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纠错

小学数学纠错

发布时间:2020-11-24 13:24:13

小学四年级做一份数学纠错报怎么做

找个本子,把作业,考试,测验做错的题抄下来,写下答案,表明为甚错了,都用了哪些方法,也要注意将题型一样的标在一起。

㈡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检验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比如: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错。而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从差错中吸取经验的过程,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导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时,该怎样引导学生避免错误的产生,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呢?我认为: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学生纠错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发现从表面上看,往往学生是懂了,像是理解了,但实际却远非如此。当时的"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老师"讲"会的。学生只是依着葫芦画瓢,知识仅仅走到了短时记忆领域,是一种浅层次的识记,而没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学过的知识还没有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学而不思则罔"。"感觉懂"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曾经懂得和会做的某些题,能否被自己真正掌握,还取决于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而"会做"的。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只能获得肤浅的表面印象,而想当然的东西是很难做到记忆持久的,也不可能形成能力。要培养学生反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现实的事例。学生运用知识所能认识的事实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掌握就越牢固。经过这样的方式掌握的知识,即使中间有些东西会出现遗忘,但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会记起。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由"不知"到"知"的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面对错误,让学生弄清错在哪些地方,当时是如何思考的,根源是什么,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慎,是方法不对还是根本不会……并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是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面对书中的结论、例题,多思多想,大胆质疑。二是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多问老师与同学,学问学问贵在问,不问、不会问,就会缺少思维。三是进行反思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在变中反思,从而巩固双基,理解概念的本质,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四是反思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领悟到读题要仔细,要把题意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学会用树干图摘录条件;认真挖掘题中条件,提高思维的全面性。五是反思解题规律,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习惯及探索的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培养纠错能力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检查、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主动订正、及时交作业的习惯。有的学生较草率,写完作业即交,从不进行检查,我就及时找他们谈话,先从思想上对他进行教育,然后再教给他们检验的方法。如对于应用题的检验,可以用读一读题目、画一画图形等途径来审清题意;有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解法,看看结论是否相同,想想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如何;想想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或先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说明解答有误;用方程或比例解题时,是否写上解、设,计算结果是否带单位名称,答句是否完整等。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进行检验,互相检查、互相促进,从而使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历教师的引领示范及其相互评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解题和检验的技巧,提高了自我纠错能力。
三、 利用好错误资源,是提高提高纠错能力最好方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现象集中到一起,板书、观察、反思自己相关问题,上演了一出"马小虎"找"小马虎"。虽然行动中没有点名,但每种现象都有所指,在学生的一阵阵的笑声中,领悟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汲取了教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纠错能力。
另外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纠错题集"。每天将做错的习题整理到"纠错题集"上,要求不用写正确答案。一有时间,拿出来做。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请求老师或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每位同学的"纠错题集"中的记录都要标上日期,由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并收集较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交流。
四、让学生自主纠错成是培养学生纠错能力的重要保障
习惯的培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认同并自觉的实施。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误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学生所犯错误及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也会"吃一堑长一智",从而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尝到纠错的甜头,从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纠错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相似问题出现错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㈢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已成为我们数学老师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多年数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错误成因的分析
