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知名小学教学模式

知名小学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1-01-15 12:01:46

小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讲解接受教学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它主要适用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与学习。它源于赫尔巴特(Herbert)的四段教学,后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Кайров)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以列宁提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个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对四段教学进行系统改造后传人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曾对凯洛夫教学理论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现该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即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广义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学,教师傅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各种教学形式。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数学学科特点而形成的 “在教师辅导下的学生自学”模式。 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数学问题为主线,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创设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合作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得到同步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在承认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学生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程序与策略体系。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是指在探究教学和发现学习等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中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发现为主要特征,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由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具有实现教学功能的软件组成的。在CAI中,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由于计算机在程序的控制下可以通过输出设备向人们呈现各种信息,通过输入设备接受使用者输入的各种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判断处理,根据判断结果进行转移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提示信息。因此,把具有教学功能的软件(通常称为课件)配置到计算机之后,计算机就能像人类教师那样,与学生构成人机交互教学系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主要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活动的交互方式。在CAI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模式主要有练习、个别指导、咨询、发现学习、游戏和问题求解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 CAI又发展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如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案例研习等。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⑶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沿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虽然不断有所变化,但仍离不开这一框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答,当学生的答案不是教案中预想的,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提问其它学生,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剧本式”的教学,学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培养不出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实验区教师不断探索,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一般采用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最后拓展应用。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体现“以人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把数学活动组织得“有序”“有效”,有序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每个活动要有秩序,步骤明确,分工合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另一曾意思是活动之间有层次,逐步递进。有效,就是要有实效,即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请看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陈进老师组织数学活动的片断,怎样使二年级小朋友初步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必然性。

师生谈话:

(1)小朋友们,想玩“剪刀、锤子、布”的游戏吗?(游戏中停顿一次问学生:你猜老师下一次可能会出什么?还有其它可能吗?)

〔说明〕:从学生经常玩的游戏引入,这是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使学生体会到在司空见惯的游戏中有可以研究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2小朋友们,(老师举出一枚硬币)这是什么?老师告诉大家在足球赛、排球赛、拔河比赛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裁判员手上拿着一枚硬币往天空一抛,有人知道干什么吗?(给双方队员选场地。)等会儿我们也来玩一玩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说明}:教师适时地介绍抛硬币在比赛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1:抛硬币

(1)识别硬币的正反面(投影硬币的正反面)

(2)合作抛硬币

师:老师和大家先来玩一次,我抛,大家猜,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

师:大家想来试试对吧!游戏规则是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抛币,一人猜,轮流进行,每抛一次,都要先猜一猜,再看一看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可以找空地进行,游戏开始。

(3)全班交流

师:游戏停止。同学们静下来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抛了这么多次,你们看到的硬币哪面朝上?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说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请把硬币收好。(板书:可能 也可能)

{说明}:陈老师组织数学活动是非常注重有序性和有效性。和同学说清楚要进行什么活动,怎样做。首先老师和同学一起做,起到示范的作用,然后同学之间做。每个环节注意有实效,这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是必要的,对帮助他们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是非常有好处的。

活动2:摸球

(1)师生摸球

师:同学们在公园里或商场里看到摸球抽奖活动吗?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吧!老师先跟你们玩一次。我这里有一个空盒,把3个白球和3个黄球放进去。如果我从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大家猜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2)学生合作摸球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装着3个白球和3个黄球的纸盒。摸球之前。请听清楚游戏规则:第一,摸的时候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看见;第二,每人连续摸四次,摸出来之前,小组其它成员先猜摸出来是什么颜色的球,再出示给大家看,还要把球放回去,再搅一搅,接着摸第二次。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抓紧时间,游戏开始。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摸了怎么多次球。也猜了怎么多次。我想请每次都猜对的同学举手!每次都猜错的同学举手!怎么这么多的同学都没全猜对呢?什么原因呢?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伴听。

{说明}: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一是抛一个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活动二盒子里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体现了活动的层次性,加深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认识。

〔NextPage〕

活动三:摸奖游戏

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摸奖游戏。(盒子里都是白球,没有给学生看)

老师这里有一颗小星星,谁从这个盒子里摸出黄球就获奖,这颗小星星就送给他。看谁最有秩序。(在学生一个一个到前面摸奖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有没有不满情绪)。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白球)

师:有的同学说穿了老师的把戏了,老师跟同学开了个小玩笑,盒子里放的都是白球,可能不可能摸到黄球?(板书:不可能)

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盒子里可不可能摸出红球?可不可能摸出黑球?可不可能摸出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不可能)

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黄球,从中摸出一个,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肯定、一定是黄球)(板书:一定)

{说明}通过摸奖游戏,老师给学生开一个小玩笑,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陈老师通过组织三个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实验、推想等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思考的体验,注意引导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启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回程中,让答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⑸ 当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瓜傻式”教学法----将数学那种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

