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教学活动方案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方案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0-12-19 06:52:28

A.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其在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这里介绍几种最有效的组织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小学老师共勉。
一、目光吸引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的相关的心里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效果。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眼睛会说话”,他们善于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学习。
二、情感交融法
表情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的表情是传递信息,表路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时时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出自己的反应。为了通过表情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上课时,表情要自然。具体来看,一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二要充满自信,对学生充满爱和希望,使学生爱受到鼓舞和激励;三要亲切、温和,并讲究分寸,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的共鸣,情的交融。
三、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里特征,是人行为的有力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组织教学的积极手段。小学生不可能40分钟对某一事物始终保持高度注意,我们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认识第几》时,

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先让学生准备好,我说“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地站起来。再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

总之,组织教学法的方法多种多样的,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因势利导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

[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教学] (二)
发布时间:2008-6-25 阅读次数:256

成功教学的三要素

成功教学的条件有三个: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形成良好人格为目标,亦称成功教学的三要素。

一、以学生为起点

课堂教学究竟以什么为起点?传统教学主张以课本为起点,成功教育以学生为起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学本身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起点了解得愈清楚,教学也就愈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教学怎样以学生为起点呢?首先是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起点。过去的学习是现在学习的基础,现在学习又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教师只有十分清楚目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尚未获得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其次是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起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有较好的视觉辨别力和听觉记忆力;有的有较好的视觉观察力和视觉记忆力;有的则有较强的运动记忆能力;有的能调动各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去获取新知。另外,有的学生反应快但欠准确,有的反应慢但很准确,还有快的准确的优秀生和慢而不准确性的差生。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才能使教学卓有成效。最后是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新兴趣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以学生参与为基础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有一种习惯说法,认为学生是教师教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论。应该说只有教师的教是教不会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如果学生不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那么怎样使学生始终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关系:一种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种是学生和知识的关系。

三、以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与获得良好人格为目的

传统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为唯一目的,采用灌输、强制方式传授知识,现代教学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获得良好的人格这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汽谓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常用的五种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 它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基本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能使学者比较迅速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突出地体现了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但因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而一直受到批评。要克服学生的被动性,教师必须便所授的内容同学生的原有认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从原有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同化”新知识。

(二)自学——辅导式 其基本程序为: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虽然只起解惑,释疑的作用,但他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否则,自学就会变成放任自流。

(三)引导——发现式 其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这种模式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验证等。其局限性是较适用于数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经验储备,怎样才能从强烈的问题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四)情境——陶冶式 其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这一模式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较适用于思想器德课、外语课、语文课、课外各种文艺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

(五)示范——模仿式 它多用于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学,通过这种模式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行为技能,如读、写、算以及各种运动技能,对人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用的。它包括: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四个基本程序。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远远不止这几种,且每种模式都可以有许多变式,各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和各个具体教学单位时间(课时)一一对应的,有时一个课题的教学过程往往需要好几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来完成,而有时一种教学模式又需要通过苦干次具体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因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选择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就教学全过程来讲,应设计一个科学的教学结构、掌握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达到的高度。教学过程优化的意思,就是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要求来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最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有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不能让教材束缚教师。教师无权随意增删教学内容,但有权处理教材。教材处理的含义,无外乎就是,前后移动,引起过渡,适当换倒,加强结论等。所以教材处理得如何,反映出一个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同一节教材,有的教师只能按教材罗列的顺序去扔给学生,而有的却经过动脑筋重新安排调整,使人听后感到有创新,有发展。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对教材能融会贯通,能注意知识的结构和规律性,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内、课外同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能体现出教师知识渊博,能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教学过程的课题设计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符合知识结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既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既重视“结论”的教学,更要重视“过程”的教学(所谓过程即分析总是的思路,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但要以学生能够接受或所猎取知识的能力为标准,而不单指教师讲了多少。节奏要紧凑,过渡要自然,方法要灵活,气氛要活路,时间分配要合理,有讲有练,有巩固检测的时间。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上述各种教态都不能适应这全新的教学目标,应该形成新型的教育态,做学生的忘年朋友,既在品德修养上给他们以引导,又不使他们有压抑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既传授给他们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又不在他们面前卖弄学识,这种教态称作朋友型吧!今天我们是老师和学生,明天是同志和朋友!