那么学生的这些错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我的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1.审题不完整。有些学生往往题目不看完整,要不看了一半,要不漏看了几个字,还有的看错等。2.书写不端正。数学题目中,要经常用到数字、运算符号,有些学生由于书写潦草,导致数字或运算符号看错而抄错。3.计算不仔细。一些简单的计算由于思想麻痹而算错,复杂的计算则因为草稿不打或随便打而算错。4.检查不到位。对于检查,有些学生是置之不理,而有些学生则是装装样子,根本不知道检查什么?怎样检查?
二、避免错误的措施及方法
(一)学生要高度重视。有些学生在思想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粗心不是毛病,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存在也就意味着改不了粗心这个毛病。所以老师要很严肃很认真地告诉学生:“‘粗心’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如果不改掉这个坏毛病,将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在重要的考试中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当然也不会因为你的粗心而改卷老师给你不扣分,所以你必须下决心去改。”只有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才会自觉地去改,否则任凭你老师怎么说,由于他们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所以都是徒劳的。
(二)教师要有效引导。其实学生这些错误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关键就是学生平时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哪几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第一、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因为学生大多数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那么有很多知识要点就会因为没有听到而不会,没有听清而做错。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老师讲的时候,双眼要看着老师,双耳要听着老师的话,双手不准做小动作。如果发现不遵守这些纪律的,教师可以适时批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第二、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各科作业的书写都有规范化的要求。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点:1.格式正确。2.书写端正。就前者而言,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格式,并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书写格式。而后者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规范书写的原因?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平时作业字一定要写得慢,端正。
(三)家长要积极配合。有些毛病学生可能是在家里养成的,比如回家先玩再做作业,时间迟了就草草了事,或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不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导致考试也不认真。所以家长在家里一定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作业的环境。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安排一个书房,没有条件的至少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们能安心做作业。其次家长要教育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也就是不完成作业决不玩的习惯。因为孩子毕竟年龄还小,自制力较差,有时候会经不住电视、网络、玩、吃等的诱惑。最后家长应该坚持每天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1.检查作业有没有完成。(老师最好让学生准备一本回家作业记录本)家长可以对照记录本上的作业逐项检查过去。2.检查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可以从字的书写是否端正去看。3.如果家长懂这门课程的,还可以检查作业的正确与否。以此来帮助孩子纠正错题。
三、有效应对的方法
(一)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不应该错的题目,分类进行记录,如可以分为“审题不完整”、“书写不端正”、 “计算不仔细”、“检查不到位”等几类,然后学生根据错题的类型把错题记录到相应位置,最后对错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改正。
(二)做题时做到仔细审题。也就是看题目一定要从头到尾看清楚,看完整,不要只看半句或漏看。老师可以在平时多训练学生读题的习惯。并且要求学生在做题中做到不快读,不漏读,不读完题目不做题的“三不”要求。其中低段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边用手点边读题的方法。
(三)做题时做到认真书写。由于学生在做题时书写不规范或书写不端正导致的数字看错或抄错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一方面教师一开始要定下规矩:字迹潦草一律重做,并适时抓几个典型进行实施,这样一来,学生势必会把字写端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字迹端正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以此来带动那些字迹潦草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从而慢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完成题目要检查。好多学生都没有检查的习惯,一直认为题目做好了,就万事大吉了,结果一改错误百出。这其实不是学生的错,说到底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检查?到底检查哪些方面?就算有些学生在检查,也跟不检查一样,所以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检查的方法。检查的方法有很多:如有的题可以把答案代进去检查,如解方程等;而有的题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检查,如简便计算题,可以采用一般方法去检验是否正确;另外比如题目中单位有没有统一,单位有没有忘写或写错等等。
总之,学生在做题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老师怎么善于去发现错误,并利用错误去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避免同种错误的出现。相信在老师、家长和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错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向成功,早日实现“教育共赢”的目标。

