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观察表的使用

小学数学观察表的使用

发布时间:2020-12-11 14:03:09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见图)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怎么回答

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乘以时间,就等于这段时间打字的数量。
能发现的也就这个吧。

Ⅱ 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每本的页数越多,订成的本数就越少;每本的页数越少,订成的本数越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在乘法表格空格里填上数,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你好!
这个是观察题,其实只要孩子能说出一个就可以,比如
竖着内看,第一行的得数,下容面的比上面的大1。,第二行的得数,下面的比上面的大2,第三行的读书,下面的比上面的大3,依次类推。
横着看,也可以找到规律。
如有疑问,请追问。

Ⅳ 一年级数学看图题具体怎样区分左右(什么样的以观察者为准,什么样的以图上的人物为准)

取的参照物不同,一般结果也不同 。

应该是以观察者为标准,问题问出来时要以版图上人物为准。权

要确定观察点,即谁看谁;要确定被观察的对象在观察点的相对方位。

(4)小学数学观察表的使用扩展阅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在变化,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不变,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在运动学中,参照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研究和描述物体运动,只有在选定参照系后才能进行。

Ⅳ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书分别是什么面

上、下、左、右、前、后

Ⅵ 一年级的数学题,简直莫名其妙 题目:观察下表,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9=10+7+2
每一列的第一个数=后三个数的和
所以可以先在最后一行,任意填写一个数字,再相加,得到的得数,填写在第一行
如:9+8+(4)=21;17+2+(5)=24……

Ⅶ 子课题研究反思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作为数学爱好者,略表区区去谈~~~~
如下: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学得一知半解就认为自己会了,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针对种种现状,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以求帮助他们提高反思能力。
一、备课中,在各个板块预设反思的环节
“凡事预则立”,在备课时我就注意在教程的各个板块间预设反思环节。在课始,要求学生反思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新知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自己是怎样做的,想的过程是什么”、“哪种方法最简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等等;练习时,就知识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之处,安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操练;小结时,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又适度拓展学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
在备课时提前考虑、精心准备,“打有准备之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在解题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反思
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维过程,梳理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模仿例题,并没有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在现有大班制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呢?从一开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我就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分步列式解答,这样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了思维模糊的问题。
在学习解决分数乘、除法的问题时,学生经常在解题时找不到单位“1”,就急于动手解决问题。于是,我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先找出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再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再解决这类问题时,思维就很清晰了。
三、结合学生的解题错误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形成某个错误观念很难改正。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3米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在对求分率和数量上的问题经常出错,尽管每次出错我都要再次进行辅导,但收效甚微。在复习中,我再次安排这样的对比题,讲评试卷时要求学生回去反思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记录下来,看自己有没有办法解决。
认真记下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困惑与反思。她写道:老师,我自己出了几道这样的题,您看我做对了没有?“每段是3米的几分之几?”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占谁的几分之几,都是求分率的问题,理解为“每段是总段数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是求每份数,是求数量的问题,要看有多少米去平均分,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通过自己的反思,她彻底纠正了错误。较之于我对她说好多遍的“该如何如何”要有效得多。由此看来,在课外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还大有空间,于是我尝试着要求孩子们在每天的作业中,记录下自己的一个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
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入了更优化的层面,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最终实现掌握数学知识与形成反思能力的双赢。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迪!祝你成功!!

Ⅷ 实验报告 内容 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理念。它对于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化倾向和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改变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现象,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理解数学,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已经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将教科书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内容,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动,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思考。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教材,谈一点体会。
一、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素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教学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时,直线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无处不在,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教材呈现了鸟瞰城市的照片以及运动场跑道、运动器械的照片,从中抽象出直线的相交和不相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身边的相交与平行现象,如,观察自己校园中的路径、跑道、器械、铁门、栏杆,以及教室里的窗户、黑板、墙面、桌椅、学习用品等等。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平行和垂直以后,再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寻找同类的现象,学生的视角才是广泛和主动的,数学意识能从中得到培养。
教学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时,教材提供了如鼓号队员服装的统计,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统计,上海市空气质量的统计,张家港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统计等等十多个现实的素材。但是教材毕竟具有局限性,教学时应该结合教材适时补充和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时效性的现实素材,使得统计的学习更能体现其必要性和价值,更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统计本班校服的型号、本市的空气质量、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本地区的耕地情况,这些统计对于学生是现实而鲜活的,学生有统计的热情和愿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教学第九单元“认数”时,学生要学习亿以内的大数。这部分教学内容,要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为此也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数。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外,还应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上网查找资料以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知识。如,在《青岛日报》2005年2月1日的报纸上就可以查到如下大数: 青岛西海岸制造业再添世界级大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人民币,部分投资后年加工钢材20~25万吨;青岛港元月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向全年1.8亿吨的目标迈进;初步核算青岛市2004年生产总值完成2163.8亿元;青岛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万人次;青岛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3.3亿元等等。教师平时应该注意搜集这样的信息,让学生体会到较大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能力、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努力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教材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离学生稍远,或者很难提供现实的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努力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拟情境,为学生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时,可以模拟一个在小小商店里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多少钱;拿50元,买2盒彩笔,应找回多少钱等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类似的若干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交流、反思,总结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由于提供了模拟的现实情境,学生都有购物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理解上一般没什么问题。教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
三、 充分运用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是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好方式。
教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时,学生在三年级先后观察了由2个、3个、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的难度加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必须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要在学生“摆”和“看”的活动中理解三视图与实物的关系。如,第47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提出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正方体使得正视图不变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分析和交流,寻找规律,形成体验。由于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有切实的体会,理解也是深刻的。教学中切不可以观察教材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那样违背了教材编者的意图,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教学整个都离不开实际操作,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学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时。其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一小节,要让学生体会到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到游戏设计的公平性,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可以经历一个从“问题—猜测—操作(验证)—结论—分析—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充分经历认识过程。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关系,教学中还渗透了可能性、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材设计的《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三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十分有益。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内容,切实让学生自主活动,切不可敷衍了事,白白浪费宝贵的课程资源。如对于《怎样滚得远》的教学,在提出问题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议论滚得远的因素,学生可能从高度、板的长度、夹角、材料质地、重物等多个方面考虑,然后将问题锁定在斜坡与地面的夹角上。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猜测实验结果,进入实验活动(这是活动的主体)。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学生、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解决,实验活动结束后,进行反馈交流,给出结论并作适当的解释。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乐意参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很有益处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观察表的使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