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的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各个年级之间的知识体系联系紧密,中间如有一环节掉队,就很难补上去。而农村师资配备并不完全到位,难免中途有个别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够,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断层。接任教师再去弥补,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显著,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下降。
2、新教材的编排中,二、三年级之间跨度太大。二年级对阅读、作文教学的要求不明显,但三年级就要求会写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几年来作文的题目艰涩,习作要求与五六年级相差不明显,使学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师教的幸苦。而且万一脱节,很难弥补。
3、农村孩子的家长配合难以到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农村学生目前有三种状况让教师感到头痛。一种是,想配合而无能为力。许多家长学识有限,对现代教学提出的问题感到很茫然,无法谈的上让家长进行家庭辅导。二种是有能力而不配合,这类家长都比较忙,忙于挣钱,忙于农活,连学校开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也许,在他们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老师的事了。第三种情况是没有人配合。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上学,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过问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家长良好“照顾”只有靠孩子的自觉学习,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呢?顶多是为完成作业而已。这是语文教学也是各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4、新教材内容变广、变活,虽说题型变化不大,但阅读量、识字量大增,也导致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只能更大范围的进行题海战术,更长时间的“折磨”学生,教师教的痛苦,学生学得痛苦。
二、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尤其对年龄偏大的教师的培训,现阶段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不少,但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加强教师的对新教材的认识,加强对教师的新教材培训。使教师对整个教材体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2、学校对各年级教师要重点安排,同时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
3、积极开办家长会,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努力宣传现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2.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1、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
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点评,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教育报刊上发表。叙事研究让教师在讲与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校长带动,制度强化,让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近几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策略跟进。我们相信,给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3. 如何发挥农村小学校长在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1、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
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
4. 如何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一、 帮助教师具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不仅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应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一)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二)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三)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
今天的教师应当树立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场所,也是自我发展的场所;只有在教学中持续发展自我,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5. 如何抓好农村小学常规教学管理
一、走进课堂 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大都面临的是辖区各校规模不大、覆盖面积宽这一工作环境。因此,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不像城区学校那样,分管领导专一化。为此,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校长,要深入到教学管理中,最有效的一个捷径就是走进课堂。带上你的听课记录本,亲切地走进教师的课堂,用管理者的眼光去听课,透过课堂教学现象挖掘其背后潜藏的学校教学管理问题,从而为逐步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提供第一手真实的依据。 1.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学校管理制度问题 校长的听课不必像教研员那样去深层次地分析教学现象和规律,但透过课堂教学现象,必定可以发现学校哪些教学管理制度是合理的,哪些管理制度还需完善。比如,当校长不打招呼走进了教师的课堂,你可以发现哪些教师做到了课前准备充分,哪些教师又体现了课改思想,其间还有谁没有做到这些?这些没有做到的教师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实行新一轮课改后,学校教师在课堂上有了哪些变化,其变化大不大?凡此种种,只有在听课之后,校长才能有所思考,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 2.在课堂教学中去寻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 如果一所学校在外界看来没有什么特色和明确的办学方向,那这所学校不是成功的学校,校长也必定不是成功的校长。因此,校长日常所要思索的就是如何体现本校的特色。尤其是农村学校,要让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别人的认可,更是困难重重。那么,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给校长更多的思索空间,关键是校长如何在听课中去发现。 我所在学校教师大都利用学校网站上做好的远教资源上电教课,于是,我决定鼓励老师利用学校网络这个平台,作为本校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一个特色来管理、来挖掘。 在课堂上,我发现了教师在单亲子女和留守子女中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的问题,为此,我在本校教师中提出了“在心灵上运作教育”这一思想,并拟定作为本校的一个办学理念来重点研究和应用。 3.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在课堂上是一个成功者。一个将来走向成功的教师,也必定是在课堂上挫磨出来的。校长要发现这些成功者,就只有走进教师的课堂。同时,只有在课堂上,校长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从而有效地根据教师的特点调整工作岗位,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向。 二、研究业务 农村中心小学校长由于年龄、学历、资历等各方面的原因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又由于所管理的教师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管理上难度相对加大了。多年来,人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小心探索。但我认为,这必须得从学校校长自身做起。 1.做一个懂行的校长 要管理好教学工作,逐步提高辖区各校教学质量,学校的校长必须做一个懂行的校长。近年来,我教育局加大了校长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培训和要求,各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运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校长懂行的结果。因此,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多学习新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也要多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知识,在分析本校特点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带头教研,带动教风 校本教研作为一个新生儿,自90年代末提出到现在,经过艰难的发展历程,已逐步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校本教研在学校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校长所看重。为此,一所学校的校本教研搞得怎么样,既是检阅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是否稳居上游的生命线。 