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述适用于视听媒体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效果,听觉和视觉媒体目前主要体现在实现它的说明、娱乐和自动化功能。比如说,借助图像可以建立与对象、事件以及过程之间非语言的联系。这就包括不同产品,如语义特征、国情研究、区域研究以及发音或发声部位等相关图解。从行为主义教学方法意义而言,这些功能合成可能最终起着语言产生过程中参考的作用。一般人们很少去关心应该用哪种媒体来提供这些视觉信息。该程序应该保持不变。而这种方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在教学意图或预期与教学效果之间经常还会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市场上的发音训练教材不仅描述了发声部位在口咽中具体位置,而且还将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发声部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且通过示波记录模式将偏差与调准可视化。这有助于学习者分析和纠正错误发音。虽然我们无法否定这种表述的启发性价值,但是我们还是得指出它所存在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首先,正如在语音训练过程中所显示的那样,今天所拥有的技术不可能将语音信号分析到很精准的地步。结果便是:这种分析不到位;其次,有经验的说话者是不会按部就班地将这种可视性的图解提供的方法运用到发音过程中。声音的产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且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意识的控制。结果便是:有意识的纠错反倒以随机性为基础。听觉训练方法最好与发音的系统训练相配套,当训练的地点和时间有机地融合为一个行为链并且将训练对象语义化了的时候,那么这种训练就已经具有了内涵并且不再是机械的操练(比如在复数语素和ü意思差异上)。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这样一个行为的语境下也会存在一个为语法和语音练习提供的短时的、突出重点的暂停(时间)。但这是一个与意义和重实效语境下的链接和反馈有关的建议。(比较:为此有点语音的描述德国电话号码簿中不同电话号码的可视性或者在具体诗中那些舞台的、漫画的以及文字的拟声词和文本)
2. 如何运用"视听动"写作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还显得回相当薄弱。我们所在的城区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地区,在设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课题研究前,我们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写作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语法
3. 视听教学在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资源与“网上英语课堂”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主干及桌面的光纤网发布到各站点,其传输速
度能够满足外语视听多媒体同步全屏传输要求。登录网站后,教师可以方便地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网上做模拟试题。在“网上英语课堂”中,除了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外,还开设了阅读欣赏、新闻英语等栏目,学生可以读到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文章、时事新闻等。
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许多高校图书馆设立了多媒体视听室或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在图书馆
阅读和学习训练。比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设有多媒体视听室,里面配备了DVD
影碟机、磁带复读机与复录机、光盘刻录机等设备,收藏各种外语磁带及配套书刊、外文原版影片、课程设计类教学光盘。读者可以在室内利用视听设备和资料自学英语,训练外语听力能力,在提高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听力强化训练有良好的效果。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利用学术性光盘进行课程的模拟设计,提高自己的动手技能。
视听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视听信息资源中有一部分是娱乐性
的资料,比如名曲类的音带、著名的国内外影片、电子版名著等。大学生通过听、读、看,如临其境,受到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这比他们读印刷本的名著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这动态的环境中阅读,不仅仅是文学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学生道德的教育、思想境界的升华。
但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学生、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方式而彻底丢弃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因好奇而转移注意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查询各种资源而缺乏创新。总之,结合视听资源教学是发展的大趋势,教师要合理利用好这些资源,只有掌握驾驭适度,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4. 如何发挥视听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视听课作为高新技术的产物,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以丰富的画面内版容区别于其权它语言课堂,具有独特的教学手段,能将活生生的语言呈现给学生,丰富的音像资料有着传统听力课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着重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视听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禁忌以及如何运用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输出语言,达到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5. 视听资源在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优势:(1)可以将运动画面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同时作用于两种感觉器官,可促进更有内效地学习。 (2)采用特殊的容视觉语言,能增强学习效果,克服学习中的局限性,在表达情感的材料中更能增加对学生的感染力。 (3)可重现过去、展示过程。 (4)提供了连续动作,将思想与行动结合在一起。
不足:(1)信息是单向传播的。 (2)学习者不能在行为上参与教学活动,比较被动、消极。 (3)所有的学生都接收相同的信息,并按计划严格安排。 (4)设备价格较昂贵。
6. 视听资源在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的概念由教育技术的媒体观演变而来的。在教育技术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以前,人们习惯于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分析媒体的教学作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媒体来提高教学内容呈现效果。随着媒体本身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传播理论和早期系统观对教学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人们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用系统过程观,人们开始把媒体与教学过程其他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学资源是指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教学和个人有效学习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组织和管理教学,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力资源;以及学习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等物质资源。对于教学资源的分类,经常使用的是两种分类方法
1、按照教学资源所涉及的人和物的关系划分
