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进度表
人教版行么?仅供参考年级 周课时 周次 内容及要求 备注
二
年级
5
1~5
一、 解决问题(4课时)
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表内除法(一) (19课时)
1.平均分(3课时) 2.除法(4课时)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9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机 动2课时
6~11 三、 图形与变换(6课时)
1.图形与变换(5课时) 2.剪一剪(1课时)
目标:1.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表内除法(二) (12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2.解决问题(6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目标:1.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 会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万以内的数的认识(10课时)
目标:1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实际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五一放假
12~16
六、 克和千克(3课时)
目标: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9课时)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 2.有多重(1课时)
目标:1.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统计(4课时)
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分析。
九、找规律(4课时)
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机动3课时
17~18 期末总复习
19 期末考试
㈡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
0~2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
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
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
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13/2014年度教学进度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