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慈善小故事作文文410字
《慈善小故事》
公交车上的人先是寥寥无几,接着陆陆续续地人渐渐多了,不一会儿就满座了。窗户紧紧地闭着,外面的寒风无法再向我袭来,可我依旧感到冷冷的,似乎缺少了什么。
车缓缓地停了下来,一位老大爷迈着蹒跚的步子走了上来,他左顾右盼着,眼神中像在等待什么。他的眼神忽然定了下来,迈起了步子。我呆呆地望着,这老大爷要做什么呢?他在一个中年人面前停了下来,礼貌的说道:“先生,能不能让我这老头子坐坐,你看,人老了,站着不方便呀。”中年人斜着看了大爷一眼,接着便扭着头向窗外看去。老人被无视了。老大爷失望了,静静地呆在一旁。车里不一会儿就炸开了锅,都在议论那中年人的不是,可谁也没有起身让座。我见这番景象,不知怎的,好像更冷了。
“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这是从小学开始众所皆知的,为何没有一人起身让座。
“老爷爷,过来过来,我这给你坐吧。”蓦然,一声童稚的声音在车内环绕,环绕在车内的每一个人心里。我寻声望去,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孩正拉着老大爷的衣襟往她的座位走去。“老爷爷您坐着,我站这。”大家见这情景,都在称赞那个小女孩那么懂事,而那个中年人低着头,一声不语,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扶着座椅的后面,身子摇摇晃晃,那两跟小辫子更是调皮地左右扭动,是在夸赞小女孩。不久,中年人站了起来,默默地走向小女孩,轻轻把她抱了起来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站在了一旁。“谢谢”中年人获得了小女孩的感谢,他笑了,很灿烂。
渐渐地,心中充满了暖意,刚刚的寒冷已不见踪影。接着只要上来了有老人小孩,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起身让坐,变成了车里满座位上都是老人小孩,站着的都是中年人。望着,我不禁笑了,原来世界因爱而温暖。
『贰』 慈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版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权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的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叁』 慈善人物的故事20字。
成都的慈善故事
点评:来自广州的老两口为旱灾捐款,并责问工作人员512捐款后为什么没看到公示他们俩的名字。笔者觉得这是成熟的捐赠人应尽的义务。捐款可以带来心理宽慰,但慈善不全是一个让人找回心理宽慰的渠道,所以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钱去哪儿了,怎么花的,花的效果如何。而公示捐赠者名单可以极大提高慈善部门的财务透明度,只有不断有人鞭策慈善部门的完善,慈善事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相信这也是每个捐赠人的初衷。
“钱不多,但我衣服都是捡到我女儿的在穿。”
点评:慈善日记的作用,除了让我们记住那些可爱的人还有可爱的事,其另一个作用就是提醒我们过去的灾难。总说中国人很健忘,每一年那么多灾难你能罗列出几件?这是常被提出的问题。实际上,现代生活压力太大,人们需要关心的事情太多,所以,即使记不住也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有材料能够帮助我们在空下来的时候回想一下这些事情就好。而推动这些材料形成的,正是“捡女儿衣服穿还要捐款”这样的大姐,慈善真的包括很多事,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做一个成熟的捐赠者,那么就不要只是关注每次大灾后谁捐了多少钱,你甚至可以经常性地围观一下壹基金的生存情况。
“4年来不知道给他们开了多少张收据了。”
点评:一个人不厌其烦地做同一件事,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人,这是“急之国”难得见到的现象。就笔者的理解,一个人某个时候做慈善,不是因为他从始至终就是这样,只是因为他在那个时候善念顿生,而且做完之后心情舒畅。但是如果让一个人一直做这样一件事,那么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坎坷、困难、当然还有自己惰性的不断阻拦,这时候做慈善,捐款已经不能让他心情舒畅,他还能一直坚持下去吗?笔者不怂恿任何人这样做,同样也不提倡没理由地随意施善、给钱,慈善的终极目标不是要筹集多少钱,而是要让人生活得更好,如果这位傅艳女士的行为能让一些人开始懂得坚持得重要,那么由此改变的这群人已经在为慈善添砖加瓦。
