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发布时间:2020-11-24 13:03:20

⑴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学生课前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
1、以教师指导为主的预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以至一生。笔者感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是教师自己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重点篇目的课文进行认真地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题。其次是注重课堂上的检测与落实,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习惯,做到“掷地有声”,落实到位。。
具体来说应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二是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是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依学生喜好而定)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四是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2、以小组形式为主的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就要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习得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组织力”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3、以学生个体为主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同学合作预习是个体预习的基础,学生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对预习也摸出了门道,在课堂上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渐渐地把预习作为一种兴趣、一种需要而习以为常。这样就可以在教师预习题的提示下能较为自觉的预习,进入自为阶段。
4、以创造性为主的预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笔者就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仿照设置问题”,势必存在一些偏颇、谬误,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的模仿,作为教师该出手就出手,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⑵ 如何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人们指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在现有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所知所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课前预习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终要的就是学生的预习,学生若是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学生来说会受益终身。在中国还存在这样一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学,就学生来说,大部分的知识都是自学得到的,它是学生在课前所作的最全面的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去查资料、提问、自我思考以及自我总结,这样,在教师教学的时候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二、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课前预习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地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是一门寓教于乐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积极的借助一定的实物、影像或者是生动的动画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语文的生动、形象以及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爱上语文,从而轻松的学习;其次,学生应明确语文预习的目的,它既有利于学生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在语文学习中,应不断的鼓励学生,对于那些犯错的学生,也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2.明确要求,实现有的放矢的教学
在教学前,教师应把学生要预习的课文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列的课文去预习。众所周知,不同年级对教材的要求不同,就预习而言,它对学生所提出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差别对待,对于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完成不同的预习目标,简单的说,预习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整体的阅读一下课文,在阅读之后,要能够通晓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让学生解释文中的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重点联系各词典或者是上下文的内容展开解释;再次,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画出文中需要重点体会的词,然后分析这样词可能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句,要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最终让学生拥有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
3.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1)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预习问题就是不认识字,为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查字典、理解字、词义或者是区别形近字;(2)词句的意义是学生学习中最大的问题的之一,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划出重点词、总结句或者自己不懂的词,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最终结合教师的引导得到正确答案;(3)教师应教会学生批注。对于教师要求理解的字、词、句等,学生可在其旁边或者底部加上批注;(4)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人们会将文章分成很多的段落,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书写出每段的段意,针对那些简短的段意,学生可以将其写在书本上,而那些极长的段意则可以写在本子上;(5)学生应及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不同段落的不同意思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展开学习;(6)学生应学会积累,在每篇文章中我们都会学到其佳词、佳句以及佳段,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去累积,可以通过摘抄、熟读以及背诵等手段,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知道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着重指出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明确要求,实现有的放矢的教学,最后,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⑶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 方法 有哪些

语文课前预习要求:
1、读课文至少3遍。要求:读通读顺,没有读错和重复读的情况,尽量做到有感情。
2、标出每一篇课文自然段序号。
3、圈出当课的生字,“--”划出生词(包括四字词语),难理解的词可查词典理解记录。
4、准备字卡,组词认读。
(字卡做好,要充分利用,如进行认字游戏;将音近或形近的字摆在一起比一比。)
5、找出本课生字中易错或难写之处在课后田字格中进行标注。
6、在课后“田字格生字”头上写拼音,各组2个词语。
7、遇到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用“?”标出。
8、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搜集相关的资料。

⑷ 有效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教师要怎么做

小学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好。那么,语文课应该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几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讲读课文,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善于察疑、质疑、搜集、整理的意识。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通过搜集整理、分步朗读、处理字词、思考分析等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是分步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朗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朗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朗读要求就不同了,在做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先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四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⑸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教学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预习的步骤:“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低年级段学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笔记,在书本上标记即可。)每一步骤的具体方法、要求如下: 1.默读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查一些课外资料。 3.朗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4.摘抄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边写,也就形成了相对较规范的预习笔记。同时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规定大致栏目有:文章名(书名),出处,阅读时间,好词入脑,好句入心,总体心得(写文章预习感受,弹性较大),暂时存疑。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自选栏目大致有:结构分析,写作风格,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等。对于预习笔记,我认为不需学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简单的课文,在课文上写写画画即可,重要的是预习常规性步骤的有效落实。对于后进生,规定栏目也可删减。

⑹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创新点方法有哪些

1.根据校历的安排,每个年级组先把教学进度做出来; 2.组长根据进度把课程分派到每位任课教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每位教师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包括,说课稿,电子教案,课件); 4.在小组备课汇报时,把自己备的课,与同事交流,进行完善.打印出来,每位教师人手一份.因为教师是分开备课,互不重复,这样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减小了,一个星期只备一节,或两节课就行了. 5.要提前一周进行.

