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0-11-24 13:49:34

⑴ 浅谈小学计算方法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可以说小学数学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段的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一、重视计算学习的基础
随着现在教育在社会上的热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把自己孩子的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上学前,教孩子几个汉字或是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所以,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上学时并非一无所知,他们通过自己家长的教育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经验,对计算已经不再陌生,甚至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主要是让孩子掌握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笔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等,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一开始是认数、分与合、比较大小、计算等穿插进行,而分与合的学习对10以内口算的学习起到了奠基和启蒙的作用,因此,分与合成了一年级学生一开始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个这样的学生,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好,但是10以内的加减法却计算得很好,速度快,正确率高. 笔者也曾从学生的父母处了解到,是在上学前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对计算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家长也很疑惑,为什么孩子计算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分与合这样的知识却总是掌握不了. 我想家长对孩子进行的计算教育一定是题海式练习,熟能生巧,学生自然会对计算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并未进行系统学习,学生找不到知识间的联系,所以即使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不代表就能掌握与之联系甚密的分与合. 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其他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而这名同学并没有太大的起色,所以,这看似简单的计算教学也是需要层层递进地系统学习的,把握好基础才能后来居上.
二、计算教学不断渗透进平时教学活动中
计算并不是一个章节式的知识点,也不是一个专题性的知识点,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口诀试商,到中年级的两位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 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 所以计算的教学必须渗透进每天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利用每节课的前3~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计算练习,而这些计算的练习又并不是呆板枯燥的. 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练习的题型也在不断变化. 如:一年级学习到一题四式后,学生在每天的练习中就会遇到已知一道算式,写出与之相关的另外三道算式,即给出算式3 + 5 = ?,学生写出5 + 3 = 8,8 - 3 = 5以及8 - 5 = 3;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法及口诀求商后,学生就会在每天的练习中遇到根据一句口诀,写出用它来计算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即教师报出口诀三四十二,学生写出算式3 × 4 = 12,4 × 3 = 12,12 ÷ 3 = 4及12 ÷ 4 = 3;如果学生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也可利用这3~5分钟进行强化,如强化题型“5 + □ > 13,□里最小填几”等. 这每天的3~5分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也能够对不断学习新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即使一开始有欠缺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这3~5分钟不断地补上.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估算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估算的意义和重要性,为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奠定基础,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可以在具体的题目中渗透,如19 + 9,19可以看作20,9可以看作10,20 + 10 = 30,所以估计19 + 9的得数不会超过30;又如二年级经常遇到的问题“每条船最多可坐5人,33人6条船够坐吗?”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去尾法”和“进一法”. 有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三年级遇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需要试商”的内容时,相信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解决了.
四、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计算
恩格斯曾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数学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最后还会应用于生活. 所以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计算的原型.
在低年级时,学生经常不能理解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而对于数量关系式,有些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式地学习. 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买东西时产生的几个量:商品价钱、付的钱、找回的钱,如果没有生活中真切地实践过,多次感受了这个过程,相信课堂上练得再多也无法弥补.
高斯曾说:“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 ”可见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意义. 从低年级开始,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意识,并在生活中感悟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灵活运用,是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⑵ 请归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各举一个

简算是一种简便、迅速的运算,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或直接得出结果。根据归纳,
常见以下几类题型:
(一)“凑整巧算”——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评注】凑整,特别是“凑十”、“凑百”、“凑千”等,是加减法速算的重要方法。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公式:A+B =B+A, 例如:6+18+4=6+4+18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B)+C=A+(B+C), 例如:(6+18)+2=6+(18+2)
3、引申——凑整例如:1.999+19.99+199.9+1999 =2+20+200+2000-0.001-0.01-0.1-1 =2222-1.111 =2220.889 【评注】所谓的凑整,就是两个或三个数结合相加,刚好凑成整十整百,譬如此题,“1.999”刚好 与“2”相差0.001,因此我们就可以先把它读成“2”来进行计算。但是,一定要记住刚 才“多加的”要“减掉”。“多减的”要“加上”!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公式:A×B=B×A 例如:125×12×8=125×8×12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因数,或者先乘后两个因数,积不变。 公式:A×B×C=A×(B×C), 例如:30×25×4=30×(25×4)
(三)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同时注意逆进行。
减法 定义: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公式:A-B-C=A-(B+C),【注意:A-(B+C)= A-B-C的运用】 例如:20-8-2=20-(8+2)
(四)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
除法 定义:一个数连续除去两个数 ,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 公式:A÷B÷C=A÷(B×C), 例如:20÷8÷1.25=20÷(8×1.25) 定义:除数除以被除数,把被除数拆为两个数字连除(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个被除数) 例如:64 ÷16=64÷8÷2=8÷2=4
(五)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乘法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公式:(A+B)×C=A×C+B×C 例如;2.5×(100+0.4)= 2.5×100+2.5×0.4= 250+1= 251【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A×C+B×C=(A+B)×C:即提取公因数。 例如:75.3×99+75.3=75.3×(99+1)=75.3×100=7530
(六)混合运算(根据混合运算的法则) 注:数字搭档( 0.5和2、0.25和4、0.125和8)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
(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
(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
(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
(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
(5)速算也是计算,是将硬算化为巧算。
(6)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及能力,并能培养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工作 习惯。

