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党员教师思想观念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怎么办
先找对你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工作负荷太大,个人价值不被认同,待遇和福利太低,同事关系不和谐,公司或者上司与自己价值观念发生冲突。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个个击破,心态是左右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也是避免“情绪枯竭”的可靠保证,而积极的心态在于自我调适。在职场久了,工作不可避免变得重复、枯燥但积极的人可以不断变化思路,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创造更好的工作流程,从而或者更好的绩效。还有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调适到轻松的工作模式和状态,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我们很容易陷入惯性的思维和状态,按照既定被工作推向前走,越是这样越低效,越容易滋生倦怠。提高效率取决于控制和管理,每天上班前,你可以利用三分钟时间,讲当天要处理的事情按照具体的内容和重要的程度进行分类,统筹安排,节省时间,不必请力亲为的事情,尽量交给别人,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另外,处理工作也得讲究先难后易,将特别棘手的问题提前解决。久在职场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和技能难免欠缺,你要不断的解决新问题,必须花时间充电弥补,以轻松应对各种竞争和压力,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紧张,导致原因是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修复....如此种种,只要静下心来,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答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环境。每天花三分钟想想这些问题,缓解和调适,你的压力就会释放,工作积极性就会回来。
2. 学了指南后对老师的教育观念有什么转变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 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 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变化、唯物、辩证、动态的观点为指导,去分析、认识与把握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与预见性,也能使我们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纬勺约旱慕萄б帐醴绺瘛?p>有位小学特级教师从来不把孩子当作一只空口袋,拼命往里灌东西。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让孩子们有的时间发展已有的知识,发展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如“祖国”这个词比较抽象,很难用一言半语讲清楚。她问学生:“哪个小朋友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说:“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又问:“到我们学校参观的客人中有日本朋友,美国朋友,日本和美国都是独立存在的国家,我们能不能称它祖国呢?”好多孩子同声回“不能!”另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她立即肯定了他的回答,并且画龙点睛地指出:“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又如“颗颗穗粒多饱满”这一句讲解过后,她要孩子们用“饱满”一词造句。有的同学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说:“豆角长得饱满。”她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微挺了一挺,两眼炯炯发光。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老师精神饱满。”她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也挺起了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大家不仅懂得了它本身的含义,也懂得了引申的意思和用法。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青少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长,学生才可望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在帕夫雷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的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教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教师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使格里沙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教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孩子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教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毫无觉察。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算术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华。
女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在哪里呢?就在于她对儿童的自尊心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当她把格里沙在全班面前“示众”时,她完全不了解这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和精神上带来的痛苦。以后,她对孩子的指责,更加重了他的思想负担,以至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当初这位女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做法:她可以找一个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的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作榜样。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中,教育学科的课时数,在各门课程课时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美国有的高校占30% 以上,有的达到50%;英国甚至达60%;日本约占19%;前苏联大致占25%。这说明,教育科学特别是教育学是师范生最佳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有何转变求解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对教育的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结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考试与评价制度等都要来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这其中,新课程理念的形成尤其是关键,亦是首当其冲的。具体来说,有以下转变:
首先,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说起;教育观念转变,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教学改革成效不显著。因此,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提高认识,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真正把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方向上来。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动学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充分体现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教师从幕前退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学会倾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景,让学生与知识对话,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文化,而非抑制和抹杀学生的个性、灵气,让教师成讲师,学生当厅(听)长。
第三, 转变过去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观念,由单纯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宏扬人文精神,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其精神、情感所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首先,内涵变得丰富了。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从横向角度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从横向角度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灵连续体。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来,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第四, 突出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4. 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新课改下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浅回谈了新课改下教答师思想观念转变的几点看法:(1)转变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2)转变只教课本知识的眼前教育思想,开展创新教育;(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自主合作学习。
5. 当今小学班级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因素。
1、思想观念陈旧。
由于受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当成被管束的客体。班上大小事务均由班主任一手操办,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班集体,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也就不可能形成高效运转的班级管理机制。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班级事务管理,才能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受到教育。
2、能力有限。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学是不可缺少的,有促进帮助的作用,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上应该体现督促的目的,贴和教材、把握基础的特征,既有基础性的多能,又有专长性的专一。
(二)社会因素对班级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环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阴暗面,也会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
2010年3月23日,南平郑民生杀8名小学生。
2010年4月12日,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
2010年4月28日,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
2010年4月29日,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
2010年4月30日,山东潍坊男子小学内锤伤5人后自焚。
2010年5月12日在陕西省南郑县山口镇几名歹徒穷开着一辆面包车凶恶及的闯入一所位于山口中心卫生院附近的民办幼儿园后挥刀乱砍,幼儿园老师的母亲当场被砍死,两名幼儿老师被砍成重伤,20几个3-6岁的儿童被砍死砍成重伤!
