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找准起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找准起点

发布时间:2021-01-27 01:28:55

小学语文课前如何找准教学重难点,教学

阅读教复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制话的过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用怎样的话题和方式开展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选择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往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业务素养。(一)从文章题目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如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根据题目,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课文写的什么匆匆呢?(时间)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时间来去匆匆呢?(二)从文章开头切入每篇文章的开头都是精心雕琢的,也是最有意味的。如《手指》一课开头一段: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这五根手指都有什么特点呢?由文章的开头直接引出切入点。

② 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寻找起点,以把握好方向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心理需求不内一致,知识储备差异容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进入新课之际,学生学习环境,心情,需求和兴趣起点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论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不可能对教学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③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文道统一

古代学者一贯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认为这是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文,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文与道的关系,就是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文道统一,简言之,便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紧紧地结合在语文教育中进行。 一、挖掘文本,以文悟道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挖掘文本的内涵,立足于文本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要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力求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学前,我反复阅读文本,挖掘出课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作者借怀念少年时代的朋友,指出了我与闰土之间存在的差距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激发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对新社会的热爱。 2、我和少年闰土的友谊,我对少年闰土的赞美,实际上表现了我对劳动人民的尊重、赞美、热爱。教学这篇课文,就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善于学习劳动人民身上的长处的良好品质。 3、闰土知识丰富,是他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进行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学时就要潜移默化地勉励学生接触自然,走向社会,勤于实践,主动地去获取丰富的知识。 4、课文通过回忆对比,我坦然地认识到自己知识贫乏,说明我敢于剖析自己,能自觉地从农民身上,从大自然中吸取知识,因此就要教育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是进步的起点。 探明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还必须选准文和道的最佳结合点。针对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思考题,选准重点词句,妥善组织训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下面的思考题,来展开教学: 围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字词品出道,加强朗读读出道,概括中心突出道。文与道并举,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二、联系生活,学文入道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空洞的理论,不能只做号召性、表面化的肤浅文章,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文与道的统一赋予身边细微的事件之中,使学生不仅有理性认识,还要有感性的体会,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 例如:《检阅》写的是波兰少年参加国庆检阅前,经过讨论决定把拄拐少年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后来在检阅时受到大家称赞的故事,教育我们对待残疾伙伴不要歧视,要善意地给予鼓励,友好相助,使其增强自信,得到温暖。 刚好当时班里就有这么一个腿部残疾的学生,他行动不便,性格内向,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接近他,甚至有个别同学在背地里学着他走路。我决定利用教学这篇课文的机会好好地进行教育。我抓住中心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找句子、想象、讨论等方式,明白这既是观众对残疾的博莱克自信和坚强的称赞,又是对所有儿童队员的赞扬。因为他们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应得的权利,他们的心灵善良美好。 继而,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故事,来夸一夸,赞一赞。这时,我注意到,先前那几个背地里学残疾同学走路的同学,脸红了一阵又一阵,头也埋得很低。 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本课的感受。很多同学都写道: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不会再取笑XX同学了;我愿意和XX同学做朋友,去帮助他。更可贵的是,XX同学也在本子上写着:博莱克真棒!我要向他学习,以后一定不迟到,我还要坚持上早操。 事实证明,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典型事例,往往会比空头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习作,寓道于文 大千世界,万花筒般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新也有旧、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有是也有非。而小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常常将一些错误的思潮视若真理,将一些潮流人物视为榜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时露端倪。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理想》时,我指导学生要联系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写,它并不一定要远大,但一定要是通过努力能实现的,并且是对大家有益的。重点要写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和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中有一个学生写道: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位中国南方电网电能计量室的主任,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理想,一部分是受爸爸妈妈的影响,爸爸妈妈都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上班,我从小就经常去他们上班的地方玩,看着爸爸和他的同事们用手娴熟地摆弄着各种仪表,心中不禁产生了惊羡之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妈妈的同学陈阿姨,她也是电网公司的员工,不过让我惊异的是,她是从清洁工作做到办公室主任的,这让我十分佩服。而且她平时对比她职位低的人总是大叫大骂的,被骂的人也没有还嘴,这让我十分羡慕,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这样使唤人。 很明显,这个同学的理想是切合实际的,是她内心真实的世界,作文的主题有积极意义,但个人的思想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在批改作文时,我找了这个同学谈心,询问她是喜欢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还是愿意听老师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她腼腆地说:当然是喜欢与老师平等对话了。之后,我肯定了她的理想,也肯定了她所说的陈阿姨的成长经历,并鼓励她要向这位阿姨学习,不甘平庸,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奋斗。同时,我又指出了这位阿姨不可取的地方:待人的态度和工作方法不妥,即不能轻视别人、不能辱骂别人,让她明白,一个人真正打动别人的不是她的容貌、身份和地位,而是她的品质。经我教育后,这个学生把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陈阿姨从一位清洁工成长为办公室主任的经历让我十分佩服,我希望有一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像她那样,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大众。 此时,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④ 如何制定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目标

