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体育课障碍跑视频

小学体育课障碍跑视频

发布时间:2020-12-18 01:32:50

❶ 如何打造体育课高效课堂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那么,体育课应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课堂呢?英盛观察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巧用教材、精心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体质,以达到高效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如何做到这些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巧用教材、精心组织,打造高效课堂。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他们对现行教材中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新使用新教材,使教学内容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尽可能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竞技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小学四到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 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我就打破了旧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沿着跑道强迫练习, 学生一听长跑就烦, 便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 巧用教材、精心组织,用游戏的方法完成各种跑的教学。如,用几个醒目的标志物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使六个点连成长方形, 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分别站在六个点上,要求学生按照几何图形进行跑的练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要求在跑步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跑过的几个点连成各种图形, 让大家自己考虑, 然后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并给一定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检查, 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路线。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他们跑出了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跑的练习过程中, 学生不知不觉中加强了难度,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也增强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时, 教师不再单单是教学的人, 而是学生的朋友, 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通过这些形式多样教学活动, 学生置身于玩和学之中, 不知不觉的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锻炼了学生思维, 完善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课后总评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今天跑了多远吗? 请你们回家以后算一算, 如果有兴趣的话, 再求出自己所跑的距离。”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中有玩, 玩中有学, 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二、激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况且,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骨骼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体育课不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小学生爱玩好动,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会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自发地去玩。鉴于上述原因,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注重激励评价,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充满兴趣,又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1、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引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学生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丧失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投沙包练习中,我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障碍跑”等。又如,“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要求:“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收获甚多,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学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2、注重激励评价,激引学生兴趣。

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眼神,动作的暗示或是一个微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上课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课堂的始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如《模仿小动物走》这一课,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动物模仿的像、模仿的快”。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中时,不论他们动作做得好与差,教师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小鸟飞得真美”,如果再加把劲,将会飞得更美、更快”,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学习者都是一种激励,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总之,努力探索“激引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达到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课堂。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呢?

1、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体育课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一个管理过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而且时间不长,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以一场篮球教学比赛为例,学生对教学比赛兴趣不大,兴奋性低,就会使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但如果他们兴趣大,兴奋性高,再加上同学的呐喊鼓劲,他们的动作幅度会太大,造成不必要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做到高时就低,低时就高,张驰有度,使课堂气氛和谐。无趣教材易使学生情绪低落,鼓不起练习的劲头,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中长跑课,学生一般不大感兴趣,有的表生畏之感。对此,我根据少年儿童和心理特点,采用计时跑、追逐跑、计名跑、接力跑、游戏跑等练习手段,把“无趣”教材变为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2、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阂,增强兴奋性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和气氛沉闷时,教师如能及时的给予表扬,都能起到提高士气,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对违背常规的学生,教师要爱护关心,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师生的隔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化体育室内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出来,使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去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和谐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核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建的和谐、互动的情景中,加强沟通与合作。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的反思,不断总结,以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已任,在和谐的课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❷ 体育课用 搬运形式的耐久跑游戏

一、走跑交替练习

走跑交替运动能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新奇,练习不觉疲劳。一是按教师信号,如口令、掌声、哨声做跑与走的交替练习。二是做各种蛇形跑、对角线跑、8字型跑等的跑与走的交替练习。三是分队走跑交替,如男生跑、女生走,男生走、女生跑。四是定距离的走跑交替练习,如绕足球场的边线跑和底线走,绕田径场的直道跑和弯道走。

二、匀速慢跑练习

主要是体会轻松协调跑的动作和有节奏的呼吸方法,在跑中可采用呼气时齐声喊“一、二”的方式,直到跑完全程。

三、轮流领先跑练习

10~12人为一组,全组在慢跑中,由排尾的学生开始,用稍快的速度跑至排头后,排尾第二人又向排头跑去,依次轮流做领先跑练习。

四、结队跑练习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跑的方法,然后按规定的距离,全组协调一致地跑完全程,以全组先到者获胜。

五、伴同跑练习

2~3人一组,速度节奏保持一致,并互相帮助,如速度快的学生要注意照顾跑得慢的学生,并对他们加以鼓励。

六、图形跑练习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五角星跑、梅花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等,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

七、往返跑练习

如在50米和100米直道上,在起点起跑,绕过设在终点的标志物,连续往返跑几次为一组,每组问休息30秒,跑完规定的组数。

八、定时跑练习

用均匀的速度跑完规定的时间,能使学生主动掌握跑速,合理分配体力。可采用定时定距离跑,如初二男生用5分钟跑完1000米,女生用4分30秒跑完800米,也可采用定时不定距离跑,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跑的距离最长。