⑶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技巧

这个需要找特殊数字,有特殊数字才能简便计算

⑷ 请归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⑸ 小学数学当中到底有几种简便算法

例1
1.24+0.78+8.76

原式=(1.24+8.76)+0.78
=10+0.78
=10.78
【解题关键和提示】
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因为1.24与8.76结合起来,和正好是整数10。
例2
933-157-43

原式=933-(157+43)=933-200=733
【解题关键和提示】
根据减法去括号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因此题157与43的和正好是200。
例3
4821-998
=4821-1000+2=3823
【解题关键和提示】
此题中的减数998接近1000,我们就把它变成1000-2,根据减法去括号性质,原式=4821-1000+2,这样就可口算出来了,计算熟练后,998变成1000-2这一步可省略。
例4
0.4×125×25×0.8

原式=(0.4×25)×(125×0.8)=10×100=1000
【解题关键和提示】
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因为0.4×25正好得10,而125×0.8正好得100。
例5
1.25×(8+10)

原式=1.25×8+1.25×10=10+12.5=22.5
【解题关键和提示】
根据乘法分配律,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用每一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6
9123-(123+8.8)

原式=9123-123-8.8=9000-8.8=8991.2
【解题关键和提示】
根据减法去括号的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几个数的缉订光寡叱干癸吮含经和,可以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因为9123减去123正好得9000,需要注意的是减法去掉括号后,原来加上8.8现已变成减去8.8了。
例7
1.24×8.3+8.3×1.76

原式=8.3×(1.24+1.76)=8.3×3=24.9
【解题关键和提示】
此种解法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即几个数同乘以一个数的和,可用这几个数的和乘以这个数。
例8
9999×1001

原式=9999×(1000+1)=9999×1000+9999×1
=10008999
【解题关键和提示】
此题把1001看成1000+1,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去简算。
例9
32×125×25

原式=4×8×125×25
=(4×25)×(8×125)
=100×1000
=100000
【解题关键和提示】
把32分解成4×8,这样125×8和25×4都可得到整百、整千的数。

⑹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大全

小学的数学所有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变化的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正比例的关系式x/y=k(一定)
反比例的关系式x.y=k(一定)

⑺ 小学数学破十法怎么算

是一种计算方法,即: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内十法。
因为小学一年容级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很熟了,所以用破十法来算。举例说明:13-6这道题,先把13分成3和10,然后用10去和6相减,把10-6得到的4再与前面的3加到一起(
),现在比较提倡想加算减。
满意采纳哦

⑻ 小学数学等式的计算有几种方法

一、细复算、巧算,一分不错过制。(12分)5×24+76=25+75÷3=5×8+2÷2=(16+4÷2)×10=47-(21-15)×5=5×9-24÷8=1000÷125+560÷56=150-(25×4+5)=二、运算规则要遵守,谁先谁后我来辨。(9分)1、(148-111÷37)×5,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2、200×5-(147+465),可以先同时算()法和()法,再算()。3、(39+105)÷(35-27),去掉两个小括号后,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三、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18分)(125+13×24)×5(98-121÷11)÷2921×(230-192÷4)(470+35×3)÷232600÷(1280-15×72)3774÷37×(65+35)

⑼ 小学数学约等于如何计算

得数四舍五入,比如:小学数学35约等于40。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这大概也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拓展资料:

约等于就是大约多少的意思,是一个估计的数字,按四舍五入算法进行计算。

通常会告知精确到的位数,如精确到十位,491就约等于490,按四舍五入算法,假如个位上的数字在4以下如362则约等于360了,假如个位上的数字大于五如287则就约等于290了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