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1.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例如: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很均匀,每人一样多,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有部分受到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三个同学在踢足球,有2个女孩在跳绳,有4个同学在做气象观察等等。让儿童感受上学后自己也将融入学校生活,也将参加学习活动,同时也体会到各种活动需要多少人共同参与。接着再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教学活动,深切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学习内容,编排了一些游戏、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减法》时,先用课件演示出一副美丽的郊外园,告诉学生:“秋天到了,图画里秀丽的乡村风光多美丽啊!老师带领大家和图画里的小朋友一块玩玩,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孩子的强烈的表现欲望油然面生,学习情绪高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抽象性。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2)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概念、法则等叙述要精确严密,结论要经过严密的论证;(3)应用的广泛性。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周岁至十二周岁,在心理学称为学龄初期。这时期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1)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对事物的主要与次要特点分辨不清;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同一学习活动上;善于记忆具体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等。(2)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
两者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形成了矛盾的对立。主要表现在A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B数学知识的严密性与小学生对事物理解的简单化C数学知识应用广泛性与小学生接触生活实际狭窄。解决这些矛盾一般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1)要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小学生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所以要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必须有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2)要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有些概念,可以用描述代定义,或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不下严格的定义;但必须注意与严格定义不能矛盾。对于一些法则、运算性质等,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或利用已有知识加以说明,不进行论证,但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3)要逐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能力。数学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小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还很少,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多,不可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的概念;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与学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它内部的主要要素至少有五个:教师、学生()()()
小学数学主要教学过程的内部要素有哪些
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人所进行的关于儿童发生认识论和有关发现学习的开创性研究为基础,发展起来了认知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而且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的这些观念为我们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2、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界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具体表现为:
1、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2、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第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或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第三,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的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中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
③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见解: 一、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导入。 有些教师在课堂的引入中墨守成规,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问题的引入机械、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从生活事例中自然过渡到数学课堂中来,将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那么神秘、难懂。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的?”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自行车、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我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其它形状的呢?”学生众说纷纷,知道了做成圆的车轮滚动起来才会平稳。这时,我又追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才会平稳呢?”这时学生已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我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研究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把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更好地激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直观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的生活实践进入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比较、分析等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我创设一个分苹果的情境:妈妈买来10个苹果,要你分给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备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又如,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测量工具到操场测量操场的长、宽,跑道的长;又量出10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实践一下10米的距离自己正常走几步,再算出各人的步长多少,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以上这些实践活动,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经事实证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应用数学。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长期的这样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学的改革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都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后,我让学生到学校各科任老师中调查某班学生某次测评的成绩,让学生分别算出测评的及格率、优秀率、不及格率;又在当天,让学生到各班级调查算出各班学生的出勤率。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如,在教学了有关的面积应用题之后,我让学生量一量指定的窗户的长和宽,让他们算出窗户的面积,讨论做这个窗户的窗帘要用多少布。这就应让学生考虑到生活的实际问题了,他们各有看法,最后得出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要活用知识。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和实际测量之后,我告诉学生:你们身上都隐藏着几把尺子,就是可以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之长、两手臂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来测量别的物体的长度,我让学生用自身的尺子量量教室里黑板的长,课桌,讲台的长、宽大约是多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这些较为抽象的长度单位,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陶行知早就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好办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最为鲜活的
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的有效性
要上好 “实践综合课” ,我们还必须明确 “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特征。那么 “实专践与综合应用”课属的特点有哪些?
1.“实践与综合应用”应该突出探索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见,实践活动不仅是单纯的活动,而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方法。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⑤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思维制约了对数学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导致孩子们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概念教学更有效呢?
一、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这两个数学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你若直接告诉孩子看钟点的方法: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时,1时=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长期地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去思考,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因此我们在课起始时便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8时”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8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理解一个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二、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概念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论如果再加上干巴巴的讲解,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 既要让学生感知直角、锐角、钝角等不同种类的角,又要注意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方向,这样才能获得对角的清晰认识。教师可以事先做好一个只露出三角形一个角的教具,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一个角,判断整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这是个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拿出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学生就有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了呢?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获得概念的整个过程中感到学习的快乐。
三、动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学生他们爱摆弄东西,什么都想尝试。但若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操作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所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适当安排动手尝试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在认识了“厘米”以后我安排学生通过测量,看看你身体上哪个部位的长度最接近一厘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划,然后三五成群的议论开了,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时,小朋友不仅给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让我收获了不少的惊喜。
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四、巧用多媒体,引入概念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苹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认识分数。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
⑥ 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大家对歌谣都很熟悉,但数学歌谣却很少见。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孩子们喜闻乐见,便于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内容上力求把数学语言通俗化、趣味化,使每首歌谣合辙押韵。它不仅是学生课后学习的好助手,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天天用得着的辅助资料,更是家长进行辅导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每首歌谣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歌谣部分,第二部分是要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为巩固尝试部分。尝试部分力求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上做文章,注意了开放型题目的编排,趣味性很强。 为了适应各个地方的不同需要,在编排时不按年级而按知识分类编排。全书共分十三章,每个章节按知识点从低到高编排。既适用于各种教材,又便于查找。 近二十年来,我一直深入第一线研究课堂教学,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我感到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数学课堂。只有对课堂产生了感情,我们的学生才能学会创造,我们的课堂才能变成不断更新的课堂。
目录
前言第一章 20以内的认识与计算 1. 认识1 2. 加法的初步认识 3. 5的认识 4. 减法的初步认识 5. 0的认识 6. 认识1~10 7. 数数的方法 8. 量词 9. 看图写出加减法算式 10. 大于号与小于号 11. 比较多少 12. 连加(减) 13. 分类 14. 认位置 15. 11~20各数的认识 16. 凑十法 17. 破十法 18. 退位减法(一)——逆差口诀法 19. 退位减法(二) 20. 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章 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 1.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3. 100以内数比较大小 4.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 两位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复习 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8.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9. 乘加、乘减混合 …… 第三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第四章 多位数的认识与计算第五章 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第六章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第七章 数的整队第八章 量的计量第九章 几何初步知识第十章 代数初识知识第十一章 比和比例第十二章 解决问题第十三章 统计知识