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从零起点开始。从审题到学习生字新词,从思想内容到制订表达方法完整地走一遍

⑤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钻研教材,寻找教材的落脚点

语文教学,他是一个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掌握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内助容于帮助我们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确立教学中心目标。据我个人认为,语文教材的落脚点就在于你如何去上好每一篇课文,而课堂的教学设计又离不开学生主体,只有紧扣学生主体,以自己教育的对象相结合,这样才能融汇贯通。

⑥ 如何选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已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仍然是个大问题,原因既在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存在一个落差,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之间又存在一个落差,还在于我们的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学科。数理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而语文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掌握了这门学科。数理学科,在上课前,“教什么”已经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而语文学科不是这样,“这节课教什么好呢?”语文教师常常感到困惑。数学教师似乎不会提这样的问题,其它学科的教师似乎也不会提这样的问题。唯独语文教师,面对一篇课文,头脑中首先会冒出这么一句。别小看这一问,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师心中常常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里教一点;就同一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种比喻的修辞方法,教了六年;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有些甚至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教的内容,变成了科学课、历史课等等别的什么课。对此,崔峦老师在《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一文中指出,《课程标准》在制定与修订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疏漏,就是没有明确规定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没有明确规定,教多教少,教深教浅,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这就使得我们一些教师以为一篇篇课文就是教学内容,教语文就是讲课文。所以,我认为目前对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来说,“教什么”的问题是第一位的。难怪一些专家直呼吁:我们的《教师教学用书》应该编得厚些,更厚些,具体些,再具体些,对每一课要教的内容作出具体的、明确的、保底的硬性规定,把内容与目标细化并落实到每一册、每一组、每一课中,让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开始实施教学之前,也能像数理老师一样,胸中有数,十分清楚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十分清楚哪些是“基本口粮”, 只有这样,才能清楚“我们种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田,浇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园”,才能避免教学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才能革除“教语文就是教课文”“阅读课就是分析内容”的弊端。(谈到内容分析,崔峦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表明加强语言习得、创新教学模式的决心。)事实上,语文课说白了就是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教什么,第二个维度是怎么教。教什么涉及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问题,怎么教涉及到教学方法问题。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建设到现在为止还不尽如人意,到现在为止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思辨的层面上,所以教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才真正具有语文课程的特性和价值,我们依然在摸索中、徘徊中,我们依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不断地追问自己、反思自己,我教的是语文吗?是语文课程吗?是语文内容而不光是“教材内容”? 我们在选择“教内容”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你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了吗?关注学生的学习盲点了吗?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了吗?
那么,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呢?
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一个问题的探讨与学习
我们都知道,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作教学化处理,取舍与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则故事。
传说有一位国王给大臣们一个任务:编一套古今智慧录,将世界上最聪明的思想传给子孙。大臣们悉心搜集后,编成智慧大全共12本,国王看了,说太厚。大臣们精心挑选后,编成智慧大全一本,国王看了,又说太厚。大臣们反复斟酌,编成智慧录一章,国王看了,还说太厚。大臣们又把一章缩成一页,一共40条,国王看了,还是“太厚了”那句话。最后,大臣们从40条格言中精心选了一句,国王看后满意了。
最后选中的格言,其实就是今天我们都很熟悉的那句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国王让全国所有的人都记住这句话,于是人们变得勤劳了,国家也变得富裕强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繁中求简,才能成功!
