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师教学 > 小学唱歌教学

小学唱歌教学

发布时间:2020-11-24 19:33:38

Ⅰ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并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客厅的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好歌曲的情感,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艺术境界,从而用发自内心的演唱来表现作品。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已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教师通过多种铺垫与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后,却往往只唱了两三遍,就开始了为歌曲加入乐器伴奏,创编歌词,创编动作表演,没有把唱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都是通过旋律来抒发感情,因而教师介绍歌曲分析歌曲,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利于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例如《保卫黄河》要使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中国人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画面。歌曲《摇篮曲》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宁静,甜蜜的境界等。学生脑海里有这些特定的艺术画面和意境,都能够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美的价值,才能产生对作品的兴趣和认识,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造的热情,把歌曲演唱的生动感人,十分有助于提升歌唱表现力。如《大森林的早晨》演唱这首歌时要以稍慢优美清晰地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当演唱者唱时听众应从歌声中领会到春天早晨的美景,鸟语花香,充满生机。让歌声来带动听众的每一个神经细胞,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说音乐是歌曲的灵魂,要领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等特点,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从而艺术地表现出完整地音乐形象。 作品的画面活生生地展现于眼前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去歌唱,完成作品,歌唱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用声音来艺术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可以说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歌唱中,声情并茂是其艺术的创作原则.而要做到声情并茂,则需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歌唱之中,用以情带声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感情,让他们用“心”去唱,唱出歌曲的内在情感,更好地表现歌曲。 总之,音乐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也是如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深刻领会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将歌曲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歌唱的表现力。

Ⅱ 小学音乐课如何开展唱歌教学

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养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 二、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 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歌唱。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教学中,用闻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逐步纠正学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会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喊唱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想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声方法不正确。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下腭放松,要教给他们控制、调整音量的方法,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2、组建班级合唱队 合唱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表现歌曲,合唱是一种集体互助、协作表演的音乐表现形式。当每一个人处于各自的声部之中,他就会得到同伴的引领和吸引,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来说,在练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被熏陶得以进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变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也根据这次网培学习的音乐评价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又多么重要,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等方面考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地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唱歌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五、声期及嗓音保护 第一、教师、家长要重视。学生说话歌唱很容易音量过大,处于稚嫩阶段的发声器官极易受损。除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嗓音外,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第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变声期常识,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第四,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 变声期问题。小学生五年级就有人开始变声。歌唱时应当慎重,一般要注意轻声唱,适当降低音高,选择好听、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时间宜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要给学生讲解变声期及嗓音保护常识,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与改进。教会学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为学生将来能继续歌唱学习打下基础、埋下伏笔,让他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Ⅲ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一、音准问题
在歌唱教学中存在两个较普遍的现象:1、全班齐唱时,总有一些同学的音调不准,听起来很着急。2、学生独唱时,很多学生不够肯定也不够自信跑调的现象严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有的学生总觉得音找不准,唱完上一句,下一句的起音就找不到了;还有的学生心理清楚怎样唱,但是一唱出声就不对了。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严重,使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音准问题不解决,怎能让歌唱深入学生的内心?怎能让歌唱激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久而久之音准问题还会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二是教师对学生歌唱音准的关注率很低,面对学生歌唱时音不准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这么一点音准问题是很正常的,便忽略了;而有的教师则是关注到音准问题了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也就跳过去了。在歌唱教学中请学生独唱的机会少,检测少给学生唱歌的时间不够多。导致学生在歌唱时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对声音的控制能力不够强。
解决音准问题的对策
(一)、常规聆听。培养学生会聆听、会比较、会评价、会调整的音乐学习习惯。
(二)个别检测。培养学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在歌唱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演唱,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2、学生单独演唱时找出错误并纠正;3、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歌唱知识技能欠缺。
中年阶段(3—6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识由感性到了理性,此阶段的唱歌教学不但要与读谱知识相结合,而且要求学生在唱歌中对呼吸方法、发生技巧等知识逐步的掌握和运用,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在节奏和曲调上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解决歌唱知识技能的对策。
(一)呼吸训练形象化
1、用画线条来表示呼吸的强、弱、长、短。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在画线的同时让学生发出“si”的声音,并引导学生根据线条的粗、细、长、短用线条的走向进行呼吸练习。
2、用手势等动作来指挥学生的呼吸

