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壁画上的飞天还会有什么样子的
有的伸开双臂,迎接客人;有的轻抚琴弦,低吟浅唱 ;有的迈开大步,目光坚定;有的目光惆怅,独自落泪;有的长发飘飘,奔向天边;有的轻落人间,独自舞蹈。
㈡ 敦煌飞天壁画介绍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画像、供养人画、装饰图案画、故事画。敦煌莫高窟的735个洞窟中近500窟绘着巨幅壁画,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绘画时间长逾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堪称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为灿烂的一颗明珠。在世界美术史上,也是惊人的伟迹,享有崇高的地位。
莫高窟可说是因佛而生,其名即取“功德无量,莫高于此”之意。壁画中比较有名的故事有“九色鹿”,后来被改编为动画片,以及萨摩垂王子舍身饲虎的故事。传说在古印度的一个王国,国王有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慈善仁爱,尤以三王子萨摩垂为最。一日三位王子一起出外打猎,途中遇见一只雌虎刚刚产下三只虎仔,都饿得奄奄一息。三位王子在周围寻了半天也找不到东西来喂母虎。萨摩垂不忍看母虎和虎仔饿死,便趁二位哥哥不注意,纵身跳下悬崖,以自身做了母虎的救命食粮。而萨摩垂正是释迦牟尼的前世,因为释迦牟尼在前世轮回中做下种种善事,才终成正果。这个故事典型的体现了佛教的主张,所以在很多洞窟中都出现了。
莫高窟壁画中最闻名于世的形象首推飞天。飞天是唐壁画引人注目的一方面,她总是配合佛陀说法而出现,有的飞翔,有的腾跃,有的扬手散花,有的互相顾盼,给人以遨游太空的欢乐景象。飞天,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标志。飞天在印度佛教中是佛的护法神,传入中土后,人们将其与道教的仙女或天女混淆,所以飞天慢慢就变成了佛讲法时在其周围散花或奏乐以营造气氛的仙子。体现在壁画中,飞天很少作为主体加以刻画,多出现在周边的部分,数目繁多但通常很小。因为年代不同,各朝壁画中的飞天也呈现出不同体态和形象。北魏的飞天呈“V”字形,给人笨重欲坠之感。而唐代的飞天,则体态轻盈,飘逸潇洒,色彩也更加明艳,令人对那个自由奔放、惊才艳艳的年代倍增向往。
早期的莫高窟壁画的题材多为佛教故事,也有现实场面,如耕地、交战等,此外还有流传的神话题材,如伏羲、女娲等。这些中国传统题材与印度传来的神话如修罗王等交织在一起,表明早期佛教壁画与道、儒思想的融合。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塑像。第148窟主尊涅磐像是莫高窟最大的一组彩塑群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还不太成熟,流露出一股稚气,这体现了与汉代绘画的一脉相承。人物塑造不注重面部表情,而强调对动态的描绘;在艺术上多采取连续作画形式,富于传奇性和文学性;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进入唐代以后,随着文化艺术进入全面繁荣时期,敦煌的石窟创作也出现了高潮。唐代佛教典籍经过大量翻译和广泛流行,大量的佛经内容变为图像。这一时期“经变画”的规模十分宏伟。几乎一进洞窟,除塑像外,其余三壁都是巨幅绘画,人物众多,色彩绚烂华丽。这种通壁大画的出现,是唐代敦煌壁画的重要特色。
在唐壁画中,装饰图案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装饰龛楣、佛坛,还是整个天花板上的藻井,所绘龙凤龟蛇、狮象花树,以及云气水纹,无不栩栩如生。有的周围还饰以不同情态的飞天,更显流动活泼。唐代敦煌壁画一派繁荣,此后则每况愈下。到明清已成空白。晚清敦煌宝藏被西方侵略者大肆盗买,造成了这一民族艺术瑰宝的大量外流与毁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大遗憾。
㈢ 壁画中的飞天来自哪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专天、飞仙不分。后业随属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成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㈣ 敦煌壁画飞天仙女白描图和彩稿共有的
往的技巧。 3、学会用调整自己行为的方式,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提高人 际交往意识。 本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受别人欢迎的共同特征,难点是如何合理调 整的行为,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五、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准备采用情境创设、问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发思考,加深情感体验。同 时,我的整个活动在阳光小屋的特定环境中进行,通过阳光动画城、 阳光信箱、阳光视角、阳光档案、阳光诊室等情境的设置,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以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学生能毫 无心理负担地畅所欲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课堂心理环境。