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课文北京教案

小学课文北京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27 16:48:48

1. 《我的故乡在北京》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美丽的家园”为话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阎妮的《我的故乡在北京》,梁衡的《美丽的晋祠》,鲁斯•坎贝尔的《可爱的地球》。
《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阎妮1972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大学教师之家,高中毕业后,她留学法国,虽远离故土,但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北京。文章描写了记忆中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秀美风光,作者语言准确、形象、生动,饱含深情,为我们营造出温婉、含蓄、如诗一般的氛围,抒发了强烈的思乡情结。
1、根据本组课文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重点。
我们根据本组课文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描述景物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2、课前搜集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为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我的故乡在北京》一文,在课前可引导学生阅读冰心、席慕容等作家关于故乡的作品,了解作者阎妮高中毕业后就远离故土赴法国留学的离乡经历,为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无比眷恋之情做好铺垫
3、优化教学结构,把握文本主线。
一篇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它可能是关键的词句、文眼、警句,过渡段,问题等,要抓住这个关键点,由点到面辐射全文,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如《我的故乡在北京》,文眼是“歌”,全文以“歌”起始以“歌”终,一个“歌”字,贯穿了全文的感情线索。西山因“绿”,所以西山的歌有绿色的翅膀;昆明湖水清澈明亮,因此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八达岭长城因有了野花的点缀,美得更丰富,所以长城的歌有了带花的翅膀。在作者笔下,这篇课文也如同一首歌,一首具有故乡独特风韵的歌,一首家乡的赞歌,一首思乡之歌。因此,在授课时紧扣住“歌”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就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络
比如《我的故乡在北京》课后习题要求体会句子的深刻内涵把握课文思想感情,感悟段落鲜明的表达特点进而尝试仿写,也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结合课文中大量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积累去感悟。如《我的故乡在北京》对昆明湖的描写,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表现出登高远望昆明湖的感受。“伸”、“拥抱”、“融”运用拟人的手法,要让学生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感悟暗含在这几个文字里的作者对昆明湖的依恋情怀。“我恋着西山,恋着昆明湖,恋着那雄伟绵延的长城”这个排比句表达效果怎么体会呢?还是通过读,边读边想,决不能只知道它是个排比句就足够了,这样的简单处理是无法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的。怎么读呢?可以这样。读到:我恋着西山,眼前可以出现一座绿色山峦的景象,这是一个点。再读:恋着昆明湖,这又是一个点。把前两个分句,我恋着西山,我恋着昆明湖,连起来读好像我们眼前的画面就丰富了,眼前就不仅有西山,不仅有昆明湖,甚至还出现北京的街道,北京的民宅,就读成了一条线,眼前的景物越来越丰富;再读第三个分句,恋着那雄伟绵延的长城,这三个点就形成了一个面,读着读着,眼前的景物也就扩展开了,原来作者通过这个排比句,要表达的是他爱着的、恋着的不仅是西山,不仅是昆明湖,不仅是长城,还有那北京的一草一木,所以这句话用排比句就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2. 《北京的春节》全文以及教案谁有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选材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3、学习本文精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 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二、作者介绍 老舍,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1899年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其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阵亡。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开始写小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6年专门从事写作,创作了《骆驼祥子》。1950年写下了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受“四人帮”迫害,8月24日投河自尽。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2)本文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 (3)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 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速读一读课文,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的初旬—正月十九 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新年——元宵 (二)研习“迎新年”这部分。 1、默读课文,,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这部分作者从几个层面写小年的景象的? 提示:三个层面:一是商贩的忙碌,二是儿童们的“忙乱”,三是大人们的“紧张”。 3、第6段写“祭灶王”的习俗时,用的是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提示:用对比反映时代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反映出两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现实。用意在于讴歌新时代。 4、7、8两段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两段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如何体现写作上的详略得当? 提示: ①以时间先后分别写了“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②第7段侧重写“忙”,第8段侧重写“热闹”。 ③详略结合,“贴对联”“扫房”“穿新衣” “吃团圆饭”等一笔带过,“备菜”则写的较为详细。 (三)研读第二部分。 1、默读这部分,说说这部分可分为几层? 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2、默读第二层,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过元宵节的热闹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先将元宵节与元旦进行对比(如何对比的?),说明元宵节的独特魅力:时美,可出来踏月;景美,可出来赏灯;氛围更美,“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自由”。然后写灯,写了灯的数量多,分布广;写灯的用材、形色、种类,突出其“各形各色”。最后又写了孩子们在元宵节的快乐。 总之,是浓墨重彩,状写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 3、读“闹元 (四)研习最后一部分。 1、齐读这一节。 2、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和不同? 提示: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3、作者的用意何在?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 4、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五、归纳写作特色 1、时间为序,条理清晰。文章整体结构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起,过小年、除夕前,再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具体的节日也是按时间顺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写“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 2、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3、运用对比,凸现变化。对比大致有两类:一是春节前后的对比,二是社会新旧风俗的对比。 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老舍) 第一部分(1—8)写迎新年。分三个层次: (1—2)写腊八的风俗; (3—6)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分三层: (9—11)写拜年与游玩;(12—15)写闹元宵;(16)写新年结束,大家又要忙着干活。 第三部分(17)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写作特色:时间为序,条理清晰。 口语风格,朴素直白。 运用对比,凸现变化。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课文北京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