这一切现象使得学生的心里产生阴影,对社会产生恐惧,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与质量,也有部分行为偏激的学生效仿
(三)小学生自身心理生理特点所致。
作为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及和谐发展的主要个体,小学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先,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使他们本身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有耐心的引导与培养,而不能操之过急,求全责备。其次,因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必定良莠不齐,一些学生的落后思想与消极心理都对班级管理以及其自身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家庭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而就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观念。
班级管理的宗旨和根本目的应该是以班级为活动载体,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感知、体验、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班主任老师理应成为新形势下学校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必须摆脱陈腐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克服主观意志决定一切的偏向,实现两个看:一看时代和社会赋予教育的新的重任和要求,二看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的状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不断地创造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班级的主人,体现出班级教育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辩证地分析“社会环境”与“班级环境”的相互关系。
班级小环境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求,同时又要克服和抵制大环境中的消极面给学生可能造成的腐蚀和侵袭。这样才能找到探索的方向。新形势下的班集体建设,学校和老师应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和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使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当班主任难,当好班主任更难。面对性格不同、思维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有耐心、有恒心,有责任心,需要忘我的热情,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
三、具体策略。
那么,如何具体实践,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呢?
(一)要实现“四大转化”
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极有创造性的工作那是绝不为过的。面对的是一群精力极其充沛与旺盛的学生,他们心中少有“准则”,过分信仰自我,每天都喜欢制造一些新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竭尽全力地用心思考转化的突破口,极其耐心地做着四个方面的改变。
1、改变班风。我对班级学生做了静心的跟踪分析,利用家校联系等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学生的个性分析档案,利用这个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与学生合作完成了《班级管理条理》的修订,实行了力度较大的班级自主化管理。既使学生得到了尊重与常识的需要,又使学生得到了约束与监督的控制。我有意拉大了个人竞赛中加分与扣分的额度,在班级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个人竞赛,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爱校爱集体的情结得到了强化,所以班级真正形成了“班荣我荣”的良好风气。
2、改变态度。许多学生却有些自以为是,喜欢标榜自我,爱耍小聪明,这一类学生大多是班中学习成绩相对较拔尖的学生。还有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则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面对这种或者浮躁或者落后的学习态度,我的确是费尽心机。我为此专门召开“态度决定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相关主题班会,在班级中反复声明“过程重于结果”“态度重于成果”的评判理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挑战意识的冲击,并比较自觉地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行动。渐渐进入正轨后,我又加强了对作业态度,听课态度等方面的考核,让所有同学的一切态度都在比较规范的监控与管理中不断改进。目前我班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都有一定的好转
3、改变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用,而不好的习惯则可以贻误终生。当然好习惯的养成是要精心培养的。我曾开玩笑地在班中说,走进我们班,就如走进了一个闹哄哄的菜场。为了培养他们认真早读的习惯,我召开了全班动员大会,在班级讨论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早读的要求与意义,并让他们慎重地签署了诚信协议书。为了纠正学生作业忘带的习惯,要求学生人手一份每日作业备忘录进行登记,这样做好后,学生的习惯渐渐地有了大的好转。
4、改变意识。学生固有的意识里会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应该被管教的,而又常常不满于被人管教的无奈。这种矛盾的思想使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为自己的犯错开脱责任。我接班后,向学生声明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即民主、自主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学生的自主教育。现实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陷于两难的境地,比如看着不管很难受,看着管了又觉得吃力不讨好,所以我倡导自主管理的真实目的还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老师从观念到行动处处强化自主意识,目的是要向学生证明你们完全可以教育管理好自己
(二)舍得投入。
班主任工作要做好不光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更需要舍得倾注心力。
1、投入爱心。可能是受到女儿读六年级的影响,我对家长的焦灼和渴慕的心理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现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常常换位思考,如果就是我的孩子?这样我就不会再安于坦然而将问题束之高阁,而会将问题转化为成因、对策等一系列积极的思考。
2、投入精力。为了做到反馈及时、监督有力,我设计了一周考评表,每天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常规进行考核,有时还要写上自己的评语,对学生中考核不准确、自评不客观的情况要予以监督和指导。建立每月的家校联系单,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全面提升。
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真正信服于你难度是可以想象的。如果没有学习和提升,自然就跟不上工作的要求。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的摸索,而不断的摸索也就一定能提高自己。
1、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善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怎样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就必须要多方学习。学习的途径是很广的,可以看书,可以参加培训,可以多听学生的建议,但我想最重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向身边的班主任学习,吸纳别人成功的管理经验。于是在自己遇到班级转化中的棘手问题时,我也就有章可循了。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选出得力的班干部,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开展班级活动时,做到以下三方面,能有效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成效。
组建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我认为:首先,要认真观察,慎重选择。班主任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其中包括查阅档案,看其表现,听人反映,观其行动,从而尽量准确地掌握全班同学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等。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苛求十全十美;其次,切实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当班干部的,班干部队伍组建起来之后还必须尽力进行培养,在短时期内树立起他们的威信。培养班委干部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工作,要培养一支好的优秀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不但要付出许多心血和汗水,还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班主任应将此作为班级管理的精神导向,并努力贯彻到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要求全班同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及对学生的教育,都要经过学生的响应及接受,付之实施,才能使对班级的管理意愿及管理目标得于实施,因此在班级的管理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使对班级的管理及教育学生得到保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这一名言讲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处理“事”为主,成为教师强制管理班级的重要方式。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要想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班集体,必须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为同学服务、锻炼自己的机会。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育学生塑造学生锻炼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使他们受到教育。
