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实现新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 树立教师形象,适应角色变化 当我们进入中学的校门时,我们就要清楚,我们的身份已经变了,这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好自己的角色,、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转换: 1、身份的转换 如一个人在家是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在商场是一位顾客;在公汽上是一位乘客,不同的场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就要求我们的言语、行为等等,甚至可以小到像衣着都要做很大的调整,特别是我们刚毕业的新教师,由于我们刚从大学的校门走出来,衣服可能是学生装或者说接近学生装,别小看这样一种小事,有时,会让我们很难堪,经常会被门卫值班室人员误以为是学生,为了简省不必要的麻烦,新教师的衣着还是要尽量成熟一些,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职业定位的转换 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都是有定位的,如人们对医生的职业定位是:问诊开药、治病救人;对律师的职业定位是:巧言辩护、维护权利;对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为此,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想到我们十一个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教给学生知识,而不能做一些败坏师德师风的事情。 3、期望值的转换 新教师往往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很高的期望值,有着很美好的职业向往。但由于教师角色行为的复杂性,新教师在角色适应中总免不了受到角色冲突的心理考验。新教师在走上讲台后可能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花大力气认真备课,希望把知识全盘地毫无保留地倒给学生,可是得到的回应却事与愿违:新教师往往满怀信心走向讲台,灰心丧气走出课堂。上课竟然成为一种折磨!看着闹哄哄的课堂,看着精心设计的内容没有人理睬,或者说理睬的人不多,无论你怎么提高声音,溢满心头的只有无可言状的挫败感。真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为此,我们要降低期望值,同时,也要我们找一下自身的原因,尽快调整心态。如果这些转换我们都做好了,我们就在学生面前亮好了第一次相,也树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作了一个小小的铺垫。 二、 组织教学,狠抓备课 1、时间投入要够 2、资料准备要充分 对于新教师来说,不要老是依赖学校,该买的资料一定要自己买,手中的资料多了,多查阅,多补充,才有可能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 3、备课环节是关键 这一点,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样做的:先总体浏览一下教案和课本,以便控制讲课的深度、广度,看哪些知识比较生疏,针对较生疏的知识,我们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在弄清楚的前提下,再来写教案,写教案的过程中,不要照着别人的抄,一定要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教案来,教案出来后,一定要反复看,反复记,琢磨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同时做一些题目,如果讲一节课,重点、难点不突出,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东打一锤,西打一棒”,最终会影响你的教学效果。 4、上课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要上好课除了备好课外,对新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衣着要庄重合体、教态要自然大方,不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去;同时要有明确的讲课思路,语言表达顺畅、内容安排得当;还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以保证课堂秩序;也可以通过听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是一个人人都会说,但真正做起来又相当困难的话题,有很多学生会说“老师,你的课讲得好,学生自然会听。”其他科目我不清楚,至少我们地理是这样,由于地理是个交叉学科(有地理知识,有数学知识,有历史知识,有物理知识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只讲地理知识,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多穿插相关科目的知识,会使学生的兴趣大为提高。 四、为人要谦逊 初出茅庐,难免会有一小部分老师,觉得自己才高八斗,摆出一幅盛气凌人的驾势来,这样会使你周围的人远离你。当我走进会泽一中时,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会泽一中无弱者”,所以,我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还感到自卑,由于我比较笨,所以,我对于自己不懂的一些问题,我经常会跑去问同组的老教师,他们都毫不吝啬的给我详细讲解,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试想,如果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来,那谁也不会告诉你,这只会增加自己的教学难度,用我们李校长的一句话说“扶着师傅的肩膀前进”,在此,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师傅。 五、对学生要不要偏心,善待差生 只要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但我们喜欢不要在学生面前表露出来,在学生面前,我们还要故意装作满不在乎好学生的样子,更多地去关注差生,只要差生的成绩上来,你的教学成绩一定很好,我的具体做法就是:课堂上多提问差生,尽管答得出来还是答不出来,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另一方面,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在差生的作业本上写一点鼓励的话语,这样会让差生觉得:“老师还是很在乎我的”,差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培养了一部分。对于极少一小部分纯粹不想学的学生,我们就用软办法哄他,让他上课不捣乱,以保证我们的教学。 新教师角色转换,从不适应到适应,从内心彷徨到专业发展,既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蜕变”过程。我们在选择了做教师这一职业后,要作好充分的心理调适,有准备的去做教师!充满热情地去做教师!终身的去做教师。
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认为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管理者与控制者,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者的关系,尤其是小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这的确需要教师来调控,但是教师却将此简单地理解成管理,认为服从管理的就是好学生,不服从管理的就是坏学生。小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其思维被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应试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唱着独角戏,而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即要由以往的管理者与控制者转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而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教师是这台舞台剧的主持者与设计者。这样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习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所不断追求的。
