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将小学语文学科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语文老师自然基本来知识要好自 特别是拼音发音 一定要准确 语文课要上的生动 必要的幽默不可少 但是要适度 还要有适当的课外拓展 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自信 当然要当好一个老师 最重要还是要有责任心
班主任的话 就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两样并重 学生遇到困难应该主动积极的帮助他们 最好做到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和学生门打成一片 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切记 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学生!日后你会有一种严重的罪恶感 会觉得对不起他 和他的父母
『贰』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融合
何谓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呢?难道就是我们在平常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些课件进行教学吗?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其实就是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在我们现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可以说是已经开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变革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革教学围着教材转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把教学学习资源整合转变为了有效的“资源”,从而助“教”和助“学”,引导和帮助教师借助与信息技术设计和实现优秀的教学过程。那么我们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究竟如何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呢?我们可以立足于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而最直接的帮助是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法和学法方面的借鉴和探究,使“资源”的助教和助学落实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同时也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平台。
就拿我们英语教学来讲,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源,诸如英语歌曲、故事、单词和游戏等。虽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做一些课件来辅助教学,但是这些课件常常是围绕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图片和单词、句子为主,在刚开始以课件代替传统图片教学时,学生或许还比较新奇,所以还能较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时间一长原先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现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有好多网站上都有较多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一致的flash,而它们的生动、色彩鲜艳正好符合学生的兴趣,有了它们的帮忙就使我们教师在设计操练方法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给我们组织教学带来了便捷,在课堂中的运用也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兴趣去说、去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学科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譬如在家里他们可以在家长的从旁协助下,根据教师提供给他们的网站进行预复习,预听课文内容、听读网上故事等。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再以我们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来讲,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博的科学知识为友的学习环境。国际理解教育课就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以外知识为目的而开设的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但我们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还会把一些展示的机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学生,我们往往会在课上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作业,让他们上网查阅下一节课所要讲授的有关内容,这样就可以在下一次讲课时教师可适当放手,让他们来谈谈他们所获得的一些资料,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不至于使他们被教师的观点框住,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是在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或者分解,帮助学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建立起自已的知识框架。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自已确认的主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
『叁』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与各学科融合
葛慧玲(周口市纺织路小学,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6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这一要求,怎样把各学科渗透到语文中去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对于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的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爱因斯坦就是在音乐中发展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罗曼·罗兰也是在音乐的海洋中发展了他的思维,获取了创作的源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运用音乐辅助教学。 1.恰当运用名曲,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好玩、易动,课间常做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上课后一时难以安静下来。这时我设计“请你欣赏”的环节,让学生听一些节奏明快、优美动听、刺激性不强的音乐,如小提琴曲、钢琴曲、长笛曲等。这样不但起到转移兴奋、镇静安抚的作用,而且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教育。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脑神经易疲劳,有意注意能力较低,20几分钟的学习注意力已很难集中。这时我又让学生听一些节奏缓慢、匀称而庄严能给人以舒适安宁感的乐曲,如舒曼的《梦幻曲》、门德尔松的《春之声》等,同时让学生或默读课文或做巩固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较理想。 2.运用音乐,启发想象。 音乐也是一门富于幻想的学科。利用音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课中,在进入拓展练习环节时,我要求学生以《海底见闻》为题写一则短文。同时,我是这样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的:边放课文录音,边放一曲有海浪、海鸟、海底动物叫声的自然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样他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景色,摸到了形状各异的矿石,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融入美术 绘画对孩子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则可把课文中平淡的语言描述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在这过程中既理解了课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1.以图激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在授课时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挂图展示出来,或在上课时根据授课内容,边讲边作一些简笔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在导入新课时,就用投影显示圆明园被毁灭后残垣断壁、破损不堪的景象,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谈话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建筑宏伟、收藏着无数珍奇异宝的皇家园林,却在8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呢?此时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效果极佳。 2.以图诱说。图画的直观性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看图说话、作文、编故事时可以应用。如指导二年级的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时,通过电脑显示画面,再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诱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3.以图导思。教材中的插图除了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点段的描述,以领悟文章中心。如《丰碑》一文的教学,文中插图可与第七自然段文字结合教学,用投影显示画面、文字,然后指导学生透过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等深入剖析,联系上下文描写,体会天气之“冷”及军需处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 4.以图促写。即让学生在作画中学写,在读文中学画。例如学生在学习美术第五册《玩具》一课时,语文教师可同美术教师联系,在学习画玩具后布置学生为自己美丽的玩具配上一篇小作文,题为《我喜欢的玩具》。又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画画“我心中最美丽的公鸡”,看谁画得最美(外表、姿态、行为……)。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自然学科 清华大学教授吴文虎说过: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实践环节不够,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中对“是什么”讲的多而“为什么”讲的少,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引入小实验这一方法,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合作、协同的精神。 在教《赵州桥》这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怎么支撑得起那么长的桥面呢?如不做成拱形可以吗?”