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有哪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⑵ 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博书润雅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校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成员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开始阶段(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 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第三阶段:课题巩固推广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向全国一线教师征集教研活动优秀方案来服务我们的研究。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本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论证怎么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通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在课程改革中,开始重视校本研究,重视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也重视开掘广阔的母语教育的资源。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他们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的大量空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上研究课,追求观赏性,可看性,花样多了,务实少了。
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与时俱进,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关注与认同。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这些弊端,针对目前小学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们提出“阅读教学中的语文本色研究”旨在探求语文教学的真谛,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本色,还语文课堂以语文味。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
⑷ 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有什么效果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1、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调查及对策的研究
2、小学高段有效作文课题研究
3、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
4、注重观察 引导积累 提高小学生写人记事文能力的研究
5、小学高段如何写作文评语的小课题
6、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
7、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
8、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实施大语文教育 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两真”作文实践
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开发学校语文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⑸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 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个人作文创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质量的优劣。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的欲望,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掌握阅读能力,不但使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更容易地开展,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别人优秀的语言文字,写作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自行创作的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凭纸上谈兵还是不行的,要付之于实践行动,还要讲究方法。 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一) 正确指导、巧妙迁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阅读兴趣的培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创设情景、直观教学、演示法、故事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加入阅读行列。 其次,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的,要能够完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词语、句子的意思,课文的内容,以及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靠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工具书的帮助,如:小学里常用的《新华字典》、《成语手册》,以及一些辅导手册等,要让学生掌握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懂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课文内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
⑹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报告格式发来
⑺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潜心读书,能够投入情感,并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使阅读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
三、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探索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原则: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课题研究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思考与探索。自课题立项来,重新解读学习了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理念,正确解读、全面把握这些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我们端正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阅读教学比赛活动。
遵循课题研究提出的“以读为本”的主旨,注重阅读线、生活线、情景线三线结合,加强实践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动有序进行。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及时作出阶段性评价。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
以语文教学依托,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把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其次,利用班级各种活动,带领孩子亲身体验,以亲身感受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二)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
(三)举行阅读小能手评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班内涌现出一批阅读小能手。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惑
课题实施以来,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难以操作,能够有效的关注到每一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其次,如何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既关注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又兼顾到学生情感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提高,这一点是我在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将在下阶段的研究中,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继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通过指导与练习,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时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六年来来,语文源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乱无章和浅尝辄止;忽略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思想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共性突出、个性缺乏的阅读结果;忽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使阅读成为暂时性功利的短期行为,最终使语文阅读形成重功利、轻发展;重共性、轻个性;重继承、轻创新;重认知、轻情感的反文化特征,造就有知识、没文化的阅读者。
由此可见:当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数量、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
具体到各地区的现实,各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人文素养的不均衡发展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