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1-01-22 21:20:14

①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的雨量器”一课教学案例研究

【建议思考的问题】1)如何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2)如何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探回究过程,培养学生答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3)面对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方法,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获得成功?【案例描述】活动目的:1)在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课程标准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仅仅发挥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3)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会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活动设计与构想:1)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制作雨量器的方案并进行制作,让学生搜集有关雨量器的资料及相关实验的图片资料;2)组织学生到操场模拟人工降雨,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观察的过程和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定合作学习的任务,明确各自的责任。

② 怎样把科学小实验写得更有趣 教学案例

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来信,我觉得你的老师和你说的都没错:1、写科学小实验就应该照着小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写,把它写清楚;2、在写清楚的同时,也应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因为这些科学小实验都是在你们的生活中发生的,你不应该为写实验而去做实验。下面,我给你介绍一篇有趣的科学实验小品文,希望对你有启发。
《我揭开了硬币浮水的秘密》一次,我跟妈妈一起到武夷山去旅游。在名山古刹中,我看到有许多人把硬币轻轻的放到池水上,或是把一元钱的硬币贴到大佛的身上。听人说,只要这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或能在佛身上粘住,你就是个有福的人。真的是这样吗?我很好奇,也拿了个硬币轻轻的放到水面上——不好,硬币沉下去了!唉,难道我就这么没福吗?我不甘心,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来„„这次,硬币稳稳地浮在水面上了。哈!就这么一会儿,我就摇身一变,从“没福人”变成“有福人”了。这时,我心想:迷信一定是没有的,但科学道理呢?
我沉思着走到大佛旁,忽然,我看到落在大佛脚下的硬币都比较新,能粘在大佛身上的硬币都比较脏。我心里豁然开朗:这硬币的沉浮、粘合一定和这有关系!
回到旅馆,我就积极行动起来:我把洗手盆放满了水,然后把一个硬币涂满肥皂,甚至连花纹也涂平了。然后,我把它轻轻放到水面上——呀,成了,硬币浮在水面上了!接着,我用力把这枚硬币洗干净,凹凸不平的地方还用牙刷把它刷干净。这下,这枚硬币就像新的一样了。我在把它放到水面上——这次不行了,只一会儿功夫,硬币就沉下去了。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link?url=-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例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让学生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
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认识空气的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时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3、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显的化学知识,并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4、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在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知道地球的形状、冷热空气对流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5、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6、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滥用科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7、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具有的性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及风的形成,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性质,指导学生设计热空气上升的实验,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措施和方法
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成为学生乐于进行、经常进行、自发进行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精心制作实用、精致、可操作性强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们的教学。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工具
学生:相关实验工具
六、实践活动
调查我们周围的空气污染情况,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净化空气的措施。

七、课时划分


我们周围的空气
1-4
1.空气的性质
1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
3.空气中有什么
1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共4课时

