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研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09 03:32:33

小学数学教研组研讨怎样提高后进生成绩主持人怎样发言

走进高一生活 主题班会主持人发言稿

同学们:

高中的你更应该有理想有信念。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你觉得距离自己的梦想有多远呢?你又将怎样走好高中求学之路呢?

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谁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三年后有人实现了梦想,有人却发现自己距离实现梦想是那么遥远,为什么呢?其实实现梦想是有条件的:1、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2、要方法得当,合理用时;3、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无杂念;4、要提高修养,尊师重教。

高中和初中的生活有很多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生理和心理逐渐发展成熟,初中时期完全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将渐渐被打破。然而,同学们一方面希望完全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常常表现出学习、生活上的不能自控。其次,初中和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会有很的不同,初中老师是“保姆”式的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事情有老师一手操办。高中的老师更多的是教给同学们自立。第三,高中的学习科目、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科目更多了,程度更深了,并且会有与以前学习联系很少的科目,初中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与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浅”、“少”、“易”,则高中的知识内容便是“深”、“多”、“难”。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换言之,初中时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自学空间相对较小,但是进入高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老师讲完课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所以高中的自学课也较初中多。可以说谁会自学,谁就适应高中学习,反之,谁就被动落后。

高中的功课要比初中难得多,全省每年有几十万考生在竞争,可谓竞争激烈。没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就难以完成文科或理科六大学科的学习。因此我要告诉大家,你们首先要做到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勤奋就是要自觉学习,不被动学习。在初中有很多学生凭借自己聪明的脑瓜不是很用功,老师得经常把你叫到办公室监督你学习。我告诉同学们到了高中,你要想考上好大学,就必须摒弃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其次是坚持每天刻苦学习,不能一曝十寒。有很多学生说他不学他又在学,说他刻苦学习吧,他又不算用功。这样的学生属于情绪型学生,情绪好的时候,就学一会,情绪不好就不学了,糟糕的是他经常情绪不好,这样的学生最终耽误了自己,学习成绩难以优秀;第三就是要三年都努力学,不是高三一年努力学。在同学们的思想当中,往往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离高三还远着呢,到了高三再学不迟。有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没好好学习,高三才真学了一年,所以大多数学生高三拼了一年考了个三本,于是他们把自己没有考上一本二本的责任就归咎到了老师身上。老师有没有责任?有,在高一高二老师没有督促你们学习,没有让你们明白怎样学习才能为高三打好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老师应该负的责任;如果老师已经告诉你别天真的认为高三学一年就能考上一本二本,而你却不从高一开始努力学习这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同学们可能要问:老师,我就是一个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我怎样才能自觉学习呢?当一个人没有奋斗目标的时候,那就只能仨饱一倒,睁开眼浑浑噩噩的一天,闭上眼迷迷糊糊的一宿。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我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从现在起你就为自己树立奋斗目标。每天都可以有一个奋斗目标,给自己一个期限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是奋斗目标;每天背一段文章背几个单词是奋斗目标,期末考试考到前十名是奋斗目标。另外还要有竞争对象,鲶鱼效应(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就是告诉我们在一个团队当中要有竞争对象,有了竞争对象,就能唤起奋斗的勇气。比自己学习好的可以是自己的竞争对象,比自己学习刻苦的可以是自己的竞争对象,本班的同学可以是竞争对象,外班的同学也可以是竞争对象。第三同学们还要树立远大理想,远大理想是一个人能够长期坚持奋斗的不竭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有远大理想。你为什么而奋斗,这就是你应该树立的理想,有了这个理想你能够排除万难,你能够自觉抵制诱惑,你能够坚持不懈刻苦学习,你能够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同学们,高中新课程与以前的课程相比较一个主要变化就是现在更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到底有多重要呢?不会学习的人难以最终取得好成绩,不善于总结方法,总结学习经验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上都不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学习呢?我送给同学们四句话:勤奋是基础;计划是保证;反思是手段;交流是措施。学习有捷径可走吗?有。任何成功的经验与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不是别人灌输你的,是你在老师的指导下,借鉴成功者的方法,在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学习,就会忙而无序,劳而无功。今天应该干什么,明天应该做什么,一周应该完成哪些任务,这就是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思总结自己是确保自己少走弯路的最好方法。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友谊,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睡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吃饭、玩乐,还剩下仅有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利用呢。

