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教学方案设计题型

小学教学方案设计题型

发布时间:2021-01-18 16:13:37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分哪些步骤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❷ 简述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答案】简述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设计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重难点。(3)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4)设计教学评价。

❸ 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方案基本内容有哪些

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可以先让小学生理解加减乘数的关系,理解公式,学会运算就好了

❹ 小学数学常考教案设计

教学构想

一 设计意图

<美丽富饶的长白山>是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长白山的风景和物产,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长白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美的熏陶,我根据内容设计了动画和图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学.为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我特意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步骤: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学生汇报资料---自学课文---进行美育熏陶---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 在自学的情况下,初步懂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长白山景色的,初步掌握作者的叙述方法.

2 通过学习,能清楚的了解到作者是抓住长白山的风景和物产进行介绍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 进行介绍长白山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 实施建议

1 学生在自学时,可进行自主操作,交互学习.

2 在课前,必须先把课堂上需要用的内容准备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四 预想效果

通过图片实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完成课文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介绍风景名胜的课文?(学生回答)

大家的记忆力真好,一下子能想出着这么多课文,经你们提醒,老师的眼前也好象浮现出那些优美景色似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美丽富饶的长白山)这一篇文章,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介绍长白山的美丽的,好吗?

二学生汇报资料搜集的情况.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小搜集信息的能力.

过度语: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去搜集一些介绍长白山的资料,你们都做好了没有?好的,现在请你们向我介绍一下好吗?

1指名学生回答.

2小结资料搜集情况.

看来,同学们的资料都搜集的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长白山的,好吗?

三自主阅读,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

请同学们打开同步阅读课本的第四课,先把课文读一遍自学内容,看看是否能把里面的练习完成.

学生自学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1) 解决问题 1

指名学生回答---师评价---出示答案

解决问题 2

指名学生回答---师评价---出示答案

(3) 解决问题 3

指名学生答,出示相应的句子,师评价.

指导感情朗读

作者把长白山的景色描写的这么美,从这里看出作者非常喜欢长白山,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喜欢,赞美……)

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

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现在让老师考考你们,作者描写长白山的美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一年四季) 真不错,作者按照四季来为我们介绍了长白山的不同景色,那么在四个不同的景色描写中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5 好,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作者描写长白山是抓住长白山的什么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四 利用课文,进行美育教育

过度语:同学们,长白山真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今天,我们除了学习到课本的介绍以外,老师还特意把长白山的四季风景和物产都带来了,你们想看吗? (想) 好现在请你进入风景欣赏和物产介绍,尽情去饱览长白山的风光把.

学生游览长白山一年四季的图片和丰富的物产.

师小结:长白山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畅游一下长白山的风光,好吗?

五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设计意图:在课外学习各种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让学生从小动手,动脑的能力.畅游

让学生点击课件延伸----风景畅游

长白山的有关知识.

小结学生学习汇报的情况.

长白山的风景实在太美了,如果有机会,你也想去游览一下吗?(想) 将来有机会老师也想去,和你们一起去会更好的.完成口语训练

刚才,我们学习了<美丽富饶的长白山>一文,也看了长白山的介绍,现在是老师考考你们了,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互相练说.指名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多读书,多学知识,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光,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导游.

资料收集

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希望你们利用课余的时间上网尽情的饱览我国各地的风景,课下互相交流一下.

六 课堂小结

❺ 小学数学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怎么设计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那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
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负责。教师如果真正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新课程理念记在心上,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更好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防止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
备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 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子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眺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般的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备课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量一量,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采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教学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习惯的教师,才会迅速成长。因此,教师上课以后必须要进行反思。课堂中教师是否教得轻松,学生是否学得愉快?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否都讨论透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如何?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哪些表现在教师的预料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的练习中,有哪些是属于基础题,有哪些是属于提高题?学生解答得怎样’如果这课再上一次,怎么修改教案能使课上得更精彩?等等。课后反思,是最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❻ 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一、课题
二、授课时间
三、教材分析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理念
六、教学目标
七、教学重难点
八、教学准备
九、教学过程
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什么题型什么内容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的科目之一,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分析题、文章写作题;考试的内容,包括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和小学教学法。

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分值分布

1、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道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通常分为3个小题考查,分值30分。


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道教学设计题目, 共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科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可根据自身所长或题目难易程度来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有把握的,可以和报考科目不一致,通常分为3个小题考查,分值40分。



3、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道教学设计题目,通常分为3个小题考查,分值65分。考生报考的是哪一门学科,就要写哪一门学科的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板书设计。对于这五个组成部分,在考试的过程中除了会直接在教学设计题中考察大家怎么写之外,也可能会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形式考察相关知识点。所以,除了掌握“怎么写教案”这项技能之外,大家也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题分值分布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只有知道了考试的题型和题量,才会有助于备考,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❾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4蠹蚁氩幌胗谜庵址椒ㄊ砸皇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 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 按老师要求画。

② 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错吧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教学方案设计题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