ 语文不好怎么办
语文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
“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日哥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用在语文学科上再恰当不过了。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觉得语文成绩不容易拉开,成绩好的130,成绩最差也能得八九十分,所以,没必要在语文上花精力,学与不学差距并不是很大。
所以上课不认真听、不记笔记,平时不阅读、不积累素材、课后不复习,也就成为了常态,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语文不重视,成绩又怎么能好呢?分数又怎么能高呢?
第二,学习方法不对。
一些同学几乎没有清晰明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有的同学用老一套“死记硬背”来应对文言文,用“生搬硬套”来面对作文,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语文的知识点变得又多又杂,考查的范围也非常的广,考查的灵活性也大大提升,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又怎么能学好语文呢?
第三,主动性不够。
因为重视程度不够,学起来才变得被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需要同学们自己去积累、应用,“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情”,到了高中,语文老师仅仅是引导大家如何学习,具体的知识还需要同学们自己主动去索取。一部分同学低分的原因就是课堂听听课,课下从未关注过语文;要么心血来潮学上几天,这种一曝十寒式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大忌,语文需要的是少量多次,循序渐进,边读边悟。
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已经找出来了,该怎么办呢?
一、要重视语文
重视语文并非简简单单的多学一点,而是要有条理的重视起来,下面列举了语文值得重视的五大方面:
1、重视知识的积累。
扎实的知识功底永远是最有效的拿分助手。积累知识要有目的性,知道要用在什么地方;积累知识要有针对性,知道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积累知识要有广泛性,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2、重视提高课堂效率。
不要错过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要记课堂笔记,课上没听懂,课下第一时间问老师。
3、重视错题。
语文考试就是考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所以,从错题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整理发现,找错题背后的出错原因,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
4、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作文写得好,就要有大量的作文素材进行参考,建议整理一些高分作文,学习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
5、重视考试心态。
考试的最佳状态就是“忘我”,只有全神贯注投入到做题中,才能由更好的发挥,因此,拥有好的考试心态答题效率会提高,答题感觉也倍爽。
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要端正,学习方法也不能轻视,方法正确就能事半功倍,那么高中语文要提高成绩该用哪些学习方法呢?
1、制定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不仅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的有条理,也能很快提升学习效率。制定学习计划是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迈进的第一步。
2、主动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初始阶段。预习不是拿过课本读一遍,而是要目的、有计划的预习,对于高中语文来说,预习要达到了解文章层次、结构;将新旧知识相关联;找出难点、疑点,提出问题的目的。
3、保证课堂效率
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必须要有较高的课堂效率,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跟紧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重点,解答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只有在课堂上把老师讲的内容消化吸收,才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4、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课后题是复习的最好工具,当我们觉得课堂知识基本上消化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做做课后题。除此之外,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好词、好句、好段的积累与运用;要善于总结规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❽ 如何确定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经验交流稿
虽说从教十余年了,但由于学生的不同,总感觉比较实用的教学经验几乎没有。只是凭借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全身心的付出做了我应做的努力。毕业班语文教学的经验,我更说不上有多少,只是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而已。我觉得语文教学中,为了“对付”毕业考,须抓好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这两块内容抓好了,就比较有把握了。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努力方向。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开动脑筋,搞好作文教学。
学生对阅读缺乏敏捷的解题思路,缺乏有效的答题技巧。对作文选材的把握是学生下笔时的难点,作文布局的不合理和文笔的低劣是六年级学生作文要想有所突破的关卡。从试卷分析发现,语文的确包罗万象,是名副其实的大语文。最突出的是语文的课外知识必须丰富。而这对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www.diyifanwen.com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3、重视作文评改。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四、运用“三勤”教育方法,收效十分明显。
1、头脑勤。语文老师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口勤。每个班级都有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对待他们我不采取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先了解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进行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3、手勤。对于学生你对他松一尺,他会对自己松一丈。平时的作业,尤其是学生读书笔记,每一篇日记我都坚持全批全改,持续对他们进行分数激励,非但引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在坚持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三勤”当中,“头脑勤”是基础,只有考虑成熟了,你才能去讲去做。当然,“手勤”、“嘴勤”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三者密切结合,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与别人的差距,这让我甚感汗颜。我必须更深刻到反思,向他们学习。在一次次的教学后,在一次次的检测中,让我和自己的学生共同的有收获,有长足的长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语文这门课的真正主人!
❾ 写作技巧的经验交流
提高作文水平的技巧: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掌握速读记忆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我自己用的是这个。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