1、慢鸟要先飞。俗话说,慢鸟先飞,早入林。我们是慢鸟,因此我们必须先飞。当别人躺着的时候,我们已经站着了,当别人站着的时候,我们已经走着了;当别人走的时候,我们已经跑起来的,那么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

2、学会利用零散时间。台湾作家吴淡如每年能出三四本书,同时还兼职摄影记者,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每年她还要看大量的书籍。有人问她:你是不是晚上很少睡觉,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呢?她告诉我们她睡的也不比谁少,但她会见缝插针,利用零散时间去做事,去学习。她主持节目的时候,提前二十分钟到电视台,她利用这二十分找个没人的角落写作,她很多作品都是在这样不起眼的十分钟二十分钟的闲暇时间写完的。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读几页书,出差时在车上拿出书来,读几页,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她就有了超人的阅读量。我们应该从吴淡如那里学会利用好零散的时间。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有哪些零散的时间可以利用呢?

3、把休息娱乐作为给自己的奖赏。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休息娱乐的时间,但我们的知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干什么得吆喝什么,学生就要以学习为主。我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把休息作为给自己的奖赏。当你完成了一个目标,唱几句歌,看一篇精美的散文,写一首小诗,把这种休息娱乐作为给自己的奖赏吧,既陶冶了情操,又放松了身心,还没有耽误学习,多好多划算。

4、要勤奋更要重效率,要劳逸结合学会暂时放下。勤奋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但勤奋更要科学,我们不能以拼时间损身体的方式来学习,那样不会有长久的劲头。我们既要争分夺秒的学习,又要劳逸结合,有效率付出才有效果。该学的时候你就投入的学,要到旁若无人的地步,该玩的时候你就痛痛快快的玩。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劲头,才能够有成效。

5、要给自己每天的功课定量。每天要完成什么要完成多少,完成以后才可以休息,每天完成定量的功课,既能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要把功课一科一科的完成。学习最大忌讳,就是哪科都做了,但哪科都没有收获,就像看书一样,书不在一天看得很多,而在于书上的内容你是否真的记住了,理解了。学习不在于你一节课学习了几科,而在于你每学一科,是否有收获。所以同学们要一科一科把功课认真完成,而不要学着这科想着那科。

7、不做浪费时间消磨意志的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能够亡身。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意志和理想信念,在高中求学阶段做了很多浪费自己的青春,荒废学业的事情。高中学生有三个高压线即害人又害己,是同学们不可碰的:一是早恋二是上网三是打架。

8、控制好时间的节奏。同学们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我们的理想,三年的时间既漫长又短暂。我说漫长是想告诉同学们,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坚实的基础,养成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我说短暂是因为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出现知识上的漏洞和欠缺,就会在某科上形成瘸腿,到了高三我们就很难再去弥补。因此同学们需要控制好时间的节奏,要树立有张有弛,长期学习意识。

9、要重视细节,学会独立做事,不做无聊的浪费时间的事情。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事情我们可以不做,哪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去做,就能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良好的心态,心无杂念也是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有几种心理是同学们要努力克服的:自私、自负、自卑、嫉妒、怨天尤人。自私体现在只要自己好,完全不顾及别人和集体的利益;自负的人认为谁都不如自己,对别人挖苦讽刺满脸的不屑;自卑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行,遇到一点挫折,成绩稍不理想就自暴自弃;嫉妒是别人有了成绩,不是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下决心去超过他,而是充满了一种恨;怨天尤人的人总觉得任何人都对不起自己,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是对的。