学校的校本教研怎么搞?校长带头!尤其是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在素质参差不齐的村级小学教师中,中心小学的校长带好头是关键!没有蜂王的蜜蜂再辛苦也是无济于事的!校长不参与校本教研而让一部分素质较好的教师去搞教研,如同没有蜂王的蜜蜂,辛辛苦苦后,却不知道蜂蜜该往哪里搁? 如今,校本教研在我们学校已经起步。学校校长带好头,亲自动手搞教研,就会带动你所辖学校整体教风的好转!当教师们还在为教研如何才能入门而大伤脑筋时,作为小学的校长已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和指导教师们如何就一个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那么,教师们自然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便会慢慢尝试,静下心来搞自己喜欢的小课题研究。进而逐步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得到根本好转。至此,学校的教学管理自然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三、关注教师 1.分析教师队伍的特点,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都应该是与本校本地区相适应的。为此,校长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去,就必须和广大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出适合辖区教师的办学思想。如果教师理解不了你的办学思想,那你的办学理念就只有到太空去实现。因此,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所管理的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 2.在教师的心灵上去运作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在教学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我认为,民主管理、制度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管理。为此,校长要像走进学生心灵中那样走进教师的心灵中去。校长要多接触教师,多和教师们在闲谈中讨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也许,一个新的研究难题就在和教师们的一次闲谈中被解决了。也只有这样,当你和教师们站在一起时,你这个校长才会被教师们从心灵深处所认可。至此,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也才会被教师们所认同。 同时,要放心自己的教师。要大胆地让教师们去研究,去实践。校长所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去为教师搞教学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四、立足发展 1.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要有敢创名校的勇气,用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管理 当天时、地利、人和都相对具备时,农村小学的校长要真正管理好一所学校的教学及各方面的工作,就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有敢创名校的勇气。 名校不是离我们农村太远。江苏洋思中学先前不也是由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发展起来的吗? 为此,农村小学的校长不能故步自封,做井底之蛙,而要放眼校外,立足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一切都要为创名校而做好准备。用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管理。就纵向而言,当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要构思六年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就横向而言,辖区内各辅导区与辅导区之间要对比,要形成一个系统的竞争激励机制;全市内,自己学校与兄弟学校的差距在哪里,有多大的差距,做校长的都要清楚,要思考。 2.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加大宣传,走向外界 当今这个时代,甘醇的美酒到处都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落后。因此,就学校发展而言,本校在教学管理上有什么长处或者成功之处,校长要考虑跟外界多交流。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加大宣传,走向外界。不被发现、不被雕琢的玉,只是一块石头而已。同时,当你在将自己教学管理方面的东西向外界宣传的同时,你也在做更进一步的改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农村小学的校长只要敢做敢想,抓住要点,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6.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一、解决教师待遇,从根本上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待遇的高低,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若干行业都在高薪招聘高素质人才,若干高素质人才也纷纷竞聘,以此,不难看到待遇对人才的吸引。行业待遇好,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就会心生向往,众多的人参与竞争,无疑就可以好中选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教师的待遇实在太低,工资待遇排世界第170位,而社会地位则排在了世界倒数第二位。发达国家如美国,一位普通初级中学教师的年工资一九九七年时为四万零一百美元,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2倍。而且美国的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考核,如果要辞退就一个条件:工龄最短的。然而,教师们在没有太多考核下却能十分敬业,就说明一点,教师个人素质过关。足以说明,优厚的待遇确能吸引优秀的人才。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如孟加拉国,教师的工资是国家公务员的四倍。一个新教师,在你初当教师的时候,你就会得到一辆高档轿车及一幢别墅。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无论教育如何改革,课改也好,教改也罢,考改更是隔靴搔痒,教育都很难有起色,因为这些形式的变化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我校建校之初仅十五位教师,学历基本是专科及以上,大多数是昆明师范院校毕业,还有两位云大毕业,一位是中法大学毕业。这些老师后来个人发展突出,当时在没有多少考核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他们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可见,高素质的教师决定着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就可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说教师身系国家未来,一点不过。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仅凭几句口号是苍白乏力的,要想教育行业吸纳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待遇,可谓势在必行。所谓校点撤并,是为整合优势教育资源。真正优势资源是什么,是值得思考的。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改革培训模式,让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素质。现在的培训方式通常为两种:一是院校式培训;二是校本培训。院校式培训即“继续教育”,教师主要目的是拿到学分,以求过关。培训老师在讲台上只顾讲,而且更多的是书本知识,过于笼统化、抽象化,缺乏个性化、实践化。校本培训则更多的是走过场和形式,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虚做材料,很少落于实处,没有收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教师培训追求的是“有效”。根据经验,院校式培训应该作为主要的培训模式。而且要体现长期性、个性化、针对性。同时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知识更新的培训,一是针对教学方法改进的培训。有的老师认为知识没有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其实不然。特别是知识的更新。没有知识作支撑的教学,那是无米之炊,教学起来必然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三、合理流动,动中求稳
教师队伍的稳定不能靠单一的行政手段,况且一味求稳也会造成负面效应,教师工作积极性就会下降。“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美国的教师也强调稳定,如果你要求到新的学校任教,你的工资就得从头开始算起。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愿意者是感到在原学校工作不愉快,往往不会太多考虑工资待遇。而我们采用的是行政手段,无论乐意不乐意,必须原地待命。致使校际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好学校与欠佳的学校形成巨大贫富差距。教师对好学校趋之若鹜,无疑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形成既要求稳定,又从实际上创造了不稳定的局面,这种表象化的稳定,对学校的发展,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教师流动方式,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师流动方案,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从而有利教育的发展。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重道远的工程,它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教育部门更多思考和努力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才能逐步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