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提问的质量与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问只局限于表面层次,通过阅读文本便可解决,教师对问题答案以对与错来判定,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地位,所学到的知识虽然说也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只是肤浅、表面的,教师没有将问题引向深处,其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很难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我们要将学生引向深层次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这对教师指明了方向,需要教师实现两个转变:第一,创设愉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过程,我们要将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交流,要注重课堂生成的处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学生的课堂反应引向更高的层次,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第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发展性评价,以使学生增强信心、体会成功。因此我们要摒弃以往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落实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放任自流,教师不管不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较差,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要为学生理清思路,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促其改正错误,清除障碍,勇往直前,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年复一年地将书本上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摆脱教书匠的角色,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开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积累总结经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与课程,学习新理念,运用新手段,开发新资源,成为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才能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将创新教育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㈢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由于教学活动发生在课堂内,由作为知识的拥有者的教师向作为知识的需求者的学生传授的活动,教师就必然承担着把知识经验通过传授的方式继续传承下去的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简单的教师“单向传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教师仅仅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不利于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究。由此,教师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1、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的“导师”。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智力高低、学习风格、学生个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真正得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探求知识,并通过留下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以及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阶段的学习。
3、教师应该能够在学生需要克服较大困难或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点和支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教师不仅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者……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㈣ 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变主要有哪些方面
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适当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师爱——心灵沟通的桥梁
爱,作为人的普通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爱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爱的伟大在于深厚、细腻与无私;而师爱的伟大在于博大、理智与奉献。师爱不仅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更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多彩的百花园中耕耘,尤其要关注“弱苗”的成长,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爱的呵护与培养,
一、用爱的目光赏识孩子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赏识是激励孩子成才的动力;而教师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在一个集体中,孩子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淘气还是“温顺”,他们总有各自的闪光之处,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赏识,以体验自身的价值。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人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做学生的赏识者。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觉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当然,教师的期望要适时适度,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犹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二、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这该是多么不幸呀!孩子们的渴望并非金银财宝、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雏鹰奖章”;有的想得到一张奖状;有的想在光荣册里记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当一天值日班长。面对孩子的渴望,老师切不可熟视无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挚的爱尽力满足他们的渴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进。爱的渴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信心、是激励,是进步。从而使我体会到,教育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作为班主任,要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多给他们留一点“渴望”的余地吧!
三、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宽阔!法国作家雨果回答:“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而宽阔的心灵能够包容万物。哪怕是孩子的缺点,老师也要用爱的胸怀给予包容。天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正如办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以爱的胸怀学会包容,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热爱学生,是广大教师用自己的心血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使用“自尊心的原油,点燃自信心的火种,”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初级动力。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让师爱永远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爱,理解、包容学生,能走入学生的心灵,给孩子成长的翅膀,这是教学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什么事都有它特定的实施范围。特别是现在教学资源集中化,追逐名师名校,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名校的好学生扎堆,自律性较高,较好管理。而名校筛选后留下的学生呈现的情况是,基础较为薄弱,行为习惯较差,我校的情况属于后者。对这些学生除了用爱来激励他以外,还必须适当的结合“严”。
