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语文读书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读书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1-01-16 17:39:57

A.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语文是生命来之声,是文自化之根,是精神家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别重要,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B. 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回方法、情答感、态度、价值观。共分为三个维度七个亚类,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七项)它与和传统的教学“目的”不同,虽一字之差,但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它不仅牵涉到一系列教学理念的更新,还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教学活动方方面面。

C. 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

1、具有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

2、拥有一定的语文积累;

3、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4、在以上进程中,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

感受能力:能用普通话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拥有默读、略读、浏览的本领。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在300 字以上,并不断提高识记和概括的能力。

理解能力:拥有理解词、句、篇表达了什么和怎样表达的基本能力,及相应的判断、推理、联想、想象的能力。

辅助要求:一是拥有快速、准确辨认音节的能力;二是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书;三是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一定的语文积累

1、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理解、熟记一定数量词语、成语、名言警句、格言俗语,认识基本的句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背诵诗文160篇(段)以上,其中低年级50篇;中年级50篇;高年级60篇。

三、一定的阅读量

小学六年累计的阅读总量在175万字以上( 课文总字数大约30万字左右;课外阅读的总量在145万字以上:其中低年级达到5万字以上;中年级在40万字以上;而高年级则应在100万字以上)。

将以上的四项综合,“ 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 ”当是阅读教学的归宿,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小学与初中阶段。
落实 “九字诀” 的七条建议

1.浓浓的读书氛围;

2.课内外紧密结合;

3.刚柔相济的制度;

4.基本的物质保证;

5.教师的示范引领;

6.多方的协调共管;

7.经常的读书活动。

四、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诵读感受:确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朗读(诵读)课文;

2.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

3.理解应用:了解词句的意思,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低年级理解的重点

4.熟读背诵:注意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二.中年级段的三个加强点

1.感受识记:继续抓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注意边读边想(识记与概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2.理解应用: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是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复述 中年级理解重点

3.积累拓展:背诵优秀诗文50篇以上,课外阅读总量在40万字以上。

三.高年级段的三个延伸点 高年级理解重点

1.感受识记:继续提高朗读和诵读的水平,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1分钟在300字以上,并在此过程中强化边读边想的能力与要求;

2.理解应用: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作出自己的判断;三是提高对记叙性、说明性、诗歌等文体的理解与把握。

3.积累拓展:形成初步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背诵诗文60篇,课外阅读在100万字以上。

以上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重点,既突出学段不同要求,又前后联系、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体系。

五、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建构本课的阅读话题;

2.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提示:低年级暂不安排第4项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2、3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第二课时

1.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重在把握课文结构以及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年级主要是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它的表达的方式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熟读课文,形成积累;

