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五年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热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作者:李祖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015 更新时间:2012-12-14 11:29:4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难点:控制变量,研究体积和重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
教学准备:水槽、浮标、注射器、空瓶子、橡皮、桔子、石块、白蜡烛、泡沫、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是会沉的,有些是会浮的。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同种材料做成的物体,它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和轻重无关。
师:那不同的材料的物体他们的沉浮和它们的体积大小与轻重有关吗?
师:这是上一节课我们研究过的材料以及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课件展示上一堂课研究过的各种物体)
师:老师在课前把这些材料重量称了一下,并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了一下:(点击课件展示)
学生分析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沉浮与轻重有没有关系。
学生回答
预设:学生:没有关系
师:你有什么依据?
生:因为我发现桔子是最重的,但是它却是浮的,而石块比它轻,却是浮的。
师:那在这些数据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
师:那在这七种才料中有没有重量重的是沉的,而轻的是浮的。
生:有。比如。。。。。
师: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这些材料的沉浮和它们的轻重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体积的分析:
师:老师还把这七种材料按它们体积大小的顺序排列了一下。我们来看看。(点击课件)
师:在这组记录中我们能不能看出它们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是否有关?
学生回答。
……
课件罗列两次排序照片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看来不同材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似乎没有关系!
生:嗯
师:我们想一想,假如我们想来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是否有关,这组材料行吗?
学生分析后得出:不行,因为这些材料不仅重量不同,它们的体积也是不一样的?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材料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看!
学生分组讨论。
预设汇报:我们在研究物体轻重对它沉浮影响时,应该保持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
师:那你这个方法中,你改变了哪个条件?
生:它的轻重
师:哪个条件是不变的?
生:重量。
师: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叫什么?
生:对比实验。(教师板书记录)
师:那如果我们要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是否有关。我们又该怎么研究?
学生对比前一个方法回答。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师:(出示材料)老师这里有一组材料,它们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体积是可以改变的。(演示改变方法)你能用它们来研究哪个问题?
生:研究体积。
师:(出示另一个材料)我这里还有一些小球,我们观察一下,它们什么是相同的?
生:体积。
师:是的。这些小球体积是一样的,但它们的重量却不相同。我们可以用来研究哪个问题。
生回答。
实验要求讲解。
师:现在我们有了符合要求的材料,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的要求。(课件出示)
师强调完成第一个实验后,拿第一份材料到讲台前换取第二份材料。
学生领取材料并分组活动。
实验结束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课件辅助出示:
课件:在重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在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三、我们的挑战:
师:刚才同学们很会思考,很快就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和重量之间的关系。老师这里有一个挑战题,大家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课件出示材料与试题)
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师:好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取你的材料。
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
师:好大家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挑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大家研究的成果。(让学生把制作完成的玻璃瓶放到讲台上的水槽中)
师:谁来来介绍一下,你们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改变了这个玻璃瓶在水中的位置的?
学生介绍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条件是不变的?
(课件备注)
学生回答。
机动按排:师:如果老师想让这些玻璃瓶全沉到水底下去,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难度提升,激发兴趣。师:你能做一个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水瓶不?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的研究,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潜水艇的原理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知道潜水艇是用了哪种方法来改变沉浮的?