Ⅳ 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音乐想象力

学生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它是人德、智、体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阶段。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就如智力的翅膀,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就如没有翅膀的鸟,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象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的一种形式。而一切音乐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音乐想象力的产物。在美妙动听的音乐感染下,学生潜在的原始想象力就会被唤醒,进而陶冶心灵培养到学生的再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育者如何正确的引导,怎样把美的音乐传送给学生,并且让他们喜欢而且感兴趣,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 什么是想象力?“人不仅可以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在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经验(即旧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想象。”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是人们脑中本来的表象经过处理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象和创新是它的特点。想象有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它的内容也有再造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当然它分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经知道的基础上,去构成一些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如《窦娥怨》六月飘雪,《西游记》大闹天宫,《新白娘子传奇》白蛇报恩等,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中的不随意想象在人们生活中是常发生的。例如,在听音乐时,人们会不禁意地随着起伏的旋律想象到的一些画面。看到空中飘动的白云,也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境把它想象为追逐的雄鸡或者是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等形象。这种想象的特征,是在头脑中的映象产生,并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属于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表示,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过程。这种类型的想象是文艺欣赏、相互了解所必须的一种心理过程。例如,人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在作家高水平的笔法和艺术风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读者各自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再造出相应的形象。随意想象中的创造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而这种新形象的创造过程又必须运用积累起来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空间。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他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不能完全的脱离,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些想象的东西,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但构成的总体材料确实是从客观现实中发生的。例如猪头、人身、五齿耙、猪八戒穿的衣服,说的语言等构成猪八戒这个完整形象的材料,现实生活中都是有的。人们的想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如何发展并且给予想象肯定,也是极其关键的,处理得好那就是帮助学生挖掘再创造的能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那就是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人的想象是在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构成的。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一个从事新闻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资料和丰富的知识,有一次纽约发生了一桩很离奇的杀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费城的他就以几份报纸把它写成侦探小说。后来案件破了,人们发现,破案的过程与他的小说过程十分的相似。可见丰富的想象也要有渊博的知识做基础,没有知识做铺垫,就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识和想象又不是一回事,知识是激发想象的前提,有的人知识虽然很多,但是思想过于陈旧,死搬硬套,不能展开思绪的翅膀,我们众所周知的爱迪生没念过多少书,他的知识都是靠自学来的,但他就会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再创造性想象,发明了两千多项的创造。法国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意思是说人们不能被已有的东西所束缚,而是要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大胆幻想,提出独到的新见解来。二、想象力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象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抓起,让他们随着音乐聆听的感知中去体会、去幻想,同时也可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着我们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从古至今,音乐都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发现音乐还有缓解疲劳,调解压力等作用,于是就有了现在很广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疗。(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创造力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是以声音来塑造语言。音乐家在作曲的时候,把他们所积累对时代的敬仰,对生活的感悟、对创作的灵感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变幻等化成优美的音符,并以独特的风格表现出来。音乐表现力的意境被渲染,这个时侯,可以达到其他艺术不能达到的境界。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后盾,所以音乐在创作的时候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允许一定的夸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规,直冲破普通人的思维模式,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出发,创作出令人惊讶的作品。当这些作品经过大师或艺术家们的二度创作传达给欣赏者时,受教育者则是被受触动,随着乐曲的起伏,人的内心世界将逐渐达到想象的高峰,这些想象不会像写作文一样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像弹钢琴一样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画画一样受到画面的制约。人们一旦进入这个想象的王国,就会如脱缰的马,驰骋在无边的草原,也如矫健的鹰,翱翔在蔚蓝的怀抱中,也会随着音乐的意境呈现出曾经的美好和对未来的幻想。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长期受到音乐的熏陶,势必会激发他的创造力和求知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音乐是思维的有力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健康的智力发展。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强调“想象”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世界的憧憬。这样使音乐教育中的想象融成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它可以缩短科学幻想与创造现实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使之勇于突破,不懈努力,勇于创造出丰厚的硕果。(二)想象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在旧的模式中,总是“师传生受”的把学生的思维锁在条框中,好学生的标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师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就从主动变为被动。所以,我们必须适应现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往往比向学生灌输技巧更值得提倡。许多优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学者表明:受教育对象,特别是中小学学生,音乐才能通过在乐器上的伴奏可以体现出来,音乐教育者并不是要通过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们的音乐知识得到加强。向学生讲音乐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在以后的作品中会不知觉的体现出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放在第一位,培养出既有较高的想象力又有较强的音乐素养和创新力的学生。(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能力 既然我们都了解到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一观点,那么我们的教育者就不应该按照旧模式来向学生传授音乐,应该打破传统教学,坚持以开发学生智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方式为主要。通过一些图片、音响资料还有音乐的课外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乐旋律中,根据音乐的课外知识的了解,对音乐进行二度思维创造。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时刻记得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论在课堂或课外,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想象、思考、创造,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同样一首音乐,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学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达不够,但是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可以活跃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规定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发挥。通过学生的讨论、对比,正确的感受和表达,都会深埋在学生的心底,使他们每个人都得到发挥,永久不忘。对比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象是生命最鲜艳最亮的颜色,它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的想象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他认为有两种人不可能成为作家,一种是生活很贫乏的人;另一种是对生活缺乏艺术感受能力的人。音乐教学是一个“聆听”艺术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教育者如何引导在听觉上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通过想象把音乐亲切化,这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教育也是一种促进人的心灵净化的活动,作为教师如何把美的音乐艺术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觉的情感中得到升华,并且享受音乐,这就是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而且所要承担的义务。