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
朱熹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弥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意境深远,以源头活水比喻为读书学习,告诫我们: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人要进步就得看书,我有幸看了王金霞博士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接下来我浅浅地谈谈我看书后的体会。
书中的第一章节,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一句教育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明确了有效课堂的教学的基本理念。本书分六个单元、28个章节来阐明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若干问题。共阐述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理念,第二个知识点是本书的重点部分:新课程有效课堂行动策略,分别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20个行动步骤进行的阐述。第三个知识点是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行动策略。第四个知识点介绍了保障行动效果的策略。
通读一遍后,对于有效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新课堂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也就是一种“行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爱、全、活、新”四大行动原则。本书中,引起自己感兴趣的是关于多维度备课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自己写教案,一般就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去撰写,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入,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读后感《《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而细读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却发现这样的备课,这样的设计只是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的多维度备课的一个方面。多维度备课包括备学生、备课程、备情景、备自己、备设计。其中“备自己”这个词组引起了我的关注。那什么是备自己呢?说白了就是备课时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说具体点就是备自己的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备自己的教学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⑵ 《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读后感
“教学有效性”这一话题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 ,曾记得薛法根在一次讲座中说到: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有提高”、有“愉悦感”。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就用这个标准来检测我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而今天读了余文森写的《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一文后,对“教学有效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巧妙地“先从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谈起”,引出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时间、结果和体验。“结果”和“体验”与薛法根所提的“有提高”、有“愉悦感”意思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余文森强调了“学习时间”。
文中说到:“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然而我觉得这个“学习时间”不能单从课堂上的40分钟来衡量,我们要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应该考虑学生学习所学知识的全过程。如:一年级学习拼音,有生甲,老师出示学习内容,就马上读出声母、韵母,拼出音节,已经掌握了。生乙,老师教,前学习后忘记,到第三天才掌握,初一看,生甲的学习效率高,生乙的学习效率低下,但生甲在幼儿园学过拼音,在暑假期间学习第二遍,而生乙才刚开始学习,那你说谁的学习效率高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透过现象,去分析、去研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效性”。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我想,一节课上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或正如薛法根说的“提高”,生乙比生甲多一点吧。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学困生和优等生会有新的认识。
我觉得“学习体验”尤为重要,“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有些老师只看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习体验,特别是到高年级,有些同学厌学,这样的体验还谈什么“有效性”呢?我们还是牢记孔子说过的: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接着,余文森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他强调发展包括六个方面: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要做到教学有效性,首先,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其次,要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感悟。
再次,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既要关注眼前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但更要关注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让学生受益一生。我想,这样的教学是最为有效的。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最后,“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作为教师,要多学习,多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
⑶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甚至有时还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结其最大问题就在于授课不够清晰与直接,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则跑题,有时讲话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有时则削弱了教材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阅读《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清晰授课、组织严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入课外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二、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三、方法得当。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四、清晰授课
一直以来,我以为清晰授课只是讲在上课时要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激情,能做到抑扬顿挫。原来这只是清晰授课的前提,是基础,是一小部分。只有标准的普通话距离清晰授课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以及授课策略的选择等要做到清晰授课,更多的功夫是在课上。
对于教师,要做到清晰授课,就要求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学大纲,通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了解教学内容的整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领会教学参考书,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体系,掌握其中心内容和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考虑教材的组织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要对所讲授内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师自身对知识有宏观和微观上的把握,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有要求教师在平时要苦练基本功,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准确的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领会的语言并表达出来。语言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知识的主要媒介。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总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段,而教师清晰的表达,可以大大缩减转化的时间。通过教师清晰的讲授引导,形成学生较清晰的科学的知识脉络。通过第一次讲授,学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这又需要教师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不同的阐述方法,从知识的其他角度入手,进行再次论述。这样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才会在学生脑海里生根发芽。有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语言的清晰表达,要达到清晰授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利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
