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一年级数学互动游戏
我记得一年级书上有图形的拼组把,教他们拼图形好了
Ⅱ 数学课堂小游戏
1、《10以内数的组成》:教师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可以设计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教师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2、《1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
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教师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
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教师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教师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3、《有余数的除法》: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师们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
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4、《加、减混算》: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同学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5、《乘法口诀》:复习乘法口诀时,教师设计算12的游戏,让学生任意选择四个数字来比赛算得数12。游戏前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谁第一个算出来就是优胜者,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
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了一道又一道,结果下课铃响了,学生一个也不愿意下课,还一个劲地说:“老师还有一种……”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心向,培养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平时,教师还经常带领学生做一些竞赛游戏,如投篮比赛、接龙比赛、指得数比赛等等。
Ⅲ 有谁知道小学数学或者英语课上可以玩的互动小游戏
可以把英语26个字母做成26张卡片,然后散落在桌子上,让小孩子们准备好,这回时候你就说一句话,其中包答含了一个字母,然后喊“开始”,让小孩子们抢着用手去按字母卡片(就是你那句话中出现的字母),谁抢到谁就得一分,最后分高的给点小奖励什么的
Ⅳ 大童互动型数学类游戏
1.从游戏中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德国教育家非拉•费•毕尔肯比尔所说: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开始时,便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情境,让在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便被吸引到有趣的学习中去,高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动机。
例如,在实习期间,笔者曾听过一节《8、9的用数学》,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先给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如8、9的数序,8个、9个与第8、第9的区别,8、9的分解与组成等。于是,老师为提高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小游戏——“击鼓传花”,将一个小球传到一个学生手中,然后播放《兔子舞》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将球传到下一个学生手中,当音乐暂停时,手里握着小球的同学必须站起来回来老师的一个问题。而这些同学需要回答些什么问题呢?老师设计了关于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关于8、9的序数的问题:你所在的这一列小组是从左往右数的第几组?你所在的这一行是从前往后数的第几行?你所在的这一小组中,从前往后数2个同学是谁?你所在的这一小组中,从前往后数第2个同学是谁?等等如此之类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笔者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而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同时也在上课之处就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气氛。 2.从游戏中学习新知,培养自信
儿童注意的特点主要是无意注意,其有意注意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因此,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分散了、精神不集中,思维也不活跃的状况。这时候,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剩下的教学任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前在实习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曾听一位一年级数学老师执教《认识钟表》一课,在这节课上,该老师通过“老狼老狼几时啦”的游戏练习,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下面是该节课的教学片断:
教师:老师指导小朋友们都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来做这个游戏。方法是这样的:老师现在钟表上拨好时针和分针,然后老师问“老狼老狼几时啦?”,你们根据钟面上的时间,回答“是几时”,比一比,看谁认得准,谁的反应快?
教师把钟面上的时间拨到9时整,提问:老狼老狼几时啦? 学生兴致盎然地回答:老狼老狼9时啦。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是9时的? 学生1回答(略)。
教师把钟面上的时间拨到7时,提问:老狼老狼几时啦? 学生2回答(略)。
教师:回答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也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吗?同桌之间轮流做小老师互相玩几次吧!
全体学生沉浸在“老狼老狼几时啦”的游戏中。
在这个案例中,该名教师通过改编“老狼老狼几点啦”的游戏使之变成让学生看老师拨钟、读出整时的数学游戏,既牢牢地把握住了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使这一节课的新知与学生熟悉的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又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的,并让学生在其喜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心。 3.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游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游戏教学法的巧妙运用,对巩固新知识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升华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实习中,观摩了指导老师的一节《10的认识》新授课。在教授该课的最后一个知识点——10的分解和组成后,该老师为巩固学生新学知识,设计了“拍手凑十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教师有节奏地拍手,给出任何一个十以内的数,让学生同样有节奏地拍手,说出一个与之结合凑足十的数。下面是该环节一个教学片断: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10的分解和组成了,你们都能记得吗? 学生回答:能!
教师:那老师来考考你吧。我拍(三下手掌)。 学生回答:我拍(七下手掌) 教师:我拍(六下手掌) 学生回答:我拍(四下手掌) ……
这个拍手凑十游戏,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回忆刚才教学的新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 4.在游戏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在游戏中,教师自始至终是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是游戏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局外人、旁观者。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同时,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例如,在“拍手凑十游戏”中,老师说一个十以内的数,学生根据老师的说的数,说出能与之凑成十的数。通过这个游戏,在巩固内化新知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为了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许多教师设计出许多巧妙的游戏引入课堂,将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同时,还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5.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此同时,每一个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也相互进行了交流、进行了互动,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孩子的合作交流能力,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从小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中,也出现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小游戏。
在实习期间,笔者注意观察到,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还未尝试过小组合作活动,故教师会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同桌之间互动的小游戏。例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在教师教授完如何在日字格中正确书写11-20后,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在对方的背后也写一写11-20,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的设置,不仅可以放松学生在一段时间紧张学习后的心情,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Ⅳ 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小游戏
玩24点,玩法:在1至24个数字中任选4个数字,让学生用加减乘除使四个数字得到24.
