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5篇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
1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 XX )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 7 、 8 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 2 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贰』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
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
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
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
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
,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
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
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
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
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
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反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
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
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
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
“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
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
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
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
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
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
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
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
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
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
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
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
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
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
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
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
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
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
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
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
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
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
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
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
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
『叁』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认为教学反思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对于我们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积累,课堂上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老师也应该如此。不仅要多想还要多写,最好能坚持每天写,把它当成日记来写。养成习惯,长期积累下去,没事的时候再翻翻。会使自己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从教一年半以来,我坚持每天把课堂上的小问题记下来,没事的时候我就会翻开边看边想。这样一段时间下来,终于能找到如何去上好一节课的感觉了。
其次,坚持课后教学反思 伯莱克曾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一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反思,对教学得失做细致的剖析。课后的反思不仅限于一节课后,而且经常问问:为什么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想想我们的阅读教学,许多时候都是在以教师用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作文课整个就是用一种模式写作。这样的课怎会得到学生喜欢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口能点火,笔能生花”,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语文的理想和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不愧是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找准教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我相信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在潮头冲浪。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成长。〖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肆』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教学反思
(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设疑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内容入手,我在教学说明文类的课文时,喜欢采用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以此来敲开学生的心门。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我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借助多媒体这个有声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海底穿梭往来,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动……孩子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伍』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语用能力教学反思
1、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2、品词析句,训练语感。 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由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着力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品析文本,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的灵敏度。
3、联系生活,汲取语感。 训练语感,应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茅盾先生也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中去。由此可见,培养语感必须联系生活经验,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使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言语实践,落实语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也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自身的语用能力得以提高。
运用还应根据课文所提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既有利于对课文中文人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在运用中,还要加强综合运用,减少单项训练。因为语言总是用来表达意思的,纯粹的单项训练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
总之,语用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遵循语文知识的建构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以语言实践为为平台,以读为基石,并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才能实现语用教学的目标。
『陆』 如何激发在小学阅读兴趣教学反思
一、提供学习诱因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
世界。从此
,
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这种
转变,
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定要提供许多的
学习诱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这是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相对低下
,
再加上贪玩好动
,
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产生
“如饥似渴”
的感觉
,
作为教师必须循循善诱
,
逐步培养他们的兴
趣。在教学中
,
笔者常常开展一些活动
,
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
,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
趣。
(
1
)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广泛涉猎大量的刊物,
一是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能及时发现并推荐优秀的适合于学生的作品给他们,
有效
地扩大他们
的阅读面。
其次要动员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学生刊物,
提高语文素质,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让学
生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全校同学。
再次还可指导学生每读到一篇好文章后就在笔记本
上写一个简明的阅读提要,在以后回顾时,这就是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此外,采取以下一
些措施: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
“书香气”
,建立班级图书角
,
并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
阅读合作会
,
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
能进一步在班级中创造更好的阅读氛围。
(
2
)安排好阅读时间。小学生时间观念不强
,
往
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立晨读、午读时间
,
专门用于学
生的阅读
(当然,
教师应提前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
如帮学生借阅适合他们年龄阶段
的图书资料等)
,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自由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有时候,老师也可
以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
,
取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
3
)激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在需要。
代尔·卡耐基说:
“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
怎样去获得。
”有研究表明
,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
被唤醒
,
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要使阅读的材料真正让学生感兴
趣,
首先得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读物,
内容偏深或偏浅都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可以这样操作:
多倾听孩子读书
,
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
,
多向孩子朗
读、推荐好书。此外,多举办“故事会”
,这尤其对小学生是很实用的提高其阅读兴趣的活
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在讲故事的活动中表现得好,出了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外,最
重要的便是要储备较多的“故事素材”
,而“”的储备就得学生有较多的阅读(尤其是课外
阅读)
。学生一旦从平时的阅读中获得较多的“故事素材”
,并成功的运用到所讲的故事中,
他(她)便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起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情景是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
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
境。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中情感方面有着特定的作用。
例如,
在公园里看到的小桥流水与在大
自然的山间所看到的流水是有很大区别的。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
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
引起学生情感体验,
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促进
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
教师依据教材
创设以形象为主体、
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
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呢?总的说来,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
亲切感人的语言,
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
事件与景物,
或借助现代
媒体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来增强教学的情境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
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
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点燃其思
维的火花,
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
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
果。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师生互动、写作训练。
(
1
)创设情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
如在
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笔者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
用了故事导入法,
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
然后用幻灯片出示鸟
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
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
生学习之门。营造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功能。
这样,
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文本内容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比只单纯地接触文本,
更能激发学
生阅读教材文本的兴趣。
(
2
)感情朗读
“书声朗朗”
,这时形容读书的情景,尤其是语文这种学科,如果缺少了朗读这一重要
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而,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朗
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多朗读,善于朗读,喜欢朗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
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是不高的,
他们学习时,
更多的是喜欢一种感性的形式
进行的。朗读,首先要声音清楚,这时其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带有一定的
感情色彩朗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指导,
如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字中表达的思
想感情,在朗读过程中,一点感情色彩不带,或者带了过于浓厚的感情色彩都是不恰当的。
总之,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
3
)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
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
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会更丰富,更为深刻,更为主动。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对那些富含强烈思想
感情的文章,
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
的思想认识与情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比如
《买火柴的小女孩》
中,第一次划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火炉,教师可以体会到小女孩需要温暖,怎样把这种情
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呢?就要引导学生一步步从火炉联想到光和热,
联想到可以使人暖和,
再
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女孩是需要温暖啊!使学生真正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期盼。
(
4
)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
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关系。
师生互为主体的课
堂教学,
更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充满对智慧的挑战。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
个有效策略。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互相启发,
共同探索,
建立师生、
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这种多向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
,加深学生各自原有的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这样
的教学也使教师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新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从而,使教学真正
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生成新的经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体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
得出结论,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