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0-12-21 11:55:54

㈠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流程

一、 教学设计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 “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多明显的成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维更活跃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小学数学都研究什么,小学生六年中要学数学的哪些内容?从数学内容层面而言,小学数学研究对象是数与形。研究数与形的表示、意义、关系和度量四个方面。
三、如何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
1 .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
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合作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六性:一是挑战性。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思考性。问题虽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有一定距离,必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但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四是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五是现实性。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讲究实效。教师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用可以吗?二是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数学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点拨引导?三是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四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注重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表明,评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评价必须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5、改进备课方法,完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案管理形式化,强调规范、标准,没有给教师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又是师与师、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目前数学备课的过程和教案的形式有必要加以改进。
(1)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结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级的数学教师中明确分工,每堂课由一人主备,写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手册。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应根据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力争形成凸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汇集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也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2)增强“教后反思”,向“教后案”拓展。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一般教师在授课之前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前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课后反思”,谓之“教后案”。教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后反思”中主要记录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新突破等等,经常地、及时地记录下这些心得体会,并进行必要的归类总结,不仅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矫正、共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归宿点的备课观、教案观。
未来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应试教育走到了极端,新课程标准孕育而生,新课程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师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将教育事业推向新高度,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教学新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
基本理念分6部分:
1.数学课程
2.数学(主讲数学的作用)
3.数学学习
4.数学教学活动
5.评价
6.现代信息技术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想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得学习要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内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容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附录2: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㈤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数学课程
2.数学(主讲数学的作用)
3.数学学习
4.数学教学活动
5.评价
6.现代信息技术

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哪些教学建议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升人自身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代要求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也在世纪教育的浪潮中酝酿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长期的提炼和创新修改中,一步步地在向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靠近,而这也将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接下来,我将结合这次国培学习的收获和在新的课改要求下,谈谈小学数学在教学实施方面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些与时俱进的课标要求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的工作准则。而这些要求要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
首先,转变教学策略,优化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需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和“学”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出和谐的关系,打破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实现“在做中学数学”的主体性地位的转变。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适当地从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的数学价值观,这也是体现数学价值性的有效方式。故事导入、数学游戏、生活案例、直观演示和模拟表演等都是创设数学情境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数学情境时应当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学生自身认知基础上搭建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情境。创设出的数学情境的有效性必须体现在能引出新旧知识的碰撞,能唤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思考,能辅助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地位。现今教育者对于新型课堂,特别是合作交流式学习课堂的探索越来越重视。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和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等等,都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有突出成绩的探究和尝试。例如,我所在地区所试行的“生本课堂”、“有效课堂”、“阳光课堂”等就是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的很好探索。它的宗旨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设置前置作业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取知识,通过课堂展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条理性。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和即将学习的新知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中激发探究知识的激情,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这样的一个过程使我们的学习成为一个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性活动,有助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结合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的导向是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而要体现学生在数学上获得的发展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来体现。钱学森曾发出世纪之问:“中国何时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可谓是任重道远。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起点,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在一开始就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因此,站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数学是一门能很好地训练孩子思维的学科,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多思考、多应用,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实际出发,从小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体现多尺度、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善教法学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求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还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习结果评价重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查漏补缺,优化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进而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和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此外,评价方式也要求多样化,例如,利用评价量表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定量评价与常模评价方式相结合等。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公平、公正对待,尊重客观实际,注意整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的评价艺术。保证评价的全面性,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规范做出评价,这也将从侧面给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最后,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需要。
鉴于小学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步体现出来,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差异性的体现是教学过程必然会呈现出来的特征,而合理地处理好学生差异性的发展需求,是满足不同学生知识需求,实现自身在数学上的适当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是我们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培优补差”,它是弥补现今教育体制的不足、实现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直接体现。补充后进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应有的知识水平;扩充知识接纳能力强的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以提升成长空间,真正实现个体差异性的发展需求。
在不同的形势下,我们的课改在长期不间断地进行着,而相伴课改进行的还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足印。这一切的尝试和体验都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身影。而这一切的努力和探索都是为了将我们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一个可以满足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的新台阶。

㈦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3.新的课程核心理念(三句变两句)
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版获得必需的数学权;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与过去的提法相比: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体目标”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和随机观念。

*在参与观察、实验、蔡祥、郑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