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好一名小学教师
蒋庆敏 (隆尧县尹村校区杨村小学 河北 邢台 055350)
【摘要】 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学生班集体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不仅搞好学习,还要在人际关系以及课外生活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以身作则 平等 学生 兴趣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4-041-02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在实现学校的教育任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突出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想做好一名小学教师,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小学生眼里,老师就是真理,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经常听到小学生说这样一句话: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体现出他们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小学生还善于模仿老师,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在中外教育史上,无数教育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比如说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强调教师的身教,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他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他教育过程中,他更是身体力行,对学生关怀备至,满腔热情。除了孔子外,还有韩愈、陶行知等都十分重视为人师表。外国的著名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在承担教育任务之前,就应该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第思多惠则说,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成长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不可能的。二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平等的。班级内部的平等的人际关系,首先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我们说师生平等,主要是指师生的尊严上不分贵贱,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互相交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自己置于集体一员的位置上,努力使自己的能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同志或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建立设美好的班集体。其次,体现在生生关系上,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人际关系主要通过的教育学生相互尊重来实现。要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个体存在的,智力水平有高低之分,性格情趣亦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尊严是绝对平等的。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尽管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是把学生的尊严只体现在分数与名次上,但教师应善于帮助那些"学困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独特的禀赋与才能,以此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感。使他们产生"我有这与其他任何人都有的智慧"的自信与自尊,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三、热爱学生坦诚相待
爱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青少年渴望得到爱,在家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在校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具体表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心灵火炬,取得良好的教育效应力量。
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就要明确每节课的三维目标,明确学习的深远意义,引导学生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数学家陈景润回忆自己在少年时代产生的数学兴趣时,认为得益于中学时代的数学教师,这位教师曾这样介绍数学的结构: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认为:数学则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如此形象的描绘使陈景润幼小的心灵中立志为祖国的荣誉而攻克数学难关。由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可以帮助儿童的学习兴趣取得强化和巩固。
五、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每个学生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内心世界与个性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就要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通俗的讲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人认为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其实,它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般化、老套化,而创造性则是艺术生命。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强调个性,兼顾共性。这个共性的典型特征,就是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有系统地再强化学习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和身体成熟的理论。同时,还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探讨小学生的教育工作的一些共同规律,有效的对小学生因材施教。
六、参加课外阅读指导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好书,也有不少的坏书,还有些可读不可读的书。如果不加以选择随便读,就会浪费时间,不但有益不多反而有害。正如别林斯说的,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教师要认真阅读和研究小学生课外读物,对于准备向同学推荐的好书,教师要带头精读,对内容进行咀嚼消化,这样才能很好的向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才能使学生获得书中丰富的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同时,教师的良好读书习惯和表率作用也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他们把阅读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诱导他们通过书刊认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榜样吸取进步的力量。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端正读书的态度,使他认识到:阅读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学习不是散心消遣。应通过阅读提高思想,丰富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要有始有终,不要贪多求快,读书不求甚解。教师要积极指导他们做好笔记,写读书感想等。通过阅读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为小学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场所,有利于小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有趣的交往。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既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又利于小学生的个性的积极性,交往的独立性,以及独特的创造性的培养。课外活动包括各种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和适当的生产劳动等,这些活动都能促进交往活动,培养交往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小学生走向社会,在更大范围内发展。搞好他们的人际关系,促进交往能力不断提升,不要让他们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孩子。
总而言之,要做好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个好榜样,只要有付出肯定有收获。每当我看到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就下定决心,要让每个孩子的笑容永存。让他们做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为祖国发展做贡献。这就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的终身职责。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❷ 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生的指南和老师”,因此,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更显重要。具体做法:
1、从“强制”入手,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仔细观察、随时纠正。
2、要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纠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发挥模仿优势。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到底要不要陪?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要陪。但不是你看着他做作业,而是你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观察、督促、纠正。