九、变速跑练习

快跑与慢跑交替,快跑段用中等或较快的速度进行。可进行等距离变速跑,如100米快、100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也可进行不等距离变速跑,如50米快、100米慢或200米快、100米慢;还可进行递增或递减距离变速跑,如100米+200米+300米快跑,或300米+200米+100米快跑。

十、重复跑练习

用全程跑时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速度跑规定的距离,每跑一次休息3~5分钟。一是等距离的重复跑,如跑3个300米。二是不等距离重复跑,如跑三次分别是400米、300米、200米。

十一、改变环境跑练习

耐久跑练习可在运动场上进行,也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僻静空地和公路上以及农村学校附近的小山丘、田梗、小树林等自然地形地物中进行,给学生新异的刺激,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跑步产生兴趣。

十二、让距离跑练习

在规定的距离内,前后两组保持一定距离,前面的学生奋力奔跑,不让后面的学生追上,后面的学生则紧追不放,大家都跑得很认真。

十三、音乐伴奏练习

选用节奏明快,鼓舞斗志的音乐,如《斗牛士》、《生命之歌》、《运动员进行曲》等,伴随耐久跑练习,效果极佳。

十四、变换练习

一是变换跑的动作形状和方向。在跑进中按教师的信号,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后蹬跑、后退跑、并步侧跑、前后交叉侧跑等练习,使学生感到新鲜,课堂气氛活跃。二是变换内容和形式,运用流水作业法。如第一圈小步跑、高始腿跑、后蹬跑练习,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练习。

十五、鱼贯练习

每隔5米跑一个,培养学生放松自然跑的能力,这种追逐方法,能提高学生跑的兴趣。

十六、障碍练习

巧设障碍,增加难度,能增强学生耐久跑的练习情趣。如跑越、钻越、跳越、穿越等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地形障碍跑,利用各种自然地形或在操场上设置一些象征性的自然条件,进行绕过障碍练习。如跨过地上画的“小河”,通过“独木桥”、“小树林”等。

十七、对抗练习

分组对抗,学生情绪高涨,如进行300米、400米分组对抗,也可以进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抗,学生自己选择不同距离(300~600米),这种手段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十八、游戏练习

在跑进中按事先规定的各种形式,做各种追随、接力、传递等游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乐于练习;还可以采用依次跑、结伴跑、超前跑等游戏形式进行,使练习新颖活泼。

十九、接力练习

运用接力跑进行耐久跑练习是个好办法,可按体质的强弱分组,各组进行4×400米、4×800米接力跑比赛;也可以进行100米+200米+400米+600米+800米等异程接力赛。

二十、竞赛练习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竞赛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引入竞争机制,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如测验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的次数,看谁次数多,动作准确,还可以将学生编组进行追逐跑,计圈跑、接力跑等竞赛。

二十一、搬运练习

把甲地的人和物搬运到乙地,规定距离搬运比快、比多,限制时间搬运比多等。

二十二、跳绳练习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跳,另一组计数,教师计时。按快跳1分钟、慢跳1分钟的方式互换,进行5分钟跳绳练习,计每人3次快跳的次数,慢跳不许停下来休息,看哪一组获胜者多。

二十三、组合练习

耐久跑教学可以与其他运动技能的教学相结合,构成复式单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十四、分段练跑练习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及格成绩,分别算出平均100米跑的速度,如初一男生1000米,5分5秒÷10=30秒5,初二男生为29秒1,初三男生为27秒6,高中男生为27秒5左右,初一女生为34秒5,初二女生为34秒,初三和高中女生为33秒2。要求学生分别用此速度跑完1D0米,练习3~5遍,培养学生耐久跑的速度感,改变过去盲目乱跑,不能控制速度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

二十五、间歇跑练习

教会学生自测10秒脉搏,用脉搏来控制强度,要求学生按100米平均速度跑400米,跑3~5次。每跑完400米一次,立即让学生自测10秒脉搏,要求心脏负荷在26-28次/10秒。然后走2分钟,待脉搏恢复到时20—22次/10秒,再进行下一次400米跑。这样的练习在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情况下进行,适合中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十六、报时跑练习

在耐久跑的练习中,每隔一定的时间,教师向学生报时一次(如每一分钟报时一次)。也可以每隔一定的距离报时一次(如每400米报时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力掌握跑的速度。

二十七、全程跑练习

全程跑是对学生耐久跑的全面要求,用站立式起跑,以均匀的速度跑进,进行全程技术练习,动作要轻松,呼吸要有节奏,根据耐力水平掌握跑速,分配好体力,到了最后一段距离(因人而异),尽力快速冲向终点。