作为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对工作充满信心,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等方面有老教师不可比的优势,但现实的工作却时常给我们泼瓢冷水,美好的设想变为泡影。今天就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粗浅的谈一些见解。

一、提高对组织教学的认识,组织教学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

①组织教学时时存在,不是我们说了一次,一节课就顺利的进行了。

②要有看不惯的习惯,许多青年教师课上乱哄哄,教师的滔滔不绝,只顾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自顾自的继续讲授,这里就是看惯与看不惯的问题。出现乱哄哄就是我们没有有效的重视组织教学,教师只考虑这节课的任务而没有注意教学效果,疏不知,正是你对学生乱哄哄的容忍,才导致尽管你很卖力气,但教学成绩不高,我们都知道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容忍就是没有及时进行组织教学,以至到今天,有的同学敢于与我们正面对抗,对我们的批评不听,我认为学生的一切不尊师、不守纪,均是教师自己给惯出来,培养出来的。

③组织教学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就不会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学期初必须利用一节课时间,提出学科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订条条、立框框”。

④消除组织教学是学生违纪了,教师才进行的错误认识认识。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会听讲,这时的提示也是组织教学。

⑤培养自己“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不讲课的习惯,是养成组织教学习惯的重要方法。

⑥课堂松迟有度,放的开,收得回的能力是青年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注意只有控得住,才能松,青年教师尤其要先学控,我认为新接手的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先控,任课教师要把自己当作班主任的标准来要求,要对学生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要敢于批评指正,不要存在“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的错误观念,要知道你的全方位要求学生,正是在树立您在学生心目的的威望与威信,使学生对我们首先要有“畏惧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后来教学中的松弛。

二、严而有度,严中的爱,学会宽容。

教师之所以称之为师,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没有错误发生的学生是木头人,因此,首先教师要正确的看待学生身上的问题,没问题还需要教师干什么,灵魂的工程师本身就在说我们不光是教学,还有管理的责任。

我们有些教师根本不充许学生犯错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比学生还要固执,这是教师认识不够。

①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错了,认识到了,我们要允许学生改。

②要有抓反复、反复抓的准备,我们存在一个误区:错了就不能再犯,我们在批评学生中经常说:上次如何如何。

③学会宽容。宽容是美德,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发生矛盾要会宽容别人,事实上,作为教师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恰恰缺乏宽容,这也是造成您的教学中经常与学生发生不愉快的根本原因。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甚至因教师的不宽容而发生激化。

④处理学生要找准突破口,不值的问题要弱化,原则性的问题不放过。

⑤处理学生忌集体处罚,忌一次叫三人以上。

“你们班如何如何,今天谁都不许走!”集体处罚引发所有学生的不满,要注意抓少数人,争取更多的同学认可你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认为你这样做是为集体建设出力。试想:如果大多数同学对您有意见,是谁的问题?

⑥处理学生要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

三、教师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

处理学生身上的问题,处理与学生间的矛盾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足,这次失误了,不可怕,反思了下次不再犯,在与学生交流时有些学生提到某某教师说话克薄,教师也有毛病等,我只讲让他们自己从自身上找不足,今天,没有学生向我提出来,现代社会教育形势要求我们改变,处理不同的学生是困难也是在培养自身能力,善于总结发生在您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是一笔财富,现在我们个别教师缺乏反思。

教学后记是反思的具体体现,应将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措施写好。

四、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师生沟通。事实上每一名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此闪光点,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待学生日常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

