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3 23:18:12

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对其思维能力的锻炼,并且使学生能够回运用其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实答现对现实中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通过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能为学生日后的高阶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数学基础知识实现扎实地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不好怎么办

本文将告诉你答案。二年级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怎么办?这种情况在低年龄段孩子里非常常见,不用紧张!因为孩子年龄越小,所用的感性思维越多,而逻辑思维越少。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随着她自身的生长发育,这一问题全越来越少。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孩子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语文的,(语文学习中的感性思维多于数学)然后从中发现其学习的特点,并帮她把这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转到数学的学习上来。同时要保护她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习自信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她就会在数学方面找回自信。万不可进行不同科目之间的比较,也不可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也不要打击孩子这方面的自信,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父母亲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个善于运用数理逻辑知识的人,而且与孩子的交往中也长长运用这方面的知识,那孩子也就会从中不断地接受教育,而父母本身就不愿意运用这方面的知识,那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感觉。孩子学不好数学怎么办呢?1.上课认真听讲2.抓紧重点,难点,要点3.多练习就能够熟能生巧4.作业按时,认真完成5.考试时放松心态,细致地考,试卷发下来后错题要弄懂6.遇到不懂及时虚心求教7.遇到一个题这种方法行不通换另一种方法思考,就是换位思考啦8.从生活中运用数学9.从失败的数学中得到吸取教训10.只要做到以上9点,就有了数学的基础

❸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怎样实施因材施教

这个简单,你可以边上新课边在做题时复习,2年级时间多得是,那些较差的学生多叫他们上黑板做题,最好能给他们加几条基础作业,你就牺牲点时间帮助他们,小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

❹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在一个班内,学生的个性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也较大,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要做好因材施教,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205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205,某同学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205,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观察所得到的几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浓,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
分层练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练习“一刀切”,过难或过容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生的发展。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层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❺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因材施教

王凤云(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西杨庄小学,河北 枣强053100)
摘要:由于先天及后天等多方面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计划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生动活泼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教无定法,本人结合实际,浅谈一下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1-8755(2012)11125
一.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
1.提问要有层次性。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问题不仅要问在点子上,问在着急处,提得明白准确,便于学生思考。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因学生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一是要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如什么叫正方形?什么叫平行线?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怎样表示?二是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中的的问题多数适宜中下等生回答。如应用题教学中的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当然对于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也让他们进行回答,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是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中,尽可能设计出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发展这这些学生的思维:如:你能找出其中的奥秘吗?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还有更巧妙的解法吗?
2.练习要有层次性。一是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比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做这类习题时,中上等生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学困生而言有的他们不一定会完全掌握,这时候,要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二是练习数量不同要求。要课堂练习中,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以满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欲,对于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指导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于优等生,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作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兴趣小组,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取得进步。对于学困生,他们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多,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学困生,对他们的指导注意做到全面,并有耐心,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指导。
二.认真分析学情,注重教学方式
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因材施教。
1.引入课要多采用自学模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引入课大多以概念定义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对此都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于重点知识应用讨论式。对重点内容起码应达到掌握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加深印象响来实现。因此,建议此类课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提炼而成的东西,所以印象一定深刻,又能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交流、总结能力。
3.对于难点知识应采用讲授式。对于难点知识学生一般来无法攻克,为了不使学生失望,有效利用时间,应采用传统的精讲多练模式,使学生学会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以简捷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4.识图课应采用发现式。图形都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图形时能把模糊影响转变为清晰认识,不妨让学生自己逐步发现,把未知的找出来,然后经过推理得出未知的。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认识图形的方法。
5.复习课多采用归纳记忆法。任何知识都需要积累总结,聪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知识积累的多少。所以对复习课,可启发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尽管能得出的复习提纲不系统,甚至次序颠倒,但他们肯定能归纳全面,在此基础上,教师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整理、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类能力,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创设和谐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比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应用题思路求解、也可以用比(或用份数)进行求解的应用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再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像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练习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进行求解,该怎么办?让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不能用分数应用题思路进行求解,也可从别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只要自己觉得能解得巧妙即可以。让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❻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落实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达尔文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命体之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同样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也毫不例外的存在着差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要做好因材施教,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可把学习目标分成两个层次,即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哪一年二月是28天,哪一年二月是29天;能力目标:能动手制作2008年的日历,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制的工具去验证猜想二月份的天数。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们确定其知识目标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力目标: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课堂教学的分层可作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2)出示一个由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问:怎样求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能否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其体积的方法呢?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再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三)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205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205,某同学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205,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观察所得到的几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浓,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练习分层次
分层练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练习“一刀切”,过难或过容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生的发展。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分层次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高,学得扎实而牢固。
(五)作业分层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准备了三套作业。一套是全班都要做的,即当天新授的内容必需巩固的知识。一套是思考题,每日一题,给班上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做,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一套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班上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出的基础题,多数是计算类,文字题或近段时间内他们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等等。因为每套题目的量都不大,学生是选择性的做,所以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知识本是一种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做思考题的同学可以做到60道左右,见多识广了,思维自然也开阔了。有时我忘记出题目,学生还追着要做,而且做思考题的同学还越来越多。
(六)评价分层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层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❼ 小学数学怎样做到深识教材 因材施教

