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本来是代课老师带小学语文的,现在语文不缺人,缺小学数学老师,怎么办啊,没有经验
没事,小学的内容知识很浅,只要多听一听有经验教师的教学,自己努力一些,认真负责就不会差
⑵ 现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有哪些
来自网上仅供参考
困惑一:观念陈旧,方式封闭
对策:发散思维,实行开放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使教师很满意。如一些教师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页“$以内的加法”时,先让学生看图片回答:%&'左边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几个纸鹤!%"'右边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几个纸鹤!%#'一共有几个纸鹤!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后,再用同样方法教学#(&)$。最后教师指挥学生完成书上的做一做,教师说一学生动手做一,教师说二学生动手做二……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的框子内转动,这种过于统一、注重封闭的教学都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不但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而且在心理上依赖或习惯于跟着老师走。
小学生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身心的特征等原因,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这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新课程教学体现的是开放的文化,只有开放才有空间,才有选择,才有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求知,学生能想的让他们想,能说的让他们说,能做的让他们做,真正实行开放式教学,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困惑二:定理背诵,缺乏理解
对策:自主构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一些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知识,就要求他们背公式、背定理,这一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们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而且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甚至是厌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如奥苏伯尔所说:“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不同的认知结构导致新知识的固着点、同化和顺应的途径、方式、方法、习惯自然各不相同。因此,课程标准多次指出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思想。只有这样获得的数学才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擅长于用形象思维立体地理解数学;有的学生更趋向于用逻辑思维抽象地理解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适应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理解数学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时间》一课中,有学生对1时——1时半这一过程是这样理解地:长长瘦瘦的是分针是叔叔,他跑步跑得快;而那个矮矮胖胖的时针是老公公,他跑得慢。叔叔已经跑半圈了,老公公还只有跑了一小格里的一半。显然,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的,所以很容易掌握。
因此,只有自主建构过的才是学生自己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存在着距离感,不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得有多深刻和透彻。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需要的是经过重组后在头脑中留下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由此可见,学生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数学,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困惑三:方法单一,效率低下
对策:贴近生活,增强实用性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善于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习惯于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认为只要学生在做题时都能做对,那就是好的教学。把本应活泼的课堂变成了传授知识、灌输知识的课堂。
据香港的一项针对当地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以数字、符号、公式等来形容数学,将数学简化成运算. 亦有一些响应带有“课堂数学”的强烈影子,例如认为数学是“用公式计算”和“背方法”的学科,以及“很多计算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答案”和“答案准确”等,这大概是由于他们的数学观多来自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数学”大多是教导学生如何去运用定理和公式,题目答案唯一。而谈到数学具有实用性的功能只有30%的学生。
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尽量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直接去提炼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联系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超市购物这一情境,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带20元,又罗列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商品,然后要求他们去购买。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购买方案。紧接着又问,如果只能买三样东西,并且不能超过15元,你会选择哪三样?最后再问,如果要用最少的钱买数量最多的东西又该怎么买?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激起了孩子们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常见问题的兴趣。正如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科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困惑四:处理教材,舍本逐末
对策:根据实际,恰当处理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后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小则更换一些简便易行的题目,大则适当地改变教科书中某些课时的编排次序等,这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提倡创造性处理教材,不但把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无重点,并且将教科书上很好的内容也处理掉了。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不利用课本上的题目,不按照教材编排意图,而是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掌握特征,然后出示一个正方体实物用同样的方法教给学生。最后教师问学生:“正方体是一种怎样的长方体!”学生都答不上来,教师只能自己说出“特殊的”三个字。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把教材处理后进行教学,是新观念下的教学行为,但实际上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对立起来让学生学,把课本上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密切联系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等重要句子都给“处理”掉了,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处理教材“热”,以致舍本逐末,而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教材,以求高效率。
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教师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当反思一下,以往我是怎样教学的,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怎样的?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什么?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再看一些教学改革的案例,就会发现,原来教学还可以这样组织,学生还可以这样学习。思考一下,以往教学中学生是什么角色,教师是什么角色,是不是可以尝试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并想一想,如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之后会发生什么。把思考付诸于行动之后,迎刃而解地不单单只是困惑……
一、教学观念转变难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这种教学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呢?
二、合作学习收效难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很多教
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这样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三、解决问题过程难
“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材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课标》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应该怎样教学呢?
四、优差学生共进难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
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形成。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好学生的机会更多,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得不到独立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获益少。这样,学生的成长也就形成了两极分化。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该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共同进步,得到全面的发展呢?