这些不良心理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呢?首先是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任何人都喜欢与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来往;还影响学习,每天在这种不良心理的阴影中,任何人都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很多成绩不佳的学生都是心理不够健康。同时它也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人生,社会的险恶,绝非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所能体会到的,因此在学校老师最终要教育你怎样适应社会,摒弃这些不良心理就是需要教育引导你的一个方面。不过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这种不良心理,遇到不可怕,怎样去克服是关键。我给大家提供几种尽快克服不良心理的方法:1、找一个倾诉对象;2、树立“我努力我付出我收获”的自信;3、相信自己更要相信他人;4、把帮助他人为班级做事当成快乐;5、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希望同学们在正式上课前的有限的这一段时间,将初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提前进入对新知识的预习,避免在高中开始阶段就输给别人,并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学年新的阶段新的起点,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头做起,在新学期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我们走向成功加上一块最有力的砝码!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❷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 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 确规定。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计算教学”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是粗 浅认识。 1.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贴近学生生活。 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 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 《两位数加二位数的口算》时,创设情景:①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② 二(3)班和二(4)班能吗?此计算内容,从乘船这个现实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借助生 活情景激发探究热情。在设计情景时,通过一条船能坐 68 人和四个班各个班的人数这些相 关数学信息引出计算内容。提出问题后重点解决 31+23 和 32+39 是怎么计算的?生 1: 1+3=4,30+20=50,50+4=54;生 2: 32+30=62,62+9=71。师:如果把此情景放在解决 问题的课上,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31+23,是因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合 起来就可以知道能否合乘一条船,所以要用加法做。评析:从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分析提供 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引导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使计算教学与情境创设有机 结合。 2.小学数学教学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计算教学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 可安排一些饶有趣味的动手、 动口的 游戏,培养学习兴趣。如,①练习口算时,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 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大大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②在 学习整数四则计算后,组织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积极参与并仔细检查,成绩出来 以后,生 1 春风得意;生 2 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评析:这样在 游戏活动中进行了计算教学。 3.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使算法抽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算理不清, 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在计算教学中重 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王老师上示范课《分数与除法》时,开始从一个 同学的生日引出分蛋糕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 需要。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 3÷ 4 的算理,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把 3 块饼平均 分给 4 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出两种含义。 评析:此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 新知识。 课件的生动演示更能让学生明白分饼的过程。 另外有的计算题会让学生对算理和算 法了解不够深入。如:75+25×3 往往很多同学做成(75+25)×3,以为是利用了乘法分配 律。 原因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理解得不透彻。 因此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 条桥梁,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 过程。 4.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组合 《课标》指出:因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 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计算教学中,从某一教学内容 来说,也许没有哪一种算法是最好的,最优的,从算法教学的整个系统来看,必然有一种方 法是最好的,最优的,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需要。因此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算法的 “多样化”,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统一?关键在于算法的交流和计算方法的体验上。 算法多样化是由学生的知识储备、 生 活经验、 看事物的着眼点、 思考方式等不同所必然会产生的, 而算法交流和算法体验是理解、 优化算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在交流和体验中逐步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学生才 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如:教学 3/4-1/2 时,通过独立思考, 得出两种计算现象, 在两种计算现象的辨析中想到可通过折纸涂色, 化小数这两种方法得出 正确的得数,在思辨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个性。评析:在各种方法交 流之后教师并没有马上指出通分是比较优化的计算方法, 而是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充 分体验与感悟下自觉地进行优化。 接着师: 有用化小数计算的吗?为什么?及时引导学生对 多种算法进行梳理, 使学生深刻体会运用通分的方法是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优的, 同时 让他们逐步学会“多中择优,优中择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5.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 小学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把握法则,再以法则 指导计算。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 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时,让其理解两点:①24×13 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是求 13 个 24 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 33 个 24 是多少,再求 10 个 24 是多少,然后把两 个积加起来,生明白: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再相加,这样使学生看 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把握算法。 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 用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个位上 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十位 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评析:通过反复练习,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 握法则。 6.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估算和验算,保证准确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 工作和生产中, 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 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 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 突出,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如:693 扩大 8 倍大约得多少?993×8 应等于 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 有没有错误,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 接近 1000,用 1000×8 等于 8000,993 小于 1000,积小于 8000 是正确的。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养成了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7.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评价,明晰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评价,明晰算理。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师出示:计算 3+4= ;0.3+0.4= ;3/10+4/10= ;师引导:3 个 1 加 4 个 1 等于 7 个 l;3 个 0.1 加 4 个 0.1 等于 7 个 0.1;3 个 1/10 加 4 个 1/10 等于 7 个 1/10。师又出示:计算:1/4+1/5 生生互 动讨论得出。生 1:1/4+1/5=0.25 +0.2=0.45 师点评: 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小数加法, 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能够解决问题。 生 2: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从而解决问题。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位同学 的思路, 将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小数或同分母分数加法, 实质上将不同的计数单位转化成 相同的计数单位, 再进行计算, 运用了转化策略, 将未知转化成已知完成计算。 但深入思考, 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真的清晰吗?师综合学生的回答,通过评价点拨出算理,使学 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同时明晰算理。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 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 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 学生有所期待。