五、组织严密。
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六、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
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⑷ 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在寒假里,我有机会阅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其实问课和品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评课,只是我们做的还不是很深入而已。
我最关注的就是问课艺术。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求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自己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实,我们每次教学过后也“问课”,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我想没有一个老师在教学之后,低下头来问一问学生上课的感受。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有时我们不妨来问问学生的看法,从学生口中了解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我们只有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提高教学实效。
一、问自己—自我反思。以前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课后反思”。阅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
1、“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知道如何研究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3、课后问。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突破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照顾到学困生了吗?还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
二、问学生—掌握学情。这一点是我们所欠缺的,一直以来,我们都不敢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促进教学工作。
三、问同行—虚心求教。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要善于并乐于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多向别人求教: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这更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大胆的尝试运用“问课”艺术:多听,多问,多学,多思,不断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⑸ 《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
[《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
东莞市石碣镇中心小学
邹冰凌
教师领导是当前学校领导的新兴课题,《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我们工作室的主持人阮美好主任选取了《基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作为工作室的研究课题,研究角度新颖,它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立足一线,操作性强。根据工作室的工作部署,我学习了《教师领导的理论及实践之探析》等论述。理论学习为我们工作室成员明确了自己的子课题研究方向,颇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师领导的理论及实践之探析》一文的作者是逢甲大学赖志峰助理教授,他选择了台湾地区一所体制外的国民小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师作为领导者、教师领导的情境、技巧、作为和效果等五种重要成分来进行探究教师作为领导者的定位、教师领导所处的情境、教师领导应具备的技巧、教师领导的具体作为、教师领导所产生的效果。
赖志峰助理教授将“教师领导”的概念界定为:“教师是领导者,不论是否具有正式行政职位,透过参与学习社群、提升领导能量、合作与对话,对于教室与学校整体产生影响,引导同侪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效。”
阮主任在她的《基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中,将“教师教学领导力”定义得更准确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威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利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魅力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读后感《《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它实际上是教师在解决相关教学问题时所发挥的影响力与引领作用。”
通读了教师领导力的相关论述之后,我体会最深的是对于教师领导力的概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这样理解教师教学领导力的: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作为领导者,作为学校中的一员,作为教师加强研修,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他的领导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它教师改进教育实践的行为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从微观角度来看,一个教师的领导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方向是否准确,环节设计是否恰当,训练点是否落实,最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是说,它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乃至班级的教学效率都是很重要的。
至于“有效教学”,其实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我国小语界几十年的教学改革,无不围绕“有效教学”而开展,从每次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到课程标准的推行,都是在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伊始,全国上下处在亢奋期,出现了很多南辕北辙的现象乃至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可避免走进了种种误区,课程改革推行八年多之后,我们逐步恢复了理性,到了课程改革的调整期,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在国际社会期待通过提高学校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学校希望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来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将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如阮主任在她的开题报告中提到:虽然教师领导力和有效教学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缺乏实证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结伴同行的两个概念。
将“教师教学领导力”和“有效教学”紧密结合,开展相关研究,目光远大,其意义更是非常深远。这一次的理论学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的研究课题《人教社课标版小学语文导学系统的实践研究》是以语文教材的导学系统作为研究立足点的,“导学”涉及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等等七个方面,归根到底,也是老师的领导力影响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今后,根据工作室部署,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完成自身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有了理论的指引,有阮主任这样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同伴带领,今后,我前进的脚步应该会迈得更快、更大一点。
〔《教师领导力》理论学习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⑹ 《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