那么音乐教育者如何正确培养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一)“背景引导法” 音乐的想象是自由的,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脱离主题胡乱想象,任何一个作品、一首音乐都是有它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的,如华彦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单是让学生聆听,就会觉得很乏味,曲子不断的重复,让学生只想快些结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乐背景后,再去聆听,学生就可以正确的进入到想象的世界里,而且还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惨的生活,领悟到作者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对无情社会生活无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选材于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决战,汉军以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的历史事实,将其集中概括写成,是我国古代壮观的战争场面典型而具体的生动写照。学生们了解到背景后,便会从中体会战场激烈紧张的场面,这为我们学生聆听的时候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二)“各抒已见法”各抒已见法是指在课堂上,由老师提供讨论的焦点,围绕音乐形象,学生分组或自由组合展开讨论。通过相互议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音乐欣赏是聆听的艺术,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让学生欣赏《赶圩归来啊哩哩》,当学生分段欣赏了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民族风格后,其设计环节是:边听边讨论,各抒已见。有的同学说:人们结伴高兴的去赶圩,有的说:是人们赶圩回来得到丰盛战利品快乐的心情……学生们在讨论的同时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在这活跃的氛围中的到想象的发挥。又如欣赏《小白船》让学生初听后,分成小组讨论这段音乐描写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把初听到的音乐通过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一轮弯月平静的照着海面,水波荡漾,波光粼粼,多么恬静的夜晚啊!有的说:我仿佛看见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树下蹦来蹦去,好可爱……一首好听的乐曲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带来了无穷的想象,使学生犹如身在其中,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打开想象的大门,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三)“自由想象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中,不要限制过死,允许学生多方面思考,驰骋想象,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常请同学们把欣赏过的音乐作品的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等等,但有些同学确用了灰色或黑色,并且也说出这两种颜色的理由,这也是允许的,应该给予鼓励。教师不应该轻易的对学生给予否定,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如在学唱歌的时候,按一般规律,唱到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才应该换气,但有个别同学经常胡乱换气,虽然和老师的引导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轻易立刻否定,而应该师生一起分析,指出他这种唱法,虽然有特点,但感觉像是一个结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唱,才能让别人听得明白这句歌词的意思。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来,音乐与舞蹈就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汇——师已篇》中记载道:“故事这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教师要常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通过欣赏音乐来引导学生进行动作、语言、画面的联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给学生听,同时讲一个《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会儿就表演出一幅美丽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学习和舞蹈的有机结合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舞蹈动作中思索、领悟歌曲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让他们了解到珍惜粮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赏傣族曲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时,要求学生傣族舞的“三道弯”基本体态不变,自己想象创编“孔雀开屏”、“孔雀理毛”等动作,编好后上台表演,教师逐一讲评。学生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可以根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五)“绘画表现法”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音乐教材的图画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要靠它来表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不多,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又喜欢彩色图画,这时候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小学低年级的歌曲比较简单,易理解,所以应该充分发挥绘画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词过程中,让学生边跟着念歌词边动手进行绘画,画出一颗颗发光的星星,在绘画的作用下,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思维很快进入了美丽的夜空中,促使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随之把歌词也记住了,这样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又如在欣赏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颜色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如红色——热烈、欢快;蓝色——抒情、优美;黑色——忧伤、恐怖等。学生了解什么颜色代表什么音乐之后,自然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想象选择这些颜色。如欣赏《数鸭子》,学生都纷纷用黄色和红色来表示,他们发挥想象,鸭子一摇一摆的排着队怀着快乐的心情去河边游泳,所以才用这些颜色。又如欣赏《小燕子》,教师教唱后,让学生仔细想一下要用什么颜色,学生大部分都用了蓝色,由此说明,当学生知道各种颜色表示的音乐情绪以后,每听一首歌或乐曲时,就能八九不离十的用颜色来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达到了创作美的境界。(六)“音乐创造法”音乐创造活动是比较广泛的,如唱歌、器乐教学等.在这些培养学生表现力的训练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把节奏和音准打好基础,启发他们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创造性的表演,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音乐实践也创造音乐美。学生对器乐也很感兴趣,但常常因为学校的资源有限,在课堂上并不能做到每人一件。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学会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乐,动手作出一些“小乐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创造过程中,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体验到创造的成功感。以歌曲为基础,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贴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级的歌曲,旋律和歌词都是通俗易懂,教师就要以此来作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歌词创编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学教材中的《两只小象》,让学生学会歌曲后,激发学生大胆思考,鼓励他们创编歌词,如将“两只小象”改成“两只小鸭”,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扬起嘴角亲一亲”。 “见面握握手哟罗罗”改成“见面吻吻脸哟嘎嘎嘎”等。在这一活动中,不仅鼓励学生创编歌词,还要鼓励学生唱哪种动物就要模仿这种动物的动作,通过这一练习,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四、在音乐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没有创造和创新能力,学生就不可能有个性。有一位作者说他的学生曾对他说:“我不喜欢音乐,因为在欣赏课上我说的都不对。”闻言一惊,我们怎能如此随便的去否定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呢,也许他们的理解是错误的,但是至少他有想象力,也许他不理解那些创作者的心情,我们教师就更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只有这种和谐的关系和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大胆尽情的发挥,作为教师应该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创造成果,使他们持续的实践创造。教师应该把启发放在首位,在欣赏音乐课的时候,不要先讲解,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其见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得到真正的发挥。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觉得有一位学者说得很好,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你在教一首悲伤的歌曲的时候,学生会问,为什么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是悲伤的情绪等等,这个时候的教师就要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实践,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问题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教育者要把美的艺术,美的音乐传送给学生,就得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把握音乐情绪,告诉学生他们此刻是导演,一切的人物、画面、地点等都是他们说的算,这才是真正的音乐课堂。有些教育者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叫学生去想象他心目中未来世界的模样,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想象的兴趣,培养创造意识,为今后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有些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讲求实用,过于强调非此即彼,导致一些小学生的思维格式化,他们开始以成人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以此来换取更多的赞许和许多的功利。当然这也是一种成熟,只是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就如一位家长提到,女儿两三岁的时候,你画一个圆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苹果,嘴巴,太阳等等,但是现在上了一年级后,再问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简单,圆形,比一小的零。还有一次,一道语文题要学生回答“圆”的反义词,女儿写的是“扁”,但是老师说是“方”,结果那道题没有得分,女儿很沮丧,回家把球给放了气,嘴里还很不高兴的说:不圆就是扁嘛!为什么老师说我错了呢。其实艺术是没有局限的,随着每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赏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象也就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想象。作为一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美传扬下去,让学生在音乐情感中体会并且享受音乐,这也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所要承担的责任。结束语 艺术的魅力在于吸引力和感染力。音乐艺术之所以有魅力具体就在于感情上的共鸣,它比较有活力,它从聆听的感官直接进入到思维活动中,还没达到清晰的思维能力的那瞬间,就是那瞬间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蕴含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想象就如智力的翅膀,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前提。