❸ 如何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选择和确定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是目前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教学目标,而没有明确达到目标需要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没有如原来大纲那样具体规定每学年应完成教学内容、课时比例、技术动作、考核项目与方法,而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对有些目标不太好选择教学内容,不知道该上什么内容,教师理解与掌握新课标的程度不一样,贯彻落实的程度也不一样。现就新课标理念下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谈几点认识。
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选择的,而且以教师与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线,课堂教学为形式,围绕水平目标实现教学计划。所以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这实际上也就是先定各级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这些目标选择教材;还是先选择教材、再根据这个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确定教学目标。在原来的教学大纲中是同时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只需将这些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过程就可以了。而课标中的所有教学目标都没有说明直接对应的具体的教学媒介应该是什么,所以事实上只能是先规定了目标再由授课者根据这些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由此引申,为了完成这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大目标,我们势必会将其分解为几层小目标,最终的可操作性目标也就会由一节课来完成。那么为了完成这许多不同层次的目标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者只选用某个运动素材的某个部分或功能,比如我们用篮球的往返跑提高心肺功能可不可以。假设这些推论是成立的,那么一名体育教师面临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应该是每一节课、每个最小目标,而不是某段时间或某个上位目标。
二、选择内容要考虑场地和器材
新课标中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每个学校的场地器材各不相同,条件差的学校很多练习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一物多用,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体育器材的功能可能不止一个。所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发挥多种功能,是缓解器材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跳箱可以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用作学生体验腾空感觉的辅助器材。跳绳可以用来做操,也可以用来发展跳跃,也可以当作投掷物,还可以用作标志物和用来拼图。一块垫子,可做钻越的障碍,还可当作投掷的目标。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方法。
(2)自制小器材
结合实际,制作一些小器材,能改善教学的条件。例如,用易拉罐制成沙罐,用帆布制作沙袋,用竹竿做成体操棒,用废车胎制成秋千,在不常用的高单杠上编织攀爬网……只要稍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提供方便。
(3)充分利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
教室里的课桌椅,学生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还有生活中的废旧报纸、自行车胶圈、汽车车胎、塑料袋、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都能成为体育教学的器材。如利用废旧汽车车胎来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在用汽车车胎布置的场景下,学生开始跋山涉水(跳过车胎、跨过车胎、钻过车胎、绕过车胎),达到目的地,大家欢庆(利用车胎开展自创活动),为了补给原料开展运输(合作负重搬运练习),接受最后一个任务登山(合作攀爬),庆祝成功登顶(欢庆放松)。这样的课使学生在学练中找到了乐趣,又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大家动手又动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
三、选择内容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新课标指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以纳入课程范围。因为新课标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有五个领域中每个水平目标的要求,这就把一个庞大的体育知识体系摆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教学上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虽然课标中每个水平段都必须有不同的要求,但每个水平的具体内容只有我们体育教师自己把握。那么,教师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所以体育课程内容还要注意时代性和多变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培养。
四、选择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和爱好。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对运动的爱好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所以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样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并能加以运用。例如排球教学中,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本身的乐趣。而现在我则采用改变比赛场地,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同时修改比赛的规则,废除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把技术动作的教学穿插到比赛游戏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排球运动。又如以前大篮球不能走步,现在完全可以走几步;以前投入篮筐才得分,现在碰到篮筐就可以得分。看学生的特点,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爱上这些运动。
五、选择的内容要注意可置换性
许多体育项目和内容都是相通的,多变的,选择时要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例如“跑”的教学内容,按照以往单一的形式,反复进行技术练习,一味追求运动成绩,使这一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多种练习方式方法,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同样是“跑”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体育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的教学内容。

❹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活动的效率则难以提高。反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他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我们必须在教学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的教学方法、游戏的竞赛活动、激励性的评价等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爱学、乐学。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是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并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跑步时的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更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小学四年级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将一组过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体验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又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样在跳绳、篮球、游戏练习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或自己组织。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或让他们自己分组。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投沙包练习中,我们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以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们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障碍跑”等。又如,“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要求:“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收获甚多,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学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四、教学中要常用激励方式来提高练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气可鼓不可泄,鼓气,就是激励,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教你们。”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批评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练习,认真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五、体育活动课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❺ 体育课障碍跑用哪些器材当障碍

体育课障碍跑的障碍器材有很多:

跨栏架、小体操垫、呼啦圈、体操棒、小栏架、跳绳、球类等等都可以作为障碍跑的障碍物。

❻ 如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那么,体育课应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巧用教材、精心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体质,以达到高效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如何做到这些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巧用教材、精心组织,打造高效课堂。
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他们对现行教材中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新使用新教材,使教学内容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尽可能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竞技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小学四到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内容时,我就打破了旧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沿着跑道强迫练习, 学生一听长跑就烦, 便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 巧用教材、精心组织,用游戏的方法完成各种跑的教学。如,用几个醒目的标志物摆放在适当的位置,使六个点连成长方形, 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分别站在六个点上,要求学生按照几何图形进行跑的练习。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要求在跑步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思维,把自己跑过的几个点连成各种图形, 让大家自己考虑, 然后分小组讨论, 畅所欲言,并给一定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检查, 使学生找出可行的跑步练习路线。经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他们跑出了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跑的练习过程中, 学生不知不觉中加强了难度, 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也增强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时, 教师不再单单是教学的人, 而是学生的朋友, 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通过这些形式多样教学活动, 学生置身于玩和学之中, 不知不觉的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启发和锻炼了学生思维, 完善了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在课后总评时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今天跑了多远吗? 请你们回家以后算一算, 如果有兴趣的话, 再求出自己所跑的距离。”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中有玩, 玩中有学, 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二、激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况且,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骨骼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体育课不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小学生爱玩好动,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会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自发地去玩。鉴于上述原因,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注重激励评价,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充满兴趣,又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1、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引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什么、学什么都得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这势必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学生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丧失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投沙包练习中,我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障碍跑”等。又如,“大鱼网”的游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他们的表情却是兴奋、欢快的,忘记了疲劳,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要求:“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收获甚多,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学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2、注重激励评价,激引学生兴趣。
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眼神,动作的暗示或是一个微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上课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课堂的始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宽松、竞争的学习氛围。如《模仿小动物走》这一课,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动物模仿的像、模仿的快”。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仿”中时,不论他们动作做得好与差,教师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小鸟飞得真美”,如果再加把劲,将会飞得更美、更快”,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学习者都是一种激励,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总之,努力探索“激引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达到真正理想化的高效课堂。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离开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呢?
1、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体育课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一个管理过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而且时间不长,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以一场篮球教学比赛为例,学生对教学比赛兴趣不大,兴奋性低,就会使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但如果他们兴趣大,兴奋性高,再加上同学的呐喊鼓劲,他们的动作幅度会太大,造成不必要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做到高时就低,低时就高,张驰有度,使课堂气氛和谐。无趣教材易使学生情绪低落,鼓不起练习的劲头,影响教学效果。例如,中长跑课,学生一般不大感兴趣,有的表生畏之感。对此,我根据少年儿童和心理特点,采用计时跑、追逐跑、计名跑、接力跑、游戏跑等练习手段,把“无趣”教材变为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2、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阂,增强兴奋性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和气氛沉闷时,教师如能及时的给予表扬,都能起到提高士气,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对违背常规的学生,教师要爱护关心,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师生的隔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化体育室内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就有着独特的功能,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出来,使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去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总之,和谐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核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建的和谐、互动的情景中,加强沟通与合作。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的反思,不断总结,以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已任,在和谐的课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❼ 怎样处理体育课伤害事故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伤害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成因、法律责任以及预防及对策等几方面,对体育课伤害事故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体育课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 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1:某学校的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跃起抓住足球门栏,但因该门栏固定不牢,导致门栏翻倒压在该男生的腹部,造成重伤。
2. 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是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上,教师在32米的距离内用板凳设置四道障碍,要求学生越障碍往返跑。练习中,学生高某在越障碍时被板凳绊倒摔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该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未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查明,该体育课教学内容安排违反了原国家教委《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其强度和难度均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法院因此判决学校支付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
