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于一九八八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一九九三年又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众所周知,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如何才能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众多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面临的难题之一。 首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师课前应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充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能去的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课前充分地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工作。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不少老师认为课前是没有充分进行备课的,不仅如此,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备不备课并不重要,只要上课时自己认真教好就可以。简直是荒唐!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备课,只是到上课时才匆匆忙忙地照本宣科应付式地将课教完则不了了之。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或听到类似的话语在耳边响起,都会勾起我内心充满愤怒的冲动!敢问:没有认真备课,能准确地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吗?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你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及更好的把握吗?如要追问,我心中是在有着太多的敢问实践证明:要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科目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 第二,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的目的从某个角度上看,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听好课服务的。而是否能够掌握好新课的知识,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能够在多大程度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良好并且高效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能够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第三,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因为其年龄以及阅历等因素,在学习方法上很难做到自我总结并掌握好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足够重视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第四,教师还应时常进行自我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之路,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实践+反思+学习。|长久的工作、生活实践证明,自我反思,不仅可以对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许是因为如此,教学设计的每个课时后都专设了教学反思的一栏,以使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成长吧。 第五,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有关教育教学以及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中明确规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做到终身学习。由此可知,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有多么重要。其实细细思考教师这一职业,那是一个以传授知识和教育人为主要任务的职业,由于知识是在不断地更新,如果教师在一定时期里学习的知识,之后就不再继续学习,就意味着教师的知识停止了更新,结果会导致知识的陈旧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则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 其次,品德与社会和其他科目一样,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还应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课前要专心预习功课,为即将到来的新课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教师课前需要精心备课,而作为学生,课前同样完全有必要认真预习课文。知识是具有连接性的,新旧知识间往往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关性。学生课前通过认真预习,可以更加清晰新课的内容中有哪些事自己能够看得懂,哪些知识自己认真看过后还是不理解,或有所理解但无法应用。此时,学生可在经过认真预习后仍未能掌握处作下记号,新课教学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第二,学生在知识教学的主战场课堂上还应认真听讲,最大限度地吸收好老师课堂所讲解的知识。课堂上认真听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知识传授中得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课堂上能否听好课,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将应掌握的知识掌握好与否。 第三,课后及时并认真地复习好功课。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强调我们通过紧张的课堂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是还不是能够很好的掌握好,完整的、高效的学习还没有真正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课后还应该认真地将学过的新知识好好地再次进行复习。复习时机从某种角度讲,还是有一定讲究的,简言之,即应认真、及时。 第四,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为巩固好课堂知识做好最后的学习。知识的掌握分为不同的层次,简言之,可分为了解、理解、记忆、运用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了,有些知识了解了,但是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有的知识虽然已经理解了,但是目标要求我们不仅仅只是理解,或许是要求记忆或者要学会运用。因此,要做到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其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即通过课后的作业来实现。由此可知,课后作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学生仍需时常自我反思。反思,并非教师需要反思,作为学生,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仍是极其必要的。不同时间段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同的,我们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好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将精力重点放在哪些知识上,需要好好地反思。不同的知识需要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不同知识需要不同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掌握好,同样需要学生时常自我好好反思。甚至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更清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的调整接下来的学习的安排;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可以总结出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综合以上所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普通的学科,学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掌握好一般通用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但也应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具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祖国的新时代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参考书目:1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张治勇 2,《班主任德育理论与操作》乔建中 作者:孙小聪工作单位:乐东县尖峰镇翁眉小学
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我认为。其一与小孩的学习环境有关,家里经常吵架的小孩就会学习,学校校风版不好的也是。其二就权是交友了,如果交友不慎。也许就会那样。
所以要提升的话就应从小培养,在家讲文明。不爆粗。但社会教学在我看来没有多大作用……学校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如果跟他们混熟了,会变成什么样也说不定
⑶ 浅谈如何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家长的重视。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一、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对思想品德学科的不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使课堂教学成为形式化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兴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思考。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能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认真思考学习内容,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逐步深入,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二、开展问题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要把他们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重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是问题提出来之后,能让学生快速的集中精力,积极的探究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获得自己独特的理解。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有利于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效的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结合游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学生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在游戏环节,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要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使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玩过独木桥的小游戏,让学生从独木桥的两端走上桥,在桥的中间相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如何过桥。一些学生选择让路,一些学生互不相让,都想先过桥,因此发生争执。针对过独木桥的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能顺利过桥,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冲突。通过对游戏环节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和平共处,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通过游戏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认识和体会,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的体会
随着创新教学的进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加深他们的体会,使他们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重点内容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内容,在讨论环节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掌握了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拓宽了思维面,有利于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换个角度想一想》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有无数个小圆点组成的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说一说这副画的内容。通过对画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说这幅画是一个花瓶,有的学生说这是天上的云,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一本书。这时教师针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我们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然后给出学生一个问题:上美术课时,自己忘记带画笔了,想借好朋友的画笔用一用,但是她不情愿。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好朋友还不借给我画笔,以后我再也不把她当好朋友了;还有的学生说:好朋友不借给我画笔,是为了让我在下次课时记住带上画笔。通过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问题,使他们获得了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学会遇到问题时换一个角度考虑,避免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学会爱护他人、帮助他人,使学生之间产生浓厚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五、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保持高度一致,促进他们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例如,在教学《我和规则交朋友》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则,可以设计结合生活中的交通事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事故,让他们深刻的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使学习更生动直观,能让学生快速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践行学到的思想品德知识,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高效进行。在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道德素质,并在生活中使道德认识与行为保持一致,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
⑷ 新理念下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以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突出探究式学习 ...展开你好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以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突出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做到“注重与学生生活性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政治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进行体育项目比赛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社会,体验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⑸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位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⑹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最开始,我们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丹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到作用,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明白:我应该怎样预习,怎样记录,怎样思考,怎样发言和讨论等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年龄的差异,所以高年级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比中年级的学生好开展,同时也更快的进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中年级的孩子较之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渗透这种意识和方法。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回到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体温,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这是我感触最大的一点,以后会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努力。
三、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学的难点,要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那些能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进行那些思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要有计划的进行。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熟悉的选取典型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抓住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见解,敢于质问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者还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上来下工夫,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式的去记忆教师讲授书本知识,而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探究中学、实践中学。
四、注重预习,培养自学。
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应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工具书,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对新知的理解,从中初步获取知识,达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教学新课中“胸有成竹”。学生在其中不但获得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认知渐进过程中的自然演变。这就体现了提纲的重要性,要求老师的出示的提纲要结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教给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明确探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有章可寻,有的放矢。教师及时适度引导启发,在学生探究受阻时得到帮助,在认识不清、似懂非懂时获得指引。把“传授”新知变为“探究”新知,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的事实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籍中了解相关知识,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脑查找相关的信息,但是这往往有个弊端,因为现在网络上的“答案”太丰富了,反映出来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直接就体现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能够自己做实验探索,学生大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实验的乐趣,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老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
⑺ 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回的思想教育内涵答,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剩余1971字)
⑻ 浅谈思想品德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回设计,教具或现答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