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让小学生更好的养成体育课学习习惯
一、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严格的课堂纪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体育实践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它有许多不利的因素(环境、气候等)会干扰学生学习过程,况且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行为的自制力、情绪的自控力都较差,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例如在体育课的课前或课中有时会发现学生集合时发生相撞、打闹、讲话等一系列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有可能还会发生安全事故。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在课前先设置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在一起,后再开始集合、整队。在课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较新颖、内容符合教材的体育小游戏,时不时的把学生的注意力抓过来,让学生觉得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做小动作。碰上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可以利用一些卡通人物的形象去比喻那些学生,比如可以比作学生比较喜欢看的动画片中懒羊羊或慢羊羊等,让学生自感羞愧而迅速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还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评价,对遵守纪律的学生采用各种鼓励嘉奖的方式,对于不守纪律的学生也要适度的教育。而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形成了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听从指挥的习惯 体育学习它有别于室内课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还要利用一定的体育器材,学习的过程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再加上小学生好奇又好动、辨别能力低,教师组织不当或学生不听从指挥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是发生教学事故。因而,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习惯。例如上投掷内容的时候,即使是投掷轻巧的沙包也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如果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投掷完后不统一去捡回沙包或去捡回沙包时乱跑就很容易发生几个学生相互碰撞的危险,所以,教师应事先说明捡沙包的方法和各自跑动的路线,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当然,若学生不听从教师指挥,安全隐患便随时存在,故培养听从指挥的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不听从指挥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让学生明确的知道在体育学习中听从教师指挥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一些听指挥做动作的体育小游戏来锻炼学生听从指挥的意识,从而形成听从教师指挥的好习惯。
三、倾听与思考的习惯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如果没有专心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专心听讲是体育课的纪律,也是课堂常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学习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教师讲解要做到精练,重点要突出,条理要分明,语言更要生动、幽默,语气要柔和、动听。如一些体育项目的学习,教师可自编一些形象的口诀,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判断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枯燥的讲解中应适当插入一些提起学生注意力的小插曲,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听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只有认真的听讲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思考,思考的时候思路才能清晰,学习新的内容才能学的既快又准确。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的听讲,积极的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比较,才能更好的完成与掌握体育的技术与技能,形成倾听与思考的好习惯。
四、不怕困难,遇到困难时开动脑筋、互帮互助的习惯 在体育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内部(如胆怯、懒惰、身体不好等)与外部(如活动进行中遇到种种外来的干扰、某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等)的困难与障碍,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克服困难的条件。例如上障碍赛跑这个内容的时候,学生在练习时通过某个障碍时有困难,这时便需开动脑筋,心理上克服困难才能身体上真正解决困难。又比如进行分组游戏时,总会有几个学生完成情况不好而影响整组的比赛结果,这时同组的同学便应不断鼓励这些同学,互帮互助才能一步步解决困难。而当遇到上耐久跑之类需要耐力和毅力的内容时,教师便需要在语言上激励学生,要进行具体指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养成不怕困难并克服困难的习惯。
五、终身锻炼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就要学生有一个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大众化体育项目的活动方法,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教给他们正确的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比赛的规则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只要我们心怀爱心,富有耐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看到学生的不断进步与成长,就一定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②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贯穿游戏教学
因为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民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根据每次课的题,适当费穿带有况赛性的游戏项目来配合教学,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有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堂的准备活动,总是不认真做,做得不够充分。在室内课再三强调准备活动的作用,但是学生也是觉得讨厌。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利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使,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在主教材方面,也要多想一此竞赛的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因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以“玩”为主的,所以就对体育课有兴趣,由于主教材的教学形式都是单一的,因此对体育课亦提不上兴趣,导致达不到增强体质这个目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这个“玩”的心理和结合主教材来进行游戏练习。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如:50 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讨厌,由于改变了这种方法,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这堂课,但课堂上都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很易被一些外界事情干扰,并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不可能干40 分钟内有意强制自己集中精力认真上好课。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象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讨厌。但有些教材,并不能全部都运用竞赛性的游戏。如:耐久跑教材(50*8 往返跑和400 米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 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能积极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以上的游戏完毕进行便步走,走成圆圈,再进行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最终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③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试图在小学体育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作一点浅显探索,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一、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爱国信念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就是把“希望”和“结果”转化成坚信不移的观点,进而成为一种信念。主要方法有:1.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学生初步懂得体育和:“国力”,体育和“国成”,体育和“国民”的关系。 2.