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最佳答案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本身,离开儿童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小学儿童的注意。
2.激发学习动机
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儿童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批改作业时要尽量挖掘学生优点,评分宜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要正面引导。如对每次作业应用红笔做出肯定的标志,如用“√”“古”“优”等;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学习活动。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解决。任务既可以结合课程,也可以是纯训练性的,教师可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问题。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抢答题竞赛,以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地呈现,以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等等。
小学生不可能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务服务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讲求实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不但无助于完成当前的任务,而且更严重的是会养成心猿意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习惯,它将极大地妨碍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惫不堪。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注意而又不疲劳呢y在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在一节课乃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小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艺术,它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运用两种注意转换规律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贰』 小学教育要求
小学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小学教育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教育学类中的教育学类,其中教育学类共10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学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教育学大类中排名第4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53091位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911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249元,0-2年工资3956元,10年以上工资4956元,3-5年工资4867元,8-10年工资6134元,6-7年工资666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北京、广州、上海、东莞、杭州、武汉、深圳、西安、成都、郑州。
『叁』 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
如下作为参考:
一、抓学习,强研究,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优化教研常规管内理,提高工作的实容效性.
三、进一步做好教科研,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
四、开展“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研究活动,树立榜样和旗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继续实施“名师工程”,选拔、培养、一批能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高水平教师.
『肆』 新老师。 教小学语文 主要的流程是什么
1.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
3.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4.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5.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伍』 如何教好小学数学教学
其次是上课环节,跟学生之间当然需要严肃,但是光有严肃也不行,需要用你的亲和力去与学生交流思想,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多鼓励学生发言,多表扬学生正确的做法,少批评错误的做法,要从正面引导,效果才最佳,不要随便吹胡子瞪眼,切记!
最后是作业环节,想要巩固知识,这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业不要多,但要精,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没有必要个个要求100分,各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智力情况不同,不能什么都照着100分去要求,要多鼓励孩子,少布置作业,要精改作业,改正孩子的错误,发展学生的长处,孩子就会乐于学习,更乐于成为您的学生。
『陆』 新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有哪些运用
近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真走向成熟,在微机上就可以实惠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使得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一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的、令人振奋扫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的技术、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当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所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用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搞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炽,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作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尝试,我们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其中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就用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以及声音来处理教学问题。在系统整个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屏幕、音响、扫描仪五个部分;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原则,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解、指导,结合系统显示模拟。合理安排时间,留下足够时间给学生讨论。这样,实现了学生从三方面,即听、看、讲(交流)来达到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靠老师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必须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我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用到了科学教学中,服务于我们的科学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
科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独立思考自己去获得结论,注重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锻炼和发展有关的能力,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初步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帮助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掌握。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内容衔接所必要,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贯切科学教学新大纲,教好科学新教材,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面对大自然进行独立地探索,还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的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是大肜武之地的,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这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实验前,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装配实验,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如《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要求学生会使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课本上有插图,但图是静态的,部分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做了一个小课件;第一步:出示酒精灯,让学生认识酒精灯。讲到什么部位,就闪一下什么部位,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记忆。第二步:做一个酒精灯过程的动画,先出示移去灯帽的过程,再出示怎么点火,最后出示灯芯被点燃,重要的地方,如点灯时手的位置等都能重复播放,并加文字注解,播放时教师讲再配合讲解。