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提升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② 小学生读书笔记随文练笔什么意思
读书笔记,就是把文章上经典的句子,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然后写回写自己的感想,为什么觉得答这句话写得好。读书笔记没有读后感这么严格。
随文练笔,就是在看完文章后,参照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自己再写一篇文章。
③ 如何把随文小练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篇幅短小,不必成篇。几句话,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专可以作为课堂训练属,也可作为课外作业。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
要使小练笔充分的发挥作用,首先老师再课前,要精心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训练要求,设计内容。设计的题型多种多样,可以是续写,可以是改写,可以是编剧本,可以是编童话等。
④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即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语文教学中,习惯上很多老师都是上独立的阅读课和写作课,往往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习作教学资源——课文,即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文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它同学生的作文结合起来,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文的方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
观察是学生吸取知识、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敞开这个窗口,方方面面的信息就会接踵而至。观察得越仔细、越准确,学生的作文就越具体、越生动。那么,怎样打开这个窗口呢?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写景状物的这一类文章作者的观察角度最为明显。如《长城》一课,作者运用的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后面的描写则是对“部分”的观察,具体写了长城的构造特点。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则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分别写了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景物特点,把沿途所见的画面一一呈现给读者。《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尽止于让同学们知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新老叶子的颜色特点来写,而忽视了告诉同学们观察还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有时并不是一次观察就能完成。对于状物类的课文,还是以植物为例,我们要指导学生看作者是不是先写植物的外形,抓住了植物的哪些部位来写,如根、茎、叶、花、果实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气味如何,它的生长过程怎样,这就需要多次观察。
著名作家杨朔在谈到观察人的特点时说:“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性格上有特点的人,从他的外表、举动、语言以及生活习惯上掌握他的性格。”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就要引导学生看看作者观察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是如何展开描写的,作者为什么能把人物性格特征刻画得得栩栩如生?我们可以借机教学生制定一份写人的观察量表,让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观察应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抓顺序、抓特点、抓联系。观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在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逐渐掌握这些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发挥自己的才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实写出来,这样就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教学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
可能有时会有同学们问:“老师,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显然,他们是想知道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那么,我们老师该怎么回答呢?你可能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涉及很多复杂的写作知识,一时无法一一阐释清楚。就指导小学生写作而言,最关键的还是上好语文课,从课文中分析、提炼出写作技巧。让学生揣摩课题、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的方法、揣摩课文的开头结尾、揣摩作者的语言……这些知识,应用在具体文章中,是一篇一个样的,需要长期的渗透指导,不是一时半会学生就能掌握的。
比如,同样是衔接过渡,《赵州桥》一文是运用“不仅……而且……”的关联句式,《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则运用了设问句过渡,而《白鹅》一文的过渡句则是统领全文的中心句。
再如,我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
老师: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学生:第一句。
老师:这一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又叫中心句。
老师:哪句话既写出了鱼的多?
学生: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中知道了鱼很多。
老师:鱼真的是一半多吗?
学生:不是,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是为了突出鱼的多。
老师:能说个夸张的句子吗?
学生:我的嗓子干得直冒烟,我家的房子巴掌大……
老师:接下来,我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个小练笔。
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
2、教室里真静啊!
又如教学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然后让学生读文,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写了哪些事例?师生合作很快就能归纳出以下事例: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接下来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事例来写呢?”再引导学生把事例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最后我总结:课文中选的这几个事例都能说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而且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还把这几个事例写得有详有略。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并且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与中心关系不大但又一定要交代的内容略写。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渐渐地有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写文章时,首先要确定中心,然后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来写,并且要注意详略。
三、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奠定写作基础。
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写作的基础,而材料来源于积累。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才子郑板桥也称自己“腹内诗书藏千卷”。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诵读,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渐能驾驭文字。”我们的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教学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训练语感。学生读的越多,语感越强,在运用语言时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达意,写出得体的话。
以《桂林山水》中写漓江水的一段为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时轻轻拉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语调比上句稍高,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声音响亮,饱满,给人充满生机的感觉。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上想象的发挥,便体会到了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了自己喜欢的优美文字。这些文字在脑中留下烙印,变成自己的东西,写作时就能呼之欲出,随笔而下。在写《莲花湖公园》的湖水时,同学们就如此写道:“莲湖的湖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里的游鱼;莲湖的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接着又运用《颐和园》中所学“小船在湖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四、抓住契机,随文练笔。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让学生随文练笔。随文练笔是利用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
随文练笔可以练在情感喷发处。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书写父亲救子时的内心独白。如《去年的树》一文,鸟儿两次对灯火“看”了一会儿。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在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后想象写话:“当小鸟第一次看灯火的时候,你想她会说什么?她唱完歌后,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她又会说什么?”
