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以二年级的一则实例展开论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实施哪些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内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容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
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
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㈡ 小学数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是什么
“问题解决”在小学二年级一直是令教师们感到困苦的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正确把握“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多种实践策略,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文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目标的合理把握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提出的数学教育的行动口号,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2011版《标准》的学段目标中将旧版的“解决问题”修改为“问题解决”,把“解决”置于“问题”之后是因为关键点是“解决”,我们的教学关注点也应该放在“解决”二字上。小学低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问题解决”在小学二年级一直是令教师们感到困苦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正确把握“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多种实践策略,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问题解决”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小学数学的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操作性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对“问题解决”教学目标的错误认识。
1、教学目标概念不清
我们的教师往往将“问题解决”教学目标和曾经的“应用题”教学目标混为一谈。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生活,重在题目的分类,数量关系的背诵和套用。而“问题解决”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为目标。“问题解决”不仅仅是四大目标领域之一,同时,解决问题的要求贯穿在知识与技能的四个学习内容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目标设计缺乏重视
教师对“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数学教师并未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应有的精力,照搬教学参考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出现一类题,就教学一类题,于是仅仅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并没有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导致学生只会做教学过的题型,却不会分析题目。表面上是达到了目标,实际却完全违背了教学目标。
二、合理把握“问题解决”教学目标
1、前后联系,规划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的目标要达到什么层次,第一学段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容易将目标定的过高,教学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题型的归纳总结,做题的方法教学以及多种方法的展现,最后却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尽人意。所以教师需要对学段目标和前后教学内容有正确理解。
下面是2011版《课标》中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问题解决”的学段目标。
㈢ 一年级孩子跟不上,家长该做些什么
一年级是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因为幼儿园三年来打下的基础,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第一,父母应该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赶不上课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凳子,总喜欢东张西望,手也不停地找东西玩,根本不听课,这样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爱动。
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后要配合老师积极改正,在家也要像上课一样,要求孩子做功课前一切准备就绪。做完家庭作业后不能再起来,要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务必提高集中精神!这段时间父母不能看手机,也不能看电视,要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可以读书或者练习写字。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好榜样。
找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区别,回忆一下孩子在学期教育阶段的表现,那个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如何,如果以前是正常的,那就是幼小衔接有问题,孩子还没有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或许老师的授课方式孩子们还没有接受,或者新的学习环境还没有适应。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教师慢慢引导,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而另外一些孩子是刚到学校,胆怯、内向而不敢和老师说话,也有可能会导致学习一时出现障碍。父母要耐心询问,了解原因,正确引导,并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教师将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激励策略,使其渐渐地敞开心扉,包容于集体之中。随着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一切都会变好。
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看看 TA怎么想怎么说,是不是听不懂老师讲课。在大一新生中,语言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也导致了在接受信息时存在差异。如有,就建议教师试着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听孩子说,找出孩子的无知之处,再试着去解决。小孩子的心是很奇怪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拨号,就可以打开 TA的智慧之门。
老师还应多做家访,做到对全班同学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性格特征也要全面掌握,便于因材施教。而且父母要做的就是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从思想认识到习惯养成,要告诉孩子你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是你的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一定要认真完成。父母必须先和孩子讲清楚,然后再制定规则。以规则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同意了。学生逐渐可以走上正轨,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