“朋友结婚不肯收礼金,于是我就以她的名义来捐款。”
点评: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就是送红包,怕太近的朋友不愿收,怕太远的朋友发请帖,司空见惯。我们不管捐赠、慈善动机是什么、针对什么人,只要是他在用这种方式真心祝福某个人,想通过这种方式在物质上或者精神上让某个人更好,那么它就是慈善,笔者表示支持。
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钱有点少,真不好意思。”
点评:这句话笔者听到很多人说过,当年去募捐衣物,就有大娘抱着一大捆衣服跟我说“不好意思哈,衣服都不是好好,但是很干净。”我为他们做慈善的那种诚意鼓掌,朴实和真诚比打在捐赠账户上的数字更加可贵,慈善可以离开后者但是绝对离不开前者。
“我们感同身受。”
点评:汉娜 阿伦特在《论革命》里说过,同情不是给予,而是对他人身处的痛苦能够感同身受。对于成都人来说,最大的伤痛无不是512留给我们的记忆,同时,最大的感动也无不是512留给我们的记忆,而玉树地震的景象,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太过熟悉,因为有512的记忆,我们能够理解玉树灾民的痛苦,胡先生的捐款也许不能给玉树带来很大变化,但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在远方感同身受地为玉树祈祷,让玉树人知道在远方有人能够陪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其结果就是两方对同情和怜悯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笔钱是妈妈的积蓄,现在她过世了,我是来还愿的。”
“这些钱用于旱灾,捐款是为了纪念祖先。”
点评:其实用捐赠来移情的事例有很多,按照笔者理解,这种情况在平常的捐款中发生的概率会在50%以上。在很多公开募捐场合你都能看到很多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捐款,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要善良。当然会有人表示异议,对于老太太捐款为纪念祖先的做法,对于捐款为妈妈还愿的做法,同样如此,笔者支持这样的异议,但是笔者个人觉得我们在慈善上没必要追求纯净,甚至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有洁癖,因为这种洁癖会让你排斥很多东西,对这些东西产生怨念,实际上这会让你违背慈善的初衷。
『肆』 5个慈善小故事
虞洽卿是一个乐善好施,经常捐助慈善事业的慈善家,他小时候就很懂事,据说他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其家父是一个银行小职员,有一天母亲让他去买烧饼,途经一路边,看到许多孩子在地上捡一富人散的钱币,此时他自己买烧饼的钱不知丢哪了,但他并没有去捡地上的钱币,而空手回家不吃嗟来之食,这些足以说明他从小就养成了一个好的个性,在充满书香的家庭熏陶下,他渐渐长成了一个懂得珍惜别人,善良的,懂礼节的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事业有成有了一定的资本后,他将这些资金用来做了慈善事业,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榜样力量。他的一生是值得人们怀念和敬佩的,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应成为每个国人效仿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和谐,才会更加富有人情味,才能长治久安
故事二:
赏识下的变化赏识下的变化赏识下的变化赏识下的变化 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女孩性格个性孤僻,不愿与同伴交流,时常独自离开集体。透过她的眼神看起来非常地迷茫。有一次午睡起床后,天下起了雨,刮起了大风,她望着天空,忽然蹦出一句“好搭的雨呀,好大的风啊!”当时,我感到万分的欣喜!于是我把她请到我的身边,用鼓励的语言和赞赏的眼光来引导她在大家面前讲,孩子们听到她的描述后,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当时她在这种神情的包围下显露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与兴奋,因为她从我们大家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赏识、倍受鼓舞。