[《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近读叶宇琨老师的文章《解读文本有效教学》,对解读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叶老师告诉我们,可从三个角度去解读文本:一是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读,二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读,三是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如何"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读"文本?叶老师说一要读懂文本的主旨,二要读懂文本的结构,三要读懂文本的语言,四要读懂作者的意图。文中提到:"在阅读时,文本的主题思想是灵魂,在教学时,文本的主题思想是航标。教学上何轻何重,何取何舍,从哪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最后落脚点在哪里,教学是深厚还是浅薄,完全取决于这一步解读。"这应该就是叶老师所说的"读懂文本的主旨"最重要的原因吧。一篇文章,无论形式或内容,都服务于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依托于内容。文章的内容看似较为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一篇文章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这在多元理解下会繁衍出不同的结果。抓住主要内容来设计教学、来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才会使学生形成整体的概念。若抛开文本主要内容这条主线来实施教学,从方式上带来的只有肢解教材,在教学策略上只能是"师生问答",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丢掉阅读教学的本。每一篇文章都通过主要内容叙述展现其独特的主旨,文章的主旨均反映某一时段、某一时代、某一特定时刻或者是某一特定事件的思想情感,列入教材的每一篇文本都有其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在学生心灵洗涤、陶冶、人格建立以致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上都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较好的把握文本的思想和价值观取向,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叶老师接下去说解读文本要"读懂文本的结构""读懂文本的语言",我想,这就是关注服务于文章主旨的"文本的形式"了。文本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叙述的先后顺序、脉络,这是每一篇文本呈现给我们的外在形式,因为题材、体裁的差异而有着各自的特点。记人、记事、写活动的文章一般较时间顺序、事件发生发展顺序为多;科普、说明的文章一般以性质、特点等为抓手,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多为并列出现;童话、寓言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一般是按故事发展顺序来记述。每篇文本又因文而存在差异。教学时,在抓住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文本特有的文脉实施教学,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写法上的熏陶,实现读写隐形结合。文本的语言各有特点,每篇文章因受体裁、题材的限制,语言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并结合语言特点而渗透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与巧妙,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语言文字特有的表情达意的功效,明白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等。如教学《桥》这一课,就要体会文章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气氛的语言特点。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以下是我们本学期对《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文本解读:四下27课《鱼游到了纸上》文本解读(一)文本分析:段落层次↓主要内容↓表达方法↓结构关系↓第1-4自然段呆呆地观鱼静静地比喻、铺垫外貌描写按事情发展顺序第5-8自然段工笔细描画鱼挥笔速写比喻、细节描写第9-14自然段与青年交谈鱼先游到"我"心里叙述(二)特点概括:1、文本特点: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读后感《《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2、结构特点: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按"观鱼--画鱼--谈画鱼"的顺序记叙。2、语言运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3、表达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4、文本中心:本文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年轻的残疾人由衷的赞美与敬佩之情。由此可见,我们本学期的文本分析是基本上符合叶老师所说的"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读"的要求的。如何"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读"文本?叶老师说一要明确教学目标,二要理清知识体系,三要把握文本线索,四重在咬文嚼字,五要兼顾各种因素。什么叫做"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读"文本呢?文中说:"老师必须深入钻研文本,进行二度开发,发现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以及可迁移,可过概括内化的语言现象,以学段目标为导引,对文本信息进行合理取舍,挖掘出可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内容。"我觉得这是解读文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以学段目标为导引,对文本信息进行合理取舍,挖掘出可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的内容"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语文课上"学什么"的本质问题。现今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许多现象就像文中温儒敏教授所说的"一切瞄准考试,都很功利,很焦躁,都是搞提前量,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一级一级都是超负荷和提前量,太不正常了!"我们现在所需花大力气的就是要"理清知识体系""明确学段目标",使学生不至于在知识体系的链条上脱"链子",以至于学习语文无所适从,梦里来雾里去,越学越不知所云,越学越味如嚼蜡。"咬文嚼字"也非常重要,也关系到学生语文课上"学什么"的本质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咬文嚼字",多读深思,才能感悟语言美,才能激发学习语文的乐趣。远一点上讲,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里写道:"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有这么几句话:"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朱光潜先生的"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和叶圣陶先生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话,说的不正是"咬文嚼字"对文本解读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吗?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也曾咬文嚼字。文中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东西",会是什么东西呢?联系前文,知道这些东西是指小女孩幻想到的事物。"她曾经多么幸福"这个"幸福"啊,原来是她幻想到美丽的东西才得到的幸福,是靠幻想得来的幸福。而"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联系前文,知道新年时小女孩冻死了。既然冻死了怎么会有幸福呢?再读第11自然段,原来"小女孩跟着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不是很幸福吗?可是,对小女孩来说,这种"幸福"生活中没有,只有死了才有。这就是小女孩的"幸福",现实不存在的"幸福"!两个"幸福"多么深刻地诉说着穷人的悲苦,人世间的惨淡。这么"咬文嚼字"地一读,不禁替小女孩难过啊!如何"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叶老师说一要选准重难点,二要确定好语言训练点,三要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从所教班级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我想,应该是在"理清知识体系","明确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学生发展。解读文本时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上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要学习知识的体系、学段目标的结合起来,重视知识、能力、智力的提升线路,促进学生得到切实的发展。
〔《解读文本有效教学》读后感(谢宪光)〕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⑺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1、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自信、自主地学习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成绩差的学生通常自我评价过低,对成绩的提高缺乏自信,这是造成他们成绩不好的普遍原因,了解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潜力,提高对学习的信心。还有的学生做过的题过阵子也会错,过于自信,轻抚自己对知识的复习及巩固。我们要鼓励他做过的题及时去复习。如果说他不谦虚,华而不实,反而会他的逆反心理。
2、打破“教师说的是对的”的神话,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大纲也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创造力、创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教师都让学生务必自信:教师说的都是对的。学生的异议不置可否。其实,这是“作茧自缚”。“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消除胆却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大胆地怀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的见解,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成效的。事实上,敢于承认不足、敢于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师才是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3、运用肢体语言,然新股而生轻松地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师气氛,往往在教学形式、教具运用等方面绞尽脑汁,却忘了教师本身教态语言的作用。其实,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对创设良好、轻松地教学氛围都起着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在有意无意中就解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投入。教学时双边活动,如果学生缺乏热情,教师讲到声嘶力竭,效果也必然不好,