课题 : 空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P2-P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社会问题、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5、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橡皮、橡胶塞、气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注射器
学生:气球、塑料袋等实验工具,记录本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学生尝试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性质,能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观察周围的现象,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
2、依照教材说明,自己动手做实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尝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了解到的空气的存在及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出个矿泉水瓶,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有什么东西吗?学生可能回答: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态。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空气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之中,离不开它。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空气还有哪些性质?板书课题:空气的性质。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空气的存在。
通过观察和了解,你用什么好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再引导学生自主做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方法:用塑料袋收集;用注射器往水中打,出现气泡等。
2、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 实验一:①如果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教师并适时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2) 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请一位学生来吹一个气球。
②教师拿出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学生吹吹看。
③问学生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回答:在瓶子底部扎个小洞,空气跑出,留出瓶子中的空间。
(3) 做了2个实验了,提问学生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间,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板书: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4)作记录。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问学生们知道空气有多重吗?① 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气球平衡实验,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
(2)教师在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有质量。 板书:有质量。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 实验一 找一同学,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看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认识到空气的流动性。板书:流动性。
(2) 实验二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学生们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引导学生回答出感觉,怎样解释现象。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又弹性。板书:可压缩,压缩有弹性。
4、比较空气与水的异同点
(1)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空气与水的异同。
(2)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现象: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3)完成课本第4页的表格。
5、模拟喷气气球的飞行
(1)指导学生来做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实验中注意:绳子要拉紧绷直,长度不小于4米;学生有依据地作出假设,并明确变量的控制;重复2-3次,取平均值。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记录。
(3)简介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是一种使用喷气式发动机作为推进力来源的飞机。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它可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推力,飞得更快。特别地在1万─2万米空气比较稀薄的高空,喷气发动机更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空气具有哪些性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延伸
自制空气枪
(1) 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让纸团射的远,湿纸团就要把“枪筒”密封好,不能漏气,而且两端的湿纸团相隔的距离要远,这样空气占据“枪膛”
的空间大,被压缩的程度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子弹”就射的远。
限时作业
1、 空气有哪些性质?
2、 给自行车打气利用了空气的哪个性质?学生还知道生活中哪还用到这一性质?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内容:教材P6-P8
教学目标
1、用实验并借助想象、联想,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3、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5、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气球、蜡烛、纸蛇、集气瓶、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学生:笔记本,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冷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
1、能借助物体觉察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2、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3、知道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自己收集资料,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2、自己动手做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下来,并尝试解释。
3、了解“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预习检查: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找几个同学说说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了解到的关于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空气的性质,找位同学总结下。检查回顾上节课内容。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空气的流动性,看看它在受热和受冷的情况下是如何流动的。
三、自主学习:
(一)空气的流动:(1)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点燃一支蜡烛,把手分别放在烛火的四周、上方及下面,靠手感觉到: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有股热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时,感觉到空气是冷的,因此可以初步判定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
② 教师拿出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学生发现纸蛇旋转起来。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上升的空气。
⑤通过这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空气加热后上升。那为什么会上升呢?指导演示实验:木棍保持水平,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最后移开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现象。学生:加热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二)研究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学生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学生们发现了什么?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里都充满了烟雾。
(3) 为什么?问学生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原因:热瓶里装的事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这也就是风的形成原理。
(三)热空气的用途
(1)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学生们知道有什么吗?孔明灯,热气球等。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热空气上升原理。
(四)结合课文插图,请学生们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阳光加热地面,温暖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教学延伸
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自制一个“孔明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限时作业
一、填空:
1、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3、因为地球是一个( )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二、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内容: 教材 P 9-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3、知道空气是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4、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6、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槽、玻璃杯、塑料瓶、集气瓶、蜡烛、冰块等
学生:相关实验工具,笔记本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1、了解空气成分。
2、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预习内容及方法:
预习内容及方法: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能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三支蜡烛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支最先熄灭,哪支烧的最持久?学生猜测。
2、演示实验:同时点燃三支蜡烛,并给其中两支蜡烛罩上大小不等的玻璃杯,观察现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提出问题: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慢慢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怎么解释?蜡烛燃烧会用掉玻璃杯里所有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分析和认识空气的成分
(1) 实验一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谁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 ②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杯子。
观察实验结果:水一般进不了瓶子。为什么?瓶子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③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不要弄湿烛芯),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瓶子里。
讨论:水涌进瓶子的现象说明什么?(说明瓶内的空气少了,留出了一部分空间)为什么瓶内的空气会减少?(燃烧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
(2) 实验二 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①提问:瓶子里剩下的空气能支持燃烧吗?学生猜测,不支持。②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现象。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支持燃烧);根据这些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各有什么性质?(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3) 查阅资料我们得知: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二氧化碳的性质
(1)制取二氧化碳。 在一只瓶子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把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并通过管子把二氧化碳引到另一只瓶子里。
(2)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 把无色、透明的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后观察发生的现象。② 提问学生们看到什么变化?说明什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
(3)实验二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① 学生猜测:向杯中倒入二氧化碳,阶梯状放置的燃烧着的蜡烛会不会熄灭?是否一起熄灭?② 演示实验:沿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③ 现象:杯底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讨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拓展延伸:干冰灭火器。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一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燃烧物温度降至低于着火点,二是利用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
3、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 实验一,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① 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我们把冰块放进杯子里,盖上玻璃片(同时请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是干的)。过一会,观察发生的现象。② 现象:杯壁外有许多水珠。
(2) 讨论:把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久了饼干会变软,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露水能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东西放在露天过夜,表面会有水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气体,它由多种成分组成,还了解了各个成分的性质。
限时作业
1、空气主要是由( )、( )和少量的( )、( )等气体混合而成。
2、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 )。