语文教学也同此一理。语文教学之所以难,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面对一篇课文,不知道如何取舍。任何一篇课文,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都会在几十个点上。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有字、词、句、篇、点、语、修、逻等;从能力的角度来说,有朗读、默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等多种能力;还可以从方法的角度、习惯的角度、情感的角度、内容理解的角度列出一大堆项目。一篇课文就是一只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部位都有研究的价值。正因为每篇课文都具有这样的综合性特征,因此我们常常会做出错误决断:一节课教学内容多则七八项,少则四五项,面面俱到,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结果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西瓜芝麻一锅煮,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结果难免“少慢差”。
删繁就简是一种大智慧。我国古代许多智者,都提倡简洁,“大道至简”“多则惑,少则得”“删繁就简三秋树”“任你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国的古文,少则几十字一篇,多则三五百字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很少见。国画,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国粹京剧,一把胡琴,一把椅子,演来却妙趣横生。可见,简洁比起繁杂更有力量,更有效率。
现代的智者,同样提倡简洁。现代社会有二八定律之说。它倡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四两拨千斤”,这些观念,对于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同样是难得的法宝。
选择教学内容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从“什么需要教”的角度来思考,这是顺向思路,常规思路;还有一种是从“什么不需要教”的角度来思考,这是逆向思路,非常规思路。教学中采用两种思路比采用一种思路常常更富创意。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有个著名的法则,叫做“三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能懂的,不教;教了暂时也不懂的,不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句:某个内容放到别的课文中去教,也许更好,不教。有了这四不教,一篇课文需要教的内容就不多了,阅读教学就会变得“少而精”了。
下面我们分学段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做一些分析、探究
第一,低段,要凸显字词和朗读,其它内容可以不教或少教。
教学,贵在抓住重点和难点。低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和朗读,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根本,其它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自学或点到为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可教的内容有如下几项:①学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③掌握“盼望”等8个词语;④体会感叹句子表达的情感;⑤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⑥理解课文内容;⑦了解童话有三次反复、对话多等特点;⑧懂得燕子等是益虫,蚜虫是害虫;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⑩学习自主识字的方法。如果选定以上10项作为教学内容,那么两课时教完的话,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有5项之多。“多则惑”,一手抓5只跳蚤,结果一只也抓不住。
对以上内容,可作如下选择:①②③项是关于识字写字、词语、朗读等内容,是低段的教学重点,应牢牢抓住不放;④项的感叹句,在本文中不突出,不如放到别的课文中去教;⑤⑥两项理解课文内容,一点不难,学生读一两遍就能明白,不必再教;⑧项关于害虫、益虫的知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懂得,属于已知;⑨项培养科学精神,应以渗透为主,不必单独设项;⑩项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可融入①项进行。这样经过筛选、整合,教学内容只剩下①②③项,其中③项学词语又可以与①②项结合着进行。因此真正需要教的是①②两项,可以分别安排在两课时完成。这样安排,每课时凸显一个重点,这比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地教学,效果会高很多。
又如《地球爷爷的手》,花太多时间教“地心引力”,就大可不必,有不少教师甚至以此为重点,更是费力不讨好。再如教《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是怎样反反复复才找到妈妈的,花许多时间去问,也似乎大可不必,让学生多读几遍,再模仿着自创一段岂不更好!总之,低段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都应遵循强化字词和朗读的原则,为学生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语文基础。
第二,高段,要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其它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凡是学生已学已知的,决不重复讲解;凡是学生能自己学懂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的教学重点要选择学生必须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内容。
如薛法根老师教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只重点选择了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子——把“?”号拉成了“!”号,二是让学生发现这篇课文叙述三个事例时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点。其余如生字、生词、朗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里讲的三个故事等内容,一般教师都可能选作重点的,他都没有教。因为他认为,学生在课前对这些内容已作充分预习,学生手里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的还多,再教这些,难免在已知中兜圈子。教学效果证明,这样的选择的确高人一筹。