活泼、民主的教学氛围必然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意义都是一样的,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1、巧妙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时单向的,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法恰恰消除了这种弊端。通过群体参与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题需要难点突破,在突破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遇难而退,急于询问老师的解答,不去进一步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探究。久而久之,对于这道题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该同学会出现再次做不上的可能。为了避免学生遇难而退,就要深入培养学生,遇难而群论的思想,这样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参与精神、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学的基础,也可以说是自学能力的必备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于数学教学,我认为应该养成坐住板凳,勤握笔的习惯,动笔做题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其次,培养学生不断积累数学题型归类的能力。善于思考,归类反思的好习惯。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能力,持之以恒,长期坚持,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那么学生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也应该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举行数学题型归类比赛,数学难点突破典型编册,速做计算能力等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从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的,在我们的有效教学课堂中,也在积极的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只是还没有上升到这样的理论高度,是摸着石头过河,读了这一章节后,我便茅塞顿开了,我相信我只要把这些理论知识和我的导学活动相结合,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快乐高效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大课堂学习中来,是孩子们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的有效教学课堂必定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⑻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是分数提高了?是学生比赛有名次了……书中解释: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可分解为三个子概念。课堂指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有效性”也就该针对“班级授课”而言,它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一种,通俗地说就是在比较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对比较固定的学生群体,并在比较固定的有效时间内所完成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以上这些概念综合成最后的“课堂有效教学”,即指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课堂教学有“班”“课”“时”三个特征,那么课堂有效教学也就可以概括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我手头上资料有限,翻江倒海,也没能找出直接的具体的答案。大多是有效教学的实践案例或行动指南,基本上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沿做了一些探究,这对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确极为实用,往往蜻蜓点水的一拨,就能掀起另一层潜浪。当代课堂教学观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最终检验当以学生来完成,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能较为灵活的运用老师所传授的技能等。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上了这堂课后,有无进步和终生受用的东西。
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品课两个篇章,对我帮助很大的是第一篇章。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从此定义中可以知道我们的“问课”其实范围可以很广,可问成败;可以是课堂的精彩一瞬,缘何精彩?也可以是遗憾一笔,遗憾何在?“问课”,可问大小,大到问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到问一个单词、一个句子的导入处理;“问课”,可深可浅,深到对教学方法的再思考,浅到对一个教学细节的再设计。由此可见,问课是备课、上课、说课的深加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做得真是非常不够。从问课的态度上来说,我做得还算自觉,备课本中都有“教学后记”这一栏,我会及时写上,但从问课的质量上来说,我做得很马虎,我经常比较笼统地概括,我现在认识到这是对“教后问”的敷衍,如不整改,此态度决定我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因此我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的反思方面下功夫,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真正做到反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思考、琢磨的结晶。只有认真、端正、执着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从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发现原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现在我在课前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更多的问题,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孩子上课时的表现,发言时的情况,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语言、表情。而课堂结束后,针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剖析,对自己课堂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引起更多的思考,总结课堂的优缺点。如果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天天问一问,问自己,问学生,问同行,那又何愁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⑼ 读书笔记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觉得只是一边抄,没有效果的付出
以读书笔记为平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摘要: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体现为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关联性的学科,学好语文,学生的逻辑思维转换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审美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高.这对学好其他科目,对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文性主要是通过文学教育,文化熏陶来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文化素养和精神成长.而要切实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只有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变被动学习与主动探索.本文拟从语文读书笔记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效果,谈谈读书笔记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主性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读书笔记 兴趣 语文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新课标还在语文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切不可单纯的不要以教代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这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归宿.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性,读书笔记的作用不容低估.因为:"任何一种定型的语文教材,跟学生总是有距离的,而教师天天跟学生在一起,最了解学生,所以,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的需要,选择一些新鲜有趣,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供给学生,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1]传统的语文读书笔记无非是老师布置给学生一篇阅读文章,让学生下去写一点读后感.教师下任务,学生拿着自己并不感兴趣甚至看不懂的阅读文章机械的完成任务,这样所起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这样一来.更为不利的是:学生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去学习,无形中会使得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大打折扣.但是,假使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教学生做新型读书笔记,那又会起到什么效果呢 下面我将从语文读书笔记的作法,读书笔记的评点,读书笔记例举以及读书笔记所起到的实效做具体陈述.