小学数学计算题的纠错与反思怎么写

纠错就一道一道的改啊。
反思就从细心、认真方面入手。

㈤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
一、分析小学生数学出错的原因
1、计算枯燥无味,造成兴趣淡薄
计算本来就主要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加之大多数老师在计算教学中不联系实际,使学生对计算题感到枯燥无味,没兴趣,因此在计算时不能全面准确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算法,题目未看清就动笔,做完不检查,从而造成了计算失误。特别是对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感到枯燥无味,从而记忆不牢,而数的概念又是学生进行计算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数的概运算念法则掌握得不扎实、不完整,就常会产生计算错误。
2、注意不够集中,注意分配能力差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人们仔细观察,良好记忆,正确思维,创造想象的基础。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
3、多次重复练习,引起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计算中往往受其影响而形成心理障碍。
4、算理不理解,基础不扎实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时不注重算理的理解,只是机械地按照计算的程序进行操作,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给学生精细化检验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是学会检验的关键,有的学生想检验却不知道怎样检验,想到哪里就检查哪里,没有系统规范的检验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笔者在每次复习时都会给学生一起总结出不同题型的检验方法。
(1)、填空题检查方法。
①用手指逐字逐句地读,看看所填的空有没有多写、漏写、错写。
②如遇有需进行计算的填空题,应重新读题,重新计算。
③遇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题目,需要计算的应重新计算后再比较。
(2)、判断题检查方法。
①逐字逐句读题,圈画出重点词句。
②举例证明(用事实说话)题目中的对或错的观点。
③有概念性的,要注意范围或区域是否描述完整。
(3)、计算题检查方法。
①口算题应该重新进行笔算。
②计算题应先看每一步的数字是否抄错,或者重新抄题在练习本上计算。
③简算题要注意重新观察数字的特征,每做一步要回头看,是否能进行二次简算,注意每一步的数字是否写对。
④解方程题目先检查是否写“解”字,然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解题依据是否正确,数字是否抄对。
(4)、作图题检查方法。
①重新读题目的要求,看看是否按照要求画图。
②遇有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作图题,应算一算比例是否正确,数一数格数是否画对。
③画圆时,一定要看看是否按要求标圆心、半径或直径等。
④要注意用虚线、实线的画法是否正确。
(5)、走进生活,解决问题题目检查方法。
①先重新读题,检查方法是否正确,勾画出关键地方。
②检查在列式时数字是否抄对。
③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④检查单位和答语是否正确、完整。
2、采用不同的形式,适度纠错。
为了减少解题犯错的发生,教学宜在易错且不易被重视的地方着力。可采用以下方式纠错。
(1)以学生活动为主,个人纠错与集体纠错相结合。对解题中所犯错误,自找错因,寻求正确解答途径,进行个人自查。这有利于加深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集体纠错主要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巩固知识,矫正错误。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智力潜能。
(2)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与,多途径纠错。针对解题犯错人数的多少和人员层次的不同,有时宜个别辅导,分散改错;有时则需集体改错。
①、构建错析课,增强改错的目的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分类整理,以备错析课之用。教学时教师首先有目的地给出错例,让学生探索错因,指出错处,师生共同纠错。其次,师生共同解答某个问题,教师预测学生易犯错误之处有意解错,看看学生能否发现,了解学生解题的警觉程度。第三,让学生独立练习,最后教师总结发生错误的原因。为避免学生解题时少犯错,不犯错,教师应针对各类错误,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
②、设置“陷阱”,提高纠错能力。数学教学中设“陷阱”,是针对学生由于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刻全面而表现在判断、论证、计算及解决问题上的失误现象,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借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在“陷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从而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③、开展纠错比赛,增强纠错的趣味性。为了提高纠错效率,教师应有针对性的选编一定数量的、层次分明的错题,以比赛形式组织实施。这样,不但形式新颖活泼,参与面广而且寓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于游戏娱乐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纠错的趣味性和竞争性,集体智慧和个人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总之,“错解是成功之母,纠错是成功之行”。让学生养成坚持纠错的习惯,避免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为学生今后学习和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㈥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研究方案

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且往往越简单越容易出错,有的错误甚至连学生本人都莫名其妙,作为教者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用“太马虎了,不认真”这几个字概括了事。其实学生的错误究其原因,有其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孩子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它还跟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关,元认知知识中的个体元认知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上。高自我效能感学生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比,能展示出更高的学习策略,并能更多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它还跟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关,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定势”的影响,往往先入为主的东西在对新知识产生作用的同时,有其积极的一面,即“正迁移”,但也有着负面的影响,即“负迁移”。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重视“首次感知”对学生思维的作用,削弱“定势”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得到改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目的。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老师能研究学生出错误的原因,在错误上“做文章”,就可以变“废”为“宝”,应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办事。下面,笔者结合本身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一)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1.审题类错误,也便是人们常说的粗心。主要表现有:不睬解题意,或审题不细心,忽略、遗漏了某些特殊、隐含条件,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错误的理解题意进而使得解题失误。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a+b<a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忽视字母取负数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另外,“+”、“-”号长期作为加、减号使用,学生对于3-5+4-6,习惯上看作3减5加4减6,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3负5正4负6之和。对习惯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难牢固树立。
2.计算类错误。除粗心原因之外,常常是算理不清或选择方法不妥,这也是造成计算不准确或错误的直接原因。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解应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
例如,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48x+72x=360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初始阶段的错误。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
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二、培养初中学生纠错本领的对策
1.教育学生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是减少学生作业中错误,教育学生数学纠错本领的可行方法。老师要充实认识到掌握好基础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假设学生在这些基础性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上出现了哪怕是一点点的错误,咱们都要百分之百地带领他真正弄清楚。除此以外,要在尽量减少审题类的错误方面下工夫。老师从教育学生审题入手,让他们经过认真审题,用说话的形式把所知道的一切难题或条件摆列出来,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用的条件,再看还缺少什么条件,或有什么隐含条件,必要的条件齐备了,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了。
2.掌握算理,提升正确率。好多计算题,学生易出错。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算的准确是对运算本领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根据算理和标题的运算要求,有根有据地慢慢地地实施(实际的行为)运算。在运算整个过程中应用的概念、公式、法则要准确无误,最终才气包管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只要在运算的全整个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难题,就会使得整个运算的错误。
3.精心组织教学,减小学困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老师应认真挖掘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根据教学主要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困生常常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老师应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学困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有很强的驾驭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和整合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的本领。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L”。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矫正一个错误比传授一个新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更重要。并且也要注意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纠错,都应本着友善和谐的原则,而不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挑刺,从而产生反感和不愉快心理。总之,为了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一样程度的发展,让咱们的数学课程教学因着重关注学生的错误而精彩吧!