总之,组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实践,不断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B.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设计的背景
本学期,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支解文本:表现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以逐段分析讲解为主,支解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
2、以讲带读: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问题琐碎,迂回反复,阅读质量低下,讲解的时间挤占了学生读书与动笔的时间。
3、缺乏实效:讨论主题随意设定,缺乏讨论价值,讨论过多过滥;讨论的组织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缺乏讨论实效;讨论的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与教师一致则正确,反之则错误。
基于这种现状,在教学研究部门提出“有效阅读”专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高年级语文教研组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这样一个小专题,在高年级段开展本小专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来找寻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3. 教师调控课堂有效性研究
4、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课例
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语文第四单元《十年后的礼物》
语文S版教材第十一册课文《我的第一首诗》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途径:
(一)成立研究小组,开展理论学习
为保证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能落到实处,特成立研究活动小组:
组长:梁学军
成员:陈惠芹(市级骨干) 路风菊 马俊虎 冯小琴 余秀芹(市级骨干)岳宝胜 丁海峰
执教教师:余秀芹 马俊虎
梁学军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整个活动的组织以及最终的总结,其他教师参与研讨,撰写反思,提炼研究经验。理论学习采用集中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准、阅读教学的建议)、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和教师合作方面的理论。
(二)以校各种研训活动为载体,落实专题研究。包括围绕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诊断及教学反思及开展叙事研究。
(三)围绕教学设计----行动研究-------问题反思的方式开展活动
1、参研教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9月10—9月12日)
参研教师首先做出《我的第一首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各环节是如何实现有效性的要做出明确的注释,并注明设计意图。
效果预设:《我的第一首诗》这篇课文故事简单,但含义深刻。文中的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学习这篇课文,要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作者怎样逐渐认识到“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认识到这两种评价“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从而进一步感悟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深深的爱。
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在朗读的指导、内容方面会因对教材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案,这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2、教学设计交流(9月16日)
要求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所设计的案例的构思、想法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要突出在: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课堂中如何操作。两位授课教师根据大家的设计理念和意图,选择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整合,然后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
效果预设:这个过程相当于集体备课的过程,目的是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但是由于参与教师的理解角度不同,要把六个人的意见完全同意起来有点不符合现实,所以最后推荐马俊虎老师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既要在解决关键问题上体现大家的智慧,又要在授课中发扬出自己的特色,再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准备上研讨课。
3.课堂观察。(9月23日)
由马俊虎老师在六三班上《我的第一首诗》,要求听课老师做好课堂观察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如何体现提高学生朗读活动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听课中关注的焦点:一是教师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二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三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是如何评价的。
效果预设:授课教师基本能体现教学设计中的意图,但不可能像设计中体现得那么理想,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承担记录的教师能否将各自的记录按要求记录全面,为后面研讨提供真实的的依据;授课教师在执行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会因为长期的教学习惯而不能很好的贯彻设计意图,从而会出现预设和执行相矛盾的新问题等等。
4.课例研讨
听课后,组织教师们讨论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这一环节大家重点研讨授课教师在解决朗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方面取得了那些突破,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因该如何进一步改进。
效果预设:这是第一轮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家讨论的越是激烈,越有利于下一步的研究。通过这一轮研究预计要在解决前面发现的问题上有一些突破:如教师如何通过精讲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去朗读;怎样丰富评价的语言和方式,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等手段来评价,提倡让学生相互评价。
5.再设计再观察再研讨
经过以上议论研究,将大家的智慧集合起来,由马俊虎老师对所授的《我的第一首诗》一课进行反思,之后与大家共同设计《十年后的礼物》一课,这次备课余秀琴老师主备,其他教师参与到两位教师的设计中,设计好后按原来的程序进行第二轮观摩研讨。这一轮力争在上一轮的基础上取得更全面的突破。
(三)总结提升阶段(10月21日——11月5日)
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对整个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将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收获、看到的不足以及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文本的形式写下来,然后再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尤其是在活动中大家在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认识,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最后通过研讨得到初步的结论(在研讨过程中如果出现分歧,可以通过回放录像课的形式,进行再探讨。在大方向与课程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允许求同存异)。
(四)尝试推广验证阶段(11月5日以后)
将大家总结出的结论在各自的课堂上尝试应用,验证结论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不正确的结论及时进行修改。并在实施中将一些新产生的有效的方法及时补充在原来的总结中。

C.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1)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D.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回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答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E.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主题有哪些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环节:

确立主题,集体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研讨。

一、确立主题。

主题,按要求,应该是从实践中来,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个问题是我们近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把它确立为本轮教研活动的主题。

二、集体学习

现实中的“集体学习”,很成问题,有的没学,有的流于形式。要找个时间,集中人员,真正学一学。组长念一念,组员记一记、议一议。切忌把学习材料复印后发给老师们自由誊抄,那样很难有什么收获。

三、集体备课

可能是工作任务繁重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很多集体备课变成了独角戏。这样做,就降低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且,不利于同伴互助时的发言。要人人参与,发挥集体智慧。

四、课堂教学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五、课后主题研讨

这个环节,问题最严重,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同虚设,大多数发言没有围绕主题进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5)教学活动方案小学语文扩展阅读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

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F. 怎样撰写小学语文教研主题方案设计

一、强化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变成不断充溢的一桶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了各学科组定期学习的要求:1、分散学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理念,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力争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2、集中学习。每周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语文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主讲人准备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的进行学习笔记的摘抄。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书面材料,再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二次培训,以进一步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二、立足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调动学生的能力,有驾驭课堂的机智。为了让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公开课”活动。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上课听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十二节。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按时到位,认真做好课记录。通过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2、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开展校内“同级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一堂课,引发几位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师的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年级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组一个公室,这样同级教师在一起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4、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在有公开课的一周,同级三位教师上完公开课之后,我们组就及时的进行评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首先,上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然后,听课的老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发现这节课的亮点,的是指出这节课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议,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对一堂课进行更全面的构思,设计、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让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5、努力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切实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阅读全文

与教学活动方案小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