一,求另辟蹊径,善推陈出新
我们知道,记忆,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它也不是唯一手段.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记忆来存储知识.列宁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但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有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及时是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中国亦有语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可见读书笔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实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宁鸿彬先生直言:"语文知识教学,不能只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抄学生记的办法,而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洞口,动手,通过切身体验获得知识,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理解."[3]
那何谓读书笔记呢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及体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把文中的精彩部分经过筛选整理而作的笔记.古人读书讲究心到,口到,眼到,手到.手到其实就是做笔记.而丰富实用的语文读书笔记在此范围上有所扩大,它不局限于单纯的心得体会和摘抄,在内容上以语文综合知识为主并涉及多门学科相关知识,它亦可涵盖学习方式方法及个人兴趣爱好等相关内容.
读书笔记作法很多,我所选取的教给学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简单摘抄法: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
(2)有感而发法:有感而发法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方便自己对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部作品的了解.还可以写读后感.即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3)灵活剪贴法.即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笔记角落.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亦可通过复印然后把复印件粘贴在笔记上.
(4)装点笔记法.这个方法对提高学生做笔记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是引导学生给笔记做一些美化,比如:给笔记添加几副精美图片,也可以自己给笔记画几副图画,陶乐情趣;也可以以版面形式设计笔记页面.
以上这几种方法,是组成语文读书笔记的基础,但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学科,它的教法与学法是不可能拘泥于某一种模块或者陈规的.所以在学生作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教师须时刻注意吸收优秀读书笔记的作法,并在学习方法交流课上做交流推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吸取优秀的语文读书笔记作法,获取更为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无形中使得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得到空前高涨,学会自主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二,妙语评笔记鼓励造动力
语文读书笔记,是学生用自己的切身的读书感知而作的属于自己的作品.很多同学在读书笔记上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心思.他们创新,有些地方让人耳目一新,有的创新又稍显幼稚.一部分同学以前一直喜欢抄歌本,但是自从作语文读书笔记之后,他们扔掉了歌本,转而尽心尽力设计自己的笔记,在他们的笔记上,有精美的贴画和别具一格的重点标记,有同学交流的评语与留言,亦温情的纠正点,这让他们对语文读书笔记有了新的认识与体验,并喜欢上作这种笔记.当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而一旦他们的成果得到老师的赞赏与指正,他们作笔记的进度和用心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学者认为:以新引起兴趣,以美激发兴趣,以情陶冶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愉快的学习,不把学习当做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所以,在对待读书笔记上,教师也要有所创新.
语文读书笔记定期收上来检查,但在给学生的评语及修改中如果仅仅给学生打个"优,良,中,差"这些文字符号,无形中会给学生留下一种接受性疲劳,因为这些字眼是他们从进学校读书开始就常接触的字眼,这些文字在他们眼中早已失去了最先的魅力.如果在语文读书笔记评语中还用这些评价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的作笔记的积极性,还会使得语文失去应有的语言魅力.换过来说:如果教师能在评语上也博采众长,大胆创新,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我针对学生语文读书笔记的优缺点下的评语:
1,对书写认真, 文笔流畅的笔记我批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小子努力,语文可成".