在她看来,大拇指就是“太好了,你真棒”的象征,大拇指代表着欣赏、友爱、钦佩。她从中找到了自信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我想她和我都不会忘记这一刻。每一个幼儿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幼儿更是渴望受到赏识。因为他们很容易被群体、同伴和老师们所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幼儿,我们老师更需要有一双敏锐的、会发现、会关注的慧眼。有时,哪怕只是一个欣赏的微笑甚至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田! 我们常说:教育,从辨别孩子的需要开始。在一个老师的眼中,要时时刻刻的发现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何润东:
我还要更努力一些我还要更努力一些我还要更努力一些我还要更努力一些 2006年2月,在寒冷的上海街头,何润东一行人跟着《闪电星感动》节目的商务车,被Fans们簇拥着边走边吆喝,路人们纷纷投来兴奋好奇的目光,他也全不在意。因为这所有的喧闹辛劳,都有一个神圣的目的:救人一命。 这条生命是个可爱的7岁男孩,家在江西农村,刚上二年级的他得了白血病,全家来到上海求医,父亲在外面拼命打工,依然交不起高昂的医疗费。幸好,他们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还有何润东。“这是我第一次全心全意去救一个人的命,那种感觉很激动很迫切。” 但这可远远不是他第一次帮助别人。好几年前,当他还在加拿大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跟家人通过慈善组织一起,资助非洲的两个小孩上学,一个是孤儿,另一个是难民。坐国泰和港龙的航班,飞机上面有专用的募捐袋,他每次都会往里面放些钱,已经养成习惯。“这样的大公司比较可靠,应该都会收起来放到基金里。” 刚出道的时候他非常害羞。而那天在上海街头,为了救小刘星,他毫无顾忌地一路嚷嚷,拉着身边的人募捐。最后他们一共筹到12万,原来的计划是6万。刘星的爸爸拉着他的手,涕泪横流。“我感觉他是拿心在碰我的手,那种感激真正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们不止是救了这个孩子,更是救了他们一家人。”他庄重的语气令人想起犹太人那句著名的古话,“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他下一个想法是办一所希望小学,但还没有想好办在哪里,Bazaar力劝他开在大陆。他笑了,“好啊,我会仔细考虑的。不过首先我要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好准备更多的能力帮助别人。”
陈怡蓉: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想让更多人知道 刚访完何润东的第二天,陈怡蓉的声音也出现在了电话的那一头。这个小师妹,跟着师兄学习得还挺积极。 说到最早开始帮助别人的事情,原来还是跟陈妈妈学习:信佛的妈妈是高雄市一个半慈善性质的民间机构的会员,妈妈经常带她一起去这些老人的家里,给他们煮饭、洗衣、收拾房间。在台北上大学的时候,怡蓉用使劲买、多给钱的笨办法,悄悄资助着街口那个卖糖的老婆婆,因为老婆婆拒绝接受别人的救济。几年前她给一个救助植物人的基金会做代言,因为她自己也有亲人因为中风而变成植物人,她知道看着仍有呼吸的亲人无知无觉,是怎样无奈又不甘的感觉。但她更希望能让高雄那个帮助老人的机构被更多人知道,这样的话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李连杰:
生死与共之后生死与共之后生死与共之后生死与共之后 2004年12月26日,在“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马尔代夫,李连杰带着家人,正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忽然,空气中悄悄蔓延了一股不同寻常的躁动,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海水已经浪潮壁立,以每秒200米的速度疯狂吞噬它触及的一切。最初的惊恐过去后,他与酒店里不同肤色的几百个人手挽手拉成人链,人们惊恐的心被这无界限的温情鼓舞了。“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什么叫做生死与共,感到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我的亲人,是这小小的、多灾多难的地球上的同胞。” 经过这次对生命的重新体验。再次现身媒体的李连杰首先向灾区捐出了50万元现金,又发起成立慈善基金会,并再度捐出50万元的启动经费,在随后的几个月,他为 海啸的慈善事务充当宣传大使,不遗余力地呼吁更多人捐款,让基金会能及时地发挥作用。他说,不用很多,“哪怕每人每月只捐出一元钱,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就可以造福很多人。”