3.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该体育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过必要的要求和提醒。
4. 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是指因为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4: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4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张某送往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使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了体育测验。
5. 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在体育课进行当中,由于除体育教师和受伤害学生之外第三人的过错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5:某校初一学生正上体育课,一只狗突然闯进人群,将12岁的学生吴某咬伤。因当地医疗条件差,狂犬疫苗三天后才买到,吴某于一周后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
6. 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
案例6:某校高二学生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练习跳绳,教师在一旁看护。学生徐某在跳绳时不慎被绳绊倒,腹部着地,造成脾脏外伤性破裂。
二、学校在体育课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同其他学生伤害事故一样,在确定学校是否承担责任时,应当依据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则应承担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因此,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中,因设施存在故障或缺陷、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在案例1中,因为运动器械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学生受伤,学校存在明显的过错,而受伤的男生不可能预见到足球门栏有可能翻倒,不存在过错,所以校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又如在案例2中,体育教师超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越障碍跑训练,其教学内容的强度和难度明显超越了学生的负荷能力,法院因此判决学校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另外,如果出现混合过错情况,即除了学校有过错之外,受害学生或第三人也存在过错的,各方应当根据过错的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在案例3中,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未要求、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因此具有过错。同时,该受伤的女生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预见到裤兜内携带钩针上体育课的危险性,但其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过错。所以在案例3中,学校和女生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同样,在因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中,如果学校没有过错,校方就不承担责任。例如在案例4中,张某故意隐瞒病情,主观上具有过错,而学校对此毫不知情,并未违反自己的注意义务,因此不具有过错。据此,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假如学校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存在不适于参加体育运动的特异体质后,仍然要求或者同意该学生参加运动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就应当认为学校存在一定的过错。又如在案例5中,应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关于动物致人损害的有关规定,由狗的主人(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全部责任。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第6种情况,即由于意外事件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这种情况下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目前在法学界还存在着争议,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不尽相同。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学校在意外伤害中一般不具有过错,因此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认定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根据《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即在伤害案件中,学校有过错的,应承担责任),推导出学校无过错就不承担责任的结论。因为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所以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由学校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承担部分责任,即根据伤害的程度、双方的经济情况、社会舆论的因素,由学校分担部分责任。
三、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1. 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
2. 学校应当注意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
3. 学校应当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防止因教学内容超纲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4. 体育教师应当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尽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而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应脱岗,不应让学生在失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运动。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时,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教师在辅导某一小组的同时,应留心其他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时,应及时制止。
5. 学校应当提醒学生家长,如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6. 在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后,体育教师及学校的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救治,以免因救治不及时而导致不良后果加重。无论是否对事故负有责任,学校都应当本着人道主义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各个方面关心、照顾、安慰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❽ 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我觉得上好一节小学体育课,要从以下六方面入手:(一)体现课程理念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上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亮点。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体育。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技能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但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体育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体育。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体育。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体育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体育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体育课中体现因材施教。如:教学中老师们设计的“练习超市”、“快乐训练营”、“挑战自我”等练习环节。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体育。如:在学习蹲踞式跳远时,我们根据学生的体能将学生分成三到四组,对于体质相对样差的学生,缩短助跑距离,在沙坑前跳起就行,无需强调腾空高度。对于体质中等的学生,则适当拉长助跑距离,突出起跳有力。而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则提出较高的要求。二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启发学生的思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是位多面手,你示范做得好,组织能力不强不行,你组织能力强,但动作技能不拿手出不行。案例:2004年年底,江苏省举行了一次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按说,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只要比谁课上得好,谁的教案设计得好就行了。可是江苏省对新型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比赛内容分为四个板块,一比上课能力;二比说课能力;三比演讲能力;四比才艺展示能力。前面两比,我们司空见惯,可后面两比,却是精彩绝伦。演讲是讲对新课标的认识过程,讲教学中感悟的片断,讲心得,讲教训,短短两分钟,给听众以震荡、以启迪,欢笑与唏嘘交替;掌声与泪水相融。才艺展示更是让观众赏心悦目,拉丁舞与武术对决;书法与剪纸争锋。四项比赛之外,还有教案和单元教学设计两项书面评比。通过这次展示比赛,令所有在场的领导、观众,对体育教师刮目相看。06年的比赛又增加了“现场评课”。