⑦ 如何找准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辅导年轻教师写教案,说课试讲课,他们问的最多就是怎么才能抓住文章的难点和重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抓准教材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讲细讲透难点,发挥优势突破重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比如,语文第一册识字教学中有很多字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单纯地用书中插图让学生感受这种些字的变化过程,形式单一,孩子们的直观感性也不强,印象自然不会深刻,在“子”,“云“等生字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这些字的演化过程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三、学练结合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识字教学是重点的一年级,学生刚则接触小篇幅的文章,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重点,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词,积累语句,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想一想,文中出现了几个场面?这梅花魂指的什么? 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爱梅花?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方向,就会带着问题思考, 寻找答案,感悟课文。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 方法,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⑧ 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

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就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学生的这些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这样才能搞好新旧知识的对接,才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训练;创新思维


一、在预设生成中选择
作为教师,我们都晓得“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精彩的课堂学习来源于科学合理的课前预设,这其中就包括对学习起点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都是从教材体系方面去思考,而不是从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起点去考虑。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不利于知识的迁移,也容易促使课堂教学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应结合个人对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理解,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出发,在了解和熟知学生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起点。这样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实际,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备课时我们就应该晓得,这一学习内容的逻辑起点是整数。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就应该结合教材所列举的例题:“把两个饼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几个?把一个饼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几个?”而此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能用1/2来表示半个的学生已经有很多了。只是他们说不出实际意义来而已。因此,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半个”和“1”这两个逻辑起点出发,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来接受新知识。事实上,就这一学习内容而言,学生的现实起点就已经高于了我们所选择的逻辑起点。如此一来,我们在授课时就能够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轻松进行了。
众所周知,再严密的“预设”也难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生成”。然而,尽管这些随机性问题的产生会让我们无法预料,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在课前做足预设,牢牢把握好知识教学的起点,不但不会被突如其来的生成所困扰,而且还能从课堂动态的变化中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产生新的起点,有效促进我们的教学。
二、在课堂训练中寻找
心理学当中的“移情原理”指出:“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恰恰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通过对已有问题的条件变换,形成一些列的既类似又有区别的新问题。当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对新旧知识进行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的时候,我们便能从中发现新的起点,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10以内数的“分”“合”练习时。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让学生对10以内数的分与合进行回忆,然后采用同桌互考的方式,来彼此检测和纠正,最后再向老师汇报。如此设计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自查自纠能力;第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设计练习课的内容可以从中发现和寻找到新的起点,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学生的后继学习。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变形、转化、延拓和综合。就能够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与发展。
三、在思维创新处捕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每一位教师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如何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创新处来确定和捕捉知识教学的起点,把握好教学的关键,也就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求异是创新的核心。受认知和经验的制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然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当他们养成了自觉思考的习惯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因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学生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而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捕捉知识的生长点。
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水果店出售:苹果2元/500克;桃1元/500克;香蕉5元/500克;荔枝8元/500克;西瓜8元/500克。如果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应该这样问学生的:我要先买2千克苹果,2千克桃;再买500克荔枝和2500克西瓜。同学们帮我算算我需要花多少钱?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应用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我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首先降低起点。之后再根据学生的思维深度来进行其他变式练习,就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了。
总之,教学中抓住和把握好知识教学的起点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实现和达成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己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达到真正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彭伏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安徽教育,2008(04)

⑨ 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各阶段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教学研究,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来提高教学成效.针对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尤其是过于强调知识点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开展思考,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切实提高教学素质化水平,体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1)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把握好教学设计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准其中的重难点,并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学习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运用和“二次修正”,同时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力基础,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环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将有利因素和存在不足充分考虑进去.教学设计中,要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将其有效分解落实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尤其是要在引导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思考题里面体现出来.同时,要把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学生思维特点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促进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为教学成效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2)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把握好学习准备环节.

⑩ 小学语文教师招考面试说课,现场抽说课课题,怎样快速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重点

一般来说 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加油吧!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找准起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