『伍』 慈善小故事
在512后有一个慈善晚宴,有许多明星参加。他们做起了电话接待员的工作。还有一谢内明星交换着表演节目单他容们不仅呼吁观众们献出一份爱心,而且他们自己也纷纷慷慨解囊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也现出他们的爱心。最后在他们的努力下筹集的善款大约3千万元人民币
『陆』 感动我的慈善故事
那是2000年5月,热心环保的陈琳作为中华环保基金会任命的首任“绿色使者”,开始了生命中第一次横穿青藏高原之旅,她和许多同行的媒体记者们一起,历经艰难险阻,走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唐古拉山口,最后抵达拉萨。
七天的旅行中,青藏高原绝美的景色令她的眼泪一触即发。在墨竹工卡县,陈琳还见到了自己一直资助的藏族女孩曲珍。“见面的时候,她给我献了条哈达,几乎没说什么话,然后就拉着我的手往她家走。”然而令陈琳没想到的是,当她走进曲珍家里的时候,第一眼便看见:自己寄去的书包和文具曲珍竟然都没有用,而是和佛龛一起供在家里的高处。
当天下午她去了曲珍的学校,坐在简陋但空气澄澈的教室后面,听那些稚嫩的声音齐齐朗读那篇著名的课文《春天来了》,陈琳的泪水再次流满面颊。
2004年,陈琳看了那本著名的《中国 农民调查》。深深震撼之后,她也想到:如果农民们都能接受好一些的教育,书里描写的愚昧或麻木应该不会到如此地步。于是就这样开始四处打听,终于联系到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最后,她选定了老家重庆附近的一个贫困县:武隆县桐梓镇,地处海拔1250米的白马山上。“我们从重庆开车过去,一路上都在翻山。山里的空气太清新了,打开车窗,闻见植物和泥土的味道,听着车里的音乐,感觉就像是大山在召唤你……”
那里原来有一所小学,但早已是摇摇欲坠的危房。“让我最感动的是那个年轻的女老师,我问了所有的孩子,他们的理想都是:将来成为老师这样的人。”新专辑的20万版税,陈琳全部捐了出来,给孩子们盖新校舍。
那天她去了一个孩子的家里,别说屋里没什么家具,连窗子都没有玻璃,只是墙上一个四方形的洞,看出去却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但他们自己可能从来没意识到这些。那孩子抱着一只鸡站在门口,就那么看着我。没什么人说话。屋里只有一个灶,锅里煮着土豆,屋外是很香的栀子花。”临走的时候,这些村民默默地凑了一箱鸡蛋送给她,而那个孩子则一直跟着车走——让人顿时想起《千里走单骑》中的扬扬和高仓健。
2004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陈琳“希望工程爱心大使”的终身称号。
『柒』 求4则关于爱心的小故事
1、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
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的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2、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3、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4、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
5、高淑珍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捌』 小学生的慈善故事
一个月前的一天清晨,我正迷迷糊糊地做着美梦,忽然隐隐约约地听见门外有“呜、呜、呜……”的轻弱声音。是什么声音呢?我心里一阵发怵,顿时睡意全无,立马警觉起来。
我轻轻地下了床,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间,蹑手蹑脚来到门口悄悄地洗耳侧听。终于听清楚了,原来是小狗的声音。我忙去拿来钥匙把门打开,果然一个可爱的小脑袋探了进来。只见它长得是“一表人才”,黄白相间的绒毛是那么干净光滑。双膝倔跪着,一双可怜巴巴的“黑葡萄”乞求地注视着我……似乎在说:“尊敬的朋友!偶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偶是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请您行行善,积点德,赏赐偶一点吃的好吗?”