(二)落实教学目标制定可行性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为此,制订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过于抽象和宽泛,教师则不明确这堂课要教成什么样子,学生则不知道这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均难以进行检查和评价。这种教和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是必须改变的。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具有组织教法的保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抓住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本质特征,不能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四级水平的具体目标割裂开来。在设置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时,应体现不同方面的目标要求,并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适当突出某些目标。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以及体能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目标也不宜过多,更不宜面面俱到。 例如,南京市凤游寺小学王骈老师学时教案的学习目标中,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具体落实到“为同伴鼓掌加油、呐喊助威”的操作行为。这样的表述,使得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空洞的、虚无的。在具体的表述用语上,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四个基本要素,使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来越规范。在目标的表述上,我们要注意使用行为动词,如:了解、参与、知道、学习、掌握、提高、运用等。案例一:何灿老师在第四届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中的一节《抛投游戏》课,他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对各项练习有兴趣。2、能联系生活创编多种抛、投的动作方法,提高自然投掷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4、了解奥运五环的正确含义,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案例二:南通市永兴小学金海滨老师的水平一“系列小游戏”单元教学目标表述:运动参与目标:能够以积极的姿态、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本单元游戏活动中并体验到快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跑、钻、跳、投、跨的动作,尝试多种抛和投的动作(投篮、抛射保龄球、投准大灰狼)。身体健康目标:在游戏中做出跑、钻、跳、投、跨的串联动作,发展学生相关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心理健康目标:体验并描述成功或失败的心情,练习和游戏时表现出自信,可以在陌生的场地上进行游戏。社会适应目标:能够与同伴完成任务并有序地进行练习,在游戏时不妨碍他人进行游戏,还可以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和关心。案例三:扬州育才小学陈忠老师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单元教学目标表述:运动参与目标:能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学习,示范所学动作和积极评价同伴动作。运动技能目标:知道篮球运动的术语,初步掌握篮球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在小篮球比赛中会安全运用所学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利用篮球运动的各种练习发展体能。心理健康目标:体验篮球运动的快乐,在篮球练习中积极展示自我,自尊、自信、自强。社会适应目标:在篮球练习中,与同学团结互助,相互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本单元教案一《运球》教学目标表述:1、初步学会篮球原地、行进间运球动作技术,并能在游戏中合理运用。2、提高控制球的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3、培养创新意识,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形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三)合理选择教材1、有正确的教学观
我们应该了解,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离不开运动主线。实际上也就告诉我们,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这一点老师们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通过身体练习而获得的身体认知是一切认知的本源,是一切认知的基础,它不仅仅反映了体育课程的特色,更确立了体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特有的重要地位。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
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象棋、围棋等。另外,身体练习的可替代性是体育教学内容中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的重要依据。如:篮球、手球、垒球是不同的运动项目,它们在提高奔跑、投掷能力及发展速度耐力和灵敏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是可以替换的。在运动项目上,也表现可替换性上,如:引体向上、双臂屈伸、俯卧撑等均可以发展上肢力量。我们还要了解小学阶段身体练习特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因此一节课中和一个教学单元中的身体练习宜经常变化,适宜采用复合教材来教授。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但不是把生活中的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等原封不动地搬进体育课堂上来,而是以这些内容为素材,把它们设计成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运用于教学。案例:二年级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内容一:有趣的走(大步走、各种姿势脚前掌走、脚跟走、合作走、后退走等)内容二:快乐的跑(高抬腿跑、大步跑、快速跑、变方向跑、往返跑、接力跑、障碍跑、侧向跑、合作跑等)内容三:抛抛乐(轻物自抛接、甩、鞭打游戏、侧向投掷、掷准、掷远、各种掷远掷准游戏等)内容四:军营夏令营(互动式队列操练、反口令游戏乐、一切行动听指挥、)内容五:快乐的滚动(前后左右滚动、前滚翻、滚翻游戏乐)内容六:球儿乐(球性游戏乐、拍球、踢球、投球、球类小游戏:夹球跳、保龄球、运球过障碍、趣味拍球、抛球比远、带球绕竹竿、踢球比准等)内容七:绳儿乐(并脚跳绳、加垫和不加垫脚跳绳、单脚跳绳、双人或多人跳绳、玩绳游戏:踩蛇尾、抢尾巴、摆一摆、快快跳起来、钻山洞、绳弹的威力等)内容八:快乐的爬行(象行、蟹行、蜘蛛行、蜈蚣行等)内容九:律动和舞蹈(律动组合、集体舞、舞步:踏点步、进退步)内容十:纸制系列游戏(玩纸炮、纸飞机比远、纸骨牌、纸棒、纸球等)内容十一:拓展性练习和游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体育;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并能耐心地带领学生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达到多次重复练习的目的,逐步掌握动作方法。举例:独生子女问题。游戏中嫌弃胖墩跑不快,在拔河游戏中,胖墩却是大力士。从而引导学生不岐视弱者,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2、突出教学重、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一节体育课中教师独到的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有经验的老师的优势所在。对教材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效果。前段时间,在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界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教案中应将“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放在前面。为此,争了很长时间。我认为我们是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谁放在前不是主要的,而将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正确却是一堂课的关键。如何确定的重难点?我认为所谓重点:就是该项目完成质量的关键环节。如:“蹲踞式跳远”动作,它的教学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所谓难点:就是指该动作完成中容易出现并影响动作质量的某种环节。“蹲踞式跳远”动作难点就是腾空与落地。明白了这些重难点之后,教学中,不管你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弹跳能力。而其它的动作都属于从属的地位。所以,在备课时,首先应备课的重难点,只有准确定好重难点,才能去考虑与之相关的方法和手段,否则,一切手段与方法都是无的放矢。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解决课的重难点。案例:盐城市第一小不蒋振华老师上的一节水平二(四年级)《小篮球运球》一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运球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难点是:熟练掌握运球动作。主教材是这样处理的:原地自由运球,教师提示动作的要点——各种节奏运球(看、听几种节奏练习)——高人与矮人运球(正、反口令进行高、低运球)——找朋友(自由运球中握手交朋友,比谁找到的朋友多,老师提示:老师也喜欢交朋友!)——老狼老狼几点钟(即由跟踪老师运球到躲避老狼藏球环节),学生在一环接一环的梯进式的教学步骤中掌握了运球的基本动作,学得主动,学得快乐。特别是最后拓展练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合作投篮(投向高举的呼拉圈)、扣篮(向高举的呼拉圈中扣篮)的尝试,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兴趣得以提升,创新能力得到体现,较好地解决了课的重难点,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可再举事例说明。(四)课堂组织教学1、强调一个“趣”字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前几天与有关专家聊课程改革的话题时,就说到这几年新课程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满激情,富有活力,每堂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有所收获。
(1)导入时引发学生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
