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改变小学美术的教学理念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适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遨游太空》一课中,笔者先作这样的引导: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外星人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外星人的头饰出场,把自己想象成在太空中,乘着自己喜欢的飞船在飞来飞去。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太空的游乐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或做或画,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现出来,效果很不错。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想象的天性,要用儿童特有的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我手画我心。
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的方式,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使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贰』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 当前学校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国历史上千年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对人们思维习惯的影响和当前高考制度的现实存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深入人心,并且仍作用于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仍然始终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和口头上而未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考试成绩仍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衡量教育质量的不二法宝.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笼罩下,各学科自然以其与高考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分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美术学科也必然难逃边缘化的命运.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少投入;美术课为主课让路,成了自习课或机动课,教师教学缺少热情,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内容单调枯燥,重技法轻素养,缺少人文关怀;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以个别掩盖整体,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改下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从美术课教育抓起,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各级领导重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我这里只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思路模式及方法手段进行改革谈一些个人见解.
1.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更使教育与人的生活紧密相结合.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首先,美术课堂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在设计制作课单元,可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或电视片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并鼓励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各种新技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此外,美术课还可以将当地乡土民间美术搬进课堂,如蛋壳画、葫芦雕、剪纸等,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红、黄、蓝.写生课不妨带学生去野外果园、农贸市场、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不妨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结合欣赏课,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个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指导欣赏活动.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的过死.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帮学生怎么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不同学生由于个人性格、气质、生活环境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艺术倾向和趣味,有的喜爱工笔,有的偏向写意,有的追求厚实,有的欣赏飘逸,教师要尊重学生艺术趣味的多样化,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对学生表现枉加评判.
美术学科还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要创造,有成功就有失败,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百变团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否则,学生的表现受到老师的指责,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丧失,从此可能对学美术失去兴趣.而对美术学习来说,兴趣要比学到一些知识技法重要千万倍!
『叁』 浅议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的性质这样定义:“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什么是人文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即人文精神。”《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文精神是这样解释的:“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认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扬人文精神,充分体现美术课的人文性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强调儿童为教学的主体,走进童心世界,保护儿童兴趣的萌芽。
教师耕耘的是一片净土,教师工作之所以纯洁,是因为他面对的是一群纯洁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用肮脏的灵魂去玷污这圣洁的土地。我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地去辛勤耕作,认真地实践。当好孩子的美术教师,必须要热爱生活,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使孩子能理解、尊重人、关心人,懂得如何和别人合作,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相处与配合。这才是教育的宗旨: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心底是那么的无邪,他们的身上没有太多道理的束缚,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如此重要,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来保护扶植儿童兴趣的萌芽,对学生的创作从来不等闲视之,或给予积极的肯定或合理的建议,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和美术活动中。
例如在上三年级美术上册《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时,课前导入课时我绘声绘色的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女孩子是白雪公主,男孩子是王子,你居住的城堡会是什么样子?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时期,于是非常踊跃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孩子们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回答真是异彩纷呈、奇异古怪。接着让孩子们用各种形式去表现梦幻中的城堡就顺理成章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正是因为我挖掘了儿童内心感兴趣的东西,才开启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作为美术教师扶植儿童兴趣的萌芽是多么的重要啊!
人们都不喜欢每天给你板个面孔的人,何况是孩子。俗话说得:“给孩子只能给心不给脸。”实际上这句话没有任何道理。板个脸你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吗?不了解孩子你如何驾驭孩子?在学了一天的数学语文之后想必很累,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到将微笑带进课堂,一个微笑能化解凝固的课堂气氛,一个微笑会带给孩子无限的亲切感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一个微笑会使教师的讲解更具吸引力,一个微笑更能带给学生对学习的愉悦感。微笑为我和我的孩子之间搭建了一条通向艺术的桥梁。
人文的关怀使我真正走进了童心的世界,保护了儿童兴趣的萌芽,使我发现了一个奇异而有趣的思想殿堂。
二、教师要能解读儿童绘画,善于与儿童沟通。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解读儿童绘画,善于与儿童沟通。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以人发展为中心,教育儿童的前提建立在尊重和了解儿童,一切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上。教师不仅要须知心理学知识,而且要具有理解儿童,善于和儿童建立密切融洽关系的本领。能随时进入儿童的天地中来,能听懂儿童的心声,知道儿童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怎么想,怎么做;并能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儿童做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资格去帮助和指导儿童。
美术教师还必须熟悉儿童们创造的视觉语言符号,儿童绘画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我通过儿童的作品去了解他们的爱好、性格,他们的成长状况。对儿童的艺术创造充满热情,充满关爱之心,耐心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因势利导的做好教学工作。在指导儿童时不能以个人爱好为准则,不要对儿童轻易去批评和否定,要以友爱协商的态度,在美术活动中,至始至终,帮助儿童身心及人格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本这是我教好孩子的前提。
三、细心细致的做好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把合适的美术教育还给孩子。
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评价方面非常重要,我从不对孩子的画横加评价,而是细心地把每个孩子的作品展示,由孩子们欣赏讨论。在每一堂课之前,我都要对前一节课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的原则是表扬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创造,如可以问孩子“最喜欢哪一张”而不是“哪一张最好”,因为我要做的是允许孩子表现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允许不同评价尺度的存在,允许个性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评价还是教师一言堂,“这张画我喜欢”“这张画很干净”“这张画画得很好”“这张画乱七八糟,我不喜欢”,那么,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理解美术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还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评价我以《课程标准》的评价原则为宗旨,允许孩子表现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认识。长此以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那就是学生希望得到肯定更加努力,创作更具自由性,个性得到了发展,对美术的爱好逐渐形成,学生爱好美术,上起课来更加轻松!
