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课文的教学目标

小学课文的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1-01-28 10:48:13

① 如何设计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课文教学目标

教案结构。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写教案,其实更多的是不知道教案写什么内容。所以,在写教案之前我们要知道教案的结构,教案包括什么内容。因此,在撰写教案之前,我们要熟知教案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其中教学目标又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四部曲: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如何下手撰写教案。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撰写。很多考生在拿到一个题目之后都不知道他所教内容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教学目标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书写规则。由于我们现在新课改和课程标准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书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行为动词的选择。如图1所示。第三,书写技巧。如知识与技巧,即课本主要知识与本节课需要运用的技能。其实,就是当你拿到题目之后,从内容中提取出所要给学生讲授的知识点经过加工以及动词的选用就可以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如学习过程:小组讨论式、发现式、分组竞赛式等;探究能力:获取、分析信息能力,提出问题、假设的能力,交流与表达,团队协作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的来说就是,你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个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什么过程、又学会了哪些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如培养了学生某种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求知欲、道德情操等等。

小学语文盲人摸象教案怎么写教学目标

“盲人摸象”是大家熟悉的寓言,说的是四个盲人以各自摸到的大象的身子、牙齿、腿和尾巴为依据,说大象的形状像墙,像棍子,像柱子和绳子等,他们都自以为是,争个不休。这则寓言使人们在忍俊不禁之时,得到启示:识物、知人,应当力戒“以偏概全”。以后经常用“盲人摸象”来讽谕主观片面的人。这个成语经常为人引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 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重难点分析:
1. 学会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2. 课件展示大象的图片。
3.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 过渡: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没见过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于是,他们就用手去摸大象,他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盲人们摸到的大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和同学交流你读文后得到的启示。
2. 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再集体朗读,教师要强调要点。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 指名分段读文,检查学生读通、读准课文的情况。
4. 学生互相评议。
5. 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多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6. 出示课件,用“与小象交朋友”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课件播放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 朗读第二自然段
(1)填表:课件展示表格
人物摸的部位得出结论
第一个盲人
第二个盲人
第三个盲人
第四个盲人
(2)练习用“大象的……像……”来说话。
3.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小组读第三自然段。
画出牵象人说的话,读一读。
讨论、交流:盲人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他们错在哪儿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哲理。
4. 配乐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面对那几个盲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五、课下练习表演课本剧。
在学生练习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编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课本剧。
要求:课前充分准备,有角色分工,能补充部分台词,表情生动,形象。最好能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加入自己再创作的内容。
1. 在小组中进行分工,练习合作表演。
2. 以小组在班上进行表演。
3. 同学互评。
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前期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表现出人物特点,突出人物性格,进而彰显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要让表演泛化,流于形式。
二、指导生字书写。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在书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说笔画笔顺。重点指导“象”的第六笔撇;“错”的金字旁;“争”的哪一笔最长。
2. 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 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未来书法家”。
教师要关注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及时进行修改。
4. 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 练习:边读边写。
三、总结:学完这课让我们明白了,(出示课件)——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要只片面了解,
就轻易的下结论。

③ 哪里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带三维目标的全册教案

第1周
第一单元
识字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观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地朗读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地朗读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2.演示:播放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对话平台
二、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三、指读
1.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让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
四、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4.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
五、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地朗读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1.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全班齐读。
二、练习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
3.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采用活泼的方式进行朗读与组词,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了巩固与积累。)
三、写字
1.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5.学生练习。伙伴互评。
四、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学习伙伴说好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你们也来展示一下吧!
1.组内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
3.评出“优秀小组”
板书设计: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归
识字1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秋收冬藏 春华秋实

1秋天的图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观察,朗读,感悟,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写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是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词语,自由认读(可以下位置找伙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示: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集中识字
1.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2.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写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比一比,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读出秋天的美丽。
2.互相展示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互相学习。
3.说说秋天的美丽。
二、朗读成诵
展示朗读、背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读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2.摘苹果”游戏,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一读,然后摘下来放在箩筐里。看谁摘得又快又多。
3.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自己收获。
四、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梁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五、写字指导
1.分析“波浪”二字(自主分析),偏旁、笔顺、字的间架结构。
2.写写(在田字格中写)
学生边写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的发现。(轻轻地说)
六、资料袋
大雁
大雁是一种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迁徙。秋天,大雁南飞;春天,大雁北去。它们排成整齐的“一”字或“人”字,掠过长空,激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板书设计:
1 秋天的图画
抓特点 有顺序 有想象