准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很多,如:游戏法、比赛法、想象法、自练法、模仿法、舞蹈法、情境法等。例如:将常规的“队列操练”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改编,既达到队列操练的目的,又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练习效果。如:反口令三面转法;重新命名三面转法——1代表向右转、2代表向左转、3代表向后转等。我特别重视课的导入部分学生的心理启动。在教学内容的起始部分,常采用各种趣味浓厚的小游戏(如:照镜子、看谁传得快、找伙伴、急摸四位、快乐节奏、师生对话、抢手指、猜拳、猜谜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一堂课的学习打下兴趣的基点。准备部分我更喜欢富有实效,一是与教材搭配(可举例),二是一物多用(可举例),三是形式多样(可举例)。
例如,在教水平一“立定跳远”动作时,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小学的吴伟老师的水平一(二年级)《情境游戏“戏荷叶”》一课。课伊始,就设计学生头顶荷叶奔向“青蛙妈妈”,通过模仿操,营造课堂气氛,直接进入角色,以达到热身的目的。又如:去年我参加省优质资源录像课教学中的一节《队列队形》课中,一开始就诱导学生猜谜(身穿绿军装,头戴五星帽,手握冲锋枪,威武又雄壮。——解放军),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跟解放军学本领的情境中。另外,向老师们介绍一个“队列创新报数”方法:一是用英语26个字母进行报数;二是用22个汉语拼音音节报数;三是用口号、校风和校训进行报数;四是用国内外优秀队员的名字进行报数;五是用音乐音阶进行报数;六是用美术七种颜色进行报数;七是用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名进行报数;八是用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鸟类、鱼类等名称进行报数;九是用水果、蔬菜、节日、节气等名称进行报数。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的选用,适用于室外体育课,也适用于室内体育课。案例:盐城市第一小学朱建国老师,去年参加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在第二轮课堂教学比赛上的一节水平二(三年级)《后滚翻》时,在准备活动的设计上,小朱设计了“慢跑热身找家”和“玩垫子”,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玩垫子,学生有的钻山洞、有的搭小桥、有的玩斗牛,学生玩的是热火朝天。试教以后,我发现滚翻练习最重要的一个准备活动就是要活动头部,否则学生在练习中容易扭伤脖子,所以,在试教后的总结反思讨论中,我们就觉得如果再专门做操已经没有必要了,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李咏主持的“幸运52”有一个快速答题的环节,一分钟内看谁答对的题目多。于是,我就让小朱在肯定学生玩垫子很有创意,鼓励学生互相借鉴玩法之后,让学生迅速布置好自己的家(摆放好小垫子),然后,安静的坐在家里,接受老师的另一个考验“智力问答”,而这个答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根据老师所问的问题,正确的就使劲“点头”表示,错误的就使劲“摇头”表示,不懂的就用“左右侧屈”表示左想想,右想想。老师的问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小学各个年级都有技巧类项目。所以,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特别感兴趣,同时,也是课的一个亮点。(提示老师:这个题目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写在一张漂亮的小卡片上,如:适用水平二学生的篮球是方的、12加8等于30、老鼠是四害、今天是星期三、眼保健操每天做一次、你能用自己的头画一个大大的圆吗?正反都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大又圆等等)。去年的省四届体育教师能手比赛盐城大丰的参赛选手也同样上《后滚翻》一课,前面跟小朱老师差不多,就是活动头部的问题没有解决,我就将这个方法让她用上了,和我一起做评委的老师看了都说这个方法好,改变了那种单调的做头部运动的方法,学生多有兴趣。后来,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女孩用脚指头写字的感人故事,我受到启发,将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就在自己三年级的技巧课上,在准备活动中,先指导学生玩“踩影子”小游戏,要求每位同学灵敏躲闪、安全踩中的情况下,每踩到一次就累计数字,看谁踩中次数多,并能诚实的报数。先是组织自由地互相踩,当然我也是和学生一同游戏,学生踩到老师的影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就在游戏中巧妙的利用急停、突然下蹲、变方向跑等方法,引导学生怎样踩到影子。然后,我让学生边背古诗边在场地上跑动,在背的过程中,我突然吹哨,学生要在最短时间内停住,想办法踩在别的影子上,没踩到或不守规则的学生罚做高抬腿跑,学生真是玩得特别尽兴。时间一到,我立刻收回学生,语言诱导学生用头、手臂、腰、腿写字,写字的内容也是要事先准备好的,能与课的内容有关联的。如:姓名、团结、友爱、合作、安全、滚翻等等,边写边用嘴巴配音数笔画,学生是兴趣高,课堂气氛好,师生同快乐。(现场互动一下写字)同样,我在另外一节水平一:二年级的《快乐的滚动》一课中,两人一张小垫子,先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绕小垫子通过走、跑、跳等方法进行“你追我赶”的小游戏,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头颈”环节中,我采用“智力问答”达到专项活动的效果(这里的题目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特别有兴趣,不信你们也试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2)学习过程保持学生兴趣。在学练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法是:①重视运用场地、器材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④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是对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有益补充,并不是说接受式学习就不要了,我们应当积极运用。但一定要把握住各种学习方式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的身体条件与体育基础,正确地进行选用。⑤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解决好共性问题,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基点。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思想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例如:跑的教学中,对于不同能力跑的学习可采用让距跑、梯式跑等方法。案例:这里举和“四配套”有关器材所上的课的案例。略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说、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水平目标中,对学生就提出“乐于重复练习”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动作技术时,常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练中感到不枯燥,有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过程中的兴趣保持。如何做到这些,用事例来说话:案例:略(3)结束过程延伸学生兴趣。课的结束部分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重视不够,游戏做完后,草草收兵,匆忙下课,有的老师放松运动根据不做,就简单小结一下就下课了。而结束部分恰恰是一节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学生生理机能的恢复。因此,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是一堂完整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略3、激起一个“活”字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1)教学方法灵活。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和其他要素如教学任务、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教材时,以引导法、讲解法、示范法为主;理解新教材时,以启发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技巧时,以练习法、游戏法为主。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年级情况而定,平时教学以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此外,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练习方法有效,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身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下面这个案例,是盐城市第一小学杨春老师07年获得市体育优质课一等奖的课例:《弯道的乐趣》实践课教学设计盐城市第一小学 杨 春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从而求得新的发现和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在相互情感的交流中,学会方法、掌握技能、获得成功体验。二、教学内容:弯道跑 游戏:音乐转圈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弯道跑的原理并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弯道跑的问题。 2、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弯道跑动作要领。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友伴合作,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 课的帷幕拉开,首先用语言激励学生努力为本队争取奖章,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全队荣誉感。紧接着用动感的音乐做背景,多彩的游戏做铺垫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通过游戏舒展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做好主教材学习的身心准备。2、探索创新:小学生都具有新奇和好胜的心理特征。这一部分安排小博士提问和“你追我赶”的游戏,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观察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自主练习中解疑,使学生真正感受弯道跑“乐中学”、“学中练”、 “练中玩”的乐趣。
3、增知促技:这一部分首先采用学生合作学练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弯道跑的能力。再次通过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叫号跑位”和“十字接力”游戏连接,使教学的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实效化。五、教学特点: 新课标,新运作,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和谐发展,美体课堂,民主平台,学生主体,趣味学习,增知促技,培养能力,师生同乐,思品升华