(3)加强学生自律意识的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令而行”的自我管理,即达到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履行职责,自觉完善自我的管理目标。为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学生自律意识的教育。班主任首先要晓之以理,讲请自律意识在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它是保证一个人最终成就的关键。一个完全依赖于严格管理的人,即使上了名牌大学,而最终是很难有大作为的。而一个能自我管理、自律意识强的人,即使天性鲁钝,暂时达不到一定的境界,但他终将取得辉煌的人生业绩。第二,班主任应加强学生自律行为的督察。以正面教育为主,应时时发现学生自律意识方面的闪光点,予以及时表扬,让学生有样可循。同时,班主任应在每周要求学生自我检查,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自我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找出自律意识方向的不足,并拟出纠正的方法和预期的目标。长期坚持,自律意识就会增强,班级管理便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增加自我意识,我要求学生“日三省吾身”——我今天是否做了有害自己的事?我今天是否做了有碍他人的事?我今天是否做了有损集体的事?三点反思,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念得多了,顽劣之性也就渐渐地得以克服。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
首先给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在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制定成班级公约。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制订出班级其他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其次给学生提供可行的参与形式。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系列的实实在在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参与形式。例如可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做班长管理全班日常事务的机会,让他们在设计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秩序,处理班级事件中体验到自己对班集体的一份责任感与义务感。
再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良好的参与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因此,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应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也就是说“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尝试实行三区三制总控制管理方式。对于教室,实行“值日班长制”和“值日班干部”制相结合。通过值日班长制,让每位同学对一天的情况进行纪录,通过这一行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使人人都能走上讲台,人人都敢于走上讲台;对于就餐区,实行桌长承包制;在宿舍区,实行寝室长负责制。所谓总控制,就是在对这三区的检查中由每天的值日班干部作宏观的管理,从抽查、得分情况或值日班长的登记情况来对每一天进行量化打分,一周一统计,两周一表彰。正是这样的一套学生自己实施、自己监督、自己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使我们班的四项竞赛成绩卓有成效,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还要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德国教育家赫乐巴特曾讲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说明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抓住缰绳,那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缰绳和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以活动为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就是搞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缰绳。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进行素质教育,才能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5)开展班级活动实施激励方式
班级活动能够形成一种令人感奋的外界刺激。它能触及学生的某种需要,并引起其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反映,从而把他们潜在的尚未意识到的高层次的需要引发出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把外界的刺激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原有需要水平的基础上,对较高层次的需要产生积极的追求。因此,在班集体活动中应实施有效的激励:
①制订计划时,采取协商式激励。班级活动开展之前要制订周密的活动计划,班主任事先就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和学生们协商,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要尽量采纳,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对一些未被采纳的意见应作必要的解释,并且应充分肯定其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与信任是班主任教育情感的体现,被信任则是学生“内驱力”产生的催化剂。会使他们思想更活跃,心情更舒畅,行动更积极。
②开展活动时,采用授权式激励。一位称职的班主任,不在于他埋头苦干了多少具体工作,而在于他能在创造性的宏观策划、指导班级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把组织实施活动计划的权力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特点的角色,使学生既是制订者又是参与者。把权力交给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它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当然,把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班主任绝不能成为局外人,而是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尚还年轻,毕竟不成熟,在活动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实施不力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指正或扶持,切莫生硬地批评,要宽容、引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这样,能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③总结活动时,采取褒扬式激励。活动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总结讲评,以褒扬式激励为主,对所有学生在班级中的出色表现,甚至是点滴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使每位学生都有“心满意足”之感。运用褒扬式激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活动中每位学生表现出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和“闪光点”,要善于在对个人进行表扬的同时,对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认识个人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认识到一旦脱离集体,个人是微不足道的
总之,教师只要紧紧抓住学生的需要,把握住教育时机,区别不同的对象,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就会把教育者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就会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同伴卓越的表现中,汲取营养,接受强有力的正向刺激,去寻求更高更新的目标,从而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班级建设成效
1、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全校同学在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之后,学习目的、方向更加明确,学习也更加努力。认真学习、刻苦学习现象尉然成风,上课听讲、反复思考问题、精心准备回答老师提问,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为祖国的强大,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观念正在树立。对于个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班委会也对他们学习成绩差在那一科或那几科进行了仔细分析和排队,并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学习帮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端正了学习态度。
教师创造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由开始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由为老师家长学变成了我要学,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开始敢想敢说,质疑问难,有自己的见地。在班级中,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意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自主发展的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3、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
寓教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之中,通过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活动来培养全体同学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取得思想与身体双丰收,这一直是在班集体建设中班委会追求的目标。
