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变革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变革

发布时间:2020-12-17 00:44:06

『壹』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教学

活动中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专生营造和谐、宽松、民属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行为、心理的“换位”,引导、激发、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态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游戏课中,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各种小型比赛中,教师的介人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师生情感的交融、气氛的和谐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基础上。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也提高了。

『贰』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教学

良好的体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对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的教学呢?
一、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3、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匮乏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逐年增加,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4、体育课教学开展不规范
在农村小学校,体、音、美教师很少有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本区域同行之间进行定期的教研教改活动。教学模式陈旧,大部分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
二、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行为、心理的“换位”,引导、激发、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乐学的态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游戏课中,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各种小型比赛中,教师的介人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师生情感的交融、气氛的和谐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基础上。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也提高了。
2、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最好避免一板一眼的“书本式”心理辅导与教学,而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3、巧用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4、强化师资力量,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专职教师,同时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体育教师就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概括地说,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1)较高的文化素质;(2)较强的理解能力;(3)较高的艺术素质;(4)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5)较好的体态形象;(6)较好的示范动作;(7)准确而洪亮的口令。要使体育教师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对体育教师加强培训。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一节体育课的标准是怎样的,对自己和学生都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认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这是落实体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5、立足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模式改进与创新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方式的集合体,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在于它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优化教学过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文件精神,吸取体育和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新成果和新理念。在深化自己的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环境优化”、“情感驱动”、“快乐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叁』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学习评价内容的变化
以往的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内容突出表现为过分内注重体能容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而《课程标准》增加和完善了学习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二)学习评价方法的变化
以往的体育课程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课程标准》不仅注意结果性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性评价,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在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进行评价时,不太强调单纯的记忆,比较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习评价形式的变化
以往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级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即教师对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而《课程标准》倡导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有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价

『肆』 .试分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吗?而实际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师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而已。教师总是有办法赶着学生朝设计好的圈子里钻。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伍』 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概念及意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又被称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所谓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在其整个体育教育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是由不成熟变得越来越成熟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体育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体育教师更能胜任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体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等。普通人不具备的专业素质符合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换言之,就是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是体育教师自身自省和反思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态度上的个人成长过程;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部门开展各种提升专业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以期促进体育教师达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熟。

二、新课程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平台

新课程通过对课程结构和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实现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更提供了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过去“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标志是“统一性、确定性、精确性”为特征,体育教师过分依赖“体育教学大纲”便失去了创造性,影响教育教学水平的发挥。新课程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风格,促进其专业化成长。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时间、评价方法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选择自主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如何将新课程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性结合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课程改革是新兴事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了解、分析、研究以期解决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就拥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我在新课程改革的三年中多次做市、区、校级观摩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等多方面、多样化的发展,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水平的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成长。

三、新课程发展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动力

有学者指出“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对于广大的体育教师来说何尝不是这样呢!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水平、课程标准理解水平对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对新课程必要的知识不能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那么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的问题就无法正确贯彻和实施,对新课程意义和价值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新课程使体育教师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或疑难困惑,体育教师要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惑就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就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动力。新课程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动机和条件,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这种化挑战为机遇的转化及需要体育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需要学校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支持,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理论及实践的指导。新课改的三年来,我通过参加市、区新课课程培训,聆听众多教育专家讲解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疑难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大量的教学课例的讲解、评析,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疑惑和问题,促进了对新课程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陆』 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在哪些方面