课题: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内容: 教材 P 12-14页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简易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3、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4、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5、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笔记本,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预习设计
预习要求:1、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意识到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2、关心空气环境,并能提出保护空气的建议。
预习内容及方法:
1、能够用测量降尘的方法考察当地空气污染的情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检查预习
首先小组互相检查预习情况,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通过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学生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每年6月5号,今年的主题是“你的地球需要你 – 联合国际力量,应对气候变化”。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空气是生命的关键,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教材P13页上面的两幅图,学生们喜欢哪个?为什么?(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烟尘、生活煤灶排放的烟尘废气污染着空气,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3) 简介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害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地面无风。此时正值寒冬季节,气温低,湿度大,伦敦一连数天沉浸在浓雾中,而成千上万的烟囱照样向空中喷吐大量黑烟,形成酸雾。四天死亡4000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陆续又有8000人死亡。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 学生献策。教材P14页。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排放,不焚烧垃圾。关于植树造林:绿色植被有制造氧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污染四个方面的作用。关于汽车尾气的危害:知道学生认识到用步行、骑车代替坐汽车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一种保护空气的实际行动。关于焚烧垃圾: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减少垃圾量以及要做到分类投放垃圾。
教学延伸
继续调查、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环保建议。
限时作业
1、(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空气被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
3.列举一下你知道的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创造。

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 )、( )、( )、( )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 )。
4.空气受热时会( )流动,受冷时会( )流动。
5.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
6.孔明灯和( )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7. 因为地球是一个( )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 ),各地的( )也就不一样,( )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8、空气总是在( )的,( )就是( )
9、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需要( )。( )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0 、 ( )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1、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空气就被 ( )了
二、 判断题。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
2. 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三 探究题
1.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空气

二、问答题。
1. 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
么?

2 人类可以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④ 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础,将物理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领域,为物理学科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变革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否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健康课的开设,而是应该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即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物理学是门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利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对自然和科学的探索可谓历经艰辛。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历程。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了解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通过对这些科学家们感人事迹的介绍和他们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每一次重大发现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高尚的追求,什么样的态度才是你应该具有的态度。美国人给予的优厚待遇未能动摇钱学森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熊熊烈火没有摧毁布鲁诺对于真理的维护和捍卫;雷雨交加中,富兰克林带着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天电”请下了凡尘;在几乎所有的助手都丧失斗志时,爱迪生硬是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排除了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法拉第在艰辛探索11年后才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这些前辈们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文明和进步,他们百折不挠、谦逊严谨、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也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故事都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憾,所有这些故事都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唯有不断付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永动机”注定只能是个神话,是我们美好的想象,不管科学发展到何时,这种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能不断创造新能量的机器永不能诞生。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终日想要获得成功而又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天上没有“馅饼”会掉下来,幻想不劳而获的人永远只能两手空空。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有赖于不断地积累,学习和生活中的“永动机”都不存在,唯有勤奋学习、不懈努力,才能有助你走向成功的未来。