为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问题意识”,我指导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画纸和两块小木块,之后让学生把小木块放在两边,再把画纸平铺其上,然后把橡皮放在纸中间,当放到两块时纸便完全陷下去了。第二次,让学生把两木块稍移近固定住,再把画纸弯曲呈拱形,两头分别顶在木块上,然后将两块橡皮放在顶部,纸不会凹陷,放三块橡皮仍不会凹陷。实验后,我让学生根据所提问题组织讨论,并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很快便得出了结论:拱形桥比平面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学生虽不懂其中的力学原理,但已为他们的继续学习设置了悬念,也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肆』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伍』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中,研究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并加以应用,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显得极其重要。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即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利用创新的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应用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把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熏陶统一起来,它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核心领域中的应用也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实践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各种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探索,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信息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普及和提高,语文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宽广途径。1,、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情境。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创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语文教学再不是填鸭式满堂灌,语文课堂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热情,甚至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个别化教学,在一种创造性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春》一课时,首先利用声、情、图、文并茂的录音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欣赏课文录音并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以录音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中走入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情趣,更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接着我又利用投影、计算机动画并配上音乐效果等制作展示一幅幅春天的图画,让学生在一种有效的情境中走入朱自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让学生在一种极具形象的感官中获得对春的体验,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以较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以多样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瓶颈。传统语文教学有它良好有效的一面,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迫切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介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也改变了语文教学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使以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成为常态,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语文的课堂真正变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成了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了知识的获得者、建构者,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教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多种计算机语言组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利用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真正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例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利用幻灯片、动画、动态三维模型演示云层的变化过程及天气变化状况,就让学生对如何看云识天气有了直观而形象的理解,我再配以通俗的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便迎图而解了。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一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文本资料,补充文本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让学生自如运用各种声像信息,有效突破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突破。3、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活学习思维。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教学的资源更丰富、教学的形式样。
『陆』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所谓整合,它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使当前行为保持在过去已经形成的某些理念之下的同时,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在某种目标的导引与要求下,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情景,用缤纷绚丽的色彩,美丽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北京》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北京》的影片或幻灯片,并揭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北京是个怎样的地方?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北京的景色的?在配乐朗读的同时,把学生带入“游览”北京的意境中去。最后让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等多种感官训练,不仅诱发了同学们对北京“美丽景物”的向往之情,又为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景物留下无穷的余味。学生们被北京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学习欲望就更加强烈了,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二、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文。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捞月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迎合学生心中急于想知道“猴子们看到月亮掉在井里时的样子”这一心理,及时打出幻灯片(或动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幻灯片(或动画)把课文的线索清晰的勾勒出来。(是谁发现月亮掉在井里了——它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其它的猴子又有什么表现——它们都说了一句什么话——它们是怎么捞月亮的——是谁发现月亮还挂在天上),几张简单的动画便交给了学生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到此,本课的教学计划也就顺利的完成了。随后,还可以借助另一张幻灯片(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捞月亮的那只小猴子也变成老猴子了。这一天夜晚,它带领着它的子孙们坐在井边,它会和它的子孙们讲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这样,又引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整合,朗读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文教学中,每篇课文的重点词、句、段需要详细讲解,在课堂上,单凭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常常会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迎刃而解。在朗读感悟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情境。除了利用体态语言等“煽情”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动画、影片等)尽快地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四、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布置形式多样作业,体现创造性。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以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有条件的同学课制作电脑小报,并在班上加以张贴,表扬鼓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原来的教师直接的口授讲解传授单一的知识呈现途径,转变为由多样化的知识呈现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知识传授途径的多样化,带来高效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对整个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革作用,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习者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学习者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同时它是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的理念的提升。
『柒』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学科内整合的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学科内整合的案例分析指的是整合就是
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