❸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数学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怎样让学生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不知所措。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领`导重视,举措得力。该课题组^领`导高度重视,宜昌市教研中心的罗善彪老师亲自指导该课题研究活动,并多次听取课题研究情况汇报;西陵区数学教研员梅红英老师负责牵头,亲自主持该课题研究;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也亲自参加该课题研究活动。学校保证了该课题的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和实验教师的到位,还积极承办区域性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还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建立科研基金,重奖实验取得成绩的实验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倾斜实验教师的得力措施,如减轻一些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在外出学习、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和在职务晋升、评先、加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2、加强学习,提升水平。课题成员静心学习,品味书中的滋味,研究教育的内涵。注重扩大视野,博采众长,延展知识,积“小流”以成“江海”,不断的厚积拓展课题成员的教育文化视野,增加了底蕴。我们采取了灵活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学、区教研员指导学相结合。学习中,课题成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围绕研究主题网上学习。学校还定期聘请学者、专家来校讲座,介绍教改动态,以开阔教师视野,拓展知识面,为课题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建立了互动式反思沙龙^对`话。每一个课题成员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作为研究者来参加沙龙。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思维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推动课题研究。课堂实践注重:①课前集体备课————挖掘教材的内涵。备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学生--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学出发,教给学习方法;备教师自己,思考对相关知识的拥有量。②课中和谐教学————展示天地课堂。课堂实践中,课题成员充分认识到:只有课堂实践注重“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即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经验、兴趣爱好,把课程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就能体验课堂的丰富多彩,体现叶澜提出来的“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③课后反思教学————直面课堂中的不足。每一次教学实践后,我们总是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反思评价,先组员交流反思评价,再请有经验的专家和^领`导做总结评价。有“同课异构”案例反思、课题重点问题研究反思。反思评价时,课题成员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许多中肯的意见在反思评价中不断传出,促进了课题实践的良性循环。

3、课题活动,丰富多彩。在三年多的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5次作为市、区课题研究的现场会向全市、全区教育局^领`导和老师们观摩。组织开展实验教师有关课题论文、教案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实验教师情境运用和创设情境案例搜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学日记比赛、数学小报展示等学科活动。