一、充复分发挥习题功制能,让学生练中提高(一) 充分挖掘例题功能,垫好学习基石1.例题的尝试性功能。2.例题的变换性功能。3.例题的引伸性功能。4.例题的多元化教育功能。(二) 强化“试做”,即时反馈1.启发引导,尝试练习。2.信息回收,及时反馈(三)、巧抓思考题,训练学生思维1.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向性。2.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逻辑性。3.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4.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5.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优化使用教材习题,提高习题的利用率(一)选择习题要“百里挑一”1.精选习题目的要明确,针对性强。2.精选习题示范性要好。3.精选的习题难易适度,也就是精选的习题能发挥它的综合效能。(二)运用习题要“以一当百”1.一题多问。2.一题多解。3.一题多变。三、巧妙设计习题,积极调动学生情感(一)习题要“新”,激发学习兴趣。(二)面向全体,促进主动参与。(三)注重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❽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

11、朱冼等许多人,以此来刻画郑板桥的贡献,又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的典故,打开一看只有上联,有人赠送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对联一幅,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华罗庚(1910.),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到了清代,这是属于难对的一类,”求对下联。团员有华罗庚,那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而解决了这个疑难。这里的“一官”有“归去来”的三重性,世界著名数学家.12—1985,而推崇了郑氏与诗书画偕隐的突出性格。远在北宋时期,但下联确颇难对、“华氏算子”、张钰哲。
在“对例”中。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华老题出上联一则、赵九章,是中国解析数论、魏、“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矩阵几何学。后来郑板桥友人以“一官归去来”的下联而解决了这个题,这就既解决了数字联的困难,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联求对.6:“三强韩、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写的是“三绝诗书画”几字,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怀依—华不等式”。
妙联趣事
一九五三年、“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赵。途中闲暇无事,是再贴切也没有了,板桥友人的对法比苏东坡又前进了一步.12

❾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一、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
1.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问题不仅要问在点子上,问在着急处,提得明白准确,便于学生思考。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因学生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一是要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
2.练习要有层次性
一是同一练习不同要求。比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做这类习题时,中上等生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对于学困生而言有的他们不一定会完全掌握,这时候,要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二是练习数量不同要求。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以满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欲,对于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题。
3.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于优等生,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择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兴趣小组,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取得进步。对于学困生,指导要注意做到全面,并有耐心,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指导。
二、认真分析学情,注重教学方式
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其它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因材施教。
1.引入课要多采用自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引入课大多以概念定义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对此都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于重点知识应用讨论式
对重点内容应达到掌握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加深印象来实现。因此,建议此类课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提炼而成的东西,所以印象一定深刻,又能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交流、总结能力。
3.对于难点知识应采用讲授式
对于难点知识学生一般无法攻克,为了不使学生失望,应采用传统的精讲多练模式,使学生学会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以简捷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4.识图课应采用发现式
图形都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图形时能把模糊影响转变为清晰认识,不妨让学生自己逐步发现,把未知的找出来,然后经过推理得出未知。以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认识图形的方法。
5.习题课应采用合作交流式
一般来说习题课教师总嫌时间少、讲解慢、覆盖面不广,其实,这种想法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忽视了教学效果。教师讲的多,学生学的如何,值得深思。如果效果不佳,不如退一步处事,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合作交流、自己讲解,最后归纳整理,这样虽慢一点,但因为学生参与的多,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习题课与其多而滥,不如少而精,采用此模式,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