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落实体育健康课时

小学落实体育健康课时

发布时间:2020-12-11 03:01:47

1. 如何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选择和确定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是目前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教学目标,而没有明确达到目标需要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没有如原来大纲那样具体规定每学年应完成教学内容、课时比例、技术动作、考核项目与方法,而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对有些目标不太好选择教学内容,不知道该上什么内容,教师理解与掌握新课标的程度不一样,贯彻落实的程度也不一样。现就新课标理念下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谈几点认识。
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选择的,而且以教师与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线,课堂教学为形式,围绕水平目标实现教学计划。所以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实现水平目标,最终实现课程目标。这实际上也就是先定各级教学目标,然后依据这些目标选择教材;还是先选择教材、再根据这个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确定教学目标。在原来的教学大纲中是同时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只需将这些教材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设计教学过程就可以了。而课标中的所有教学目标都没有说明直接对应的具体的教学媒介应该是什么,所以事实上只能是先规定了目标再由授课者根据这些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由此引申,为了完成这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的大目标,我们势必会将其分解为几层小目标,最终的可操作性目标也就会由一节课来完成。那么为了完成这许多不同层次的目标是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者只选用某个运动素材的某个部分或功能,比如我们用篮球的往返跑提高心肺功能可不可以。假设这些推论是成立的,那么一名体育教师面临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问题应该是每一节课、每个最小目标,而不是某段时间或某个上位目标。
二、选择内容要考虑场地和器材
新课标中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等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因素,而每个学校的场地器材各不相同,条件差的学校很多练习项目无法顺利进行,达不到真正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起来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一物多用,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体育器材的功能可能不止一个。所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发挥多种功能,是缓解器材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跳箱可以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用作学生体验腾空感觉的辅助器材。跳绳可以用来做操,也可以用来发展跳跃,也可以当作投掷物,还可以用作标志物和用来拼图。一块垫子,可做钻越的障碍,还可当作投掷的目标。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方法。
(2)自制小器材
结合实际,制作一些小器材,能改善教学的条件。例如,用易拉罐制成沙罐,用帆布制作沙袋,用竹竿做成体操棒,用废车胎制成秋千,在不常用的高单杠上编织攀爬网……只要稍动脑筋,就能变废为宝,为教学提供方便。
(3)充分利用生活,学习用品和用具
教室里的课桌椅,学生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还有生活中的废旧报纸、自行车胶圈、汽车车胎、塑料袋、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都能成为体育教学的器材。如利用废旧汽车车胎来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在用汽车车胎布置的场景下,学生开始跋山涉水(跳过车胎、跨过车胎、钻过车胎、绕过车胎),达到目的地,大家欢庆(利用车胎开展自创活动),为了补给原料开展运输(合作负重搬运练习),接受最后一个任务登山(合作攀爬),庆祝成功登顶(欢庆放松)。这样的课使学生在学练中找到了乐趣,又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大家动手又动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
三、选择内容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新课标指出一切对学生有利的体育教学内容均可以纳入课程范围。因为新课标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有五个领域中每个水平目标的要求,这就把一个庞大的体育知识体系摆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教学上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虽然课标中每个水平段都必须有不同的要求,但每个水平的具体内容只有我们体育教师自己把握。那么,教师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某一活动是否简便易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为生活服务。体育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所以体育课程内容还要注意时代性和多变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培养。
四、选择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和爱好。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对运动的爱好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所以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样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并能加以运用。例如排球教学中,以往我们总是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进行教学,大量的时间花在垫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上,忽视了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本身的乐趣。而现在我则采用改变比赛场地,采用小场地、低网等方法,降低练习难度。同时修改比赛的规则,废除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只要排球不落地就可以继续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把技术动作的教学穿插到比赛游戏过程中去,让学生在“玩球”的过程中喜欢排球运动。又如以前大篮球不能走步,现在完全可以走几步;以前投入篮筐才得分,现在碰到篮筐就可以得分。看学生的特点,看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爱上这些运动。
五、选择的内容要注意可置换性
许多体育项目和内容都是相通的,多变的,选择时要考虑到内容之间的可替代性。例如“跑”的教学内容,按照以往单一的形式,反复进行技术练习,一味追求运动成绩,使这一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多种练习方式方法,把目标定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同样是“跑”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创设一系列的情境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体育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的教学内容。