课程改革新理念“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评价“新”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等教学常规以及学生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等量化指标,并通过检查监控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纳入统一的规范中,将教师“管住”。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评价的性质是积极性的,评价的特点是发展性的,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运动能力,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二、不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好课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校的电教设施越来越完备,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容置疑,多媒体可以增强动作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的“浮夸风”现象,把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作用弄颠倒了。体育课怎样创新?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形轻实的情形。在很多示范课中,经常会发生与日常体育课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个别学校和教师为了体现教学中的新技术应用或是教学的新形式,把电脑搬到操场上,配合体育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诸如此类现象的出现,恐怕又要回到“体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来。只有展现事物本质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都只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其价值在于看是否在现实条件下解决学生体育发展的实际问题,收到的实际效果。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这些现代教育手段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它扩充并且延伸了教学内容:直观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教学情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是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手段必须服务于目标,不能以手段来代替目标,不能认为现代教育手段就完全比传统教育手段优越。任何媒体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过分地依赖现代教育手段,会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削弱体育教学的应有价值。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遵循“用简不用繁,用易不用难”的原则。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与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辅助于体育教学,而不应喧宾夺主。
三、身体活动多少≠评价课好坏的标准
体育课中的“动”,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大脑动”、“身体动”这两个方面。“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身体活动是“动”的外在表现。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要看学生身体的“动”,更要看学生内在的“动”。而我们不少体育教师不是为了学生的学设计教,而是为了教而设计教,为了使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动起来,设计了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人把“智力大冲浪”、“实话实话”、“幸运52”等搬上课堂,这些东西以表面的热闹、预先设计好的表演,换来的是大多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被扼杀,这样华而不实地体育教学是哗众取宠的典型表现。还有,体育新课标强调合作学习,不少体育教师以为合作就必须分组,分组后就自主活动。这种做法则极不可取。事实上,体育教材中绝大多数内容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样表面上的生动活泼、热热闹闹,违背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规律。殊不知,有时候体育课堂上暂时的沉默,恰恰是思维的紧张与活跃,迸发出来的往往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独具创见的观点。特别强调的是,体育课中的“动”,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不一定以追求场面上的活跃,而是需要使学生的情感、思想一直处于跃跃欲试之中。
四、课堂激励性评价≠多多益善
体育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体育新课程课堂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了。这是好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问题是,微笑、表扬、鼓励并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对学生明显错误的动作应予以否定,不能动辄表扬,要值得表扬才表扬,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体育教师所表扬的是什么。其实,激励也好,批评也好,只要适时适度,都能恰到好处。有时体育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其所蕴含的表扬、鼓励更充满感情,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表扬学生在于努力挖掘学生的全部潜力,促进它们的发展,“只有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地焕发出表扬的强大力量。如果体育老师能够读懂学生,即使批评指正,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可见,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虽然廉价的表扬、鼓励比批评、训斥要好得多,但如果过分地、铺天盖地地表扬,是起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的。
五、量化评定≠科学合理
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很多指标是不能量化的,如师生情感的交流,如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如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否能妥善处理等,用这种量化的标准去界定体育教学就显得机械呆板。不符合体育学科本身特点的。新课程的多元化目标当中有诸多目标(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是模糊的,是无法或者说是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当前的某些体育教学部门却采用纯客观的量化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结果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来自课堂主体的师生双方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关系,进行课堂评价应该指向课堂的整体情境,而不是指向教师或学生的分离行为。在进行评价时,我们不能拿着一张写满条条框框的课堂质量评价表去评课,也不应该有这种表格。新课标中“好课”的评价标准只是给我们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一个参考框架,我们不能将它绝对化、教条化。同时,课堂教学的绝对量化评价对于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六、“放任自流”≠“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并不等于让学生随意练习。但有些体育教师误解了自主学习的本意,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地依从学生的兴趣选择,出现教师跟着学生走的现象。如有的教师上课时,拿出几个排球和足球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则“蜻蜓点水”式地到各组指点一下,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学生一“玩”到底。在这里必须明确的是: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不等于不引导、不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十分慎重地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们,同时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教学的火候要到位,对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到底有没有思,有没有悟要作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否则很可能将体育课变成放羊式的教学,表面上学生嘻嘻呵呵,好不热闹,但教学效果就会十分遭糕,学生受害不浅。
七、“完美”的课≠实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中还是不免俗套的出现许多这样的例子:先向参赛选手下发比赛细则和具体的量化标准,参赛选手在赛前“千锤百炼”,严格按照“标准的上限”进行准备,以求得课的“完美无缺”。评课者见课完全符合自己心中的某种理想化的模式,含笑点头:“好课好课”。其实好课的基本要素应该是:常态、真实、普适性。它不是摆设,更无须粉饰,是常态下平实的课,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有待于完善的课”,侧重于课的“真实性”。真正的“好课”不会完美无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我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有问题的课并非都不是“好课”,一节“好课”无须完美无缺,只求在在某些方面,或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有所创新,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好课”。
八、合作学习≠学生能力提高
体育课中合作学习要避免“有形无实”。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十分注重合作探究。但探究什么?为什么探究?如何合作?有些体育教师因为课前没有认真设计,或钻研得不深,在教学时显得信心不够,因此有时将学生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宣布进行合作学习后便草草了事。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教学中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计学习和锻炼就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比如,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后仍由教师来严密控制整个学习过程;或者在如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由运动技能好的同学去教运动技能差的同学,这些做法都不是合作学习。学生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而且有的学生即使知道也不一定去做。学生在这种错误的合作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学习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九、中看的课≠好课