四、寻找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创作,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心理学》告诉教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流畅、抑扬顿挫、快慢适中、说话有趣味,才能引人入胜,适度的表情和手势动作,可增强讲授内容的情绪感染色彩。”在教学中,我始终铭记心理学告诉我们的这些道理,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适宜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每堂课的讲解我将自己想象成鞠萍、董浩,用孩子般天真、活泼的语气,丰富的表情进行讲解、交流……,结果吵闹的孩子们即刻静了下来,一双双眼睛凝视着我,思维随着我抑扬顿挫的语言在课堂中飞扬、驰骋…。学生的心情愉悦,在尝试操作或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在完成作品时,他们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油然而生。作为教师我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适宜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提升了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这难道这不是人文关怀精神在教学中的体现吗?
五、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将爱投注于每一个学生。
自信是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动力,是美术学习的心理基础。试想让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又怎么能谈到孩子个性的发展,又怎能谈到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又怎能谈到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总看到一些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孩子,三年级有一个孩子叫陈杨,长得胖乎乎,上课时总是慵懒地坐在哪儿,作业时懒得思考懒得动手。没少挨老师的教训却依然如故。和周围学生了解情况后,我认为陈杨这类学生得到的鼓励和肯定太少,长此以往导致了一种心理影响,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认为做什么都不行,甚至自卑。学习上养成了一种懒得思考、懒得动手、得过且过的习惯。怎么办?我首先要树立他的自信。我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次上课意外的发现他听得很投入,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了他,对于我的表扬他感到有些意外,因为这些赞美的词似乎与他无关,那一节课他始终格外认真……。我的第一步棋下成功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他给足了面子!改变了他给全班同学认为什么都不行的印象,帮他树立了尊严。第二步棋该树立其自信了!我等待着下一个机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表现的也还好,但总没有能拿出来有折服力的作品,终于在上《地球的新生》这一课时,陈杨的作品很有创意,那天我让全班同学欣赏他的作品,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当时脸上掠过的一丝惊喜和难以掩饰的快乐我看在心里喜在眉梢。通过这次表扬无形中告诉他别人行你也能行。我成功的在所有同学面前树立了他的自信!通过这次事件他完全在同学面前昂起了头找回了自信。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巩固阶段。当老师的都知道像陈杨这种孩子极其不稳定,容易依然故我或妄自尊大,于是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从纪律、学习态度、作业各个方面言语中肯的鼓励他。再上美术课时他早已是端端正正的座好,并十分认真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积极的将作品拿来请我指导,以前那个不自信慵懒的陈杨不见了。现在的他自信而又上进!正是因为我重视了学生的尊严,以人为本,尊重了他这个独立的人的价值,才赢得了孩子巨大的转变!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性观。作为美术教师如果在加强自身的知识的同时,更应加强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发展自身,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相通,用这样的人文精神去开发儿童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丰子恺先生说: “世间的大人们,你们是由儿童变成的,你们的童心不曾完全泯灭。你们应该时时召回自己的童心,亲身去看看儿童的世界,不要误解他们,虐待他们,摧残他们的美丽与幸福。”丰子恺先生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使我们为感亲切。新世纪的儿童比以往更聪明,更具有探索精神,同时对教育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他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在目前这种科技日益先进的社会生活里,美术学习有助于儿童发展自身最大的潜能。让我们召唤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正在成长的儿童美术教育,把人文精神、把传统、把最广泛意义下的文化相传下去;用爱美化儿童心灵,缔造出具有灵性的儿童美术,还儿童一个率真的童年!