它那种乞求的目光让我顿时起了怜悯之心。是啊!多可怜的小生命,它肯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的家,但为了生计只能放弃自尊,在我家门口徘徊不定,我想我肯定和这位“不速之客”有缘。想到这里,我连忙俯下身,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位“不速之客”那软绵绵的绒毛,然后爱怜地把它抱了进来。
为了慎重起见,不弄脏我家的“地盘”,我就把这位“不速之客”请到了阳台上。“小家伙”憋了一眼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转过头感激涕零地望着我,然后伸了伸小巧的舌头,蠕动着可爱的小嘴。对!赶快给它去找吃的。我知道狗最喜欢吃肉和骨头了,于是,我就到厨房冰箱里去找来了昨晚吃剩的红烧排骨,又从我的零食堆里翻来了火腿肠。
“小家伙”狼吞虎咽地吃着美食,偶尔抬起头来朝我作鬼脸。仿佛在说:“别笑我吃得狼狈,因为我确实饿极了。”我让它吃得慢一点,别噎着。它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就慢慢地学起了小绅士,细嚼慢咽起来。终于这些美食被眼前这位“不速之客”消灭光了,只见它吃饱喝足之后懒散地伸了伸双腿,用脚趾挠了几下自己的肚子,然后深深地打了个饱嗝,又用舌头在双唇之间来回摩擦。看着“小家伙”舒舒服服的样子,我心里感到很欣慰。
“好了,我不能久留你,我把你送到楼下,你自己去找你的家好吗?”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连忙起身作揖,然后摇头晃尾地绕在我身边转,时而用清凉的嘴唇舔我的脚趾,有点不愿意离去的样子。没办法,因为我不能乘人之危,我知道它的主人肯定正在焦急地寻找它。当我把它抱到楼道口时,它又一次用黑眸子凝视了我一会儿,好像道不尽的感谢之意……终于它挣脱了我的怀抱,活蹦乱跳地找家去了。
我抬头望望天,只见太阳公公已出来了,好像正咧着嘴朝我微笑呢。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啊!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对!我要准备一下,快要去上学了。但我的脑海里始终惦记着那位“不速之客”,不知道它找不找得到自己的家。小狗这么通人性,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一条小狗。让我每天给它喂食,每天陪它一起玩。
『玖』 身边感人的慈善故事都有什么
本报讯(记者 赵 虹)“人,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善举增加生命的厚度”,“爱心是人生的一道亮丽风景”,“慈善是一座桥,托举起生命的美丽”……
首届“爱华杯”台州市慈善征文比赛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和参与。截至目前,组委会已经收到征文100多篇。参加慈善征文的有老师,有学生;有普通市民,也有新台州人。他们或通讯、或诗歌、或散文,记录、讲述自己的慈善感悟和身边的慈善故事。
“爱华杯”台州市慈善征文比赛活动,由台州市慈善总会、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台州市教育局、本报及爱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旨在宣传慈善事业,弘扬扶贫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挖掘感人的慈善人物和故事,欢迎您的参与。
征文比赛主题为“牵手慈善 与爱同行”,内容要求记录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爱心故事和爱心人士,讴歌慈善行为和感人事迹,反映自己对慈善事业的所思、所历、所感。体裁不限,散文、诗歌、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都可以,字数不限。
电子稿E-mail:[email protected]。纸质稿学生组参赛作品,请寄台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收(地址:台州市椒江区康平路188号);成人组参赛作品,请寄台州市文联《台州文学》编辑部收(地址:台州市行政大楼14楼)。在信封右上角写明“‘爱华杯’慈善文学征文”字样。
无论是电子稿还是纸质稿,请在稿件后面写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或学校班级)、联系方式(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
征文截止后,由市文联和市教育局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最高奖金1000元,获奖作品择优在本报和《台州文学》、《台州慈善》上刊登,或结集出版。
『拾』 爱心小故事,急!
能给予就不贫穷 文/马旭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他的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
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