⑶ 我读大学一年级,今年19岁。从小,小学数学老师说我没有用,我的小学数学考全班倒数第一,她说:喊你的
你得自来信,数学老师说你没有用,源可你也考上了大学,再说,他再有用也只能当个小学教师呀。成绩不好不要紧,你一定会有自已的过人之处,做人一定要自信。话又说回来,也许当时老师是没有办法,讲这些话是来激励你呢。
⑷ 有小学老师没有,能告诉我,一年级的数学分与合怎么交
夏1990
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掌握2-5的分与合,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本节的重点:掌握4和5的分与合,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本节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说出4和5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教师:4朵向日葵, 3颗糖,课件, 卡片
一、 初步体验、激趣铺垫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拿了几颗糖啊?(3颗)。好现在我要把它们分两个手拿,而且每个手都要有,你们猜,我是怎么放的?自己先想好,再告诉大家。 师给小朋友看结果。
师:刚才哪些小朋友猜对了呀?真厉害,一猜就对了!没有猜对的小朋友不要急,我们再来一次,这次只有两颗糖了,你们猜我左手几颗糖,右手几颗糖?
师:其他小朋友呢?为什么呀?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教学4的分与合
小朋友们瞧,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框,老师这有几朵向日葵?(4朵花)老师想把这四朵向日葵花分到这两个框里,每个盒子都要有向日葵。你们会分吗?请小朋友们用你的小手来摆一摆、分一
学生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可以左边放1个,右边放3个。
师:根据你的分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可以分成1和3) 贴出4的分成的式子。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请你回答的时候也和刚才的小朋友那样先说怎么分,再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法贴出另外两个。
师:从你们不同的分法中我们可以发现4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起来读读, 请你再用你的手势摆一摆,说一说,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一个不漏地记住它。 师: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
师:还有谁也想来试试的。(教师按他们的说法移动4的分成的式子)
师:刚才小朋友的分法真好,其他小朋友你也能按他们的顺序来把4的分成说全吗?
师:小朋友学会了4的不同分成,那么几和几合起来是4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
刚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拍手游戏。规则:一共要拍4下,我先拍,你们拍剩下的。
师1,小朋友3。谁来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4?) 每次都请小朋友说4的分成和合
成。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教学5的分与合
讲述:小朋友真棒!刚才你们用小手研究了4的不同分法,那么5呢?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我们再来用你的小手来摆一摆、分一分。
1/2页
学生说5的不同分成,老师贴出相应的式子。
师: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一排啊?
师:那么几和几合起来是5呀?学生回答。
讲述:我们再来玩拍手游戏,这次要拍5。师2,生3,老师说:5可以分成2和3,你们说合成。生说。再一次,师4,生1,师:5可以分成4和1,生:4和1合起来是5。下面同桌来玩这个游戏。
3、2和3的分与合(课件出示)
3个苹果和3个梨,说3的分成与合。2颗草莓,说2的分与合。
4、揭题: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呀?(分与合)学会了哪些数字?(2、3、4、5)
板书:2—5的分与合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讲述:小朋友看,卡车上的数还没有填完呢,卡车不好开,你会填吗?先填一填,再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4。
师:后面还有一量车,我们来比一比,谁先填好填对可以开走。
2.完成练习纸(在练习纸中也有类似卡车的题目,我们来看看是第几题)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那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评
⑸ 实验小学数学教师还没上头条吗
那都一样,,我见过的小学,先进,加级等,基本上和数学就是无关。或者关系不大。
⑹ 有上过小学数学易丞英老师课的家长没,数学成绩提升怎么样
易老师是省重点小学的数学教研组组长,专教小学高年级,负责学校毕业会考班级的成绩,比较忙,好像补课名额比较少,看你能不能报上名了,一般一线老师教学质量都不错
⑺ 做小学数学老师有前途吗
有
解析复:
(1) 国力增强后,老制师的待遇只会越来越好。
(2) 对自己小孩的教育有极大帮助。辛辛苦苦一辈子,很大的动力:为了孩子啊!
(3) 每个行业都有烦心事儿。但是,教育行业假期多啊。甭管是什么假,老师的假期,其它行业无法匹敌。
⑻ 我想从零做起,学习当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没有任何基础,完全是激情所致,请问哪位有经验的可以指点我一二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不难,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容易。首先要内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这样在教容学过程中才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专研教材教法,对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知道每节课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重点、难点。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少走弯路。最后,教学是一门艺术,真心希望您早日步入艺术的殿堂,领悟教学艺术的真谛!
⑼ 我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没有教学经验,学生纪律差,而且我自己教的也没有逻辑,教材不熟悉,该先怎么办
自己认为老师还是要先熟悉教材,逻辑的话可以结合辅导书一起来,学生纪律差很正常,可以执行一些管理。
⑽ 小学数学老师没有中学数学老师吃香
小学数学老师相对比中学数学老师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