3、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
4、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也有一位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在墙上挂了块木板,看到孩子有不好学习习惯的现象就在木板上按一个图画钉,一开始图画钉上升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少起来了,到后来基本上就不再按了,这位妈妈就采用每天如不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拔掉一个图画钉的奖励措施,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木板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结果,让孩子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5、要创造学习条件。要让孩子在书桌上学习,要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引导孩子外,还要发挥榜样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榜样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勤奋学习,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工作,是启发与激励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至少要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
①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有条件的父母就得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农机具,打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迁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②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 做到。
③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因此,我们要汲取教训,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 ? ”“头摆正了吗 ? ”“身体坐直了吗 ? ”“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 ? ”刚开始练习写字时,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也不要求快,更不能督促孩子:“快写,写不完不能睡觉 ! ”练习写字的初期主要应强调正确,让孩子沉住气,静下心来写,宁可写得慢些、少些,一定要写好。
④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❸ 老师应该如何教好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强调听与说的训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获得英语的感性知识。但在真实的小学教学中,很多孩子都讨厌英语的学习,且学习成绩非常的不如人意,那么老师应该如何教好小学英语呢?首先我们一直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却从未重视过兴趣。小学生仍然处在视觉性和感官性学习阶段,所以要尽可能的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例如游戏记单词、情境创设学语言等等,让小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其感官达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次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孩子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听音、辩音、模仿、练习和御用方面的能力,让孩子达到输入、输出相匹配的效果。
最后书写和语法也不容忽视,美观、规整的英语书写能够在给人一个好的印象,增加分值的获取哦。小学语法虽然不必过于深究,但简单的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英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效率。
小学英语跟随中教学好还是外教学好?
小学生学英语跟随中教老师学习,可以对语法掌握的更加熟练,且能够提升孩子的做题技巧等等,但中教老师水平普遍较低,在发音以及口语表达方面会比较弱。欧美外教则可以让孩子在听说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但难免让孩子理解上比较困难,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中、外教结合,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了。
培训机构线上英语课程采用的就是外教+中教的教学方式,固定英美加母语外教进行主课程授课,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且能够创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气氛,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让孩子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英语的学习信心。由中教进行阶段性复习,在每个主题单元课程结束后,会有一节中教复习课,帮助孩子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能力。具体的教学效果,家长可以通过试听课进行感受:http://www.ququabc.com/offlinep.htm。
以上就是老师应该如何教好小学英语的内容分享了,中教和外教有着不同的教学特色,如果以家庭角色来说,中教就是严格的“爸爸”而外教这是以鼓励为主的“妈妈”,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哦。
❹ 教师如何对小学生因材施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教育确立了人人都是有用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普遍人才观。教师“因材施教”就是要分析每个个体的材质,挖掘其巨大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人尽其才。因此,“因材施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责任所在。 那么,什么是因材施教,它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因材施教?下面就这些问题具体展开讨论。 一、因材施教的定义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和课外辅导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个性、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的差异,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个别学生差异需求的过程。 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同一班级的小学生,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学习的成绩、学习态度和方法、兴趣和爱好、气质和性格、禀赋和潜能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是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教学,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统一的规格和标准,而是适应每个不同需要及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就是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之后才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因材施教。 (2)认识学生性格的多元性,有效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适宜的个性化教育。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气质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的态度和反应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别。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分类教育。气质差异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这取决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的气质,怎样对待他们提出合理、恰当的要求。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定向施教。《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价值,才能可能促使学生奋发上进。 四、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在把握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差异的各个方面有针对地采取合适的方法,具体而言,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差异。 第二,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差异。 第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差异。 第四,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 总之,学生个体的特殊性要求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❺ 新上任的小学教师,第一节课要给小学生树立怎么样的规矩具体开场白应该怎么说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姓×,大家以后可以叫我×老师。很高兴能够成为你们的××老师,听其他老师说,咱们班的学生是最聪明、最听话的,成绩也是很好的。希望大家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状态,跟着老师的步伐,我们继续前进,看谁学的又快又好。
第一节课要给学生树立的规矩:上课前把书本准备好,等老师进班;上课前全班起立说”老师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不能想说就说;上课不能交头接耳说话、不能开小差、不能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下课时全班起立说”老师再见“;下课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作业按时完成,不懂的问老师或同学。