通 过这些教学手段的设置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 点,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体验,形成认知,培养品质。 六、关于教学过程 我按照“引入话题——活动体验——调整行为——内化认知”的 设计思路,把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二、活动体验,了解受欢迎的共同特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三、行为的诊断与调整 四、进行自我评价 下面,我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我每个活动环节的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课开始,我准备以亲切的聊天方式,欢迎学生们来到阳光小屋, 以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每一个 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喜爱和认同的心理,与课前关于学生交往中不受 欢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就这个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 言: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最不受欢迎的。在充 分交流后,学生将自己想交流的内容用简短的话填写在阳光档案卡 中,以备
㈤ 飞天壁画,里面的人在干嘛
歌颂神与王的伟绩
飞天,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
基本上等于神界的服务员
㈥ 飞天壁画的形容
有的手捧仙桃、敬奉天王。有的吹奏横笛、美妙动听。有的手抚镜子、梳妆打扮。
㈦ 飞天壁画的资料
飞天,一个古老而又现代名词。它包括古代飞天和现代飞天。古代飞天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不朽的艺术品。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而现代飞天,所指的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系列运载火箭,现代飞天,是现代人的骄傲和自豪,因为它象征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和富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生在飞天的故乡,长在飞天的故乡,乃是飞天人的骄傲和自豪。飞天,让世界了解飞天,让飞天的故乡酒泉走向世界。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词义】:
1.飞向天空。 唐 李邕 《日赋》:“乍出海而融朗,忽飞天而光大。” 唐 韦执中 《白云无心赋》:“徒见其纡馀上汉,缭绕飞天。”
2.“飞龙在天”的略称。比喻王者得天下,有龙兴之象。语出《易·乾》:“九五,飞龙在天。” 孔颖达 疏:“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一旦飞天,霹破 殷辛 之国。”
3.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故译为飞天。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窟顶有莲花。四角上,飞天翱翔。”
[编辑本段]【佛教中的飞天】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现在,把早期在天宫奏乐的叫“天宫伎乐”,把后来持乐器歌舞的称“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编辑本段]【飞天的象征和发展】
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编辑本段]【敦煌飞天的艺术形象】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编辑本段]【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编辑本段]【兴起时期】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点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孬,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
最具有北魏风格的飞天,是画在第254窟北壁的《尸屁王本生》故事画上方的两身飞天和第260窟北壁后部说法图上方的两身飞天。这四身飞天的突出特点是:头有圆光,戴印度式五珠宝冠,脸型修长,因变色原因,成为白鼻梁,白眼圈,为小字脸。上体半裸,腿部修长,成大开口“U”字形。衣裙飘曳,巾带飞舞,横空而飞,四周天花飞落。虽然飞天的肉体与飘带已变色,但衣裙飘带的晕染和线条十分清晰,飞天的飞势动态有力,姿势自如优美。
[编辑本段]【创新时期】
从西魏到隋代,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其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龛内上方的四身伎乐飞天