按照教学资源所涉及的人和物的关系,可以将教学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人员:包括老师、学生、学生小组、教学辅助人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向世界各地的学者、各个领域的专家请教,他们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学习者以帮助,向学习者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所以他们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在认知能力上获得帮助和指导,通过与人交往,学习者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非人力资源 包括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两大部分。教学材料包括可利用的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则包括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其中硬环境包括了教育资源环境和教学传递环境;软环境包括了宏观的教学模式_创造教学环境的依据。
(1)教学材料分为可利用的现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和专门为教育教学设计、制作的教育教学软件(媒体),资源库。
教育信息资源指社会上存在的、可以用来支持学习的各种材料和资源,如各种网上资源,电子出版物中的电子网络、音像资料、电子报刊、工具软件,以及传统的印刷品(包括图书、资料、报刊、图片等)。
教育教学软件指为了教育和教学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媒体材料,如幻灯投影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以及传统的教学媒体。
新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也属于该系统。一般资源库中都包含有相关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各种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素材。案例,习题库,测试题,以及帮助信息。一个好的资源库应具有交互性、开放性,不仅能支持教师的“教”,也能支持学生的“学”。
(2) 教学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
硬环境指为“教”与“学”提供必要环境的硬件设施,由教育资源环境和教学传递环境组成,
教育资源环境包括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及Internet等。它们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自由访问的机会。
教学传递环境是为有利于“教” 与“学”而设计和利用的教学环境,包括了多媒体教师、网络教师、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系统,以及语言实验室、微型(微格)教学系统等。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教育信息传播的通道,为学习者提供对媒体进行有效控制的界面,以呈现各种媒体所包含的教学信息。
软环境指为“教”与“学”创造的条件和氛围。教学模式既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范型和计划,也是创造教学环境的依据。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构建不通的教学环境。因此,在一定的硬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改变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2、按照参与教学的表现形态划分:
依据表现形态可把教学资源分为两类: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所谓硬件资源是指学习进行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设施、场所等看得见的物化设备。所谓软件资源是指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各种媒体化学习材料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音像带、教学投影片、幻灯片、电子讲稿等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序,可以进一步将媒体化学习材料分为内容特定的软件资源和内容相关的软件资源。内容特定的软件资源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而设计的教学和学习材料,通常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介绍事实和概念、提供范例、阐述原理、提供练习与测试等;内容相关的软件资源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们与课程只有间接关系(如某些游戏类教学软件),或者包含了课程之外的大量内容,如电子网络。
对于支持学习的工具性软件,可进一步划分为认知工具、交流工具、问题解答与决策工具、效能工具。认知工具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各种思维能力的工具,比如概念映像工具、几何画板、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工具、专家系统等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实时和非实时的沟通,除了传递教学信息外,还有支持情感学习目标的意义。在网络系统上,特别是互联网上有许多支持人际交流的软件工具,如异步通讯工具 E-mail、同步通讯工具Chat(聊天室)、留言板、视频会议系统等。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解决和决策一般包括问题的确定和权衡、资料搜集加工、寻求帮助和合作、得出研究结果,一般来讲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是一套灵活性很强的方案和程序,以模板的形式出现,它需要综合许多工具,如问题表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数据库工具、交流工具、标准参照工具、评估工具,典型的效能工具有字处理软件,做图工具、搜索引擎等等;显然,让学生使用这些软件工具来写作业、做课题设计、进行数据处理等,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时间;教师也可以随时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及时指导。当然,很多支持学习的工具性软件并不具备一方面的功能,例如数据库软件既可以作为效能工具,也可以作为认知工具使用。
这两种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资源的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比较全面,细致的说明了教学资源的含义,第二种分类方法符合我们的认识习惯,对于教学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第二种分类从一个学习者使用资源的角度来说的,没有将“教学模式”等无形的资源包括在内,对于教学资源的建设来说,这类软环境资源属于观念的问题,就当前教育资源的建设来说,观念层次的建设也是很重要的,它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所以教学软件资源应该包括无形的资源。
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关系
在研究教学资源的概念的时候,涉及到了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关系问题,在李龙编写的《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资源,而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教学资源应该包括教的资源和学的资源,所以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学习资源,在很多资料里面,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指使教和学有效的一切外部条件。这里采用广义的教学资源的概念。
7. 什么是视听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是利用抄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它主要是使用幻灯、影片、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模型等视觉和听觉手段说明解释教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技术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社会著名思想家对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推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时因为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形成新的媒体技术手段。
(7)浅析如何加强小学音乐视听教学扩展阅读
它包括的主要有:
1、视听觉活动,展览、演示、戏剧、参观等。
2、视听觉教具、教材,包括立体的视觉教具,如标本、地球仪等;平面的视觉教具,如照片、绘图、图表、图解、地图、插图、宣传画、连环画、黑板、布告牌等;