随文练笔可以练在文本空白处。很多文章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点”,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文本中的空白点,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是给学生随文练笔的绝佳机会。譬如说《中彩那天》一文,“我听到父亲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想象,父亲会怎样告诉库伯?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对话?在奔驰汽车被开走后,“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父亲”为什么会特别高兴?会讲哪些有趣的事?这就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联系首段母亲说的话和“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后,学生自然会明白父亲为什么会高兴?再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回忆平时和父亲猜谜、讲趣闻笑话、说脑筋急转弯这些有趣的场景后,学生自然会有话可写了。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续写、写读后感等,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降低难度,选准范文,让学生有章可循。
模仿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必要途径。从唱歌跳舞到写字作画,莫不如此,所以学生在学习写作及训练时,也需要例子和范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确实,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抛开这么好的范文,而让学生单纯地去看《作文选》之类的东西,不能不说是舍近求远。
我们在让学生仿写的时候,还要挑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文,真正让学生做到有章可循。难度降低了,有章可循了,学生自然就有了写作兴趣了。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就让学生按照四季的顺序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美丽的家乡》或者《我的校园》;在教学《颐和园》时,我让学生按照移步换景的写法写熟悉的《莲花湖公园》。不少学生还借鉴了文中的语言,如“湖滨广场的花坛里种满了花,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湖面吹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原文是神清气爽)……”;在教学第八册第四单元(战争题材)时,我则出示一组战争图片,并交代背景,指导看图,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看图写话。如此,自然能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迁移。
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联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迁移,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⑤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随文小练笔
目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作为普及语文常识,提升学生鉴赏、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课程,其中随文练笔的教学形式已经备受师生青睐,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随文练笔短小精悍,要求简单,依托语文文本的空白点,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进行二度创作,符合学以致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水准,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⑥ 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每当谈起写作文,学生总会觉得不知怎么写,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每每写作后,学生缴上来的作文,要么是造假,胡编乱造,要么是抄袭,拿来主义,要么是空发议论,瞎编,没有真情实感的,有的学生虽能写出一篇作文,但是过分重视作文的技巧,目前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这些现象,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怎样依托文本进行写作教学. 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重阅读、轻写作的不好倾向,大多语文老师,对于阅读课分析得非常的详尽,可是对于学生的写作,上课时有的干脆在黑板上,出一个题目叫学生写去就完事了. 其实,写作教学比阅读教学更难,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呢?笔者认为依托文本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行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名家精品之作,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材料,也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文.比如以记叙为主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散步》、《风筝》、《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社戏》、《猫》、《背影》、《我的母亲》等.以写景为主的如《紫藤萝瀑布》、《行道树》、《春》、《济南的冬天》等;以抒情为主的如《土地的誓言》、《安色腰鼓》、《海燕》等,以议论为主的如《敬业与乐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谈读书》、《谈生命》等. 从写作技巧上来看,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到写作方法的文章,有托物言志的,如《紫藤萝瀑布》、《行道树》、《海燕》、《陋室铭》、《爱莲说》等,有以小见大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等.也有侧重外貌描写的、有侧重心理描写的、有侧重景物描写的、有侧重借景抒情的、有独抒胸臆的等. 从写作主题来看,现行教材就是以主题分类进行编排的,有关于人生的、关于生命的、关于自然的、关于亲情的、关于科学的、关于成长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关于文化艺术的、关于探险的、关于战争的、关于爱的、关于名胜古迹的、关于民俗文化的、关于求知的、关于爱国思乡的等. 从文章的题材来看,先行教材中分别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几乎全包括在内,作文指导《怎样依托文本进行写作教学》. 从文章的选材上,有古代的、现代的、包括近代的,几乎是各个时期的文章都有,上至《诗经》、下至时文. 综观教材,就是一个写作的万花筒,里面蕴涵了很多极其有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好好利用文本,认真对文本中的写作因素加以分析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提高.
⑦ 随文小练笔课题研究需要收集哪些相关资料
中教联盟老师说:读写结合,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把小练笔挤进语文教学课堂中,回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答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因文而宜,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使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莫定基础。
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不知从何着手,不知写什么,主要是每单元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练笔次数少,导致阅读教学与作文相脱节。怎样引导学生在读写的基础上练写,使读写结合,互相促进,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我针对所学课文让学生进行随文小练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仿写中练笔
二、在改写中练笔
三、在续写中练笔
⑧ 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
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进行反复训练是不行的,平时必须经常进行
一、引导学生向阅读材料索取素材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花钟》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各种不同花儿开放的情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省略号是文本的一个亮点,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然后用不同的说法表达花的开放。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由于学生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多数学生不能用更新颖的语言来描写花儿的开放,这时我指导学生把“绽开了笑脸、欣然怒放、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含笑一现……”等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二、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精彩片断进行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段,在练笔训练中可以以仿段为主。课文中经常有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由于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方法,所以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得多。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儿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学了这一段后,我又用课件出示了西沙群岛海底其它不同形态的鱼儿,然后让学挑几种写下来。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说写训练
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荷花》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写训练:以“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荷花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也让学生进入到荷花的世界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最后把学生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续写文章结尾,叩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小学语文书上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就有好多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适时进行续写片断的练习。如:课文《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了 ,流向了 ,流向了 ……,花儿 ,草儿 ,小牛儿、羊儿 ,所有的人们 ……。有的学生写到:“水流向了干涸的河流和水井,流向了干枯的草木丛林,流向了焦渴的人们,花儿绽开了笑脸,草儿一片绿油油,牛儿、羊儿欢畅起来,所有的人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五、抓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范文章,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语言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这些文章只是阅读课上读一读而不能继续延伸,我想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如:《妈妈的账单》(三年级下册)一文,把母爱的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细腻动人。主要讲述妈妈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桌上,同时给儿子留下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这母爱的账单,让小彼得羞愧万分。本课教学进行第6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补白拓展性练笔:对比账单 挖掘0芬尼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