Ⅳ 如何提高小学生歌唱技巧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自古以来,听唱就是人们学习歌唱的一种有效方法。人生的第一首儿歌不还是通过听学会的吗?时至今日,听唱法还是大部分人用来学习歌唱的主要途径。因此我认为将听唱概念引入课堂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唱来熟悉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走向,也就是说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读谱训练,将原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唱训练,学生会对音乐诸要素如节奏、音程、时值有一定的积累,待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他们就会从听唱学习这个必然王国走向视唱学习这个自由王国。
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唱歌课中应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教育。为了使这一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唱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想象这一心理过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言语能力差,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近几年,我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有一定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支撑,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歌唱的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如在众多歌曲中出现了不少的音乐知识点,有的是已经学过的,有的是新授内容。如果单独的把他们拿出来让学生练习、学习,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可能忽略这些知识点,又不利于学生歌曲的演唱。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设计不同环节,通过让学生比较、演唱种写法不同的歌谱,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简单了的乐谱即从视觉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复习强化再认知的过程,使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知识的复习隐性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在知识技能中贯彻审美教育的目的。另外,我同样重视学生的识谱及音准教学,因为我知道识谱是歌唱教学的前提;音准是发挥歌唱教学审美功能的关键。不过,同样的我也没有将这两个环节孤立起来,而是通过老师带唱和及时纠正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激发了出来,同时也初步学会了一些演唱的技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Ⅵ 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哪四项急求!!~