『肆』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一、加快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若干种,从大方面来看,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是指校内物力资源、校外物力资源、材料资源、网络资源等。当然,物力资源要靠上层领导者与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提供,这类资源包括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美术教室与装备、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民间美术资源,等等。
在物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资源,这是为美术课程开设和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的最基本的保证。包括绘画材料工具、工艺制作的材料工具,也包括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材料资源的使用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它的可变因素太多,所以目前中国的美术材料资源仍然是欠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行购置。
二、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
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
三、灵活整合运用美术教材
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唯教材”论,只是将教材看做教学资源的一种形式。教学活动不应是对美术教材的复述和讲授,而应将教材作为一种参考,同时融合当地的美术资源,让美术教学和社会文化及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因此,美术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日常积累整理,收集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源,然后根据当地条件,对搜集到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最后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充实现有教材的不足。这些措施能很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增加和提升美术课的容量和质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拓展思维
儿童喜欢形象思维,教师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对学生完成优秀作品有辅助作用。有的学生平时观察得少,见得少,脑海里的形象少,创造力较弱,所以,在讲授每一课时多准备有关教学的图片,至少展示两件实例作为参考。
范例的使用越得当,学生作品的完成效果越好。范例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避免他们对范例盲目模仿。同时,对实例进行探索分析,从而吸取优秀的元素来完成自己的作品。
五、积极地进行第二课堂尝试,使其能够提高课堂兴趣
第一,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办黑板报,并且将主动权交到学生自己手里,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能力,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对自身的欣赏能力进行强化。
第二,积极组织开展一些美术作品鉴赏活动,同时也应该组织学生集中展示个人作品,积极地寻找机会,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自主评价,提升自身的素养。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地包括四大门类:雕塑、绘画、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主个门类里,例如:书法、摄影等。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伍』 对小学美术课的看法
如今的美术课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想要上好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而又有良好的效果,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思考。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另外学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备,也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操作;准备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样化,这样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就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像这样的准备,只要是我们教师想到的,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准备,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在课堂有些不一样,就已经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课堂,教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在德国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老师播放音乐是可行的,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乐,学生就一定都喜欢,还是一种离不开传统的观念在里面,如果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播放的音乐,就会扰乱他们的学习或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
三、美术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不可能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法,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 学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干湿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情趣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二册《童话城堡》,我是以情趣与实用相结合,以城堡的居住者为构思的立足点设计导入的。例: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谁能简单的讲一下她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谁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来历、对他的美好祝愿等)。让学生面对这些角色,赋予情趣和情节,为他们设计适用的城堡。这样以来童话的意味更浓了,同学们设计城堡的干劲也更大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陆』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与我拍档的老师经常问我:“那些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其实那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柒』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但是现在乡村小学的学生往往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改革在我们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用怎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值得我们深思。个人通过在农村几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留出空间,鼓励想象和创造
创造情景交融的环境,是美术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如何创造情境,除了多媒体可视外,有声有色的情境更不可缺。声情并茂的情境更能激起学生情感流动,使之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图案。例如美术教材第五册《我的好朋友》时,教师可故意迟延1分钟左右跨进教室,一上讲台就告诉学生:老师因参加生日活动,所以迟到了。接下来,便绘声绘色地描述生日的情景,讲着讲着,忘情地哼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的曲子。这时有的学生也跟着轻轻哼唱,唱的人越来越多。然后教师按录音机播放《生日歌》,等学生进入角色,再请学生讲述自己参加生日活动的情景,然后结合书上范例,启发鼓励学生去表现生日幸福情景。然后让学生在歌声中创作。作业完成,我们会发现学生画的生日情景丰富多彩,构思巧妙,有生活气息
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合理地想象,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去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实际锻炼,培养创造情愫,充分调动创作热情
创造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而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情愫。当然学生创造才能要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有益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美术第十一册《人物动态》教学时,可以利用体育课的机会,让学生观察运动会上各类运动员的动态,画出草图。让学生画人物动态图时,学生情绪很高,观察仔细,努力捕捉大家的身姿。上课时让学生把人物动态草图画在黑板上,正确的予以肯定,错的让学生讨论纠正。接着发给学生作业纸,来构画人物的动态,要求想象合理。学生掌握了头、躯干和四肢运动的规律,动作很协调,并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导入平常生活中人物的各种动态,赋予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作品,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再比如我们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平时也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生活,让他多观察、认识新的事物,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加强学生的观察、欣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中有良好观察力是创造优秀作品的基础,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欣赏能力是想象与创造的前提。实践能力是根据欣赏能力,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包括对知识、技术的应用和创造,通过实际绘画,可使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和扩大知识的领域;也可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绘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丰富他们的审美素养。
总之,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创造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悉心呵护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这是当今时代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我们的美术教育,要使学生人人接受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学的愉快,是我们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