二、通过物理实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科书中几乎每章、每节都安排有小实验、小活动。利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有效降低问题难度,帮他们理解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实验操作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主动性,易于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而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前提。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的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是什么,物理学研究什么并不清楚。如何成功引领学生走向物理、探索物理,进而让学生喜欢物理,最后用物理知识服务于人类,第一堂物理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堂课——“奇妙的物理现象”安排了若干有趣的物理实验,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前我除了备足书本上要求演示的实验器材外,还特意准备了“瓶吞鸡蛋”、“吹不落的乒乓球”“纸锅烧水”等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的实验,当我演示完所有实验后,所有学生眼中都充满了疑惑和惊讶,极个别学生甚至耐不住满心疑虑,当即举手要求我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我借机循循善诱道:“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学好物理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学会观察,学会提问。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同学们应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猜一猜长、短蜡烛谁先熄灭”的实验中,我特意准备了体积相差很大的两只玻璃罩具,当学生们看到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时,脸上的表情全都惊诧莫名。借此,我告诫道:“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无一例外都浸透着前辈们的汗水。无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评价某件事,同学们都不可妄下结论,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设身处地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偏见偏听,固执于一已之见。”事实上,初中物理课本里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渗透有人文情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做“有心人”,要抓住一切机遇即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成为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结合物理概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渐趋成熟,但由于客观环境(比如:即将面临的中考、家长过高的期望等)的影响,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更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种轻松的心态。于是在讲解“压力”时我就对同学们说:“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时,物体间就有了压力,同样的道理,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形变。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这样你才能保持健全的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讲解“压强”时,我对同学们说:“并非压力越大效果越大,同样的压力作用在‘点’上和作用在‘面’上,效果大不一样。同学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有些同学平时的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却一直不够理想,这就是因为你的‘力’没能用到‘点’上,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即时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这样才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结果。”在学习机械运动时,我提醒学生:“同一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物时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不能因暂时的落后而自暴自弃,也不能因暂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能使人退步,勤勉努力才能让人进步。愿同学们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物’,时刻勉励自己,不断激励自己,我一定能行!”

四、设定教学目标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的估计”,“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这是现代心理健康的两个标准。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承认差异,研究差异,并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才能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不甘落后的品质十分重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一个老是失败的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和消极情绪,而这些都是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一个终日都沉浸在自卑心理里的学生是不可能对自己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的。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怀疑,越来越不自信,这个时候,老师若不能即时拉他一把,任由他越陷越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这个学生会彻底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正所谓“十个手指有短长”,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的地方。身为教师,我们切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尺度。对那些学习困难较大,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我们要注意从其它方面去挖掘他们的长处。我的历届学生中就不乏成绩不好,但上课听讲十分认真、作业书写十分工整、对集体荣誉非常在意,平时生活中对同学特别关爱的学生。为帮助这些学生克服不良心理状态,平时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和责骂。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常常特意选择最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上黑板板演,在他们得出正确结果后即时予以表扬。课后找他们交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问题,修正学法,调整心理,在他们取得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时也不忘对他们进行鼓励。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生智力更能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削弱了差生的自卑心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得到了稳步提高。

总结

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止于上述几种,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同步发展。

⑤ 请提供几个博雅教育的案例

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90年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 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科教学 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树立物理教学的素质观。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 科学,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力、声、光、电、热的物理 现象、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 点。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 标,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物理知 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 潜能的充分开发。从这样的素质出发,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 育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物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丰富生动,有物理原理、定律、概念 发展的来龙去脉;有物理事实的发现、发明;有科学家的事迹和 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这些问题中我非常 注重组织学生学习物理史,通过这些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 造和创造者(包括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全面、深刻的了 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如大气压强的 发现、精彩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辩证地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 如,牛顿,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每一项科 学的发现都来之不易,一次我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先讲了 “凿壁偷光”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追求真理、 勇于探索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二、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在实验探索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物理实验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有与知识内容密切联系的演示 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和 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课外小实验,这些都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 好材料。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 特的作用。
1.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要靠长期的,严格的训练。在物理 实验中我将其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设计,实验中的每项基本操作要 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化;美化实验环境,严格训练学生,做到实 验桌上的仪器摆放整齐规范,桌面干净明亮。
2.设计探索性实验,当作科学研究的“模拟”,把学生带入 科学探索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探求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 我在讲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我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 验。这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做到,而且很快就能接受“平面镜所成 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规律及 对称特点事实。
在实验中,我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这些都是构成人才素质的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教 学,不断地完善学生这方面的品质。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物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 动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形成各种能力。这些能力 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包括培养学生 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 力;对物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对物理 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物理问题 的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等。现行人教版的教材中,在内容选 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考虑了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 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更应研究学 法,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 条件。实践中,我尤为重视对学生的自学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人们要服务于社 会,必须输出自己的信息。按照心理学的规律,活动与能力相适 应,活动的结构决定了能力的结构,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结构是 由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构成的。要发展学生 的物理表达能力,就得组织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 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的物理活动,如组织物理史学学习报告会, 重大科技新闻报告会和学生实验情况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有充分 的机会口头交流情况,对学生实验则要求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均 要完成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和撰写物理小论文等。训练学生 的书面表达能力。
自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一生所需的知识 85%以上靠自学获取,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自学能力是现 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大面积提 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获得这一信息,就必须通过检测。近三年来,我分别在三届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开展了素质教育的实践,结 果95年中考我任教的一个普通班物理平均分达到87.7分,合 格率达到94%,优秀率64%,1人得满分396年中考我任教的 一个重点班,物理平均分达124.6分,合格率达到100%,优秀 率达87%,3人得满分,97年我任教的是一个学习基础最差的 班(慢班),但中考成绩并不逊色,平均分达到96.2分,合格率 达100%,优秀率达54%。通过开展素质教育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开展涉及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性 品质。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 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掠人。许多与物理 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 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止。所以,经常开展 一些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收集人口与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 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简介专题资料,给学生阅读,并组织他们讨 论,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 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 广胸襟,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⑥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课例研讨