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教飞天相融合的飞天: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传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2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飞天。这十二身飞天,头束双髻,上体裸露,腰系长裙 ,肩披彩带,身材修长,成大开口横弓字形,逆风飞翔,分别演奏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琵琶、阮弦、箜篌等乐器。四周天花旋转 ,云气飘流,衬托着飞天迎风而飞翔,身轻如燕,互相照应,自由欢乐,漫游太空。
北周是鲜卑族在大西北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虽然统治时期较短,但在莫高窟营建了许多洞窟。鲜卑族统治者崇信佛教,且通好西域,因而莫高窟再度出现了西域式飞天,这种新出的飞天具有龟兹、克孜尔等石窟飞天的风格,脸圆、体壮、腿短,头圆光,戴印度宝冠,上体裸露,丰乳圆脐,腰系长裙,肩绕巾带。最突出的是面部和躯体采用凹凸晕染法,现因变色,出现了五白:白棱、白鼻梁、白眼眶、白下巴。飞行姿态成敞口“U”字型,身躯短壮,动态朴拙,几乎又回到了莫高窟北凉时期飞天的绘画风格特点。但形象却比北凉时期丰富得多,出现了不少伎乐飞天。
最具有北周风格的飞天,是第290窟和第428窟中的飞天。这两个窟中的飞天。体态健壮,脸形丰圆,头有圆光,戴印度宝冠,五官具有五白特点,上体裸露,腰系长裙,肩绕巾带,躯体用浓厚有凹凸晕染,现因变色丰乳圆脐更为突出。第428窟中的伎乐天飞,造型丰富,或弹琵琶,或弹箜篌,或吹横笛,或击腰鼓,形象生动,姿态优美。尤其是南壁西侧的一身飞天,双手持竖笛,双脚倒踢紫金冠,长带从身下飘飞,四周天花飘落,其飞行姿态,像一只轻捷的燕子俯冲而下。 隋代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隋代的飞天除了画在北朝时期飞天的位置,主要画在窟顶藻井四周、窟内上层四周和西壁佛龛内外两侧,多以群体出现,隋代飞天的风格,可以总结为四个不一样。 区域特点不一样。在隋代洞窟里,既有西域式飞天,也有中原式飞天,更锪是中西合璧式的今天。
脸型身材不一样,脸型有丰圆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壮型,也有修长型。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肢柔细,绰约多姿。 衣冠服饰不一样,有上身半裸的,也有着像章支的;有穿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还有秃发僧人式的飞天。 飞行姿态不一样,有上飞的,也有下飞的,有顺风横飞的,也有逆风横飞的,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但飞行的姿态已不呈“U”字型,身体比较自由舒展。 从总体上说,隋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最具有隋代风格的飞天,是第427窟和第404窟的飞天。 第427窟是隋代的大型洞窟之一。亦是隋代画飞天最多的洞窟,此窟四壁上沿天宫栏墙之上飞天绕窟一周,共计108身。这108身飞天,皆头戴宝冠,上体半裸,项饰璎珞,手带环镯,腰系长裙,肩绕彩带,多有西域飞天的形旬、服饰的遗风。肤色虽已变黑,形象仍十分清晰,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朝着一个方向绕窟飞翔。其姿态多样,体态轻盈,飘曳的长裙,飞舞的彩带,迎风舒卷。飞天四周,流云飘飞,落花飞旋,动感强烈,富有生气。 第404窟是隋代中后期的一个中型洞窟,窟内四壁上沿画天宫栏墙,栏墙上飞天绕窟一周。如同第427窟的飞天一样,姿态各异,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托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各种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逆风飞翔,体态轻盈,姿势优美。但在首饰服饰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头无圆光,不戴宝冠,有的束桃型仙人髻,有的束双环仙人髻,有的束仙童髻,脸为蛋形,眉清目稻,身材修长,衣裙轻软,巾带宽长。衣饰、面容、身态如同唐代初期的飞天,已经完全中国化。
㈧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什么,有的什么,有的什么,还有的什么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悬挂身子从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㈨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什么有的什么。。。。。。(不要课本上的)
你好!
有的伸开双臂,迎接客人;有的轻抚琴弦,低吟浅唱
;有的迈开大步,目光坚定;有的目光惆怅,独自落泪;有的长发飘飘,奔向天边;有的轻落人间,独自舞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㈩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怎么来的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姿态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是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不长翅膀,也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之一,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