2. 小学体育课各年级的要求是怎样的

http://www.zdwxx.cn/zdwxx_news/show.aspx?id=16488

太仓市中小学体育课基本要求

一、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1.把握体育学科性质。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

2.体育课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

3.体育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师资情况、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

4.各校要基本统一各年级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简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1.制定目标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

2.制定目标要符合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体育基础。

3.制定目标要有具体的组织教法、学法作保证。

4.制定目标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2.准确把握体育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和价值(发展身心)。

3.主教材具有适宜的运动技术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四、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

1.教学分段要合理。

2.要有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

3.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

4.运动负荷适宜。

五、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1.教师的口令要清晰、洪亮。

2.教师的示范要正确、优美(且注意示范的位置)。

3.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易懂(体现精讲、多练)。

4.教师调动队伍、队形要便捷、合理。

5.教师保护帮助要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要有效、得法。

6.教师贯彻课堂常规要认真、得当。

7.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时、正确。安全措施得力、有效。

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要正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4.要正确、有效地运用组织教法。

5.要正确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6.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

7.要正确、合理、规范评价学生体育课成绩,各学校各年级要统一评价标准。

请全体体育教师认真执行!

太仓市教培研中心

2010.9.3

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华附中举办的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介绍,即将出台新的高中课标中将强调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新增核心素养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来的质量评价标准。申继亮还谈到,基于这样的改革,我们就要要求所有的课程老师对学科价值、学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时,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3.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

4. 小学体育新课标与老课标有何区别

一、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比较
1.教学目标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
体育健康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好准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突破:
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目标层次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客话和套话。
2.教学内容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
必修:基本运动、游戏、基本知识、田径、体操、武术;
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
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
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可由学校置换其他内容。
(2)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
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只是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既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3)突破:
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大纲的规定性,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有助于挖掘课程资源。
3.教学评价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
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项目为主;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和文化素养;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水平;重视考勤、必修、限选内容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结果评价。
(2)体育新课标评价:
强调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等同评价;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过程评价和进步幅度评价;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3)突破:
课程标准突破了评价内容的规定性,改变了以运动技术、身体机能为重点的评价,强调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突破了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盖棺式"评价方法。
二、比较结果分析
1、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结构有别于传统的目标结构,即原体育大纲规定总的学科目标,直至划分到各个学期,是一种垂直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单一、机械,具有对教师教学实施的极强的指令性和约束性,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调控和创造空间。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是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视角所形成的立体化目标结构体系,并具有调控性和创造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计划中,必需要教师个体自己去搭配,选择并确定整体落实课程目标。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体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
2、体育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
新课程教材构建体系有别于原有教材模式。教材的不规定性,尊重了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过去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理念。尊重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扩大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新课程教材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这种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内容,而是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新课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实现课程的不同目标,即通过教材媒介达到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使体育教师由被动执行教学大纲向主动参与课程教材建设决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初中、高中体育教材各仅一本,对教师如何把握、分布、选择以及教材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实践操作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3、体育新课标的教学评价具有多元性
课程标准改变了原大纲的评价体系,强化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育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也要重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以及充分考虑学生进度幅度和态度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一体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盖棺式评价。新课程评价的特点,给教师实施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设计和操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三、实施策略
从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课标与大纲主要突破表现为: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评价体系的多元性,根据上述比较分析的结果,建议实施以下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1、对体育新课程目标的实施策略
(1)合理安排目标
新课程目标的层次性的特征,决定了在落实中要合理分配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依据课程整体目标,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充分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可接受性并合理的划分安排在各个学年及学期里。这些目标的划分都需要执教者个体去操作。这对于普通的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在施教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落实领域目标以及水平目标。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量,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作的如何将对后续的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安排领域目标应全面考虑分布情况。要均匀的贯穿在在各个学年及学期里并适当的侧重某些领域目标。在水平目标的选则上,应根据难易程度考滤渐进的原则。如选择运动参与领域目标教学时,应先考虑落实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低级目标,再考虑安排如何科学锻炼方法的高级目标。使教学目标有秩序地逐步实现。
(2)兼顾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新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不同。在落实各项学习目标时,各项目标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程规定了五个领域目标,而不同领域目标又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在特定教学实践中,在突出特定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兼顾发展其他目标。如在落实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时,选择耐久跑教材的教学,就应兼顾运动技能领域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通过耐久跑的教学,既可提高心肺功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又可学习掌握长跑的动作技术;还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实现以某个目标为主兼顾其它目标的原则。
(3)情感领域目标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新课程增加了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实际这些都属于情感领域。这些学习领域并安排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领域也不例外,同样有理论知识内容。在实施这些目标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运动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和运动与情感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要在实践课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运动特点,可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合理地搭配,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运动参与、心理和社会领域的大部分目标,只有安排在运动技能实践课中才能得以实现
2、对体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各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运动特点、运动方式和锻炼价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根据不同的领域目标,去考虑恰当的选择教材以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确实选择有实用价值的并能为目标服务的教材。
(2)遵循实用性原则
认真研究体育教材,熟知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掌握显形和隐性因素。要掌握教材的特点、知识点和教育因素,提高驾御教材的能力,才能与教学目标"对号入座",选择教材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充分考虑是否受学生欢迎和贴近生活,遵循实用原则,真正实现教材的价值和发挥教材选择的作用。
3对体育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实施策略
(1)加强过程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强调了过程评价。实施中必须将评价贯彻在教学过程始终。新课程加强了过程评价,评价的内容较多,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习领域设计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方案,评价标准。并在平时加强评价数据的积累。从课堂参与态度、行为表现、技能提高等需随时进行评价,并投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综合评定作好先前准备。
(2)注重前置性评价
新课程重视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应加强前置性评价,注重对个体实施纵向比较评价,看进步幅度的提高,予以评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实现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3)评价形式多元化。
要改变过去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实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加强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改革。根据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特点,要认真研究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设计,尤其是运动性参与和情感领域,必须精心制定可观察、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和评价量表。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这也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环节中一个艰巨的任务。
纵上所述:体育新课标有别于体育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评价体系的多元性是凸显的主要特征。由于以上的特征,决定实施新课程的对策。合理安排课程各领域目标、相互兼顾、全面落实,是对新课程目标的实施策略;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对号入座"、认真研究教材,加强针对性、以人为本,遵循实用性原则。是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的评价原则;加强过程评价、注重前置性评价、多元评价形式是对体育新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