❻ 老师怎样教小学生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发展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个性开始形成,价值观逐步确立,对小学生来讲,阅读的重要性不单是获取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应注重各个环节,抓住语文知识的每一个方面。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无疑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亲历阅读过程、提高语文基本知识和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是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也是体验情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方法。 现今的阅读教学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只重视课内阅读,封闭在课本之中,忽视了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因此,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的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是应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内阅读很难完成。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没有课外的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多种方式的阅读指导,才能培养熟练的阅读技巧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受其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内阅读来启迪、引导学生提高文章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课文是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指导如何进行阅读的例子,也是教师引发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会惊喜地发现作品的精彩、丰富。他们身上的文化趣味性会增强,能够自主选择文本,阅读文本。语文阅读能力将得到很快提高。事实证明,只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才能使阅读能力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阅读思维 “兴趣是认识的内驱动力”,只要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思维就会成为可能。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激发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当我们以检查作业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会发现有很多笔记是应付了事,询问起来,学生会告诉你他对老师推荐的书没兴趣。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那就是教师首先具备丰富的阅读经验与知识积累,再以恰当的方式点拨学生。试想,将所有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书籍摆放在学生面前时,冰冷的铅字、厚重的版本,会让他们望而生畏。如果作为教师,能以自己的阅读经验,讲述书中某一动人的情景,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趣闻、佚事,精选某人的代表作朗读、背诵或讲述,那么学生或许就从此知道了鲁迅、冰心、林语堂……听说了王朔、刘墉、李敖……再捧起那些厚厚的书,也就不再那么陌生了。 此外,故事会、朗读比赛、出墙报、开展读报活动等,都是交流阅读成果的好方法。使学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更大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厚积而薄发,注重阅读积累 教育界把一个人生平的积累概括为三个方面: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阅读材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应当让学生大量的背诵儿歌、浅显的诗歌,记忆一些童话故事和一些优美的散文。这样,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头脑中积累的词汇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阅读材料的更多积累,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的思想单纯,懂的知识少,理解力不够,但机械记忆力特别强。最适合输入大量的信息和强行训练。因此,阅读训练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读。一是次数多,反复读。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和文章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第二个就是要数量多。新教材增添了课文的篇数,增添了口语交际内容,本意就是让学生多读多拼。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日向学生推荐1-2首古诗词,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在大量的积累中感悟运用。 四、读写结合,发展个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读错音、写错字的现象较为普遍,用词不当、语言匮乏的现象也很严重。而这些问题光靠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就有赖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由于自制力差,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是看热闹,不会自觉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地引导。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写结合,即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抄写、仿写。 让学生抄写一些优秀片段、好词佳句,写景状物、人物外貌、内心活动、行动语言等。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情,才能使学生产生自己的领会,才谈得上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要促进阅读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要让学生平时依照阅读材料写片段,鼓励学生多作仿写小习作。例如记录难忘的人、事物或景色;坚持写日记;写一些散文、读后感等等。在阅读仿写的过程中,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这样,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最终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阅读方式。 总之,课外阅读应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为主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阅读书籍,以促进语文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而学生也会随着读和悟的步步推进而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身心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❼ 如何教好小学生
小学是教育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博士塞德兹告诉我们:“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与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关键期,给与孩子正确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成长。下面分享五种正确教育小学生的方法:
1、你说话的语气决定孩子对你的态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过:你什么语气,孩子就是什么态度。所以我们在与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不要过于激动,因为多半这种语气也会让孩子接收并反过来用在你的身上。
2、沟通代替训斥。
把说教变成和孩子的一次沟通、谈话。家长在遇到孩子做错事的情况时,通常第一反应就是训斥,好像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但这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还会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更好的做法是和孩子沟通,知晓他这样做的理由然后再纠正错误的想法并告诉正确的做法。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孩子是什么样。在妈妈洗脚的广告里,妈妈给姥姥洗脚被孩子看到了,于是也有样学样的端水给妈妈洗脚,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变成那个样的人。
4、尊重并信任孩子。
孩子们在上了小学之后,可能会慢慢有自己的一点小隐私,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尊重孩子,同样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小学也是青春期开始的时期,孩子多半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并信任孩子,给他足够的空间,可以避免很多正面的冲突和矛盾。
5、拒绝溺爱,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不要什么事情都想着替孩子去解决,要知道,溺爱不等于爱,一个不能独立的人是没有办法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的。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可,培养孩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希望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给你带去一些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