点燃后,出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由下往上点火?第三步,出示一个燃烧着的灯芯的特显,让学生观察比较火焰的三层颜色的区别,外层是淡黄色的,第二层是桔红色的,最里边一层叫内焰,然后,出示标注,让学生记住最里边的一层叫做焰心,第二层叫做内焰,最外一层叫做外焰,同时介绍外焰的上温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热,第四步,多媒体演示如何熄灭酒精灯,“桌面”上的酒精灯帽“飞”到了灯芯上,灯熄灭,同时强调一定要用灯帽灭火焰。演示完一遍后,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思考、讨论,并且让各小组实际操作一遍,最后,演示加热试管。出示一个试管,装入少量水,试管夹从上半部分将试管夹住,酒精灯的外焰正好给试管的底部加热,并且把实验中的要点、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配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演示完毕,再让学生复述,要求正确回答出给水加热的方法,试管里装多少水?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什么部位?试管与火焰的角度?用哪部分火加热?等等。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学操作,用酒精灯给装水的试管加热,并仔细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与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小学科学学科同样有这个要求。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之后,还要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受到锻炼,增长才干。在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发挥启发诱导的作用。
如教学《呼吸器官》一课,这是一堂暗箱式内容的教材,要分析人有哪些呼吸器官。我们有实物模型,它虽然能向学生展示人有哪些内脏及位置,但是,它不能向学生展示人呼吸时气体经过了哪些器官,无法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人有哪些呼吸器官。为了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动画;标有蓝色的箭头沿着箅、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示意吸气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气官;又出示一幅动画,标有黄色的箭头沿着肺、支气管、气管、喉、咽、箅示意呼气过程,再让学生思考,人呼气时,气体要经过哪些器官。在学生了解了人呼吸要经过哪些器官后,让学生来说说,呼吸器官有哪些,在人体内的什么僧。由于运用上述教学方法,人有哪些呼吸器官学生都能说出来。
在讲气体交换这一抽像的问题时,我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过程;我们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人吸进去的气体中含有的氧气多二氧化碳少;呼出来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气少。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于是要讲到一个气体交换问题,关于人的呼吸器官,专门有一部科教育片的录像,但是与我们的教材不是太相符。我于是把其中有用的部分用视频捕捉到电脑里,进行修改加工,这样一来,这部分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要用几遍就可以用几遍,要怎么用就怎么用,改变了电视录像灵活性差的缺点。而且,课堂讨论气氛也大有改观,学生的思维普遍都很灵活,事后记忆效果极好。这一切,都归于多媒体技术,它的可交互性,灵活性是其它电教手段所不及的。
四、恰当、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强调教学效益
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探索中前进,逐步民开,于是在一些老师心中就产生了一种遍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课,就一定得用多媒体。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多媒体也不例外,一堂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是由教学内容决定。我们有些课的内容,如前面讲到的青蛙,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为了解决教材编排与地区差异之间的矛盾,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再或者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了多媒体之后,把这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直观的问题、、、、、、像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的教学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但也有一些教材的内容:如小学科学第一册中的《玩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应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去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发现他们各自的特性,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在学生玩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就可以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了。
总之,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把它应用于我们的小学自然教学,用这高科技的产物来辅助我们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但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网络化必将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把多媒体技术怀网络教学合理结合,让多媒体课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柒』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要提供宽松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
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想到一块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把优、中、学困的学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进行异质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一起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加以解决。
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老师授课时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老师的“错误”,进而发展到让学生即使在对自己的想法尚不确定时,也敢于说出来,再由同学们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植树小组每人每天种8棵树,照这样计算,5人4天一共种多少棵树?”(用两种方法解答)所用方法是:第一种,先求出5人1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第二种,先求出每个人4天种多少棵,再求5人4天种多少棵。教师故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用两种方法解决,等教学完所用方法后,提问学生:学完这道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这两种方法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要创设各种创新机会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连减,把两个减数合并为一个减数的简便运算),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全班同学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的规则是:售货员每次同时卖两种物品,哪个同学先算出他用100元买两种物品后所剩的钱,那两种物品就卖给他。售货员出示物品的价格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学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创新意识,使计算变得简便。
2.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合起来教。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几组大小、形状各异的图形: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后分类,说说哪几类已经学过,哪几类没有学过。教师说明没有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最后,要求就这几类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总之,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捌』 小学教师的级别如何划分的
小学教师的级别一般有小教三级、二级、一级、高级(相当于中级职版称)、特级(高级权职称)。
各级别规则和申报条件参见:教师职称。
教师职称:
2011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2016年4月15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正式启动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
这次改革打破了实施30年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两个职称系列统一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并在中小学(幼儿园)新设正高级教师职称,将民办教师、编外教师纳入评价范围。
此外,外语计算机也将不作为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新政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将惠及全市17万名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