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3.把自己学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树立学好体育,增强体质;用好体育,服务社会;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培养集体意识增强爱国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集体视为国家的一个“细胞”。由此可见,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体育课中,“集体”是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的一些活动和练习大都在集体之中完成。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和组织形式的多变性,导致集体与集体,个人与集体的平凡接触,学生对集体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情感流露比较真实。因此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编队、分组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集体的理解;通过集体行动“齐步走——立定”、“四面转法”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拔河”游戏或球类比赛等,培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集体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
三、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解放军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解放军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奴,“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通过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偏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节,又有对抗和竞争,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但是,这种教育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要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故事法”、“演练法”等,创作出一定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教“冲过火力网”这一游戏时,教师可先用收录机放一段密集枪炮声的录音,接着对学生讲,今天我们都来当一次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夺取战斗的胜利,我们要机智勇敢地冲过敌人的“火力网”。然后,在播放的枪炮声录音中做游戏。还可以通过讲英雄人物的小故事,介绍英雄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做学生很投入,爱国主义情操在游戏中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
五、通过相关事物引申教育内容
小学体育教材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例如,在教“快速跑”这一教材时,其中“快速”二字和时间相关,如果教师开动一下手中的秒表,把分分秒秒报给学生听,让他们体会一下时间的空间印象,同时简单介绍一下一分钟的经济价值,即给国家创造的财富,使他们感到“速度”二字如此重要。又如在教“耐久跑”这一教材时,我们可以利用祖国的名胜游览地进行象征性的长跑,如跑北京的“长城”,跑南京的“中山陵”等,以此来培养兴趣,丰富知识,激发爱国热情。
六、通过体育“名人效应”激发学习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从一张白纸走向辉煌,涌现出大批体育名人,这些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要善于把握儿童的心理,充分利用“讲、看、说、仿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行有目标。所谓讲就是给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优秀体育名人。例如,排球队长郎平;体操玉子李宁;水中蚊龙林莉;篮球国手郑海霞;乒乓皇后邓亚萍;体操新秀莫慧兰等。“看”就是给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比赛的图片,如“精彩瞬间”、“明星英姿”等,也可以适当看一 些相关的电视录相。“说”就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体育名人。“仿”就是让他们模仿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这样做学生容易理解,心境真切自然,学习主动性得到较好地发挥。
七、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渗透氛围
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予人一种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环境氛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营造出多种渗透氛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利用校园的围墙或板报写一些与爱国圭义教育内容看关的标语,或画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宣传画等。又如,利用操场的边角空地适当插置一些有关格言或者是有鼓动性、号召性的小标语牌,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利用体育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孝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年龄小,单纯活泼,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所谓从远就是立足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④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1、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⑤ 求一小学400米全程跑体育教案
小学400米全程跑体育教案一:
一、耐久跑:400米全程跑
任务
一、学习400米全程跑的技术,提高全程跑的能力。
二、初步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和投掷能力。
三、培养学生能勇于吃苦、克服困难、勇住直前的优良品质。
准备部分
1、 课堂常规(略)
2、 准备部分
一、队列、慢跑
二、徒手操、伸展运动
三、专门性练习
a) 体委组织整队
b)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c) 教师指挥,口令
1、 组织:四列横队1、 向左右转弯走
2、 向后转走
3、 跑300米左右
4、 自编八节徒手操
基本部分
耐久跑:400米全程跑
重点:体力分配合理
1、 小步跑
2、 高抬腿跑
3、 加速跑
4、 200米中速跑
5、 400米中速跑
6、 400米跑
要求:掌握好技术,合理分配体力
小学400米全程跑体育教案二:
首先分四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主要谈一下后三个部分:
准备部分:先安排徒手操,然后组织一个小游戏
基本部分:1弯道蹲踞式起跑;2、弯道起跑后的加速跑;3、途中跑;4、终点冲刺跑;5、400M模拟测试。
结束部分:放松活动中注重上下肢的放松
⑥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因此采用各种方法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面结合我个人教学教研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1、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练习时能够使学生将他们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充分活动开来。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和谐的氛围能让学生的大脑皮层活跃起来,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这样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关系紧张,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波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这样一节课上下来老师会觉得上的很累,学生不配合,学生却会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学到。
建立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上的有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如学生害怕尝试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让他们能鼓起勇气,增强信心。举个例子来说,上五年级支撑跳跃时,也就是跳山羊,这个动作对于男生是很简单的,而班级女生比较多,当把器材搬出来时女生一片嘘声,都在那小声议论说这太高了不敢跳,一群人这样说导致女生一个都不敢跳,这时耐心的开导她们,并让班级里最胖的男生来演示一下,当她们跳完一个时我都会给予肯定,哪怕是点点头,一句简单的鼓励语,学生都会感到满足,也提高了她们上课的积极性,增强了跳山羊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上课不要有纪律,二者是统一的,有密切的联系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氛围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2、有效的故事情景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一年级立定跳远这一课时,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抽象思维较弱,不能很准确的感知客观事物的主次、不能完全听懂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根据这一特点创设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故事情景来处理教材,这节课就很成功的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讲到“小青蛙”从地面用两只后腿用力的一蹬跳上荷叶时,便指出这就是立定跳远的下肢动作。从而帮助学生悟出“小青蛙”自由自在地反复跳上“荷叶”的动作,就是我们立定跳远的知识要点。并以“风吹叶远”来不断加大练习难度。这样的教材处理形式,能够使体育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又如,在五年级的50米快速跑教学中,在课的开始就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去扮演“解放军”去抢占阵地,途中要穿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这样把50米快速跑的四个环节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后,再经过重点难点的练习,50米快速跑就被学生很容易的接受了。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上课的乐趣,而不是死搬教材,毫无生趣的学习。