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一章 20以内的认识与计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认识1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加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5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减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0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认识1——10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数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量词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看图写出加减法算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大于号与小于号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比较多少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2.连加(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分类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认位置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5.11——20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6.凑十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7.破十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8.退位减法——逆差口诀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9.退位减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0.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二章 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00以内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100以内数比较大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小学数学歌... 5.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 6.两位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复习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7.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8.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乘加、乘减混合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两种分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倍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竖式乘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5.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6.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三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四位数的读写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比较四位数的大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笔算加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加法验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连加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笔算减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减法的性质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0.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口算乘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 12.两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乘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因数为11的速算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双数乘15的速算口诀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5.四舍五入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6.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 17.除数是两位数商二、三位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 18.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灵活试商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9.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四章 多位数的认识与计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比较数的大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改写与求近似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多位数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商不变的性质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多位数的读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多位数的写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2.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5.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五章 小数的认识与计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小数点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小数的性质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学... 4.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小数的近似数 ·小学数学... 6.较大数改写成“万”“亿”作单位的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小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小数乘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一个数除以小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循环小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2.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六章 分数的认识与计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认识几分之一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分数与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名数的改写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分数大小的比较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真分数 假分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6.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约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通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0.单位互化——用分数表示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歌谣... 1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5.分数和小数互化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6.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7.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18.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9.倒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0.分数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1.带分数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2.分数乘、除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24.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5.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6.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七章 数的整除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约数和倍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质数与合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100以内的质数口诀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互质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最大公约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 10.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约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 12.两种特殊情况下求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八章 量的计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厘米和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千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吨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元、角、分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千克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时 分 秒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年 月 日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闰年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小数和复名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九章 几何初步知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直线和线段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角和直角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 4.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6.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比较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直线、线段、射线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角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2.角的分类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平行与垂直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三角形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5.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6.梯形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8.三角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9.梯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0.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2.长方体与正方形的体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4.容积和容积单位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5.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6.圆的认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7.圆的画法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8.圆的周长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9.圆的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0.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1.圆柱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2.圆柱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3.圆柱的体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4.圆锥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5.圆锥的体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十章 代数初步知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认识正数与负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用字母表示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方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解简易方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十一章 比和比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比的意义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比、分数、除法比较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比的基本性质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基本性质归类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简比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化简比、求比值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比例式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解比例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比例尺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0.正反比例意义辨析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十二章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有图有文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 2.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两步计算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应用题的单位名称
·小学数学歌谣轻...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有关四则混合运算问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列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 8.有关计划实际相比较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9.分数乘除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 10.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1.工程问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2.正、反比例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3.反比例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4.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 15.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6.利息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第十三章 统计知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1.可能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3.求平均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4.中位数与众数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5.统计表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6.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7.折线统计图
·小学数学歌谣轻松教与学 8.扇形统计图
⑦ 谁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语言教与学的研究"的论文
这次测验成绩不理想。
首先,对个别定义理解不透彻,导致基础题目出现错误。(举例子:比内如.......题目)
其次,做容题态度不认真,一些本该答对的问题答错。(举例子:比如.......题目)
再次,做题速度慢,导致丢三落四。(举例子:比如.......题目)
在下次考试之前,我将端正学习态度,争取考出好成绩。
那啥,你再结合自己的编一编,以后好好学习,别老写这个拉,怪难为情的。
⑧ 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首先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格教育和谐发展
一、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心理体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自我培养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干预的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数学的学习。意志型人格的培养,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必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二要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去经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养成。三要培养学生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避免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盲从、轻率和消极。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张扬个性等,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1.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2.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三、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表现为:喜欢独立自觉地思考问题,爱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地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自主探索是培养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质。
四、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表现为学生具有一种兼容并蓄、宽容大度的态度,相互信任、互动配合,对事情不存在偏见,能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好与坏),正视自己的缺点,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它是当今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交流、争执,课堂有时处于无序状态,这时,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容纳型人格品质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五、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反应敏捷、处事灵活,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随机应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教育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要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成功诱导,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延伸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灵活型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增强。两者的和谐统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素质的不断提升。
⑨ 幼儿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有什么区别
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在幼儿园教学时,因为孩子注意力涣散,老师的教学方法趣味性非常重要; 而小学教学时,则要好一些,对趣味性的要求不会太高,但也不能没有,毕竟学生还是个小孩子。 此外,教学内容也是有不少差异的。 幼儿园学的都是很入门的认识数字、简单加减法等 而小学的学习内容就很多了,涉及到多种基础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