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原来有多少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原来有多少设计理念

发布时间:2020-12-18 04:30:0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专,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属。
2.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1.激趣导入:我们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小朵朵可急坏了,她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她。
2.分析问题
(1)出示例题中第一个信息: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引导至少要23个)追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为什么?在出示“还剩5个”和问题,完成的读一读。
(2)解释“原来”是什么意思(动画演示把23个桃还给树上)?原来树上的桃分成了几个部分?怎样求原来的桃?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3.解决问题

Ⅱ 小学一年级数学《原来有多少》反思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片断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

Ⅲ 你的书是我3倍,你给我8本,你我一样多,你我原来有多少本小学数学怎么解本

你是我的3倍,把我看做单位“1,则你就是单位“3”。
你给我8本,你我一样多,则你、我各占单位“2”,我增加了单位“1”
所以8本就占单位“1”
因此,我有:8×1=8本
你有:8×3=24本

Ⅳ 小学数学题求解

(1500-900)*2=1200

1500-1200=300

这瓶油原来有1200克,瓶重300克。

Ⅳ 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扩大几倍与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是一个意思吗,有岐义啊!

扩大几倍就是乘以几
增加几倍是乘以(几+1)
扩大、缩小,不考虑自身的
增加、减少,得把自身考虑进去。
一般来说,你不大容易在题目中找到“扩大1倍”这样的文字的。

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上的例题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明单位并口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新知.联系生活,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例题挂图、小红花、大枣.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那你们知道它的老家在什么地方吗?那儿住着许多小猴,它们生活得可快乐了.一天猴妈妈对小猴说,明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带你去山下采桃好吗?小猴听了很高兴.猴妈妈说,不过你必须回答妈妈的问题,答对了才能去.猴妈妈说:我抓了一把大枣,给你2个,妈妈这还剩3个,你说妈妈一共抓了几个大枣?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谁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一遍(指名说,齐说)
板书:已采的23个,树上还剩的5个.
说明:从今天开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算式得数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这题的单位名称是个,并用括号括起来,在这一题里,桃是一个一个数的,因此,这题的单位名称是个.
求原来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刚才板书的已采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之间用十连起来,在后边板书=原来.4、指导看书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49页上,打开书49页.看例题,茄子老师说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桃?小辣椒是怎样想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书).和我们想的一样吗?再看看小柿子是怎样回答的(读小柿子的话)和我们回答的一样吗?5、针对性练习
星期天王老师带小明去游乐场玩,王老师说什么(看书)?21个没上车的指的是哪部分?还知道什么?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图意,求原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单位名称是什么?怎样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玩了一天,小明又累又渴,回家后发现妈妈买了一些苹果,于是马上就吃,我们看小明吃了几个?桌子上的苹果是吃了的还是买来的,还是剩下的?谁能用三句话把题意说一说?
单位名称是什么?怎样回答?4、小明吃完苹果后,突然想起来花坛里的花还没有浇,于是就和小兰一起去浇花.(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自己读题,解题,说说单位名称并口答.5、总结:刚才我们练习的四道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求什么的?怎样计算?(用去掉的加剩下的就是原来的).

Ⅶ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导学案

教材研读:本节课是教材中第一个单列的解决问题的课例。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并应用加法解决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要求继续教学用加法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现实背景较以往复杂,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相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开始对学生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种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
学情分析及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教学时,教师应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增加练习的机会,使其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经历探索“求原来有多少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数学思考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求原来是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的意义来解决求原来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堂实录:
一、课前导入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紧张吗?先做个自我介绍吧,说得好有奖励。
生1:…… 师:真是勇气可嘉。
生2:…… 师:你的声音可真洪亮。
生3:…… 师:你让我们一下子对你就有了了解。
生4:…… 师:看来你是个爱好广泛的孩子。
互动中,师给4位同学各一张草莓卡片。问:老师给出几个草莓?生:4个。
师:还剩几个草莓?一起数数。
生:1、2、3,3个。
师:老师原来有多少个草莓?
生:7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3=7,把给出去的4个要回来,再加上剩下的3个,就是7个。
师:给出去就不好要回来了,不要回来能不能解决?
生:就用4+3=7
师小结:同学们都看出来了,老师将原来的草莓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出去的,一部分是还剩的,要求原来有多少个草莓只要把给出去的4个和还剩的3个合起来。
自我介绍,我们还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看来数学和咱们的联系还真紧密。今天马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节数学课。
二、探究学习
谈话:小猴聪聪也和你们一样棒,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还帮妈妈摘桃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媒体演示】师:桃园里的桃子又大又红,小猴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桃树帮妈妈摘桃子,猴妈妈边数边说。师:说什么?
生1: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
师:你很注意观察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还有谁想说?
生2、3:……
师:猴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指名分析。
生:从桃树上已经采下来了23个桃子,还有5个在树上呢!
师:这一解释,我们就更明白了。