2,对大胆记下自己真实的读书体验,并认真设计笔记格式的学生,我评道:" 妙笔写下真性情,努力造就好笔记.我笔写我心,不走寻常路".
3,对设计风格独特,不拘一格的的笔记,我批下:"因为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显得独特,因为我懂得美的真谛,所以我选择不懈追求".
4,当看到一段段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摘抄佳作时,我会兴奋地来写上:"春色满园关不住!"或者:"语不惊人死不休".
5,我常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读书笔记中的点滴进步.我要求学生在积累了一定优秀语段或者写作构思及生活感悟的时候,那么在笔记上写出一篇有自己的感悟的文章,而且文章中还须有经典引用.当看到学生运用积累知识于文章写作中时,我总会欣赏赞道:"'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心写作似春风!"或干脆来一句:"'荷花才露尖尖角',竟有'蜻蜓'立上头."这些赞美,欣赏和激励性的批语,使学生耳目一新,很多学生都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去欣赏批语,结果学生不仅对语文感兴趣了,而且对作读书笔记及写作也感兴趣了.
6,当我在读书笔记上看到一篇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文章,使我欣然批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清如许"让学生明白自己文章新颖,"活水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文章之所以新颖是因为他们不断积累的缘故.
7,对心得体会深刻的学生,我会感概写下:"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其实这也是小学教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的作文评语.
8,随着作读书笔记时间的推移,那些过去对作文一筹莫展的学生也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四五百字的文章了,这时我会惊喜地批上:"熟作笔记三百页,不会写诗也会吟".或者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积累丰富了,受老师批语的激励,很多学生在作文时也跃跃欲试,套用,借用,引用名人名言和诗词名句.名句恰当的引用不仅使文章语言有了神韵,有了文采,而且也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读到这样的美文佳句,我会情不自禁地写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读多了,学生作文已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模仿与套用.创新的火花开始闪现了.这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赞赏:"领异标于二月花","语不惊人死不休".
10,有的学生积累本子太薄,积累太少,但是积累内容较好的,我会以一种激将的口吻说道:"普通笔头记下好笔记,单薄本子难显豁达心."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做笔记过程中正像我先前所说,难免会有幼稚的一面,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批语有针对性,且含蓄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以督促其改正.此时不妨寻章摘句来点幽默的批评,高雅的调侃,让学生在开心一笑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如内容太过于散乱,主次不分,我会写道:"煮粥当选好料,笔记应摘精华."或者说:"文人用笔当如剑,斩尽万千杂乱丝.不是侠客莫逞强,笔记也有基本功."
这些评语,有些是名言警句,有些是古诗词名句,有些是委婉批评.选择这些句子作评语,一方面点破学生笔记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给了学生无形的激励,让他们以一种愉悦轻松地心态去继续改进自己的笔记内容及风格.并在这个过程中感知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语文知识瀚如烟海,如果放不开视野,则得不到真知.文贵自由奔放,在读书笔记的选材上也应该不拘一格,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鼓励学生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语段,格言,诗词名句,谚语,歌词,笑话,趣味故事,生活常识等等.学生只有大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丰富自己的笔记,获取不菲的知识.我仅将部分学生读书笔记内容分列出来,供参考:
例一:
"我们太喜欢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成长却是从真诚欣赏对手开始的."——张爱玲《那个蠢女孩是我》
例二:
"你和每个地球人一样,从降临到人世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搭乘一辆飞速行驶的生命列车.列车的终点站上,悬挂着一块画有骷髅的站牌……有些人靠着父辈的福荫,一生下来就躺在温暖舒适的卧铺车厢里,不为衣食所扰,而你却像一位手持站票的旅人,在嘈杂拥挤的车厢里,你还在费力的寻找那张可以让你稍息的坐席……"——选自《一生的读书计划》
例三: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例四:
"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恨的事情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运气好当然最好,但是我宁可做最好的准备,那么当运气来临时,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例五:
新颖而有启发的作文题目:《眼泪的重量》,《我的心中有尊金佛》,《爱是一种支撑》,《爱是最大的出息》,《鼻子底下就是路》,《心田的百合花开》,《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第八宗罪是错失》,《落叶是秋天的名片》,《消失的原色》,《做一颗苍凉的白菜》,《童话是怎样开始的》,《悲伤的马》,《爱,澄澈如水》,《孝顺是一种储蓄》,《除了听,我什么都能做到》.