生:体积不变,改变重量。
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也和潜水艇一样应用了物体沉浮的原理。(课件:鱼)
师:鱼在水中也能自由的上浮下沉,它是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体积 轻重 有关
体积相同 轻重不同 重易沉
体积不同 轻重相同 小易沉
『贰』 沉和浮科学课教案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小球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立方体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小瓶子状态 大部分浮 小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数量
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叁』 小学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通过探究结果,总结出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并运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能用语言表述整个过程,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能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自己解决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发展和保持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在观察研究中自己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学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料瓶沉浮的活动与带橡皮泥的笔帽沉浮都是模仿潜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挑战性,且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将此部分活动略去。重点让学生去探究多种物体的沉浮的原因及改变沉浮的活动。
3、设计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魔术导入、课中的玩的活动、课后的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小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泥,干净的粗沙一包,带盖玻璃瓶,浮标,易拉罐,带盖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将实验器木才发放给学生并在小组选一组长和记录员。这样,有助于组织教学。
2、一上课就出示( 课件)潜水艇的游戏,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现象?”(复习“沉浮的现象”,导入本课课题。)
3、出示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操作演示,探究方法。
1.探究改变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教师演示:
①“这是一个盖紧的空瓶,把它放在水里观察沉浮现象。”
(学生观察,看到浮上来了)
②“这是一个同样大小的瓶子(瓶内装满沙子盖紧盖不让学生发现),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同学汇报,看到沉下了。)
③提问“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瓶子,在水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
(前排的同学很容易发现,第二个瓶子里有东西。学生会说“第二个瓶子里有东西重,就沉下去,第一个瓶子轻就浮起来。”)
④“请你把‘沉’的瓶子取出来,检验你的回答是不是正确。”
(发现瓶里装满沙子)
⑤提出“大家想:有什么方法,把这个沉下去的瓶子让它浮上来?”(学生能想出:“把沙子倒掉”的方法。)
⑥为什么要这样做?
(减轻重量使物体“变”轻,上浮)
2、用不同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1)讲明实验要求————“在我们每组实验台上有一些物体,(出示:小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泥,干净的粗沙一包,带盖玻璃瓶,浮标,易拉罐,带盖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这些物体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你们可以借鉴改变玻璃瓶的沉浮方法,使沉在水中物体浮上来;浮上来的要想方法让它沉下去;
(2)开展探究活动————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布置活动:出示《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提出小组活动规则(排好轮流操作次序,大家想方法,每次1-2人操作,互相合作)
③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在巡视中重点指导学生用沙子改变玻璃瓶和浮标的沉浮;用橡皮筋把重的物体与泡沫捆扎,增加物体的体积,就会浮起来。启示把橡皮泥的形状变成船形。)
④控制活动时间,适时转入研讨阶段
三、交流成果,形成结论。
1.整理活动资料:(填在缺项表格中)
(1)问题:“说一说我们怎样改变了物体沉浮?”
①学生说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时,要提示:“这样做对××物体会有什么影响?”(增加或减少了物体的重量,体积大小)
②学生如果没有用沉浮关系说明现象时,要追问:“你根据什么要这样做?”
③适时针对“方法”把缺项(“增加减小物体的重量”“增加减少物体体积”)填充在表格中
(2)学生填写课本中的表格
2.研讨资料 解决问题
问题:
①“说一说,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
四、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探究活动————(我们来做一个“潜水艇”)
1、学生利用自带吸管和空易拉罐,分小组操作,然后学生在讲台上演示。
2、活动后研讨:易拉罐做成的“潜水艇”与真的潜水艇相比较,它们的沉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进水增加重量,下沉,排水减少重量上浮。)
五、探究小结,拓展延伸。
1、让我们学会做一个沉浮自如的“潜水艇”
2、介绍材料,讲解制作方法,要求(如课本内容及插图)
3、教师先演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也试一试。思考:挤压瓶子与“潜水艇”的下沉有什么关系?(挤沉,松浮)
六、作业
1、潜水艇自由沉浮的秘密是( ),把橡皮泥浮在水上的方法是( )。
A、改变自身大小来实现 B、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 C、改变水的浮力来实现
(本问题是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核)
2、用两种以上的办法把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上来。
(本问题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核)
3、怎样应用沉浮知识帮助农民伯伯选择优良饱满的稻种?