⑺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李凤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前预习逐渐成为小学生学好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生凭借个人的学习能力,对教材先大体了解、熟悉一遍,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率。久而久之,无疑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标准,阐述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抓住重点内容预习 我们办事情都要有重点、区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击中要害,才能把事情办好。学习也是如此。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学习新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就是课堂学习的预备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备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会。 一直以来,小学生确实也懂得适当地预习,只是不见得能真正抓住关键部分,他们往往通篇预习,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很明显耽误了时间,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什么叫课前预习的“重点”?这个问题需要由语文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通常意义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课文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都能称得上重点。同时,这些很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预习中,学生会时刻把工具书放在手边,不会的生词或者词语意思及时查阅,并立刻记住,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就在于司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样碰到危险场面就惊慌失措地逃跑,还是稳如泰山,积极想出合理的办法把孩子救出来。另外,司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样是重点。学生必须明了这一点,可结合当今社会碰到有人落水,是见义勇为还是冷漠地离开。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联系这个社会现实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当然是像司马光那样,但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在确保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学生若是能理解这一点,便把整篇课文的主旨基本理解透彻了,也会为学习节省不少时间。 二、有计划、有目标地预习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在学完一堂课时,教师都会把下一课要讲的重点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当然也包括预习的内容,这样大家带着预习的目标去预习,能够有方向性和侧重性,避免走弯路。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习目标的设置大都着眼于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则是引领学生对课文开展有规划性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会回答文章的情节、讲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问题。 例如,预习人教版《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学生要时刻牢记教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教师安排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当地群众以什么样的形式欢迎总理的到来?从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经由这些问题的创设,大家在预习中就会胸有成竹,从划分课文的层次,再结合课文段落的细节描写,从简单到复杂整体突破。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傣族泼水节这一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风俗习惯,也为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应把自己碰到的疑难和重点都注明,力争在课上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得以顺利解决。 三、分小组进行预习 小学生平时学习都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就该以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预习的任务。小组预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彼此间的熟悉和了解,并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若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共同探索,就能培养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感兴趣的特征,利用小组间探究问题的机会,把学习扎实、勤奋的学生分别划分到每一个小组,这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小组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比如,在预习《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曲的MTV 播放给大家看,制作好预习的课件,让会唱的学生可以跟着唱,这便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文中去了。播放完成后,要把文章插图展现给大家,并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预习都能知道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什么。再让他们分析具体内容,大家轮流朗读课文,对问题各抒己见,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印象,在课堂学习中也会紧跟教师的思维和步伐,提高个人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的效率。 四、分层次开展预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课文都要分层,不论是“总分总”还是“分总”的结构,准确地分层对于课文的学习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以前的课文也知道,文章层次结构的划分必须有一个依据,给文章分层次也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就行,这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理解文本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预习《猫》这篇课文时,学生需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并以此作为划分层次的根据,这有利于理解文章结构,解决疑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家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⑻ 什么是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方法