5. 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几小时

一小时。

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的,切实落实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5)小学落实体育健康课时扩展阅读: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

6. 怎样上好农村小学体育课

搞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针的贯彻。目前,我省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方政策的影响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受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约,专职体育老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农村镇、村级小学,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一般学校首选保证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程老师。每年新分配的年轻老师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学校就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招聘进来,而体育教师就没有这种优先条件。当体育老师不能满足教学时,也只能安排一些兼职教师来上体育课,一个体育教研组竟没有一人是体育专业学校毕业生,试想如此的体育教学现象怎能上得好。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每周四节体育课几乎被语文、数学科任占用。没有保证按课时安排的体育教学,达到教学目的谈何容易。那么,怎样上好一堂农村小学体育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打破教学常规 , 树立新意,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不在青春之期加强锻炼,却要在古稀之年才追寻失去的年华呢?在我们农村小学,学校只给体育教师一份每周四节课的课程表,体育教师就按课程安排表拟定一份课时教学计划,但由于主科任的占用,体育教师难以按计划实施教学。这样择时而上的体育课,在学生的脑海里只是玩课,是难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玩和对任何新生事物的好奇性,不喜欢墨守陈规。而农村学校放羊式的体育教学,也只给学生带来轻松、快乐的氛围,而达不到体育锻炼效果。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我认为只有保证按课时计划安排进行教学,转变教师和学生体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理念,打破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才能达到终生锻炼的目的。一堂好的体育课会使学生从快乐中体会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树立积极锻炼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首先,体育教师要解决计划的束缚。小学生对新东西很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耐心地说教、优美及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打破以跑步为主的练习,我让学生和我一起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简单地韵律操。在欢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 最后,体育教师还要像导演一样,富有创造力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情景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体现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教材枯燥单一,而使学生厌倦体育课。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组。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按兴趣上课使学生的特长从小就有所发展,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集中、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体育骨干。小学生的可塑很强,只有合理训练,才能使其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这样以来,学生由兴趣开始逐渐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 其次,按性别分组。针对性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女生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选择跳绳、健美操、羽毛球等授课内容;男生则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全面发展,选择篮球、足球等授课内容。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唤醒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项目,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锻炼,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 三、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同时要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 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的一种活动,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那些部位有利,学生会有目标的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会知道过量的运动带来伤害,所以在锻炼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懂得合理的运动负荷会使自己更加强健。从小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概念,减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并有利于终身体育地开展。 四、有始有终,同时要注重学生放松活动 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不能随意解散学生。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快乐体育。体育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内容时,应将那些学生易学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戏或韵律体操教给学生们,让你的体育课在快乐中开始在轻松中结束。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思想和理念,不能因应试教育而淡忘体育。进行农村体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教学途径和方法所以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请每位从事体育教育的同仁重视每一堂体育课,并且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7. 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算什么,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