数独、24点、汉诺塔、九连环、猜数字、贪食蛇、推箱子、立体四子棋
Ⅵ 小学生最好玩的趣味游戏(数学)
滚犊子,sb!不要问傻子问题!脑子进水了吧!
Ⅶ 小学数学智力游戏
小学数学智力游戏,2007年9月29日
...
您现在的位置:
扬帆数学课件积件网
趣味数学智力游戏-七巧板
第一关
探囊取物
通用…
...
小学数学智力游戏:
Ⅷ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什么数学益智游戏
http://kid.qq.com/youxi/game.htm
这个网站内全部是一些小游戏,包括益智、学习方面的都有,很全面,除一年级,也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且是通过游戏方式呈现,儿童应该很喜欢的。网速也快。
http://kid.qq.com/a/20080710/000014.htm
其中这个网址就是100内加法的。
Ⅸ 数学课堂互动小游戏
几年级啊!如果是一年机。扑克游戏,两张或三张扑克加,谁算得快,按扑克点积分,最后按分给奖励。二年级的话。乘法,内容一样。
Ⅹ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什么有趣的课堂游戏
数学课堂游戏
1、《森林运动会》
我在《森林运动会》一课中,就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了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纸剪的,每一个小动物身上都写了一则数字谜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小朋友高兴地回答说喜欢,于是我让他们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动物,说:“这些小动物每人给大家出了一则谜语,你们谁猜中了就把小动物送给谁。”小朋友一听,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要来猜,我让小朋友分小组来猜,每一小组猜一则谜语,结果小朋友几乎都猜出了谜语所代表的数字,所以我就把小动物奖给了他们,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漂亮的小动物互相炫耀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2、《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如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 《10以内数的分与合》2
在教学《10以内数的分与合》时,我设计一个扔皮球的游戏,让学生讨论数的分与合的不同方法。学生分成小组,指名学生拿10个皮球,看谁先报出他扔进几个皮球,就让谁来扔皮球,并请他讲讲是怎么想的。如一个学生扔完后,篮外有3个皮球。有的说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进7个球;有的说前面一个同学篮外有4个球扔进6个,现在篮外是3个,我可以肯定他扔进了7个,因为外面少一个,里面就多一个„„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想出正确答案,呈现出思维的个性化,多样化,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10以内的加减法》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最喜欢和我一起参加“乘车游戏”,游戏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小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我的参与,所以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
4、《分类》
在教学《分类》这课时,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齐声说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时我轻声慢语地说:“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并按老师要求去做。小朋友们请注意,请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请你站起来,女孩子请你站起来;高个子男孩坐下去,矮个子男孩坐下;长头发女孩坐下,短头发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请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请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穿旅游鞋的小朋友请你跺跺脚;全班小朋友们一起跺跺脚!”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5、《有余数的除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水果游戏:“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水果,请小组长打开水果箱,将本组的水果每人分5个。学生分完后发现:15个苹果,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给3个人;16个梨,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1个;18个香蕉,每个人分5个,可以分3个人,多了3个„„为什么有时没有多余,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有意注意到发现问题,在他们心灵上初步有了“余数”的痕迹。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讨论中悟理、在尝试中形成认知结构。
6、《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
在教1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中,就可设计游戏“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轻松的掌握知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7、《数学乐园》
在教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时,我设计一个踢毽子比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苹果队、西瓜队、香蕉队,每队推选一名运动员和一名统计员,在30秒钟内统计踢毽子的个数,老师贴统计表,统计员用红、绿、黄彩笔做统计,其他同学数数。根据统计结果,学生就会知道:(1)一共踢几个?(2)谁比谁多或少几个?(3)谁再踢几个就和谁同样多?„„这样,通过不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掌握有效的分析问题策略,发展学生的策略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30以内的加法》
例如:在学习30以内的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凑21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只要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每四人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翘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抢答出得数。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觉自己真开心,好像回到了跟他们一般年纪的童年。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
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
9、《加、减混算》
例如,在学习加、减混算时,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乘过汽车吗?”同学们齐声回答:“乘过。”“好,下面我们来做„乘汽车‟的游戏。”录音机播放出小汽车喇叭声响的音乐,有6位学生上来乘汽车,到站后下去3人,又上来2人,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马上能顺利地编出两步计算的生活中的数学题,计算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10、《平均分》
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课刚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吗?”学生们回答:“桃子。”“对。瞧,今天猴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甲、乙扮演猴兄弟俩,搀着一篮桃子入场。)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再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进一步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猴子分桃的游戏”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