方法/步骤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 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 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有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无论是“优选”还是“创新”,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或创新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二是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三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变化特征和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四是必须符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另外,在指导思想上,教师应注意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各种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一方面对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完善与改造,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我国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一、小学数学新教学方法介绍(一)发现法发现法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1、发现法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现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2)发现法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他们对所学课程具有内在的兴趣。发现法符合儿童好玩、好动、好问和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遇到新奇、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利用新奇、疑难和矛盾等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法仅利用外来刺激促发学生学习的做法。(3)发现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潜在的、间接的。由于该法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直观教具等,自己去观察,用头脑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潜在的、间接的。2、发现法的主要优点及其局限性发现法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1)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2)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发现法经常练习怎样解决问题,所以能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创造发明的态度。(3)运用发现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4)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内部改组,这种改组,可以使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这种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就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和应用。发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就教学效率而言,使用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去获得,或者重新发现,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必然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2)就教学内容而言,它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发现法比较适用于具有严格逻辑的数、理、化等学科,对于人文学科是不太适用的。就适用的学科而言,也是只适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联系的概括性知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3)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发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为发现的前提条件,因此,年级越高的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也就会越强。所以,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都有必要和可能采用发现法教学。3、发现法教学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给出一道题如39÷3。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2)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9+9+9+3+3+3+3=39(块)↓↓↓↓↓↓↓3+3+3+1+1+1+1=13(人)(3)与(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9+9+9+9+3=39(块)↓↓↓↓↓3+3+3+3+1=13(人)(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30+3+3+3=39(块)↓ ↓↓↓10+1+1+1=13(人)(5)与(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30+9=39(块)↓ ↓10+3=13(人)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二)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邱学华老师最早设计和提出的,经过在一些地区和全国逐步推广,到现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上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尝试教学法产生的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学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国内有许多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大量地介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根据我国的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既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邱学华老师多年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在“文革”前后进行了多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面的调查与实验,深感研究一种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对比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的设想。他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启发式教学”原理、发现法和自学辅导法教学的思路,综合地分析和研究这些教学法的长处与不足,试图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学方法。

⑹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教学模式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挑战性原则。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背诵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⑺ 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老师教学生写(偶尔会提问)

⑻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设置适宜情境,创设主动参与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因教材和学生的不同,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安排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交流、表演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本中,不乏深受学生喜爱的作品。音乐性和节奏性很强的篇幅,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乐或让学生自由朗读,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除了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参与的快乐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如五年级《中彩那天》一课,教师在教学时,要学生理解课文中一句话“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那贫困的家最富有的时刻。”当学生通过文字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让学生表演父亲与库伯先生打电话这一段内容,学生在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打电话的情节,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通过“电话交谈”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父亲的好品质,同时产生了学好课文的强烈愿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更多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轻易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课文中写曹操调了很多弓弩手来射箭,那他们为什么不射‘火’箭呢?用“火”箭不就可以把诸葛亮的草船烧掉了吗?”听了学生的问题,教师大吃一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知天文识地理的杰出才能。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所以觉得特别尴尬,但是当看到孩子充满疑惑的眼神时,教师毫无犹豫地表扬了他:“你确实是一位很会思考的同学,这个问题问得挺好,老师都没考虑到,看来课后我们可得好好讨论一下。”后来,这个问题不但引起了学生的讨论,也成了老师讨论的焦点。因此,教师不可抑制孩子的提问,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诱发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形式,创造主动参与机会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使自己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如第七册教材中《燕子》一文,教师在教学最后一段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接着请学生谈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使学生初步感受燕子停歇的优美姿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些词句美?为什么?”这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赛,最后经过交流、评议,深深体会到了文章的意境美——“落”,写出了小燕子飞倦了,停歇时动作轻盈、灵巧;“痕”——痕迹,若有若无,因此,从远处看,燕子就像正待演奏的乐谱。“多么美的燕子停歇图啊!”学生从内心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可见,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营造了主动参与氛围,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给他们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采用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评价是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行为。例如, 可以积极鼓励创新, 正面肯定, 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客观公正、热情诚恳地对待学生,使学生体验评价的严肃性,以及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张扬个性,因人施评,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评点结合, 鼓励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如在教《鲁迅与时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此文是通过一系列数字表现了鲁迅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的品质,教师让学生列出鲁迅工作的时间及写作量的一系列数字。有一位学生,他在课文内容所提供的数字上又进行了换算,算出鲁迅一天就要写作近1万字,从而更直观地说明鲁迅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在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立刻进行正面激励性评价“ 说得好,真肯动脑筋!大家听了你说的话,都在佩服你说得好!”接着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想象,创造结尾,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小结归纳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师生的小结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要做到注意知识归类,重视巩固积累,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联想,组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正迁移;设计目标练习,提高运用能力,巩固参与成果;织游戏活动,形成教学高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设置新的悬念,潜伏新授内容,引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⑼ 我国中小学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有哪四大模式

在我国现行中学音乐课教学中,主要有传统型、封闭型、单一型等三种类型存在于教学模式中。
(一)传统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突出教师唯我独尊的地位。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教师大都在课前拟订了详尽的授课计划,使用现有教材,并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一旦学生的反应与预定的答案相异,或偏离教师的思路,教师便马上加以纠正,以保证课堂教学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洗耳恭听,气氛严肃枯燥,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的传授,想方设法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只需死记硬背,而不需要思考。因为一切答案和要求都是现成的,甚至于对一些音乐作品的理解上,也是教师给分析表达清楚的,教师认为不需要也不应该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也是一堆“死”知识,缺少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的真实体验,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种教学的全部过程和目的,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这座仓库中去,衡量教学的效果又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全然不顾学生作为有人格,有生命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和自我表现等能力的培养。

⑽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比如第一课时,我们一般是按这样几个步骤来: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识字解词,再读课文,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第二课时进行之初,我们要对孩子所学进行巩固摸底,第二步骤就要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主旨了,接着再进行相关的巩固练习,如小练笔,读读背背积累相关资料啊,总之,教无定法,引导学生形成一定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全文

与知名小学教学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