三、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研究,在如何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情境图方面提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通过三年多的扎实研究,课题组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方面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有以下几点策略: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就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己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学生边描述,教师边演示。描述时要引导学生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部分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种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❹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1.课标关于有效数学教学的相关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2.关于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有差异,课堂教学低效。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重“结果”轻“过程”,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我们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研究着眼于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三)研究内容及假设1. 研究内容(1)学习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2)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3)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研究假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不仅可以将国内外有关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实现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升值,还可以为其它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参考,带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一)相关研究成果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对教学有效性进行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还有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多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相对微观的、可直接用于指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们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我们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着力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二)研究理论基础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设置的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所谓“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对学生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如果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4、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要点:(1)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长安小学1-6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六年级的3个班)的课堂教学。(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网络和有关书籍,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2、调查法对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进行调查,并作理性分析。3、实验总结法主要是采用班级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对阶段实验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优劣,更好地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研究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0年8—12月):准备和启动阶段的工作和成果1.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任务。2010年9月1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负责;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柳昌雨、毛自环、王怀伟、黄天寿负责;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黄天寿负责;在实验验证、个案分析中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黄天寿、杨艳、骆烨、周吉飞负责;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王忠稳、柳昌雨、王怀伟负责。2.理论学习反思。2010年9—11月,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重点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等。同时,还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3.筹备举行开题报告活动。2010年11月2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商量决定举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议程,并确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课题开题报告会在长安小学举行。会上,乡中心校校长李缙钭作动员讲话并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王忠稳作开题报告;乡中心学校陈远强代表评议专家组作评议;课题组成员付兵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指明了方向,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明确了任务。课题研究组依据与会领导和评议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1年1—7月):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1.确定实验班和实验对照班。2011年2月25日,为了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确保便于科学、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课题组对长安小学六年级的3个班分别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将这3个班的2010年春季学期统一抽测的数学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对照,最后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中间水平的的班级确定为实验对照班,将数学平均成绩处于较高和较低的班级确定为实验班。六丙班为实验对照班,六甲班、六乙班为实验班。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数学平均成绩对照表年级 六年级班级 丙班(对照班) 甲班(实验班) 乙班(实验班)2010年春(实验前) 76.5 78.5 75.5与对照班差距(实验前) — +2 -1由上表可见,实验前实验班六年级甲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高2分,实验班乙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实验对照班低1分。三个班的数学成绩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平衡发展水平,便于今后客观地验证和分析实验效果。2.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初步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课题研究组组织研究成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并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行为反思。

❺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应抓什么问题来研究提高小学数学的整体质量

(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教学科研专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属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坚持定期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网络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时的到会情况和参与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作为教师评优依据之一。
1/5页
2、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教案的设计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

❻ 怎样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

❼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题研讨结论

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一: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2.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
转化——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结果,也就可以转化为旧知识来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化新为旧”,抓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才能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刻,最终达到融汇贯通。
例如: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面积公式的推倒。
3.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直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用具,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直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为有独立自主的教学方法。
(1)动手操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如:圆的面积的推导
(2)通过画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可以用图帮助解决问题,如(
(3)直观演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比如:用课件演示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用课件演示钟表一天的转动,学生理解了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含义、在学习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如果利用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体会体积实际上就是一个形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那就在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不至于浪费时间了。
(4)编制歌诀,帮助学生直观的记忆
如教学的年月日进行歌诀记忆。还有教学五年级因数和倍数单元,概念又多又易混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歌谣来帮助记忆。如让学生背100以内质数表,单去死记硬背一个一个的数相当困难,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组变成歌谣来记: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后面是十七,十九、二三、二十九,三一、三七、四十一,四三、四七、五十三,五九、六十一、六十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
再如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也可以用下面歌谣来记:
两数互质要记牢最大公因就是1,最小公倍是乘积;
两数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取较小,最小公倍取较大;
两数关系不明显,就用短除来试商,最大公因乘半边,最小公倍乘一圈。
运用好直观方法的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方法是针对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单独使用的情况,这些方法当然也可以联合使用。总之,我们要做到在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深入

❽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各章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数学是一门撇开内容而只研究形式和关系的科学,而且首先主要是研究数量的和空间的关系及其形式。

生活的数学是指存在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那些非形式的数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交流和理解的数学。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各个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自然联系的实际情况,加以有目的的感知,从而来确定或研究它们的性质或关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抽象是指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放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现实的数学:建构主义认为,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常常是局部的,这就是所说的现实的数学。现实的数学实际上是由不同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生活经历所形成的,用以支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决策和行为方式。