一、培养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

Ⅶ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关键 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 们"从内心歌唱".
.教师生动的范唱.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 生真实地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 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 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 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地,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 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 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一首好的作品是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 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 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教会学 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分 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 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
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近感 音乐教师应该面带微笑上好每一节课,在优化的教学 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和谐, 愉悦的教育氛围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简单地说, 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音乐课.教育心理学认 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学生更 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只有通过师生 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之 桥,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真正地关心他们,把他们当做 自己的亲密朋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 心里喜欢老师,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歌唱起来才充满愉 悦,并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 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 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Ⅷ 新课标小学歌唱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标小学歌唱教学

基本要求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演唱
【标准】1~2年级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标准】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Ⅸ 如何利用图形谱在小学唱歌中进行教学

现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图形谱”教学,“图形谱”是什么呢 ?就我的理解来说,“图形谱”它应该是利用一些简单易画的图形、线条来高度概括音乐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等的一种乐谱。根据“图形谱”,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或者学唱歌曲的时候,能直观地看到音乐进行中的变化、发展、重复等特点。而且,在聆听中边划“图形谱”边聆听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调动注意力。好的“图形谱”设计还能增加聆听的趣味性。
说实话,之前,我对这种教学手段其实很不以为然,觉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只是如果教材中出现“图形谱”的设计,就蜻蜓点水一样告知学生这个图形谱和作品中哪一段对应,然后在欣赏的时候带着学生画一画,草草感受一下这一段的旋律走向、节奏特点,基本就过去了。但是通过参加一系列有关“图形谱”的教学与设计的活动,再加上本学期我也重视并尝试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多渗入了“图形谱”的运用,逐渐感受到了“图形谱”在教学中运用得好,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辅助歌曲教学。
一、歌曲教学中的运用
“图形谱”在歌曲教学中使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旋律的起伏、重复、变化,旋律节奏的密集与疏松,作品速度的变化,旋律的连贯与跳跃,音乐的渐强与渐弱变化等等。除此以外,“图形谱”也能辅助节奏的练习。
(一)歌曲旋律学习的辅助手段
“图形谱”的设计,一般到要考虑到一些音乐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强弱、音乐进行的连贯或者跳跃、节奏的密集和舒展等,所以设计贴切的图形谱,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直观感知音高变化。
例:《黄昏的钟声》
《黄昏的钟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学唱歌曲。歌曲表现的是自然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欧美地区黄昏的美丽景色与教堂悠扬的钟声。歌曲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严格的三度叠置关系,这一课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图形谱”的图形用了天边起伏的朵朵小云彩来代替,云朵和云朵间用线连接,起伏状是表现出歌曲的旋律走向,连线是表现出歌曲旋律的连续性。上课时,先依次出现这两个乐句的“图形谱”,然后,借助课件演示,让两句不同音高的“图形谱”最终叠置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乐句的起伏一样,只是在音高上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高,体现人们在看到黄昏美景时的情绪起伏与激动的心情。歌曲最后一句是钟声,音高是重复了六次的“1— —”,和前面起伏的乐句在旋律进行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图形的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同音重复看似简单,其实学生往往就是唱不好同音重复,通过直观感受“图形谱”从而引导学生在歌唱上把旋律唱得平直、延长。
歌曲旋律是:
美丽的黄昏
3/4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图形谱”设计是:

1

2

3

如上图所示,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在“图形谱”的设计上完全一样,但为了区别,我在连线的设计上给了不同的色彩,这样在移动时,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它们的重合效果。第三乐句,我们设计成了黑色、简单的长方块,平直铺开,间隔相同长短的曲线,就如同教堂中钟声的绵绵延音,黑色的色调能让人沉静下来,并感受到钟声的浑厚。然后在课件中通过动画设计,让第一和第二乐句进行重合演示,给于学生旋律三度完全叠置的直观感受。
(二)节奏练习的辅助手段
在节奏的练习中,学生比较难把握的是附点、切分,以往我们多用划拍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时值的长短,划拍是上下进行的,如果用拍手练习时,时值的进行过程不易表现,但用“图形谱”,学生在拍手的时候还可以把长短的进行过程,通过平移来边拍手边感知。如:
附点八分节奏

X X X X X X . X X
附点四分节奏
X X X X X X X . X X
二拍时值的切分节奏
X X X X X X X X X
一拍时值的切分节奏

X XXXX XX X
以上这些节奏学生都较难把握,教师通过图形的演练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这些节奏时值的长短,以及和一拍时值的关系。直观的形象更能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且通过循序渐进的演变练习能让学生轻松掌握。
(三)填词难点的辅助手段
在歌曲的填词中经常会碰到一字多音的难点,有些一字多音节奏较为规整,学生还是比较快就能掌握,但有一些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人教版第五册第五课中的《妈妈的心》这首歌曲中有许多一字双音的填词,都不是很困难,学生一学就会。但是有一处学生总是唱不好,看下面此处的谱例:

5 3. 3 | 2 3 0 |
我 的 心里

在前一、二个班级,为了让学生唱好这一句,我的方法是反复带学生模唱,虽然解决了,但学生就是机械、反复地学唱与巩固。后来,主要是自己想偷点懒,少用点嗓,我在黑板上画了这样的“图形谱”来提示学生,没想到学生不仅很快领会,而且基本不用我教唱,按我的手在黑板上的演示马上就会唱了。

3
5 的


二、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图形谱”在欣赏教学中使用得较为普遍。结合“图形谱”欣赏,可以提高学生欣赏时的注意力。通常情况下,当旋律进行到对应“图形谱”地方,老师往往会让学生随乐曲来边听边画图谱,感受旋律进行的力度、起伏、跳跃等,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除了提高注意力外,还有助于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记忆为主,逻辑记忆为辅。“图形谱”它把复杂的乐曲经高度概括呈示给学生,形象、直观,但又不具象,它只是把乐曲旋律的进行方式展现给学生,从乐曲的进行方式中学生对作品内容与表现力的联想并没有被框死,还是给予学生充分宽广的想像空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正确的想像作品内容。并且,在随旋律画图谱的时候,还使学生由一个旁听者转为一个乐曲演奏的参与者,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印象也就更深刻。
除此以外,“图形谱”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从“图形谱”的重复与变化中感知乐曲的基本结构。下面有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可以印证“图形谱”的这一功能。
例:森林水车
《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所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曲,有人曾将它与《在钟表店里》、《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该作品为回旋曲式。
歌曲的A部主题是这样的:
1=G 2/4

5#4 | 5#454 5321 | 7 7 0 4 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57 |

2 2 0 2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4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121 | 6 1 0 13 | 5 5 0 5 | 1. 0 |
每一乐句前面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像是水车欢快的转动,每一句末出现的带顿音八分音符就像是水车飞溅出的一朵朵小水花。在A部主题出现时,老师就在顿音出现的地方用手演示出一朵朵不同高低的快乐的小水花。
乐曲第一插部情绪欢快,乐句的旋律中多为连续进行的十六分符,像水车转动唱着欢乐的歌。所以“图形谱”的设计是用四条曲线围成的圆圈表示,每一乐句流畅的旋律用了连贯绕动的曲线图形,四个乐句画好刚好用绕动曲线围成一个圆圈,就像水车圆圆的轮子,即趣味,又形象:

