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科学《温度与温度计》是哪个年级的内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章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一节就是
《温度与温度计》
Ⅱ 小学科学器材包里温度计是水银的还是其他的啊
不是水银,器材包里的温度计的红色液体是酒精或煤油的。水银有剧毒,不小心洒落可用硫磺处理,或掩埋。
Ⅲ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课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在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版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权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Ⅳ 小学科学温度与温度计怎么引入
第一句话是今天热不热。第二句话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木板面的铁杆座架,问哪个热。
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评估题第一单元(b)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评估题
第三单元(B)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物体的冷热也总是在变化着:一杯热水会慢慢地变 ,而插上电源的电热水壶里的水又会慢慢地变 。水冷到一定的程度会结成 ,而电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又会变成 冒出来。
2、由于水蒸气的 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3、我们可以通过用 准确无误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
4、水在自然界中存在 液态、 和气态。
5、水变成冰的过程叫 ,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
6、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 。
二、 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 )。
A、没有变化 B、下降 C、上升
2、水的状态变化与( )有关。
A、环境 B、气候 C、热量
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页面,可以读书几个不同的温度。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 )
A、俯视 B、平视 C、 仰视
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该拿在温度计的( )处。
A、上端 B、中间 C、下端
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海伦特 B、摄尔休斯 C、伽利略
6、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A、100 ℃ B、37 ℃ C、0 ℃
7、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应该选择( )。
A、水温计 B、体温计 C、气体温度计
8、人体正常的温度是( )左右。
A、35 ℃ B、37 ℃ C、39 ℃
9、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雪融化的时候会吸收热量,所以人会感觉到冷
B、下雪的时候温度在0℃以上,所以下雪不冷
C、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 )现象属于蒸发。
A、 冬天,从温暖的屋子里走到室外,眼镜上会有一层雾气
B、 太阳出来了,露珠消失了
C、 棒冰化成了水
三、 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5分,共20分)
1、我们的身体时刻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冷热,有时候觉得冷,有时候觉得热 ( )
2、大多数物质都会发生形态变化。 ( )
3、从水里蒸发出来水蒸气遇到较热的物体,就会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 )
4、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之间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 )
5、已知的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 )
6、专门用来测定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由于人的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再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为10个小格,所以,测定的温度更加精确。 ( )
7、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 )
8、水烧开后,水壶的上方会有一团“白气”,它就是水蒸气。 ( )
9、江河里的水永远也流不完,这是因为地下水会不断渗出来。 ( )
10、实验室温度计有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区别,零下温度的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 )
四、 连线题(4分)
温度 毫升
长度 摄氏度
液体的体积 厘米
物体的质量 千克
五、 科学探究。
1、请填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6分)。
(1)
(2)
(3)
(4)
2、写出温度计的温度(6分)。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3、完成下列这份研究方案(12分)。
研究的问题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吗?
研究的材料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研究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写出下面各图中使用温度计测水温实验的错误之处(6分)。
( ) ( )( )
六、 科学思考。
1、雨过天晴后,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用图画或文字表示)(8分)
2、夏季的夜晚,小彤家开着空调。过了一会儿,小彤发现玻璃出“汗”了,你知道“汗”出在玻璃的哪一面吗?为什么?(9分)
参考答案:
一、1、冷,热,冰,水蒸气;2、微粒;3、用温度计测量的方法;4、固态;5、凝固,放出
6、获得更低的温度。
二、1~5:CCBAC 6~10:AABAB
三、1~5:√√×√√ 6~10:√××××
四、温度———摄氏度,长度——厘米 液体的体积——毫升 物体的重量——千克
五、1(1)受冷 (2)受热 (3)受热 (4)受冷
2 写作: -8℃ 写作: 12℃ 写作: 35℃
读作:零下8摄氏度 读作:12摄氏度 读作:35摄氏度
3、研究的材料:两个不锈钢勺,一个木夹子,一根蜡烛,少许水,5ml量筒、火柴
相同条件:水量相同
不同条件: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
研究方法:1、用量筒各量取2ml的水分别放入勺子当中,
2、给其中的一个勺子用蜡烛加热,一个放在边上
3、观察其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发现加热的勺子上方冒白气,里面的水明显变少了,而另外的一个水量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加热能促进水的蒸发
4、手未握在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瓶壁了,读书时没有平视。
六、1、地面的水有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有一部分吸收周围的环境的热量蒸发到空气当中了。
2、出现在室外的那一面玻璃上。
因为室外的水蒸气遇冷冷的玻璃于是凝结形成小水珠。
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
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
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
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
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
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
7.学生举例。
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
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
2.学生思考后回答。
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
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
5.小组讨论。
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
6.汇报(按方法汇总)
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
8.分组实验
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
三、巩固,小结
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
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
(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
温度与温度计
教材依据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 ,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 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 正确的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
(板书:温度与温度计)
(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
(距地面1,5米处)
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
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
(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
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
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
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
(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
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
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
5、小结。
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
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
(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
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
(八)板书设计: 刻度 平
玻璃管 上
液柱 停
液泡 里
Ⅶ 小学科学《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YCB齿轮泵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点:
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四、教学准备:
1. 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KCB型不锈钢齿轮泵暑表、寒暑表模型。
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五、课时划分: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
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
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
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
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读、写气温的方法。
探索和
调查 1.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
(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
(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
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
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
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
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
(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
(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
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
(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
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
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
1、指导学生测量气温的方法。
2、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回顾和
解释 1、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 巩固所学。
【总结】气温有多高教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有助于大家的学习。更多学习内容,尽在精品学习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小编推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Ⅷ 小学科学温度与温度计怎么引入要贴近生活又可以激发
水银温度计,也就是我们平日里用来测试体温的温度计。作为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温度计来说,每回个人答都应该了解水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那么,水银温度计应该如何来用于测试人体体温呢?温度计要怎么看,水银温度计怎么看?摄氏体温计的刻度是三5~四二℃,每l℃之间分成一0小格,每小格为0.一℃,在0.5℃和一℃的刻度处用较长的线标记。在三漆℃刻度处则以红色表示,以示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