④ 语文说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船长》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通过朗读和感悟课文片段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通过朗读和感悟课文片段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

本节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中我安排多读:一是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读,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间,重点指导读好几个多音字、形近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肇祸、屹立”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四读理解第一逻辑大段的内容,体会出当时情况的紧急,并指导学生朗读这段内容。第二课时安排进一步理解哈尔威船长危难之中沉着自救的过程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指导学生写好字。

五、说教学内容:

(一)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场面的危急。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的情形怎样?通过问题的出示,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很快动手画出了相关的语句。我又引导学生经过品读,理解了当时场面的危急,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二)品词析句,体会精神

感受哈威尔船长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学生概括的词语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悟船长的崇高品质。接着,组织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以下语句

1、 哈尔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感悟,读懂当时的危机和慌乱,体会船长在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

2、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这组句子的教学,围绕为什么人们安全获救而船长却没有逃生徐徐沉入大海而展开,努力营造一种悲壮的、凄惨的美,进而感悟船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⑤ 小学语文教案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里可以写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的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初步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教师重点强调生字读音。
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
教师辅导讲解。
2、借助熟字识记生字。
出示卡片。
教师帮助识记。
四、写字指导。
1、观察分析字的结构。
2、讲解字的主笔。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
五、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欢乐场面?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广场和中华世纪坛。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通过读,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
2、还记得这情景吗?谁知道是什么时间?
3、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
课文中介绍的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你从老师的范读中听出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读出激动自豪的语气。
3、小组内开火车读。
4、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5、师生读课文。
6、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⑥ 小学语文教案两课时怎么写教学目标

我认为可以这样抄确定教学目袭标:
课时1:扫除阅读障碍(如,生字新词的认读),能读通课文(应多读几遍课文,尽量做到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根据年级的教学要求,理清课文的脉络,即:课文每部分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课时2: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重点段落;学习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中、高年级);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文(段落)(这要根据课后的要求去定)

⑦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三种表述方式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写作方式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习的样板。 因此,每一次阅读教学很有必要对每一篇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所选择和设计。
( 一) 紧扣课标,抓住中心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艺术 散文,具有一种夺人魂魄的美。教学这一课,有人认 为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体味语言之情感; 有人认为这一课的构思很奇特,“好一个安塞腰鼓”在课文中出现多次,应引导学生品味构思之精当; 有人认为 这篇文章有深刻的寓意,应该探究意蕴之深远; 有人认为课文想象奇特,应该创设情境填补空白,展示想 象之瑰丽;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就是王荣生先生所说 的“定篇”,应该理解透彻,上述内容都要涉及……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一种说法都能找到依据,都能说出道理。究竟应该教什么? 打开课标,我们不难发现,第三学段重点目标之一是 :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课标的规定,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很快拨开了“云雾” : 这篇课文的重点目标应界定在“体会情感与表达形式的关系”上。
(二)研透文本,突出重点
教材价值从实质上规定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面对课文我们应该立足在一个阅读者的立场来思考。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为了要掌握文本的内容,在阅读前会做些准备来帮助自己更容易 地理解将要阅读的文本; 阅读时,恰当地运用策略掌握文本的内涵,对文本进行赏析,或是以自己的观点 回应文本; 阅读后,反思自己运用的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课文时已经对文章的内容、文体、语言表达等有所分析和考虑,在单元说明或课后习题中也对文章的教学内容重点有所提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把握课 文思想内容 对读者产生的精神影响、价值引领等,体现教材的人文性; 谙熟课文言语表达形式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 有独特功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师必须 具备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从思想内容、言语形式、学 习方法等多个视角去发掘教材课文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必须契合并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 值,否则就会让教学偏离方向、失去意义。
(三)立足学生,指向有效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趣,利用教材这个例子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引 导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 逐渐形成语文能力。现有的课程文化和教科书编写 者都主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希望教 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状况来确定具 体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但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崔允漷先生提醒我们,“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目标陈述是为了便 于后续评价,行为动词必须清晰、可把握。”

⑧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教学模式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挑战性原则。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背诵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 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 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 教学目标:
⒈ 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⒋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⒎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⒏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⒈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⒈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⒉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课文的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