(本问题是对学生运用科学情感态度的考核)
4、课外做一个“沉浮自如的潜水艇”
板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肆』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中纠正原有对沉浮的错误认识。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1个。
学生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学生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师: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2、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对这些物体进行预测、并说明理由,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
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并提问: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进行预测、并说明理由。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体温: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的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伍』 小学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
平均密度大于水的,由于排开与物体相同体积的水,根据浮力公式,浮力小于重力回,沉下,平均密答度等于水的,也根据公式,悬浮在水中任意位置都行,密度小于水的,当排的水体积小于物体体积浮力就等于中了,所以就浮在水面上
『陆』 学前教育学关于沉浮活动的教案怎么写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热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作者:李祖锋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015更新时间:2012-12-1411:29:45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难点:控制变量,研究体积和重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教学准备:水槽、浮标、注射器、空瓶子、橡皮、桔子、石块、白蜡烛、泡沫、回形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是会沉的,有些是会浮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同种材料做成的物体,它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和轻重无关。师:那不同的材料的物体他们的沉浮和它们的体积大小与轻重有关吗?师:这是上一节课我们研究过的材料以及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课件展示上一堂课研究过的各种物体)师:老师在课前把这些材料重量称了一下,并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了一下:(点击课件展示)学生分析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沉浮与轻重有没有关系。学生回答预设:学生:没有关系师:你有什么依据?生:因为我发现桔子是最重的,但是它却是浮的,而石块比它轻,却是浮的。师:那在这些数据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举例师:那在这七种才料中有没有重量重的是沉的,而轻的是浮的。生:有。比如。。。。。师: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这些材料的沉浮和它们的轻重有没有关系?生:没有体积的分析:师:老师还把这七种材料按它们体积大小的顺序排列了一下。我们来看看。(点击课件)师:在这组记录中我们能不能看出它们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是否有关?学生回答。……课件罗列两次排序照片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看来不同材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似乎没有关系!生:嗯师:我们想一想,假如我们想来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是否有关,这组材料行吗?学生分析后得出:不行,因为这些材料不仅重量不同,它们的体积也是不一样的?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材料去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看!学生分组讨论。预设汇报:我们在研究物体轻重对它沉浮影响时,应该保持它们的体积是一样大的。师:那你这个方法中,你改变了哪个条件?生:它的轻重师:哪个条件是不变的?生:重量。师: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叫什么?生:对比实验。(教师板书记录)师:那如果我们要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是否有关。我们又该怎么研究?学生对比前一个方法回答。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师:(出示材料)老师这里有一组材料,它们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体积是可以改变的。(演示改变方法)你能用它们来研究哪个问题?生:研究体积。师:(出示另一个材料)我这里还有一些小球,我们观察一下,它们什么是相同的?生:体积。师:是的。这些小球体积是一样的,但它们的重量却不相同。我们可以用来研究哪个问题。生回答。实验要求讲解。师:现在我们有了符合要求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的要求。(课件出示)师强调完成第一个实验后,拿第一份材料到讲台前换取第二份材料。学生领取材料并分组活动。实验结束汇报。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课件辅助出示:课件:在重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在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三、我们的挑战:师:刚才同学们很会思考,很快就知道了物体的沉浮与体积和重量之间的关系。老师这里有一个挑战题,大家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课件出示材料与试题)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师:好讨论好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取你的材料。分组活动。汇报,交流。师:好大家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挑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大家研究的成果。(让学生把制作完成的玻璃瓶放到讲台上的水槽中)师:谁来来介绍一下,你们是利用了什么原理改变了这个玻璃瓶在水中的位置的?学生介绍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条件是不变的?(课件备注)学生回答。机动按排:师:如果老师想让这些玻璃瓶全沉到水底下去,我们该怎么做?学生回答。难度提升,激发兴趣。师:你能做一个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水瓶不?四、生活中的应用。师:刚才的研究,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播放潜水艇的原理视频)师:通过刚才的视频,你知道潜水艇是用了哪种方法来改变沉浮的?生:体积不变,改变重量。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也和潜水艇一样应用了物体沉浮的原理。(课件:鱼)师:鱼在水中也能自由的上浮下沉,它是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了解一下。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体积轻重有关体积相同轻重不同重易沉体积不同轻重相同小易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