六、美文欣赏:这个栏目主要是学生学习课文后自己仿写某段,或者摘抄自己喜欢的一段美文都可以。 七、留言板:这个是指留下学生要向老师说的话,知心话,悄悄话,高兴的与痛苦的话都可以在上面留下。 当然并非每个晚上的每篇课文都要有这些栏目,只选你喜欢做的其中任何一项或者两项或者几项做都可以。老师对这样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尤其是学生的留言板里的话要认真看,认真对待。老师也应该跟学生真诚的留言回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予以答复。 我觉得这样的作业真的具有人性化趣味化。作业不再是一个对号错号,而是一个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七步骤 预习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对所学内容的一个自学。通过预习,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所学的新内容中,哪些是自己通过预习已经可以掌握的,哪些是自己在预习中不明白,但借助工具书可以自己弄明白的。哪些是自己弄不懂的,需要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认真听的,或者是需要向老师单独请教的。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如果自己在学习新课之前有了预习的好习惯。那么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就又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很愉快,学习效果就会很好。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多一次接触,就多一次理解。 因此预习的好,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预习的不好,学习起来就会非常的吃力。甚至于耽误了很多时间,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语文课前预习的七个步骤。 一、读准生字。面对一篇课文,首先要过生字关。要求学生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只做到这两步还不行。还要求能够知道这个字的音序、部首、在字典里面的解释、并且会正确书写这个字。
要求在书上生字旁边,写出这个字的音序、部首、结构、意思。以及标出这个字易错的地方。是读音还是字形。在家庭练习本上,写两遍音,四遍字,两个词。要求其中一个词必须是课文中的。如果课文中组不成词,可以都是课外的。这样硬性规定目的,一是让学生不仅会读音、会写字,而且通过组课文中的词,让同学清楚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也就是说生字在课文中所在的句子。便于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准生字,也便于学生在写字意的时候,知道这个字在字典中所应选择的解释。因为,每个字在字典里面都有多种的解释,而在具体的课文中,只有一种解释。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出小节数,画出生词、好词、好句。生字关过了后,就要开始读课文了。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读三遍课文。最终达到正确流利朗读,并且标出小节数,画出生词。第一遍,读课文课文,能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第二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数,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第三遍读课文,要求画出好词、好句,并正确流利。 三、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朗读了,就进入了预习的第三个环节,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要求同学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用铅笔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训练。一开始可能概括的并不是多好,多准确。但,没有关系,课堂上,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在概括能力上的不足,下次肯定会吸取教训,肯定会概括的很好的。能够学会抓关键词句来概括。
硬性规定,同学们一定要自己概括。这样养成读后有想法,读后有感悟的习惯。为今后的语文批注做准备。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大意。知道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整篇文章的大意。教给学生概括全文的方法。可以是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连接起来,也可以抓重点段落的段意连接。一开始,学生概括的能力肯定不太好。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概括水平会提高很快的。现在有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书上的概括精确。但不是学生自己的。提醒学生不要为了懒省事,就照着工具书上抄写。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这样才是自己的东西。 预习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概括的课文内容写在课文后面。学习结束后,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又一次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写在课文标题后面。这样前后有个比较。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成功又在哪里。督促自己更进步。 五、品词析句,及时批注。课文大意了解了,就该品词析句了。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写批注。写批注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在读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一句话的理解,还可以是对一段文字的感受。总之,读课文读到哪里有体会有想法了,就及时记下来。然后通过课堂上跟同学互相交流,加深自己的体会感受。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六、课后练习题。预习的前四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第五个步骤了。看看课后的练习题,结合练习题,自己想想,能不能够完成练习题的要求。可以用铅笔把自己的答案简单写写。如果解决不了,要清楚哪个问题让自己犯难。课堂上认真听,如果听后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提出来,同学一块儿交流。这样一来,同学们对问题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一样的。自己更操心,效果更佳。 七、拓展延伸。这是预习的最后一个步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来搜集一些跟课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学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山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也可以搜集一些祖国各地的特长,让学生清楚祖国物产的丰富。可以搜集祖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文章,图片,感受祖国的辉煌„„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学生可以收集杜甫其它的诗跟这首诗对比,感受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收集关于安史之乱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听到收复的消息后,那么高兴的原因。收集杜甫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杜甫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是被称为“史诗”。通过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更深入。进而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部分自觉的同学按要求预习,经过锻炼,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很快,能力很强。另一部分同学,有些懒惰。
预习时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就需要老师不停地监督和提醒。但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为了督促每个同学都能够按要求预习,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把预习的步骤就抄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记在语文书的第一页。目的便于提醒同学们按照这几个步骤来预习。虽说这样做了。但还有很多不自觉的同学,我们的学生在预习这方面还需要督促和监督。我希望在我的督促和监督下,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语文课前预习这项工作不仅贵在坚持。另外还要不断地创新。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添新的预习内容。

⑼ 浅谈如何高效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很重要。基于此,为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课前预习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预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1先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预习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他预习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低年级适当做一些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也可提高学习的效率。
2指导预习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放在音、形上,而对高年级则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的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3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还可以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
2.4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当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预习,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在预习时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预习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给学生的预习题目是这样的:假如你是老师,你准备让学生弄懂什么?学到什么?怎样上课等等。课中进行抽查时发现,有些同学竟写出十个以上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千方百计地、绞尽脑汁地、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野”。3预习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⑽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会取得哪些效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主要有: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会取得哪些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