在学习之余同学们都纷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长期坚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打排球、篮球、乒乓球、踢足球等和节假日的文艺活动。各班班委会还组织同学们到社会福利院给福利院老人送关怀、清扫房间卫生、送去歌声和欢笑声的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得积极主动,或打扫卫生或清理房间,或与老人们一起开展文娱活动,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受到福利院的老人们连连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完善自身的素质教育的效果。
4、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班干部。
以人为本的班级民主化管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强调学生道德内化中的主体性,通过其主体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德行的发展,是学生主体性在正确方向上得到不断升华的保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成了调动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手段。我班开展的值周班干部制度,每周由几个班干部安排一定的时间负责学校的管理,有早读管理、两操管理、午休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等活动,由值日班长检查汇报,由班主任配合指导,让学生真正全面地参与到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才能。
班集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我们还应该更努力争取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力量来支持和发展教育,让孩子们的明天成长的更好。
6. 如何改变教师落后的思想观念
1.学习先进的理念,多接受新鲜事物,最好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
2.自我反思,要从内部转变观念。
根据波多纳理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7. 教育爱的内涵的思想特征有哪些
从爱之主体来看: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包括教育决策者、教育组织版者、教育评价者权等对学生的爱,爱之主体囊括了贯穿教育活动始终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居于主体地位。
从爱之客体来看: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全面的爱,理陛的爱包含对学生身体和生理层面的关怀和爱护。比如说对学生健康的关心,安全的保护等,使得学生能够茁壮成长,对学生学习层面的教育和教导。即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要有信心,教导要有耐心。
(7)小学教师个人思想观念现状分析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教育爱的表现形式相当丰富。教师欣赏、重视每个学生,对后进生更倾注期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业上指导,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教师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学生,对学生以诚相待,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奋发向上。
教师理解学生,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产生困惑的时候,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多理解和帮助,少埋怨和批评。
8. 思想观念和责任意识的散文
责任意识心得体会
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良好的文化素质啊,是扎实的基本功。不错,基本功和素质是很重要。但我觉得,最最关键的,是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10000前面的1,没有最高位上的1,后面的0再多也无益。有诗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有耕耘。”这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自然流露。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表现为对学生、对事业的责任心。责任心促使教师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责难,甚至不需监督和制度约束。责任承担的广度与强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态度。不愿承担责任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冷漠的,他的存在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有时反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善于承担责任的人,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善于承担责任的人,给人的感觉是热心,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
敬业也不例外,“爱岗敬业”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所谓“爱岗”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当一个教师把爱岗敬业确认为自己的道德原则时,他就会产生对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这些积极的情感又会使教师对工作表现出积极、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责任心又是教师自觉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许多实例表明,缺乏责任心的教师不可能严谨治学,工作也不可能有积极性。所以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增强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管由于民族差异,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各国都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的教师和教育家,无一不是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无一不是对教育事业具有深沉的挚爱并为之献身的。陶行知就认为: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1919年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演讲,提出新教员应具备5个条件: 1,要有信仰; 2,要有责任心; 3,要有共和精神; 4,要有开辟精神; 5,要有实验精神。前苏联教育家鲁普什卡娅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加里宁也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们身上的一种重任。”这些名言,是教育家的崇高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的真诚表露。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轰轰烈烈地展示出来的,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教师职业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是一种内驱力,驱动教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随时注意研究学生,并自觉地尽职尽责。教师如果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学生,便会把自己的艰辛与学校的未来,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联系在一起,感受到辛劳的价值、为师的自豪和工作的乐趣。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会使教师劳而无怨,苦中作乐,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创造高质量的工作。责任心,还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拥有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时空,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心在教学工作中表现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9. 教师政治思想表现考核如何填
一名老师准备参评市教学能手。要求领导为其写一份政治思想表现考核。该同志各方面都不错。要求对该同志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敬业精神签署具体翔实的意见。
10. 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观念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一、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其次,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再次,要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主要体现在 “仁爱”,一个教师应该用心去教书,在教书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因此,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新的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社会的进步,要求教育不断的发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断更新。那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掌握宽厚渊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了解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态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当中,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在教育中勇于探索,创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听我们的课觉得有趣、有味,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达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目的。
四、得体的言行,高尚的情操
小学生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细节问题,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