中看的课不中用的课不算好课,这种课虽然教案规范,备课认真、详细,课堂组织严密,学生遵守纪律,队伍调动井然有序,但中看不中用。这种课其实质是教师在唱主角,是教师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上的体现,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意志方面的培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一堂好课应该符合两个要求:一是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应该是兴高采烈、情绪高昂、积极投入,活动方法多种多样,活动方式不是“流水作业线”上的统一产品;二是能使学生多方面受益,体育运动中蕴涵的多种价值和精神,如果迁徙到日常生活中,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体育教学的同时,应该融入思想教育,使体育课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柒』 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力度最大、最全面、要求最高的一次教育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方向,树立信心,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并推广。本文对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与“新课标课”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新课标课应该是:(1)目标统领教学内容。(2)淡化竞技体育技术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3)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于技术、技能学习之中。(4)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5)主题教学不要为了主题而刻意去表现主题,要以目标是否达成来衡量课标课成功与否。 二、“一堂好课”的新内涵 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 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新上,对传统教材的更新与改造,使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了亲近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怎样选择学习内容呢?(1)目标统领学习内容。(2)学习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学习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堂课后学生学到了什么?传统体育教学重视竞技性的技能、技巧教学,而在新课标下也必须要教学一定的技巧、技能。运动项目成百上千,不过所选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生活、生存需要,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要对学生终身有益,使学生获得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例如我校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相对而言开展较多,学生接触、感受多,所以学起来兴趣也很高;还有男生的武术,女生的健美操、韵律操、各种形体训练等,由于学生很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存、生活实际而大受他们欢迎。因此,理应因地制宜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爱好的体育运动内容和民间体育运动。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的。同一教学内容如果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维度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教法的改进与创新能为学生提出各种练习方法供其参与,使其择优而行。(1)以适应学生因身高、体重、智能、能力等造成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学到新知识,运动技术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2)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新欲。(3)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4)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与学法创新相结合。对于学生“会学”与“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5)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与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运动中与老师同伴相处和睦快乐,使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五、课堂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为保证一堂课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与学。符合学生安全、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常规还是要坚持。如对服装的要求,不允许女生穿高跟鞋、皮鞋、紧身牛仔裤上体育课。再如上课下课的整队、集合、报告人数,还是必须作要求。队列、队形练习也是不可缺的,它不仅有助于健身,对组织纪律的教育和精神面貌都大有益处。当然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来选择,不是说实行新课标了,这些传统的东西就都过时了,都必须抛弃,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我认为,必要的课堂常规是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保证。 六、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向活动,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要紧密结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充满激情,有活力,要突出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处于发展中的主体,他们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运动兴趣和爱好需要教师去激发和培养,体育需求需要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围着学生“兴趣”转,一切都由着他们的“天性”和“本能”来,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七、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强度 新体育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而传统课要求的运动量、密度、强度检查是为了掌握学生运动情况,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术水平。新课标课中的运动量和强度,没有不行,过大也不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来安排,这样学生的体质才能增强。我对这届初中的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与上届男、女生相对项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男生1000M跑平均下降3.56S,女生800M跑下降4.91S。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耐力、肺活量都普遍下降。因此,以后体育课,我将适当调整运动量、强度、密度。多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运动量自然达到。 八、场地器材、多媒体等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新《课标》体育改革,灵活性大,约束力减小,这给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无论是公开课、研讨课还是日常课都要有一定的场地器材,而场地、器材是搞好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之一,农村中学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材赶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利用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种趋势,但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所有的学校都能用。对于体育课来说,多媒体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后、课余时间去借鉴,去操作,去查找锻炼方法、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正确动作等。音乐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对组织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性情、放松整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但要根据运动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 九、体育课中的思想教育 体育课思想教育要自然,不要牵强附会,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并不矛盾,“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如篮球运动,它就将吃苦耐劳、协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等意志品质教育渗透在运动中。还有很多民族传统体育、地方教材都是这样。教学要充分体现,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按照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衡量体育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捌』 浅谈新课改下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感悟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内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容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阅读全文

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变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