3.适当安排拓展性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练习

D.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刍议 一、引子在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青年教师执教同一篇教材《九色鹿》的同一个课时(第二课时)。三位教师素质都很好,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很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各显特色,但看他们的设计说明,却发现同一篇教材同一个课时,三者制订的教学目标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精读重点片段,认清调达背信弃义的丑恶嘴脸,愤怒谴责调达、国王的卑鄙行径,明白做人要善良守信。”这里将国王的形象混同于卑鄙无耻的调达,显然是不恰当的。第二位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二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三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这显然是两个课时的总目标,不是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而第三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二是自读感悟,采取对话形式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又成了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了。二、现状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怎么可能在同一篇教材同一个课时中出现大相径庭的教学目标呢?而且,对于提示教学目标的课后练习“用‘只好’、‘竟然’造句”三位老师都没有提及,这三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甚至后面有高人指导的课,尚且如此。那么放眼我们的常态语文教学又当如何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如何确立和陈述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思考。事实上,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时至今日,《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明确制订出语文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阶段目标,它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常常一只眼睛看过程与方法精彩纷呈,一只眼睛看分数高低论英雄,却把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给丢了。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三、应对策略那么应该如何确立和陈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例如,《九色鹿》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会用‘只好’和‘竟然’造句。”“能复述课文内容。”至于“指导”、“培养”、“启发”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教学目标中。2、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的。比如说《九色鹿》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说“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通过初读,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说“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不如说“会读会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通过查词典说出词语的意思。”后者所用词语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如“叙述”、“会读”、“会写”、“说出”等。而前者所用的词语“感知”、“掌握”则是模糊、不易操作和检测的。3、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个维度,但是这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九色鹿》一课的主目标就是“抓住调达前后行为态度变化的句子,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4、教学目标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既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提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实现目标才是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因此,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制订真正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E.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有哪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F. 如何确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所受非议最多的一门课程。回望过去,肩负着传承祖国母语教育任务的语文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却始终难以摆脱高耗低效的困境,甚至落得个“误尽苍生是语文”的骂名。沉思现在,面对着轰轰烈烈、方兴未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抹上了新课程的色彩,可依然徘徊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展望未来,我们祈盼语文能成为学生的最爱,每一个生命会因语文而流光溢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能应和时代的脉动、顺应社会的需求、浸润生活的芬芳……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立的策略简单地谈谈。
一、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的任务及阅读教学的特点。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首先要体现工具性。浙师大 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是什么》这一报告中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条缰绳。他提出构成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文字,凭借字、词、句、段、篇,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天职。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这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考虑通过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又着重考虑在阅读训练上使每一课时的教与学活动,都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当然,鉴于阅读教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目标的文字表述上应该更加准确,更合乎语言规范,切勿模棱两可。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反映出“语文阅读课”的特点,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学”的特点。如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个老师这样设计了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我本人觉得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试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我觉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显得贴切,明了。这样既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又符合第二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如一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四(上)《观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②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项教学目标:“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标,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而让学生仿写片断“雷雨前”,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的个性化的目标。
三、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当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课堂教学就应该环环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由于一些教师独立设计阅读教学目标的能力较弱,加上文本蕴涵的多元性,教材知识体系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阅读教材是以文化主题来构建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两张皮”现象,既有目标定位的盲目性问题,也有教学活动过程的随意性的问题。因此,制定阅读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仔细斟酌目标的数量与难易度,防止目标脱离了学生实际;其次要研究学习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既适应学生学习又能与教学内容“合拍”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最后,要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一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正确选择与有效运用。当然,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要求。”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学目标也要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教学活动内容也要做相应的变换处置,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始终保持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标的发展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目标的过程与采用的方法具有激励性,能有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如果不针对学生基础,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必将实现。
五、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在实现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应是可操作的,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度上又是可检测的,这样的课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首先,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如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标不突出或目标条目过多等等,是不利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其次,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怎样的人、事、物等。如“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等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那是不具体的,无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当然,在设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除可以采用以上这些策略以外,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去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目标。总之,我认为,当前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研究,我们应投入更多的关注。作为语文教教师只有了解基础、实用而又具体、明确的小学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发展的体系,才能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只有使设定的教学目标更合理,更科学,更精细,更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使作为课堂教学坐标和灵魂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功能,从而为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提供现实的可能。