一、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比如在上《浮与沉》这课时,我首先出示两个一样的水槽,装看起来一样的水,再拿两个一样大小的马铃薯,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马铃薯分别放进两个水槽里,它们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它们都会沉下去”!我进一步反问:“真的都会沉下去吗?”学生齐声说:“是”于是我将两个马铃薯慢慢放进水槽里,同学们都惊奇地发现:一个马铃薯浮了起来,另一个却沉下去了。带着这样的兴趣和问题,同学们很愉快地进入了实验课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乐学”的宗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整合,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好的养成,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热胀冷缩》时,我演示“童子尿”的实验,将“童子”放在盘里,用热水浇在“童子”的身上,一会儿,“童子”便撒出“尿”来,我演示完毕后,要求学生想一想,“童子”为什么会撒“尿”?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种有趣的实验,诱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并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成为前进的“导火线”,入门的“向导”,才能探求到打开动手操作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突破口。
二、巧用生活材料,挖掘学生动手操作的潜能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科学实验,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效材料积极开展课后探究活动。
例如:在教学《热传导》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任务,让他们自选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热传导现象。结果学生在课后设计了许多种新异而且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法。有的学生加热铁丝的一端,同时拿蜡烛接触铁丝的另一端,一段时间后,蜡烛接触铁丝的部分就会慢慢融化;有的学生在铁丝的不同位置各滴上几滴蜡油,当加热铁丝的一端时,就会发现离加热点越近的蜡油越先融化;还有的学生把书中的铁丝粘火柴棍的实验换成小锯条比铁丝吸热快,实验效果更明显……学生在课外自选生活材料设计的这些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热可以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而老师对学生各种方法的充分肯定,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亲自动手实验,主动地对许多科学问题进行了课外探究,挖掘他们动手的潜能,从而展示他们动手的能力,养成动手的好习惯。比如用布头、棉线和水彩笔芯验证毛细现象;用两个吸盘挂钩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一次性注射器体验压缩空气的弹性;用蜡作密封剂和粘接剂;用塑料包装绳做摩擦起电的实验等等。
三、加强动手实践,强化实验操作能力
1、积极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与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平衡发展,两个半脑的活动密切配合,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基本上都是“左脑化”,而往往忽视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的训练。手工制作活动正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回家做一项小制作:如在学习《热气球》后,让学生自制简易热气球,到课堂外去飞一飞;在学习《压缩空气》后,让学生做一支空气枪;学习《镜子》后制作一个潜望镜。通过制作活动,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艰辛,从而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这些自制活动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当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来时,我都是非常非常高兴地一个一个向同学们展示,有好的,有差的,我都会表扬,并鼓励他们,告诉做得差的同学:一次次的失败将成为他们的一级台阶,将来会拾级而上获得成功,当你转头回望,才发现每次失败乃成功之母,都是成功的一步,成功带给他们的是短暂的兴奋和喜悦,失败往往给他们带来长时间的思考,促使他们获得更大成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说,成功是喜,失败是福!
2、充分做好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每次实验教学前,我都会为学生准备好演示实验,以及各种器材,并且总是提前试做,以保证课堂实验的成功。不仅自己做演示实验,还有意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以加深对实验方法的掌握,练习效果更佳。在实验中,我总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由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在演示实验时应尽力做到规范,标准,严禁违规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不断的练习才形成的。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进