比较是借以认出对象和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将对象和现象分解成个别部分,从而找出它的属性、特征等单独来考察的思维活动。

综合是指将分析了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从整体来考察对象或现象的思维活动。

课程标准指某个学科教育的“整个思想和活动的结构”,是某一学科的教育理念、价值、内容、学习活动的实施以及评价方式等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指学科教育的一种规范。

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各个学校的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教材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文件。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它是制定课程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的要求。

主观性知识是指学习者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它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仅仅属于学习者自已。主观性知识形成于学习者的数学活动过程之中,伴随着学习者的数学学习而发展,反映着学习者对数学的真实理解。

螺旋式:在数学内容体系的组织中,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表现在对于同一“块”的数学知识,在每个年级阶段都要安排一定的量,而这些“量”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以及经验、认知和能力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加深与拓展。经过五年(或六年)的反复循环,形成完整的数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它的特点就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系统的传授与知识的接受。

❾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学校如何做好 小学 数学教学研究
学校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众所周知,受学生升学、家长观念等各方面影响,大多数学校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也就将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标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为的准则与归属,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组织教学工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因为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教师要强化课程内容
新时期的教学不再是墨守陈规,不再只是单单以课本为最终归属,另外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在关于“9加几”的课程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课本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导入。

所谓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转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导入方法,第一,温故知新法,在讲解新知识时,先让同学们回顾下以前的相关定理公理,然后在讲解新课,这样就同时掌握了两个知识点。第二,比较法。在讲解新课时可以将新课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做一个横向对比。第三,亲自动手法。比如在讲正方体的切割问题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用类似的正方体比如橡皮,做一些实际的切割,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知识,快乐的学习,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第四,提出疑问法。在讲一些实际应用题时,可以提前给同学们设计疑问,比如路程问题,可以让同学下课回家的路上细心的留意一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

有效性的保障――课堂小组合作。

这个社会是合作的社会,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可以让同学们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小组合作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搭配,让成绩好点的学生和稍微差点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任务的布置要合理,不能太简单或太复杂。要注意小组与老师之间的讨论,独立思考与相互借鉴都要在课堂上完成。
有效性的保障――课堂提问。
整个课堂中,最显师生之间互动的也许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阶段。这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方式,首先要带有目的,教师要知道提问的这个问题到底要让学生知道哪个知识点。其次问题要有适当的度。设计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深入浅出,慢慢开导同学们的思维。再次,提问不是像个别同学提问,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不是当今的"家教一对一"课模式,而是整体互动的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候要调动同学们整体积极性,而不是一两个同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巧设疑问,诱发积极思维

教师要在极平常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学生不知中激出欲知,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就能主动积极地去求取知识,不能从中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时,举例:一筐苹果30千克,求3筐苹果多少千克?列式是30×3,意义是求3个30千克的和是多少,如果求2/3筐苹果是多少千克?列式是30×2/3,那么,能说它的意义是求2/3个30千克吗?

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要把36本课外读物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分得三分之一,第二组分得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九分之“知易行难”。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和动力,把填鸭、灌输的课堂转变为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课堂,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活知识,使抽象变具体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这一特点,使它像一根加工、镶嵌得十分精美的闪闪发光的金链,这根金链条在哪里都价值连城,但要掌握它却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把各个知识点找出来,然后按照他们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出哪些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哪些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哪些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哪些是归纳知识的关键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研究用什么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优秀的教师功夫用在课外,课前已经成竹在胸,所以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灵活多变。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出示下面的题目:9.66÷4.2让学生计算,当学生按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计算,碰到商的小数点的位置难以确定的矛盾时,设计这样的提问: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除数变成整数呢?这正是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同时又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处,由于教师的问题提到了“点”子上,学生豁然开朗,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学生的学法,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的钥匙,增添学习的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的实质是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规范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让学生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永远体会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针对以上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按照“问题情景―数学建模―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式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教学研讨研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