3、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和重复的话语。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这种课中不要担心组织纪律不好,学生乱跑,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一般我们现在的老教师就不赞成这种教学方式,他们认为课堂纪律都管不好了。学生自由散漫,不听老师指挥,还怎么会认真听课,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学生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他们的组织能力并不比高年级的学生差,通过利用教学灵活性不仅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多提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更能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如一年级游戏课开纸飞机时,教师提出怎样才能让飞机飞的更远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小朋友们就会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比赛谁飞的更远,为什么他能飞的比自己远,一次次的尝试就会慢慢的进步。又如在上短跑课时,可以提问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上排球课时为什么两臂要夹紧,手臂不能弯曲?这样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后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
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不断创新,使学生能经常体验一种新鲜感,还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比如,在教舞蹈韵律小碎步时,教师可根据小碎步的特点,编一组舞蹈动作,如猴子在河里捞月,鱼儿在水里自由的游动,小鸟在天空中飞翔等动作,并配上合理的音乐,这些都是能促进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小碎步。又如:耐久跑是一项比较枯燥无味的教材,练习中,只有少数人能坚持跑完全程,大多数人还是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极不情愿的用慢走代替跑。通过平常的观察,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好胜心特强,不愿服输,就用变换领头跑的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以纵队的形式进行中速跑,要求每跑完一圈后各组最后一位同学用最快速度超越排头成为领头人,就奖励新领头人一颗五角星,领头人被轮流变换直到跑完全程。这样,学生在谁也不愿服输的心理支配下,争先恐后去当领头人,在相互的竞争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4、生动有效教学与游戏结合
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注重 “教”与“玩”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教学应从学生情趣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教与玩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五年级教学时,由于投掷项目比较枯燥,就采用一些投准、投远项目分组比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按一定距离划分若干区域,如方格、圆形靶等,并标出每个区域的得分,累计各组的得分,计算胜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将投掷运动游戏化。利用小沙包作“炮弹”,设计模拟“放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发展了投掷能力。
5、成功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定的成功能激发人进一步求职的欲望。在教授复杂动作或练习时,如果教学目标定的太高,学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他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就会大大削弱进一步上课的兴趣。
但是换个角度,老师能够把复杂困难的动作分解分段教学,让学生每学完一步都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这样阶段目标容易完成,整个目标学起来也据不难了。多让学生看到自己阶梯式的进步,找到自己满意的感觉,就自然而然的激发起了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一年级教授跳短绳时,由于学生刚来上学,接受正规的学习,他们的协调能力还是较差的,这样就要设立阶梯式教学目标:
(1)徒手模仿练习,要求手、脚配合一致,30秒内不乱;
(2)手摇绳,双脚跳,连续30次不断;
(3) 50次跳绳,看谁跳的好;
(4) 70次跳绳,看谁跳的快又好。
6、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在体育课中实行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是最常见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都习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到更多更易掌握的内容。例如在五年级400米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以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乐意上这样的体育课。
7、安全合理的场地器材
现在许多小学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基本上是一种摆设,多数是成人的标准,许多器材一直放在器材室,一把大锁一锁,导致那些器材全是新的,只有等到上级来查时才会象征性的拿出来一用,尤其是农村学校尤为严重。比如篮球架太高,孩子们够不着,球的分量太重,孩子们拿着累,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些学校场地太小,四五个班级挤在一块小场地上,学生活动的范围小了,活动的热情也就减少了。更重要的是,小身材的孩子使用成人化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因此,我们要提倡广大小学和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缩小体育场地器材,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要使教学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扩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创设充满生机、充满创造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⑦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怎么写5 6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能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2、发展体能,发展柔韧、灵敏、速度素质。
3、学习走和跑、跳跃、游戏、韵律活动等基本活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培养身体正确姿态。
4、体验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体验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5、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6、通过利用一些废旧用品制作体育课堂用具,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1、队列队形
2、广播操
3、短跑
4、立定跳远
5、耐久跑
6、篮球与游戏
三、教学方法
1、转变学习方式
2、探究式学习
3、创新性学习
4、师生互动
5、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构建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1、行政班教学:以行政班为单位的教学。
2、分组教学:以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教师统一指导,小组长带领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3、单元教学: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也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展其个性和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参加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例如:象征性长跑活动、体育大课间等。
3)参加区、市组织的体育比赛。
4)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5)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3、激励机制。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发,教学不能停留在传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4、开展探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五、评价
1、考试
2、技能、认知、应用
3、评价:五个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