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已成为我们数学老师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多年数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错误成因的分析
那么学生的这些错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我的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1.审题不完整。有些学生往往题目不看完整,要不看了一半,要不漏看了几个字,还有的看错等。2.书写不端正。数学题目中,要经常用到数字、运算符号,有些学生由于书写潦草,导致数字或运算符号看错而抄错。3.计算不仔细。一些简单的计算由于思想麻痹而算错,复杂的计算则因为草稿不打或随便打而算错。4.检查不到位。对于检查,有些学生是置之不理,而有些学生则是装装样子,根本不知道检查什么?怎样检查?
二、避免错误的措施及方法
(一)学生要高度重视。有些学生在思想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粗心不是毛病,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存在也就意味着改不了粗心这个毛病。所以老师要很严肃很认真地告诉学生:“‘粗心’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如果不改掉这个坏毛病,将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在重要的考试中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当然也不会因为你的粗心而改卷老师给你不扣分,所以你必须下决心去改。”只有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才会自觉地去改,否则任凭你老师怎么说,由于他们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所以都是徒劳的。
(二)教师要有效引导。其实学生这些错误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关键就是学生平时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哪几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第一、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因为学生大多数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那么有很多知识要点就会因为没有听到而不会,没有听清而做错。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老师讲的时候,双眼要看着老师,双耳要听着老师的话,双手不准做小动作。如果发现不遵守这些纪律的,教师可以适时批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第二、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各科作业的书写都有规范化的要求。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点:1.格式正确。2.书写端正。就前者而言,不同类型的题目和练习有不同的书写格式。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格式,并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书写格式。而后者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规范书写的原因?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学生平时作业字一定要写得慢,端正。
(三)家长要积极配合。有些毛病学生可能是在家里养成的,比如回家先玩再做作业,时间迟了就草草了事,或者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不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导致考试也不认真。所以家长在家里一定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作业的环境。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安排一个书房,没有条件的至少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们能安心做作业。其次家长要教育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也就是不完成作业决不玩的习惯。因为孩子毕竟年龄还小,自制力较差,有时候会经不住电视、网络、玩、吃等的诱惑。最后家长应该坚持每天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1.检查作业有没有完成。(老师最好让学生准备一本回家作业记录本)家长可以对照记录本上的作业逐项检查过去。2.检查作业有没有认真完成。可以从字的书写是否端正去看。3.如果家长懂这门课程的,还可以检查作业的正确与否。以此来帮助孩子纠正错题。
三、有效应对的方法
(一)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记录本,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不应该错的题目,分类进行记录,如可以分为“审题不完整”、“书写不端正”、 “计算不仔细”、“检查不到位”等几类,然后学生根据错题的类型把错题记录到相应位置,最后对错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改正。
(二)做题时做到仔细审题。也就是看题目一定要从头到尾看清楚,看完整,不要只看半句或漏看。老师可以在平时多训练学生读题的习惯。并且要求学生在做题中做到不快读,不漏读,不读完题目不做题的“三不”要求。其中低段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边用手点边读题的方法。
(三)做题时做到认真书写。由于学生在做题时书写不规范或书写不端正导致的数字看错或抄错现象屡见不鲜。所以一方面教师一开始要定下规矩:字迹潦草一律重做,并适时抓几个典型进行实施,这样一来,学生势必会把字写端正。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字迹端正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以此来带动那些字迹潦草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从而慢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完成题目要检查。好多学生都没有检查的习惯,一直认为题目做好了,就万事大吉了,结果一改错误百出。这其实不是学生的错,说到底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检查?到底检查哪些方面?就算有些学生在检查,也跟不检查一样,所以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检查的方法。检查的方法有很多:如有的题可以把答案代进去检查,如解方程等;而有的题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检查,如简便计算题,可以采用一般方法去检验是否正确;另外比如题目中单位有没有统一,单位有没有忘写或写错等等。
总之,学生在做题中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老师怎么善于去发现错误,并利用错误去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避免同种错误的出现。相信在老师、家长和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错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走向成功,早日实现“教育共赢”的目标。