中小学的体育抄课一般都是走下形式,没什么锻炼的目的,主要还是我们自己平时生活中的锻炼为主,其实现在升学压力那么大,哪个学校不争分夺秒抓紧学习。因此,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些小学比较落后,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兼音乐老师兼体育老师,这样他们随意安排时间,学生的文体实践课基本都没了,要不就是在宿舍自习。
必要的课时,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像自行活动一样,没有半点目的性和学习性,即使课时再多也没用,锻炼并不是盲目锻炼,要在学习中锻炼,那样才会更加快乐,健康成长是一种思想,但是要达到健康也不是那么容易,当今社会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小学学习如何安排好课程,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实践生活能更加丰富,达到真正的身心健康,是当今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

8.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是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8)小学落实体育健康课时扩展阅读

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鉴此,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

为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就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各地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二、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学校要实行学生出早操制度。

三、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和学校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通过调整作息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形成了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从这些年的实践情况看,这种活动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评。各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形成制度。

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四、落实必要的物质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保证中小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支持中小学校认真执行《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建设、改善体育场地设施。

尚未达到《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作出相应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学校还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快乐体育园地,努力满足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中小学校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认真落实。

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凡直接参加组织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均应计算工作量。

六、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评比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学校校长年终考评以及有关的工作评比内容之中,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使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9. 如何落实小学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要求,促进我区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特制定《城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有效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区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目的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下、操场上、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我保护与动手实践能力。其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学校实际进行,做到既有规定项目,又有学校特色,同时,所开展的各种运动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真正起到运动效果的作用。
二、活动主题
快乐运动 健康成长
三、实施对象
全区各学校的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具体时间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40分钟或45分钟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组织1课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及眼保健操,共为7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大课间:学校应在每天上午第一、第二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课间操,即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2、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3、课外体育活动:各学校应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1课时的体育活动。即小学各年级在确保体育课时外,还必须组织每个班级每周开展2次课外体育活动;
4、眼保健操:各学校应在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五、活动内容安排
具体内容如下:
1、早操的活动内容:第一、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或自编操、集体跑操等,以集体跑操为主;
2、大课间活动内容:校园集体舞、第一、二套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武术健身操、分班级特色体育活动(各校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做到班班有特色项目,如武术操、抖空竹、器械操、健身操、球操、流星球、独轮车等项目)等,其中校园集体舞、武术健身操为必须开展的项目;
3、体育课内容:按照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4、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绳、仰卧起坐、形体向上、掷实心球、投沙包、立定跳远、短跑、中长跑等各种达标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竞赛及“快乐体育活动”。
六、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团队、体育教研组长、后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二)明确工作责任制,各学校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从时间、空间、内容上作出具体、细致、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明确落实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员有落实、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有效落实。
(三)学校结合实际,对本校“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安排及具体工作方案作出全面部署,确保从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全面实施。各校要在保证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合理运动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和活动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会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充分运用“快乐活动日”平台,组织开展班级间、学校间的阳光体育大联赛活动。同时,各校要将制定的方案上报备案,并在本校公示栏等显著位置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坚决落实。
(四)加大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学校加大对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保证开展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的需要。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废旧利用,大力加强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克服唯器材论,切实保证“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开展。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
(五)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调研制度。制定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提高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六)完善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和表彰机制。加强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定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实施细则和具体指标,定期组织专项督导并予以公告;建立“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及“两课两操两活动”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制度。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要求的学校,将予以处理。
(七)本《方案》制定的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是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在认真落实本《方案》规定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及其他各种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坚持体育中考制度,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阅读全文

与小学落实体育健康课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