『捌』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美术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主要舞台。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活动,它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在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全合格人才为目的,大力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有效地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呢?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探讨及多年的教育实践给我提供了如下一些粗浅的观点和看法: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
在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具有好动、贪玩、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恰巧能满足他们贪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游戏”教学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譬如在教《化装舞会》这一课时,我先在幕后给几个同学戴上做好的面具,并在服饰、发型、道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搭配,然后请他们“登台表演”,将一台“化装舞会”的盛宴呈现在他们面前,表演结束,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我再问他们:是否想自己动手,举行一场化装舞会?大家齐声回答:想。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尔后,我再指导他们自己动手,人人参与,举行了一场趣味盎然的“化装舞会”。所以,我认为,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扩散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且寓教于乐,最大程度地愉悦师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比较分析,在发现中提高
对比观察——比较异同——导出发现是美术教学中观察及欣赏和表现时常用的手段,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分析,能提高学生的
认识和理解能力,欣赏和概括能力,思维与表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对事物的深刻印象。譬如在石膏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将物体本身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等,及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高矮、前后位置等,反复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努力去表现其最本质的特征。再如,在教《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我也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通过“大”与“小”的比较与分析:和摩天大楼比肩的“衣夹”;搭着梯子才能爬上去吃的冰激淋;能驮着几个孩子爬行的虫子;可以在里面游泳的水杯??通过比较,让孩子们分析事物的“大”与“小”,了解其本质,提高其参与意识。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与审美能力。
三、讨论交流,在思考中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按学生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强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变换模式,要将讨论式教学融入课堂。讨论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讨论交流,让孩子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会用到讨
论式教学方法。譬如我在教《会响的玩具》一课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会响的玩具?它们为什么会响?请你思考一下如何制作会响的玩具?通过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析思考,教师稍作总结点评,一堂课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剩下时间交由他们探究制作便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与表达,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四、多元评价,在评价中体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重心的转移。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差异,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评价时不要以某一个高度为标准,尊重每个学生的感知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尊重其生命成长的历程,发现其闪光点,真正实现多元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意多元评价的使用。譬如在一堂课的最后,往往会有一个作品评价的环节,我通常采用的是“师评、自评、他
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在沟通与协商中增进了解,在多元评价中反思与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艺无止境,以上观点和看法也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思考而已。现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美术课堂呼唤具有创新性的有效教学活动,这就迫
『玖』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美术与语文两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二者融合好,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观念为依据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探索可行的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一、美术与语文相整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传统美术教学内容单一,模式枯燥,学生的视野被局限在身边的花花草草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科间相联系,从学生经验出发,利用语文学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全新课程资源,扩展美术学习的区域,让学生走出局限,开阔学生视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特别是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语文学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为学生展示文字性的内容和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启发灵感,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为学生配置多媒体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独创性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近距离的感受不同风格作家的笔韵画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脱离狭窄的空间,在美术辽阔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术与语文相整合,启发学生创新品质
通过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美术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将汉语文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实物特征有机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作“图画文字”,如:美术字、艺术字等。例如,在教学《版面设计》时,美术教师可以找来甲骨文、象形文、篆书等各种字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并猜一猜,这些文字都是什么字体?并探究这些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鼓励他们从汉字的形、义、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汉字笔画与结构进行合理变体,最终书写出既美观又形象的艺术字。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突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创作过程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将艺术字的书写当作一幅画来创作。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想象与创新下,他们不但掌握了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美妙绝伦的艺术字体,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懂得观察生活与体会生活。
三、加深艺术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种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例如:诗和画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更好地抒发作者情感,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以造型为主要特征,而诗是一种语言艺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两者之间的统一促使情境交融,达到增强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诗歌的文学情节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节感;而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就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双重功效。因此在“古诗配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学情节用绘画表示出来,“古诗配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对古诗反复诵读,然后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语言与视觉形象展示出来。反复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诗的内容和意境,再通过分析、思考、构思和画图。例如,在绘画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时,应先让学生诵读古诗,使他们明白本诗主要描写了秋天的霜叶,然后让学生绘制出诗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霜叶,充分展现秋叶的美丽。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为了使画中景色更有生气,不但在天空中画上了缕缕白云,而且加上了小桥流水,突出和衬托了秋天的美景。
总之,我们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科之间整合的优势,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