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纠错,调整经验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培养。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呢?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就结合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认识钟表》一课中,老师可以借助课件演示钟表的形成过程,出示“生活中的好朋友”---各种各样的钟表,让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走进钟表的世界,对钟表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发学生想了解钟表知识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练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找朋友的游戏”和“乘车游戏”,融钟面知识于游戏中,使学生在玩的过程巩固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其次,用好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这节课教材特别注意选取了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小朋友起床”的情景作为教学主题图。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由观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图中钟面的特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四个特点:
1.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借助不同样式的钟表情境,问学生:“看到这些钟表,你想到了什么?”“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戴手表?”(师出示7时钟面后)“这是李老师早上出门的时间。看看钟面,你知道老师几时出门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些看似比较随意的问题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第一个问题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情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钟表的作用,通过第三个问题,教师可以较好的了解到学生对钟面时刻的认知情况,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发现钟面上的一些特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
2.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这节课教学整时时,教师对例题中的8时、3时、6时三个整时刻的问题设计应有层次,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认识8时)师出示8时的钟面,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它表示几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认识3时)师出示3时的钟面,问:你知道是几时吗?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与这个钟面相同的时刻,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认识6时)师:晚上6时的时候,李老师可能在吃晚饭。你能用钟面表示出这个时刻吗?
这三个问题循序渐进,有坡度。随着这个“渐进的问题阶梯”,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时刻,在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认也会拨整时刻,进一步感受整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
3.问题应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完例题中的8时、3时、6时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不同时刻,提问:“观察这些整时刻,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少数学生可能会发现整时钟面的特点,但又不善于表达。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问“仔细观察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在这样问题带有启发性,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发现整时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4.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这节课中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任意的拨钟,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在“乘车游戏中”思考下一个小时是几时,我的车票是什么时刻上车等等,还可以以课本为主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恰当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促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钟面,感受时针与分针。利用儿童爱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积极思考、大胆表现的机会,如:
8时电子表会怎样显示?照着拨出黑板上的时刻3时,自己独立拨出6时,探究整时刻钟面的特点等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创设参与与交流的空间,促学生主动发挥。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一起观察钟面,在组内交流认时刻、拨时刻的方法,共同探究整时刻钟面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中,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动发挥。
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在这节课中,老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掌握新知,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不断的激励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㈨ 小学数学纠错簿如何用

1.可以把做错的题改正。并总结错误原因。
2.可以把课堂上不明白知识点记下来,待弄明白。
3可以把复习过程出现的不明白知识点记下来,弄明白。

㈩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错应该算是常事,学生时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算错、抄错、遗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错。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导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怎样纠正这些产生的错误,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呢?我认为: 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从表面上看,往往学生是懂了,像是理解了,但实际却远非如此。当时的“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老师“讲”会的。学生只是依着葫芦画瓢,知识仅仅走到了短时记忆领域,是一种浅层次的识记,而没有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学过的知识还没有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学而不思则罔”。“感觉懂”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曾经懂得和会做的某些题,能否被自己真正掌握,还取决于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而“会做”的。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只能获得肤浅的表面印象,而想当然的东西是很难做到记忆持久的,也不可能形成能力。要培养学生反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现实的事例。学生运用知识所能认识的事实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掌握就越牢固。经过这样的方式掌握的知识,即使中间有些东西会出现遗忘,但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会记起。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由“不知“到”知”的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反思训练:反思审题是否正确,防止看错、读错、抄错;反思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如何;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若不合理,该如何调整,若方法合理,是不是捷径;反思数学问题本身有何特点,特别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谨防考虑不周出错;反思结果是否合理,运用估算判断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等等。 二、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检查、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主动订正、及时交作业的习惯。有的学生较草率,写完作业即交,从不进行检查,我就及时找他们谈话,先从思想上对他进行教育,然后再教给他们检验的方法。如对于应用题的检验,可以用读一读题目、画一画图形等途径来审清题意;有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解法,看看结论是否相同,想想所运用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的正确性如何;想想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或先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说明解答有误;用方程或比例解题时,是否写上解、设,计算结果是否带单位名称,答句是否完整等。我还经常让学生互相进行检验,互相检查、互相促进,从而使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历教师的引领示范及其相互评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解题和检验的技巧,提高了自我纠错能力。 三、 利用错误资源,提高纠错能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现象集中到一起,板书、观察、反思自己相关问题,上演了一出“马小虎”找“小马虎”。虽然行动中没有点名,但每种现象都有所指,在学生的一阵阵的笑声中,领悟到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汲取了教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纠错能力。 另外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纠错题集”。每天将做错的习题整理到“纠错题集”上,要求不用写正确答案。一有时间,拿出来做。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请求老师或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每位同学的“纠错题集”中的记录都要标上日期,由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并收集较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交流。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的纠错过程,纠错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分析、改正错误,必定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态度。也相应地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纠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