师严——成长的阶梯
一、严于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常常听得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诲,旁征博引,对学生晓以大义,痛陈没有知识的害处,极力渲染拥有知识和文凭的光辉前景;教师诚心诚意地为学生出谋划策,或苦口婆心,或慷慨激昂,或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应该这样,不该那样。见学生犯点错误,就想当然地认为那是溃千里之堤的“蚁穴”,需要进行“纠正”,不然就“害了学生”;本来目的在于让学生认清错误,但为了让教育入脑入心,教师常常由此想到这个学生其他问题或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变成喋喋不休的说教,甚至还抓住这一“机会”去教育全班。老师说得口干舌燥,可谓诲人“不倦”。而学生呢?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甚至说:“和我妈一样唠叨,也不觉得累。”
其实,这只是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学生的问题,盲目而坚定地相信只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才是最正确的。有时并非教师讲的道理不正确,而是因为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学生的态度、想法,学生面临的问题、处境(或许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给学生的建议尽管听起来头头是道,可是没有通过他切身的体验,就很难变成他的行动。 殊不知,当我们陶醉于自己的 “诲人不倦”时,向学生“表白”的却是一种担心,一种失望,对学生没有信心,实际上给学生的不是信任和支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
此时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不再是“我训你听”,而是让学生共同讨论,细化责任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比如,迟到,早退,旷课,课堂纪律,教作业本,清洁卫生,做操~~。让学生自己根据自生状况制定,但关键要严于执
行,少说多做,还有教师要加强自生的表率作用,身体力行。比如,我当班主任时,和学生商定好几点到校,就一定几点到,就算是下雨也一定要按时,当有一些特殊情况耽误时,我会给全班学生作出情况说明。这样学生会丛心底里对老师产生敬意,学习这样做,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由老师对学生的被动要求逐步转化为学生的主动要求。最终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严于学习方法的养成
经常在课余时有同学找我谈心:老师你们平常给我们讲的学习的好处,必要性,我都可以讲一筐。而且我也不断的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但是一到上课时我就会开小差,一到放学时我就会想到玩,总是想着我明天就努力,这样不好,可我就管不了自己,你打我吧,罚我吧。这不禁让我反思,这些孩子尽管底子差,但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可是由于以前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不能持续自己的学习行为。
故,针对我校实际状况,每每接手新年级学生时,会给他们提出一些要求。如当堂课做当堂事,作业本每天清理,对未完成作业的一定要利用课余追回来。因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加强其基础训练,每课养成预习的习惯,听写词语,每周养成周记的习惯,课堂养成笔记的习惯。对这些要求,学生一开始是一种排斥的状态,时时会想办法逃避,偷工减料,应付了事。这就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学生去玩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如果老师没养成习惯,那学生就根本不可能形成。同时,还应沟通家长,及时向他们传达自己的心意,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进步。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每个孩子都有对精神自由与美好理想的追求,都有成功的期待,都会不断地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解放学生的精神空间,并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指出发展的方向,在关键时刻成为给予指导的“导师”,困难之际成为热心的“支持者”和“帮助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于教育自觉地需要,自动地追求。”
师者——友也
这几年,我还有这样一个深切的感受,那就是——要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学生几乎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之中,面对目不暇接的信息世界,他们常常是只能狼吞虎咽般地去吸纳、去模仿,而来不及进行有理性的选择。他们的生活很忙很精彩,溜冰、踢足球、看NBA、玩跳舞机、上网聊天、参加生日PARTY、唱最新流行的歌曲……相比之下,教师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要少得多,他们会给学生讲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会说牛顿和鲁迅,他们最爱对学生说的就是“想当年我们…….”但是他们有的不懂QQ,有的不知道愚人节和情人节,不知道李玟叫KOKO,还有他们说不出新出炉的网站的名字,不知道姚明在NBA的情况……一句话,有点 “老八股”了。 所以,有时候,当我们走进学生圈子中,就像一个土著走进外星人的沙龙——因为对这个圈子的话题几乎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插嘴,又怎么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影响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不一定是解题之道,“业”也不仅仅是作业,“惑”可以来自于所接触的任何一个领域。正因为如此,新世纪的老师难当,因为他们可以为学生之师的范围相对于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来源来说,正在渐渐缩小!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共同语言的减少,心理距离的拉开。而一旦心理上产生隔膜,学生对老师就会敬而远之,老师对学生也会产生误解。 所以要做一个受“新新人类”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我们就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各种新生事物,对不懂的东西不要简单地否定。学习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教师尤其如此。如:有学生热爱写作,我拿出自己学生时期的作品与他们交流,结果有的学生连日记也信任地拿来请我指点;有学生爱上网吧,我也很快学会各种上网的技巧,我的电子信箱成了学生们的免费咨询信箱,有些难以启齿的情感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来寻求我的指点;现在我有时还通过OICQ和往届学生聊天。这样就可以让师生关系特别和谐,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跟着时代走,赶上学生的步伐,做他们的贴心人,理解、包容学生,但又不能放纵学生。“严”与“爱”结合,根据各自状况适度把握。这是新时期新形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不论你教的是何种层次的学生,你都会有所收获的。
㈤ 我以前是初中教师,现在是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对学生课堂要求严格,课下打成一片,作业不要太多,上课时语言幽默,与学生玩一些课堂小游戏,如开火车回答问题,成语接龙,辩论会------来自一个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生的建议
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语来文教师不应该只做源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