映写视觉教具,如静画、无声影片、幻灯、实物投影、显微镜投影等;听觉的教具,如唱片、磁带录音机、校内广播装置、收音机等;视听觉的教具,如有声电影、闭路电视、公用电线电视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视听教学
8. 平板电脑可以下载音乐视听教学软件吗
安卓系统的平板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下载软件,比如豌豆荚、360助手、91助手什么的回都可以下载答安装软件,大部分软件是免费的但也要精挑细选,往往一个类型一个性质的软件有很多,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网络下载,也可以用PC下载,复制到平板中,简单的方法是通过以上的各种助手下载安装,当然平板需要连接WIFI网络或者用手机卡连接3G网络。还可以自PC查找一些大的下载网站中找到相应应用软件,可以通过拍照二维码下载,很方便的。
9. 视听技术的发展资料,详细总结他们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
为什么说视听教育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1.视听运动推动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2.视听教育理论为教育技术中媒体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答:1.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大量视听教学媒体,如广播、幻灯、电影、录音等被引入到教育领域。这场兴起于美国的运动被称为视听教育运动。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如何运用视听媒体及其教学效果等方面问题,他们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出一系列视听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视听教育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视听教育理论对当时的视听教育运动产生过极大影响,同时也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视听教育理论学派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学家爱德加.戴尔在 1946 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的 “ 经验之塔 ” 理论。戴尔认为,经验是 “ 我们身体和思想加入活动的结果 ” ,因而极力提倡 “ 从经验中学习 ” 。他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为直接(做的)经验、替代(观察)经验和抽象经验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分为十个层次。戴尔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分为做的(直接)经验、观察的(替代)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三大类,并按抽象程度分为十个层次,形成一个“塔”形结构。
(1)塔的底层经验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通过与真实事物接触、设计制作模型和演戏等获得的知识最易理解和记忆。
(2)塔的中层是通过视、听,间接接触事物,可得到“替代”的经验。特别是电影、电视等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通过视觉符号(图、表等)、语言、文字,便于获得概念、原理,可使学习简单化、经济化,并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工具,可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5)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太过具体化,而必须向抽象和普遍发展,上升为理论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
以 “ 经验之塔 ” 为核心的视听教育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即使到了今天,它仍然具有基本的理论作用,视听教学论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利用视听媒体进行教学和训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其心理学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视听教材的新颖、多样、生动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动机,吸引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视听教育对真实情景的创建或模拟再现,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可扩大观察范围和可见度,有利于形成表象,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视听教育采用多种形式,从多种角度提供材料,易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掌握规律,形成概念,运用知识,并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大脑左右半球的不同功能,提高识记效果。
(5)利用录音、录像技术对视听觉信息的记录、储存、再现功能,让学习者能随时多次复习强化;提供自我记录、反馈,通过比较和分析,促进其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
2.(1)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于是人们产生了"视觉教育"的想法。1905年,美国第一家学校博物馆在圣•路易斯开办。此后不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和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也开办了学校博物馆。这些学校博物馆和学校课程有着较密切的结合。当时,"一些学校博物馆通过销售便携式的博物馆展品、立体照片、幻灯片、胶卷、学习图片、图表和其他教学材料而充当了视觉教学中心管理机"。
(2) 电影的发明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影的发明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10年,克莱恩在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教育电影目录》。大发明家爱迪生对电影教学异常热心,他在1911年就已开始制作了一些供教室反映用的电影了。在1913年他曾预言道:"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十年以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在爱迪生预言后的10年里,他预期的变化没有出现。但他推崇教学电影的热情以及对电影的教学作用的宣传却鼓舞了许多视听材料制作商和教育工作者。人们深信电影能促进教学改革,同时能降低教学成本。
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运动,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
(3)视听教育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视听教育理论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学习现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其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的刺激和被灌输知识,而应当是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而且知识的构建应当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中学习进行,与视听心理学结合。且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情境,能提供有利于协作的学习的交互式学习坏境,还能够提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大量资源,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视听心理论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4)视听教学的发展随着媒体及各种理论的冲击便转向视听传播学的形成。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发展主要由于以下三种情况:
a.教学电视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b.在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c.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给视听教学领域引起了大量新鲜的理论观念,拓宽了视听教学理论工作者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