⑦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案怎么写 实验怎么设计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和实验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地泥土带走,是土地受到侵蚀;

2、在实验中发现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能够用文字、图画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3、能够对实验及过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4、能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难点:在实验中发现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表

教学具准备:

地形实验箱、铁架台、雨水模拟器、水瓶、记录纸、面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科学课中的实验要求大家要学会观察,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看谁的观察最仔细

2、出示面粉装置,用滴管在空中向面粉滴水。

3、师:你都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模仿的是大自然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雨水对土地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新授

(一)预测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1、师:现在请大家观察,我们今天实验的土地是什么样?

2、学生观察回答

3、师:请大家预测一下,雨水对这样的地形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将你们的预测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并记录

(二)设计模拟实验验证推测,得出概念

1、师:怎样验证你们的推测?

2、学生讨论本组的验证方案。

3、师:今天我们做的是什么类型的实验?你们观察我们的实验材料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哪些因素?

4、学生观察回答。

5、师:出示实验要求:A、雨水降落的地点不要变;B、模拟土地的实验盒保持静止状态;C、雨量要均匀,模拟器中的水不要超过水线;D、小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实验结束讲记录整理完成。

6、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7、学生汇报

8、小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的力打散并溅起地表的土壤微粒,雨水在流动时携带走这些土壤微粒,这就是侵蚀。

9、师∶水有什么变化?

10、学生回答:

11、小结:雨水一部分被土地吸收,一部分在地表流动,叫径流。

(三)用概念验证,形成初步的观念

1、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雨水和径流会对地形造成影响,在自然界也确实发生着这种现象。出示黄土高原的图片。

2、师: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种地形形成的原因?

3、小结: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它不仅对生物的生命有着重要作用,也是造就地表丰富形态的主要自然力,水是怎样创造出了其他地形,将在后面继续研究。

⑧ 小学科学教案:《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案例

一、观察引入:
1、师:同学们,科学课非常重视观察。请你们观察黑板,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打开手电,光斑落在黑板上。)
2、师:光点哪里来?(手电)
谁来用手指来演示一下手电发出的光是怎样照到黑板上的呢?我们来猜一猜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猜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
4、生活中有哪些事实、现象能说明我们的想法?
预设:
(1)夜晚,我发现汽车前灯射出来的灯光是直的。
(2)白天,阳光穿过树叶的光是直的。
(3)看表演时,我发现舞台上的灯发出来的光是直的。
……
5、观察图片:老师也找了些图片,他们能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师:同学们讲的是头头是道,但是科学是讲证据的,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观点,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2、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预设:
(1)用手电筒照射光盘中间的圆孔,观察白屏上的现象。
(2)用手电筒照直空心管,再把空心管变弯用手电筒来照,观察白屏上的现象。(可用带弯头的吸管)
……
(3)学生说到书29页的实验方案,请大家看实验单。
①仔细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法。
②该注意什么?(三个孔必须排在一条直线上,这里可以看幻灯片的演示;距离为5厘米;完成作业: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
③这两个小实验有什么不同?
三、实验研究,深入拓展
1、学生进行实验。
2、汇报实验情况和结论,并展示。鼓励其他同学想到的别的实验方法。介绍。
3、前面我们猜测:光是直线传播的吗?经过这么多方法的反复验证,“板书:反复验证”我们可以下个结论吗?板书“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5、请看黑板:你知道科学家平时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吗?
(指名学生看黑板小结)
6、师:今天我们象科学家那样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祝贺你们!
7、(展示幻灯片路灯)你能否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8、出示知识点: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9、回顾。
四、课外拓展,挑战自我
师:刚才我们做实验时用了3张带孔的卡片,课后,你能用上10张,15张,甚至更多的卡片排成一条直线,用手电筒照射能在屏上找到光圈。卡片摆得越多越厉害。你们有信心吗?
五、板书设计
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猜测: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反复验证
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