1、提出问题。
师:妈妈一说,小猴就在想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将这些信息完整地说一说?
生: 从桃树上已经采下来了23个桃子,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师评价:真完整,谁还能这样说?指名说。
生边说师边在黑板上贴图:已经采了23个桃(从桃树上取下1筐23个贴在黑板上),树上还剩5个(贴),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1)师:小猴子让我们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板书:原来有多少【红笔】)
师:这个问题会解决吗?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轻轻说说。
全班交流:师: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怎么想?
生:23+5=28,原来有28个桃。
师:为什么用加法算?
生:把已经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明白他的想法吗?
生纷纷举手。
师:这个“合起来”(师用手势)用得好,一说大家就明白了,谁再说说。
指几名学生说,师评价:真会倾听、越说越完整。并逐步要求规范: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就要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同位互相说说。
请一对同位说说,生说师评价:合作得真好。
(2)师结合贴图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知道,树上原来的桃子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采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将两部分合起来,(在贴图上打括线)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师:会列算式吗?
生答,师板书:23+5=28。
师:23 、5、28是什么意思?
生:23是已经采了23个桃,5是树上还剩5个桃,28是把它们合起来,树上原来有28个桃。
师:23+5=28表示什么?
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我们求出的是28个桃子,我们写上单位名称(个)
5、指导口答。
小猴的问题咱们帮他解决了,告诉小猴结果吧。生口答。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 实际应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一起来看看吧!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明和小丽正在一起拼图呢!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已经拼好了21块。
师:说完了吗?生点点头。未答出还剩3块没有拼。

师:有些信息是藏起来的,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生:还剩3块没有拼。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图里。
师:你的读图能力真强,谁也发现了。同位互相指一指、完整说一说题目的信息。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块拼板?怎样想?
引导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就是把已经拼好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和同桌相互说说。
生列式:21+3=24(块) 或3+21=24(块)
师:这里的21、3、24分别表示什么?
生:21是已经拼好了的块数,3是还没拼的块数,24是一共有多少块。
师:单位是?(块)
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玩过了拼图,她们又开起了小火车。从图中你又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已经上车的有7人,师:看到了吗?在哪里(这条信息发现得很有价值,大家都数清楚了吗?课件演示7人上车过程)
师:你们搜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要求再完整地说一说。先指名说,然后同桌相互说说。
(1) 学生自己列式,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2)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你怎样想?
谈话:刚才咱们一起解决了两个问题,咱们都能很好的找出图中的有用信息,真了不起,现在愿意挑战一道难题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充分说信息,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着重说算式12+4=16的意思。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解决,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学生针对板演的题目进行评价、完善。
此时着重问:有没有和他写的不一样的?
四、全课小结
出示已解决问题的图片,回忆一下我们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Ⅸ 小学数学应用题

84、调整后运土人数:(62+38)÷(1+4)=20(人)
38-20=18(人)
85、改后旱田公顷数:(120+60)÷(1+5)=30(公顷)
120-30=90(公顷)
86、解:设全车间有X人,女职工+男职工=总人数x
(3/5X+60)×1/3 + 3/5X+60=X
解得X=400人
87、一小队:2/3+3/4-1=5/12
总棵数:50÷5/12=120(棵)
三小队:120×(3/4-5/12)=40(棵)
88、解:设上学期数学兴趣小组共X人,
7/12X-11=5/12X+7
X=108
女生人数:108×5/12+7=52(人)
89、乙现在:720÷4/(5+4)=320(本)
乙原来:320÷5/6=384本
90、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人数
(1+80%)÷(1+20%)=150%
150%-1=50%
91、现在第一筐的:100×9/(9+11)=45(千克)
原来第一筐的:45÷(1-1/4)=60(千克)
92、 总人数:10÷[2/3-3/(4+3)]=42(人)
乙车间现在人数:42×2/3=28(人)
93、 男生的1/4与女生的1/5共10人,可知男生的1/2与女生的2/5共20人
女生人数:(25-20)÷(3/5-2/5)=25(人)
男生人数:(10-25×1/5)÷1/4=20(人)
94、男生的1/2与女生的1/3共18人,男生的1/3与女生的1/2共17人,相加得:
男生的5/6与女生的5/6共18+17人.(18+17)÷5/6=42(人)
95、解:设小强有x元,小明有1.2x+20元
(1.2x+20-20)×9/10=x+20
x=250
小明原来的钱数:250×1.2+20=320(元)
96、速度:5×(1+1/8)÷1/8=45(千米)
时间:1×(1+1/3)÷1/3=4(小时)
路程:45×4=180(千米)
97、时间:1×(1+20%)÷20%=6(小时)
速度:120×[6-2/3-6÷(1+25%)]×(1-1÷4/5)=45(千米)
路程:45×6=270(千米)
98、速度:2×7/8÷(1-7/8)=14(千米)
时间:(14-2)×2/3÷2=4(小时)
路程:14×4=56(千米)
99、效率比原来降低25%,用的时间是元计划的
1÷(1-25%)=3分之4
还剩135个螺栓没加工时,计划用的时间是
15÷(3分之1-1)=45分
计划每分钟生产
135÷45=3个
王师傅原计划加工
3×80=240个
100.x/15*3/5+x/15*2/5*4/5=10(可能错了)

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原来有多少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专课件_网络文库属 http://wenku..com/link?url=CrLwx2I2-Oi5g0NbPErBixxuO1yR_-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原来有多少设计理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