例六:我最喜欢的文章:《平分生命》:男孩愿意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亲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世间有种爱叫无心的爱,世间有种情叫难舍之情.生命无价,爱海无边.希望生活中永远都有爱.
以上笔记内容不拘门类,形式多样,带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学生积累范围更为广阔,涉及到相当多的语文常识,如"三苏三曹","唐宋八大家"等等,还有一部分同学在积累书法作品的时候自己也仿写了一些作品.他们都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推荐给老师,而老师肯定性的点评无形中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水到渠自成修成语文心
读书笔记作到一定厚度的时候,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会上升一个台阶.有人说:"读书的厚度决定作文的深度".这是很有道理的.在作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借鉴,博采众长,抒写自我.文笔自由,不拘一格,可以采用杂文,随笔,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读书笔记的固定程式被打破以后,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大发挥.在欣赏这些文章时,我常常被孩子们独特的视角所震撼.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欣慰.先选取个别精彩的读书笔记以供赏析:
例文一:
不要闭着眼睛走路
一个人如果总是闭着眼睛走路,那他就永远不知道在他面前有一扇敞开的门.
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禁锢自己,把自己关在一个自以为是的空间,以为:理由很简单!其实,有的时候,做人并不是简单就好,简单做不好人.
赫柏特说:"对于盲目的船只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对于许多人来说,设定一个目标是一件痛苦而为难的事,所以很多人一直选择随波逐流的生活.我随波逐流累了,所以选择了风向.王小波说:"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而我以为,庸俗是一个沼泽,走过这个沼泽,你的前面一定有个绿洲.
生活要走弯路,没有弯路的生活太过于平坦.睁大眼睛去发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会因此而变得精彩.正如老师教导的:"'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这个走路的过程中,最先走出那条路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这样的文章,读来赏心悦目,引用名言恰到好处,抒写内心文笔独特.而文中部分语言就是他们读书笔记中的.
例文二:
远方的旅客
时间就像,那一列飞速行驶的客车
过了一个站,又一个站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车上的一个乘客,
打着疲劳的瞌睡,错过一道又一道
远途的风景
渴望到达终点站,却又害怕结束
朋友说:她还在原地踏步,而我,却没有停留
不是我想走,离开
是为了不再回头,去窥视那早已斑驳的岁月
和一缕哀愁
这样的小诗,我看到的时候几乎怀疑:是不是他们自己的作品 但是在谈到这首诗的时候,他们搬出了读书笔记,翻到相关积累内容及平时随手写下的句子,并有理有据的给我讲解写作构思,坦言:因为积累太多,有了灵感.这让我倍感欣慰.
上面所选文章是学生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第二度创作所成,形式不拘一格,而且联系现实,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笔伐写出了我们的生活,并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还有一部分同学积累了大量与教材联系紧密的语文答题技巧及趣味语文知识,如:
考试小技巧
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成语之"最"(趣味语文)
1.胆子最大——(胆大包天) 2,看得最远——( 一目千里)
3,力气最大——(九牛二虎之力) 4,行走最快——(风驰电掣)
5,才学最高——(才高八斗) 6,本事最大——(开天辟地)
7,胸怀最宽——(虚怀若谷) 8,学识最广——(博学多才)
9,挥霍最多——(挥金如土) 10,最长瀑布——(一落千丈)
语文读书笔记让学生沉浸在文学美妙而又多彩的世界里,乐此不疲;漂浮于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因为是他们自己喜欢作的笔记,所以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大胆创新,书写也格外认真,部分同学积累了多幅书法作品,因为喜欢,所以常常摹写,无形中使得学生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可见,语文读书笔记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读书笔记促成了学生自主性的生成.正如夸美纽斯认为的:"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发展都是内发的","以为凡是自然的事物就无须强迫……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去飞行,樊笼打开后他立刻会飞的". [4]
参考文献
[1]邵子华李山林秦建文.现代语文教育学[M]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40页
[2]荀子劝学
[3]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第18页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A]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248页
(陈小玲载自http://blog.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