乐曲的第二插部结构工整,富于幽默感,设计的图形是 “ ”,象形于水车水斗的图形来表现。两小节旋律画一个“水斗”,主题第一次出现可以画四个“水斗”。当旋律第二次出现力度加强时,该图形也随之变粗“ ”。
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最后在完整聆听时,老师呈现了这样一项填空作业:

鸟叫声

序奏 ( ) ( ) ( ) 尾声
其中,括号中的就是A部主题,每当出现这一主题时,老师就用手在空中做出一朵朵水花飞溅状,并贴上小水花图案。这项填空的完成,让学生一目了然看出这一主题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间隔了一段不同的旋律,很直观地就让学生感知了回旋曲的结构。
总之,课堂上运用“图形谱”这一手段来进行歌曲教学与欣赏教学,如果设计充分、运用得当是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的。但是,我们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图形谱”来教学,“图形谱”更多的时候要老师精心设计或者循序指导。有些老师会让学生根据旋律来设计一段“图形谱”,但这种设计要有一些铺垫过程,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边听旋律边来设计。因为小学生他们的音高概念、节奏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旋律的基本进行方式也不清楚。因此,如果我们让学生随音乐直接画“图形谱”,想让学生对作品旋律进行个性感知与创造性表现,是没有什么成效的。而且我认为对旋律特点的感知是要经过充分聆听才能掌握,只有熟知了旋律进行的特点才能设计出形象、贴切的“图形谱”。而我们也知道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一节课里充分聆听,特别是长一些的乐曲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欣赏作品运用“图形谱”教学的局限性,也是之前我一直不接受“图形谱”教学的一个原因之一。“图形谱”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理解与创造性表现上有局限,但是通过设计好的“图形谱”来辅助欣赏教学还是很成功的。我想,“图形谱”的作用是大是小,就看我们老师如何运用它并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图形谱”的功效来决定的吧。

Ⅹ 如何培养小学生准确歌唱的能力

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时,也对学生做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在坐姿方面训练学生歌唱时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时,两手拿正音乐书,两脚平放在地上。挺胸抬头;精神饱满、集中,自然发声。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愉快地唱歌。这样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做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学生平时可能已经放松着坐习惯了,一旦你要求他们这样坐,可能没多会儿他们就会感到疲劳。所以,丰富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使同学们产生兴趣。千万不要安排一整堂课的歌唱内容,也不要一整堂课都让他们这么“端正”地坐。再者,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意志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反复性大。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加以巩固并形成。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学生喜欢歌唱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艺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基本习惯。体验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是演绎好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才能提升学生对歌曲情绪美的捕捉能力。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初听范唱;让部分学生将歌曲情绪听出来,进行复听时学生有了更深认识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习有感情地唱,又要教会学生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等,只有掌握音高正确演唱,才能很好表达歌曲。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短暂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歌唱氛围,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一课时,打破以往枯燥无味的向教师问好的环节,采用电子琴弹奏音乐和学生一同唱起来,动起来。这样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兼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在多声部教学中通过分声部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聆听和声效果,提高多声部演唱能力。合唱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空间,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进行第一声部,其它声部依次进入。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唱边听。例如:最初学生演唱二声部有喊歌的现象,喊歌也是一种不良的歌唱行为习惯。针对他们喊歌的现象先后找出几名同学到教室外面聆听演唱的声音效果,听完之后让他们进行评价,反复几次后,教室里的歌声才处于正常和谐的二声部音响效果。一些自信而歌的同学,很容易就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把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例如:《森林水车》一课,(放音乐聆听)音乐鲜明生动,主要描述了森林的景色和森林水车的转动声以及人们欢乐的心情。聆听完欣赏后,提出问题:“你听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不敢说出他听到了什么,也不敢去想象,怕自己说错或说的不好等等,我就连续叫了十多名同学,随即把他们的所说的答案都绘在一幅画上,画面就更丰富多彩了!从这以后,学生在欣赏课中,都能认真的聆听音乐带给他们的无尽遐想,进而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音乐是一门表现情感的艺术,但它也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要持之以恒,通过各种方法,长时间地进行潜移默化,激发他们对演唱情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从而产生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强烈愿望。只有想表现了,才能去完善他们的表现.让他们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打动自己,来打动别人,从而收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那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阅读全文

与小学唱歌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