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达成哪些目标

仅供参考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强调的是对基础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的把握,如字音、字形等等。我国语文教学对这项目标的达成一直非常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针对生字学习,较为适用和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的就有:拼音识字法、字族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等。每一项创举都积聚了数位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虽不能说是做到了尽善尽美,但毕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再比如背诵,掌握了大意背诵法、关联词背诵法、押韵背诵法、分段背诵法等等,无一不凝结着教育工作着极大的心力。可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知识与能力这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最令人满意,积累的经验也极为丰富,现阶段受重视的程度也最高。因此在该项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运用已有优秀成果的同时,再积极探索创新,争取为该项目标的达成再添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对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不太令人满意了。建国初期启动的几套语文教材对该目标较为漠视。近年来虽然提倡的呼声渐高,但实际效果恐怕仍不尽如人意。
素质教育强调人对于方法的掌握,应“授渔”,而非“授鱼”。因此教学过程是多样进行的。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是运用了哪种形式,哪几种方法日益成为教学科研的热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在普遍采用传统的教授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极少参与教学活动,或即使参加了也处于次要地位。这样一来,过程与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化就不可避免了。其后果教学效果差,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扭转传统教学中的不好局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的真正实行。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不应该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展开过程中,教师可创设相关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如针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段文章,教师可采用启发法去诱导学生领会大意,发现问题,思考字、词的运、上下文句子的衔接、表层意义和潜在意义的关系等等问题。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通过一系列相关训练,当面对新文章,思考已变为习惯时,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在学生心中了。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好,何乐而不为呢?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则学生在学习中必然是自主的,应自主去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尽而去创造。传统教学思想甚至摒弃合作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相互合作是浪费时间,不会有多少实质性的收获。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观念。合作是有利于问题的提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有差异的,这样几个学生在一起合作探讨一个问题,就会有几种不同的提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拓展提升。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会得以锤炼,无形中培养了尊重、友爱等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个维度中一项要求较高的目标,同时它也是一个隐性显现的目标,制定时难以做到完全的量化和精准的要求,所用限定词往往有较大的意义活动空间。因此其本身在达成上就具有一定的先天难度,较难把握。达成效果的检测也无直接式较明显的手段、方式。但无可否认的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达成。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语文教学中一篇富有深刻感情内涵的课文被演绎的呆板平滞,繁琐的逻辑和“拼版式”的段落充斥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情感的挖掘较为肤浅,学生的学习情感更是极少被调动。现阶段语文教学成就之所以仍然不甚明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是难以激起学生内心体验的,至于联系生活,回归生活等等更是难以实际了。如此一来,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就无从显现,语文教学就难以说是成功的。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下述几点应能为局面的改观起一点作用:
1、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教材的情感欲望。
现行小学阅读教材内容丰富,题材范围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情感等许多方面。它们都是作者情感上的产物,凝结着作者的思考和探索。但同时,一方面因为小学生生活积淀不够丰富,理解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教材的情感因素也多数隐藏在文章之中,需要挖掘才能赏析,才能引起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分析教材,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力求结合小学生实际对情感作出分类,如道德感因素、理智感因素、美感因素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情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教学内容蕴含情感因素,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着自己的情感。
2、 情感产生在一定的情况下,要在教学中达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挖掘教材中蕴有的情感。进行情感教学,就必须还原、再现文章情感产生的具体情境,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激活学生想象力,既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在创造能力,可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情境的创造。但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明显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过多采取语言描述难免会产生单调感,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也可配合使用音乐法,图像法等,以具体可感的事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领会情感。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时期教育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紧紧抓住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均衡地予以落实,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真正的素质型人才。

H.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如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表述具体,适宜操作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还应该使听课老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最初设定为: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段落的写作方法。③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的内心情感。
从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怎样朗读才算是有感情的朗读?本课时要达到什么程度?“学习重点段落的写作方法”到底是学习什么写法呢?“我的内心情感”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在目标的叙述上明显存在含糊不清、笼统不具体的不足。认真思考后,我又重新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在园子里无忧无虑的快乐和自在。②学习生字新词,重点识记“帽”的字形,理解“土窝”“溜平”等词的意思,学会区别“种”“溜”“杆”等多音字的不同读音。③学习文中第13自然段利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披文入境,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与亲密无间的祖孙情。②感受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萧红其他作品的愿望。
二、立足学情,兼顾学段
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则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要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提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的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三、着眼文本,注重取舍
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各年段的要求,具体、可操作外,还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每一篇课文要有所侧重,训练扎实,一课一得,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如《明天,我们毕业》侧重于朗读,在读中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水》侧重于品读文中的几个场景,感悟缺水之苦与得水之乐,了解反衬的写法;《早》侧重于在品梅花与品鲁迅的对比阅读中,学习借物喻人的方法。有的教材适合读的训练,有的教材适合写的训练,而有的则适合想象练说。然而每一篇课文由于教师的理解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教法。教无定法,但一定要有章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做法,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反思、归纳、总结,让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读书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