❾ 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要上好一堂生动活泼的体育课,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是体育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使学生主动掌握各种知识,积极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活动。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激发;师生关系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动力,体育兴趣是学生积极的认识或从事某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它包括体育心理兴趣和体育生理兴趣。因此,我们认为,初中体育课兴趣的激发就是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高昂的体育兴趣,能够使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增强自信心,发挥运动成绩,提高课的效率。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苏霍姆林斯基语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分层的教学,并常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通过鼓励成功、倡导愉快、满足需求、激励竞争、课内外体育活动结合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以游戏、竞赛、激励性语言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然后根据兴趣迁移的规律,进行主导、引领教学。而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心理上愿意参与的意识和生理上渴望运动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参加游戏、竞赛等活动,并能经受运动挫折,完成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旨”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主”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自主学习与控制、相互合作竞争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新课程观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多地学。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重“教”轻“学”、重“讲”轻“引”的弊端,通过“导”和“引”,把对学生活动的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应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认知到实践的渐进过程。一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运动兴趣,通过他们的大脑和双手才能为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其内化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参与运动兴趣的程度。新体育课程观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运动的知识和方法,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能和技术,让学生保持运动的兴趣,以达到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这也是现代社会全民终身体育的需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原有的心理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点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需要批评的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做徒手操时,某同学做操时动作不到位或者不认真,这时教师通过表情、动作结合的方法,对该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指他或她)再做一下要指正的动作,学生就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由此可真正体现出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体育课障碍跑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